佛真正了不起是把说出了“心理”、“物理”是一不是二
净空法师
所以佛在大经上常说 “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自己的心想。整个宇宙是自己念头生出来的。怎么生出来的?是因为自性里头本来具足。这种现象是自性里本有的,遇到缘,它出现了,所以惠能大师最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没想到真心可以变现出整个宇宙,整个宇宙是念头变现出来的。那么这个发现,会改变我们过去错误的观念。过去科学总是把“心理”跟“物理”分成两方面,叫二分法,整个宇宙分“心法”跟“色法”;佛法也是这个分法,“心法”跟“色法”。但是佛法讲“色心不二”,他说出这句话。科学没有说“心理”跟“物理”是一不是二,没说这个话,这就是佛真正了不起的地方,真正把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了。
科学发现了“物质是念头产生的”这个定律
“微尘者,非指尘埃,乃组成物质小而又小之粒子。”
我们有一个参考资料,先看看参考资料,再看黄念老的注解,念老注解这一段是以后补充进去的,原本里头没有,也可以说注解原本时候他没有看到科学家的报告,以后看到科学家的报告把这一段抄在里头,抄得非常好。我们资料里头有“如来藏心”,“如来藏心”就是真心,有微尘。
“术语,色体之极少,为极微。”
“色”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最小的物质单位,叫做“极微”。
“七倍极微,为微尘。七倍微尘,为金尘。金尘者,得游履金中之间隙也。”
这是大乘传统的术语。那么经上有讲的,比这个好懂。科学家今天发现这个物质现象的真相,跟佛讲的方法完全相同,就是把物质,把它分细,小的;小的还能分,一直分下去、不断地去分,一直分到物质现象不见了、没有了,你再看看它怎么出来的,物质从哪来的。我们知道八十年前世界上科学家发现了原子,认为原子是物质最小的单位。那么最近这八十年,科学技术真的是日新月异,快速地在发展,特别是观察的仪器越来越精密,对于科学家观察这个极微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佛经用牛毛尘做代表,牛毛比较粗,尖端上有一粒尘土,很小了,它好像粘在这个尖端上,不会掉下去,我们知道它有吸力,物质有吸力,牛毛很粗,它的吸力大,把这个小的微尘吸收了。佛说,把牛毛尘分作七份,这就很细了,七分之一叫羊毛尘,羊毛细。羊毛尘再分为七份,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更细了。用这个方法,就一直分下去,就七份、七份的分下去。那么兔毛尘分成七份,叫水尘。水是有密度,但是它有空隙,这一粒微尘,在水的空隙当中往来没障碍,这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水尘再分为七份,七分之一,叫金尘。“金”是金属。金属的密度大,但是还是有空隙,这在显微镜里面观察确实有空隙,这一粒微尘在空隙里走来走去没有障碍,就是金属挡不住它,它可以随意通过。那么金尘再分为七分之一,才叫微尘,所以不是普通的微尘,这叫微尘。这个微尘,佛说阿罗汉的天眼可以看见,换句话说,天人的天眼看不见。阿罗汉是四果,那三果以下都看不见,阿罗汉以上的他们能看得见。这个东西还能分,再把它七分之一、七分之一分下去,叫“色聚极微”,佛经上用这个名词,那大概就是现在科学家所发现的基本粒子“夸克”,这个佛经上叫“色聚极微”,还能分;再分,那真的是物质最小的东西了,叫“极微之微”,也叫做“极微色”,极其微细的色法,是色法的单位。佛说这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没有了。那么这个“色聚极微”被科学家发现了,科学家叫它做“微中子”,或者叫“中微子”,真的是最小的了,这个东西再分就没有了。科学家确实把它打破、分开,分开,物质确实没有了,发现是什么?是念头波动的现象。这个发现,可以说是科学上的一个最了不起的发现。所以根据量子力学家,德国人普朗克的报告,普朗克报告里面讲,根据他一生的研究,研究到最后所发现的,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现象全是假的。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从念头生的。所以就发现一个定律,物质现象是念头所产生的。这个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佛经上说“色由心生”,“色”就是物质现象,五蕴“色、受、想、行、识”;“相由心生”,“相”也是物质。你看“相由心生”、“色由心生”,佛说得多肯定,是由念头生出来的。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54集(净空法师)
现在讲,「如何仰信」,我们怎么样去仰信他?「应如《起信论》所云:一切境界本来一心,离于想念」。这从根本上说起。学佛的同学,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必须要晓得,一切境界,这是讲整个宇宙,物质境界、精神的境界、自然的境界,都是离于想念,这个里头没有想、没有念。想是想象,念是妄念,都不是真的。下面解释,「以众生妄见境界,故心有分齐」,分齐是分别。「以妄起想念,不称法性」,法性是什么?事实真相。因为你妄起想念,跟事实真相相违背了,「故不能决了」,决是决断,了是明了,这是凡夫把事实真相看错了、想错了,于是说错了、做错了。那应该怎么办?你看看,「诸佛如来离于见相」。佛菩萨跟我们的思惟不一样,跟我们的心态完全不相同,他不会把这些见相、思惟放在心上,他心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他的心真实,他的心广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是此地讲的「无所不遍」,这是真心,心量小是妄心。
这个要记住,真心决定是包虚空、包法界的,是你自己的真心,是你自己本来的心量。现在看这个人喜欢,看那个人讨厌,把你那么大的心量变成这么一点点的,一、二个人都不能包容。甚至于小心量小到什么程度?连自己包容自己都包不了,坐在那里一个人在生闷气,自己跟自己斗争。有这种人,你说可怜不可怜!佛在经上常用比喻,我们心量像大海一样。现在人心量像什么?大海里起个水泡,他认为水泡是自己,就没有办法突破那个水泡,六道众生确实在此地。如果水泡破了,才晓得整个大海是自己。所以佛清楚,佛教我们把心量拓开,这也是个非常好的方法,心量尽量放大放大,把六道轮回挤破,你就出六道轮回了;再放大,把十法界也挤破,你就成佛。这是完全用心量拓开都能成就。所以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能成无上道。心量突破之后海阔天空,你不会拘束在这个小地球这里,你的活动空间就太大太大!不但空间突破,时间也突破了,时间突破你可以回到过去,你可以进入未来。所以这个智慧开了,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个能力恢复,六根的能力恢复。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5-3 13:5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