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1
无明里面有两个现象:一个是妄想,一个是执着。这就是刚才我举的《华严经》上,「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是什么?「分别心」。执着是「我执」跟「法执」,执着可以分为这两大类。一个是执着这个身是我,执着能思惟、能想象,思想见解是我,《金刚经》上讲的:「我见、我相」,所有一切烦恼都是从这里生的。我执演变就是「烦恼障」。法执是认为、以为,都是误会,误以为所有一切法也是真正存在,不知道一切法也是当体即空。不晓得!于是就变成「所知障」,所知是你应该知道的,本来知道的,现在不知道了。现在这个障碍障住了,就不知道了,这叫所知障。有这两种执着,就成了六道轮回。
「惑、业、苦」
就是轮回的现象。两种障这是迷惑,迷惑就造业,造业就有果报。苦就是果报,六道轮回是果报。受果报的时候又迷惑,迷惑又造业,造业再受报,这就是轮回的现象。从这个现象里面,诸位要知道,我们来生会不会比这一生更好?你们想想会不会?愈迷愈深,造业愈造愈重,所以后来的果报是愈来愈苦。六道里头住不得,太苦了!一世不如一世,这是事实。所以觉悟的人、明白的人,要下定决心,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要超越六道轮回。
「妄想是分别心,能变境界」
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从心想生。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真正能够体会,佛教导我们的方法,自然就相信,不会怀疑了。为什么?从心想生,想佛就变成佛,就是佛法界。所以佛教我们念佛,念佛是什么?把这个观念转变。我们现在的念头是在念三恶道,念三恶道将来的果报是地狱、饿鬼、畜生,苦不堪言!假如我们现在念头转一转,我们念佛,念佛将来就作佛,念菩萨就作菩萨,念什么就变什么境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连作梦都如此,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那个情执很深的话,晚上它也会作梦,梦境现前,这个证明佛讲的没错。我们现在每天晚上作梦都梦不到佛,什么原因?佛这个念头太淡薄,这个印象不够深刻。晚上作梦都梦见妖魔鬼怪,这说明妖魔鬼怪那个观念太深刻了。为什么?眼睛所看的都是妖魔鬼怪,你看电视,电视是妖魔鬼怪,报纸、杂志全是妖魔鬼怪,所以晚上作梦就是乱七八糟的。能够把佛所讲的东西,在生活当中体验、证实,然后才知道佛讲的方法正确,只要我们一心专念,就能变境界。
「情执我见,实为爱根。」
这一句话要牢牢的记住。为什么?佛在经上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娑婆就是六道轮回。爱不重不入轮回,入到轮回,爱很重,不是好事情,一定要觉悟。
「爱根不除,心何由净。」
贪、嗔、痴、慢都是从爱里面生的,这个根要是不拔掉,你的心不能清净,心不清净就不能生净土。我们念佛,念佛为什么?要念清净心。《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经题上给我们标示出修行的总纲领是「清净、平等、觉」。而我们的功夫就在清净上,心净则佛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靠清净心,清净心就变清净佛土,是这么个道理。如果心不清净,口里面念阿弥陀佛,没用!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心里头还有贪嗔痴慢,古人讲得很好,「喊破喉咙也枉然」,一点都不错!所以我们念佛就是要恢复清净心,用佛这一念,把我们九法界那个念头,都把它转变成佛的念头,这才叫念佛人。
「5、般若是自性本具正智——无上正等正觉——照见事实真相,此即佛之知见。」
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般若是佛法的精华,我们不能把它看作太深太玄,好象高不可攀,那你就把它看错了,是我们的自性,自性就是自心,自己的真心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这是什么?就是佛在经上常常讲的「无上正等正觉」,梵文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我们真心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学佛首先要知道这个事实,我们学佛没有别的,恢复自己本性而已。「照见事实真相,此即佛之知见」,《法华经》上说「入佛知见」,就是这个意思。唯有自性里面真正智慧现前,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了了,这叫「照见」。可见它不是分别见,不是妄想见,它是照见。像明镜,像镜子照覆一样,照得清清楚楚。
「6、老实念佛,则能一心不乱。若不断世间一切染缘,攀缘不息,何能老实。」
老实可贵!老实很不容易!由此可知,我们从无量劫来,虽然多劫长时供佛修行,可惜从来没有老实过,所以落到今天这个样子。如果老实早就成就了!早就出三界了!没出得了三界,不老实!为什么不老实?攀缘,这就是常讲的放不下。这样也贪,那样也爱,这就坏了,坏在这里。又想要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地方金银财宝又不肯放下,那怎么行?所以才搞得这个地步。所以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没有别的,老实,老实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为什么放下?因为这个身心世界都是因缘所生,都不是真的,正是经上所说「当体即空」。所以佛教给我们放下是正确的,放下是真实智慧;不肯放下还有贪恋,这就是情执,这就是迷惑。本经就是帮助我们看破、放下。这是般若的总纲领,我们介绍到此地。
◎经题
本经的经题,「金刚般若波罗蜜」这七个字是别题,后面「经」字是通题。经题七个字可以分为三段。
「1、金刚:物名,金中之精,最坚最利。能坏一切物,一切物不能坏。又金刚宝光明能照数十里。喻般若正智,能破烦恼重障;彻见一切凡情妄相,照破无明。」
金刚是物名,金中之精,就是金中的精华,金中最精之物,称之为「金刚」。「最坚最利。能坏一切物,一切物不能坏。」这是先说明这个物质它的名字叫「金刚」,因为在一切物质里面,它最坚固、最锋利,一切物不能够破坏它,它能破坏一切物,它比其它的五金都要坚固。
「金刚宝光明能照数十里」,这是希有之宝物,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已经见不到,许许多多的宝藏,我们都见不到了。为什么见不到?众生福薄。一切众生福报大的时候,这些许许多多的珍宝都自然出现。实在讲,这也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环境,随着正报,福报的大小;福报大的自然七宝现前,福报没有了,七宝就不见了,就隐没了。这都是心转境界,证明佛在经上所讲的这些原理是真实的。
因此世尊用这个来比喻般若智慧,「喻般若正智,能破烦恼重障」,这是取它坚利、锋利能破烦恼。「彻见一切凡情妄相」,这是比喻它的光明,能够照破无明。「照破无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完全见到了。所以用金刚来做比喻,金刚的特性是「坚固、锋利、光明」,三个特性,比喻般若。
「2、般若:是梵语,义为自性本具之正智,所谓佛之知见。就理体曰觉性。又名实相般若。就作用曰正智,即观照般若。体用一如,觉照一体,故皆名般若。佛为一切众生,开示大乘,使令悟入者,名文字般若。」
「般若」是梵语,这是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就是智慧。我们不把它翻成智慧,还用般若,这在从前翻译体例里面,叫做「尊重不翻」,对这个名词尊重,所以用音译,再加以解释。「义为自性本具之正智,所谓佛之知见」,佛与大菩萨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因果,他们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了,这种能力就叫做「般若正智」。
「就理体曰觉性」,般若之体就是觉性,觉性就是真如本性。本性、本能就有觉的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又名实相般若」,实是真实,决定不是虚妄的。这个意思就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般若是真实的,般若不是虚妄的;这一种能力是真实的,一切现象是虚妄的。这都是讲它的本体,讲它的理体。「就作用曰正智,即观照般若」。有体就有用,实在说我们在净宗法门里面来讲,它的体就是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正智,就是照见。我们现在的心不清净,我们现在的心是被污染了,所以佛常说「五浊恶世」。五浊恶世,从事上讲是讲我们生活环境,从理上讲就是讲我们的心。浊是污染,五种严重的污染。因为严重的污染,所以这个心起作用,就起恶念,起贪嗔痴这些恶念。因为有恶念,才会有错误的行为,才会有苦报。我们现在的话叫「恶性循环」,是轮回不息的原因。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正智照见,宇宙人生的真相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观照般若」,观照般若是实相般若的起用。
「体用一如,觉照一体,故皆名般若」,这个要晓得,体跟用是一不是二。清净心是体,清净心起作用是照见,体跟用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晓得的,学般若,学大乘,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
「佛为一切众生,开示大乘,使令悟入者,名文字般若」。众生在迷,自己心性里面,虽然本来具足、本有,但是不知道!人人的心都清净,哪个人的心不清净?真心都清净,不清净的是妄心,假的,不是真的。我们都有一个真心,真心被迷了。虽有,不知道。在不在?在。佛告诉我们,佛讲得很清楚,佛说我们眼睛看外面的色相,耳朵听音声,第一念是真心。我们眼看、耳听,第一念是真的,真心。为什么?第一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不能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没有看见。看见,清清楚楚,没有执着,没有分别,这是真心。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起分别了,这是花,这是红的、这是黄的,很美,我很爱它。完了!这就完了,堕落在妄想、分别里面去了,这就迷了。诸佛菩萨有本事保持第一念,不堕在这二念,他们的本事,他们用真心。我们第一个念是真心,二念、三念就完了,变成妄心。妄心作主,真心不管事,不起作用,这叫凡夫。能够保持第一念,就是佛、大菩萨,法身大士,那不是普通人。佛把这个事实真相、这个道理跟我们说清楚,后人把佛的话记录下来就变成文字。佛当年说法那是般若,那是言说。现在记录下来成文字,就叫「文字般若」。所以文字是帮助我们开悟,帮助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真相。虽然说三种,诸位要晓得,一而三,三而一。
「3、梵语波罗蜜:义为彼岸到。所谓离生死此岸,渡烦恼中流,达涅槃彼岸。波罗蜜又有到家、究竟、圆满诸多义。」
「梵语波罗蜜:义为彼岸到」。这是印度梵文的文法,跟我们中文文法恰恰相反,我们中国人讲「到彼岸」,他说「彼岸到」,我们依原文的意思来翻,就是「到彼岸」的意思。
「所谓离生死此岸,渡烦恼中流,达涅槃彼岸」,这就是到彼岸的意思。涅槃是不生不灭,也就是一般宗教里面所讲的永生,以后再也没有生死,这叫涅槃彼岸。涅槃也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寂是寂灭。灭的是什么?灭的是念头。诸位要晓得,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念头,念头有生灭,前面念头灭了,后面念头生了。有生灭就有生死,就有轮回。涅槃的意思,就是没有生灭的念头,心真正达到清净,心里头一念不生。不生当然就不灭,这是真心完全现前,妄心没有了。妄心没有了,给诸位说,生死轮回就没有了,这个现象就没有了,所以叫「了生死、出轮回」。这是把这个道理为我们说出来,只要你心里头生灭的念头没有了,轮回就没有了,生死就没有了。轮回生死都没有了,诸位想想看,你还会有什么老、病?当然没有了,生、老、病、死都没有了,这些完全是真实的事实。
「波罗蜜又有到家、究竟、圆满诸多义」。这一句梵文里头含的意思很多,有到彼岸、到家。到家是指功夫做到圆满,我们称「到家」了。像这几天我看到这边许许多多名书法家写了很多字,字写得很好,「某人这个字写得到家了,功夫到家了」,印度人叫「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到家了。画画的功夫,画到最好就是到家了。你会炒菜,炒菜炒得功夫好,色香味具足,也叫波罗蜜,到家了,功夫到家了。它有究竟圆满的意思,称为「波罗蜜」。
「4、梵语涅槃:义为不生不灭,所谓本自不生,今亦不灭。又翻圆寂。」
这是解释前面讲「达涅槃彼岸」。实在讲,涅槃有不生不灭的意思,不生不灭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是不生不灭。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认为涅槃就是死了。如果涅槃就是死了,不要修,每个人最后一定要入般涅槃的,所以不是这个意思。涅槃就是真正证得不生不灭,证得清净心现前,就叫证得涅槃。所以「涅槃」跟「死」完全不相干,死了不是涅槃,死了就麻烦大了!死了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不可以死,死了就不得了,就麻烦大了!决定不能死。学佛,我们就是要在这一生当中,真正证得不生不死,真的是了断生死,证得不生不灭。涅槃,又翻作「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