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空法师:在家居士今世真为生死应断淫欲吗

净空法师:在家居士今世真为生死应断淫欲吗

在家居士今世真为生死应断淫欲吗?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六十八)
  
    问:楞严大经上说,“淫心不出,尘不可出”。在家居士,今世真为生死,信愿念佛,当下应断淫欲吗?
   
    答:应该要断,或者能发大心,决定心尽快淡化伏得住!为什么?这是贪心。如果真的能发出离心,淫欲的念头没有,你说淫欲的事还需不需要?除非是初地位以上大菩萨示现在家众弘法利生表法,如果不是属于表法,暂时度化有缘众生的方便,那就没有必要,这是我们一般常识可以能理解的。  


执持名号有两种人心与口相应

摘自净空老和尚讲《无量寿经》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

  我们先看这一小段。"广植",植是培植,就是培养的意思。"德本"有两个意思。在一般的说法,大乘菩萨修学的纲领就是六度,六度是万德之本;如果说小乘,则是三学"戒、定、慧",这是小乘德本,大乘则是以六度。要是以本宗来说,那就是执持名号,这一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但是名号一定要相应,那就是万德之本。如果不相应,光是口、嘴皮上念这一声佛号,心与口不相应,这就不行,那就是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一定要相应。

  怎么叫相应?前面一品讲得最好,顶重要的,"端正身心。心端正,身自然就端正了;换句话说,这一句佛号一定要唤醒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同佛,解行也同佛,那个名号功德完全显露无遗,这个是万德之本。

  由此可知,执持名号两种人相应,一种人对于经典非常熟悉,这一句佛号就把经里面所讲的义理、教训统统唤醒了,自己起心动念决定不敢违背教训,这是一种人。第二种人,虽然对于经教不熟,甚至于没有读过,也没有听过,但是他能够老实执持名号,那也行,这一句名号使他妄念不生,这也是符合德本的意思,能够破一切妄想执着,使他的心恢复到清净光明。  

 问:弟子有时念佛,若什么都不想,很难伏住妄想,请问是否可以观想佛号或佛像,应如何观想?

  答:这是对的,初学的人,不要说初学,老修,这个问题都常常现前。什么都不想,你堕在无明里,杂念太多,你在掉举,昏沉跟掉举都是修行人的障碍。所以祖师教我们修观想,譬如说你念佛的时候你观想,心里想着阿弥陀佛,行,或者心里想着六字名号、四字名号。我念";弥陀佛",我想阿弥陀佛四个字;念"南无阿弥陀佛",我就想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或者是想佛像,佛像最好一生供养一尊佛像,到外面去旅行,佛像带着不方便,我们把佛像照成照片,洗成小张,随身带在行李箱子里面,上旅馆都可以用,总是我自己供的这尊佛。为什么?这样的观想容易成就,念念不忘,将来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就现这个相。所以你就非常亲切,我天天想的阿弥陀佛,终于想到了,他来接引我。这是好方法。

TOP

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

  根熟的众生,虽然见到佛菩萨现的相他懂得,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他能理解,所以他不执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学佛的同学,你们要想在一生成就,佛的这一句话要牢牢记住,要常常放在心上。为什么?时时刻刻提起观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的佛来了,我们礼敬、称赞、供养而不攀缘。为什么?保持心地的清净,佛就来了。

  我们现前佛为什么不来?跟诸位说,佛不来是大慈大悲。来了怎么样?来,你受不了!你感情激动,你那个清净心没有了,失掉了,你修的那一点智慧也失掉了。所以你要问什么时候你会见佛,我在这里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什么时候佛菩萨来了,你不动心了,见如不见,这个时候佛菩萨就来了。为什么?他来对你只有好处,不会障碍你。所以佛菩萨来是慈悲,不来也是慈悲,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所以修道的人、觉悟的人跟迷惑的众生差别就是一个心清净,一个心杂染;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感情。这个里面的道理不能不懂。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这个圆满生命智慧的人,他住在这个地方,宣扬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就是《无量寿》,就是这部经里面所说的。宣扬这个法门,目的是为了惠予众生,这个惠是布施,给予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黄老居士说,「此三真实」,真实之际、住真实慧、真实利益,这三个真实,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真实本际里面,一定有真实慧、一定有真实利益;真实之利里面,一定有真实之际、有真实智慧,一而三,三而一,「方便究竟,不可思议」。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门,而净宗是方便门中的方便门,真的是太简单、太容易了。因为太简单、太容易,所以很多人不相信,当面错过的不知道有多少。我们不能够轻视别人,我们自己在过去多生多劫也是多少次当面错过。没有过去世那么多善根福德因缘,今生遇到了也不会相信,所以相信这个法门不容易,叫难信之法,它不是假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