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跟佛菩萨同心同德同愿同行
此地说「菩萨随愿欲」,这个欲是欲望,世间人讲欲望。佛菩萨有没有欲望?佛菩萨没有,佛菩萨只是希望帮助苦难众生,这就是菩萨的愿欲,他没有自己。「于诸剎中,应时出现」,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出现在这个世间,「成等正觉」,这是什么?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用佛的身分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没有障碍。举一条,连示现成佛都没有障碍,何况其它!其它统统包括了。像《法华经.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这是把种种示现归纳为三十二种,任何一种都能示现,得大自在。我们今天修学程度达不到这个位次,但是有类似等流,跟它相等的、相同的这种示现。只要有这么一个愿望,不要利益自己,这是成圣成贤、成佛成祖先决的第一个条件。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的事实真相,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个观念中国古人有,老子《道德经》上讲过,「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你看跟《华严经》上讲的是不是一样?只是我们读中国古人讲,没有透彻,没有讲清楚,我们只认为那是一种理想,非常高尚一个理想,读了佛经才晓得它不是理想,它是事实。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自自然然就把自私自利放下,起心动念都是为一切苦难众生,你想想,我们将来会到哪里去?这是什么念头?这是佛菩萨的愿欲。你跟佛菩萨同心同德同愿同行,你将来到哪里去?物以类聚,自自然然到那里去。所以这是愿自在。
自性是什么?我们本有,我们的自性跟圣人的自性、跟佛菩萨的自性是一个性。释迦牟尼佛从自性流出《华严经》、流出《无量寿经》,我们自性里头也有《华严》、也有《无量寿经》,跟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所以只要明心见性,你不就统统见到了吗?在中国古时候,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证明,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他没有一样不知道,一切经典你念给他听,他会讲给你听,讲得头头是道一点不错。所以,佛菩萨、中国的古圣先贤,他们教人不是教你记,不是教你背,这个东西是死东西,毫无意义的。教你开悟,怎么开悟的?心定下来就开悟。用什么方法把我们的心定下来?那方法就太多,佛法里面讲八万四千法门,方法!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把心定下来,妄念少了,智慧就现前。小定小智慧现前,大定大智慧现前,这个重要。所以智慧是自性里头的好东西,能解决一切问题,不发生副作用,跟知识不一样。知识能解决问题,肯定有副作用,而且只能解决局部,不能解决得圆满。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是求智慧,《华严经》上说的十种自在,完全是性德。
「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最胜二字,自《唐译》)。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谓之自在。又不谋而运,一切无碍,谓之自在」。前面这一段昨天我们学过,今天我们再从这里学起,这是一个段落。这句话非常重要,是一切众生所向往的,你想想看,谁不想于一切法当中得自在?这个事情能不能做得到?不但是自在,还加了两个字,最胜自在,无比殊胜的自在。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说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最重要的意思,是说我们自己,大乘法里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佛是诸佛如来。为什么我们叫他佛?因为他得最胜自在,我们就称他佛。我们今天处处是障碍,这就是六道凡夫,为什么人家没有障碍,我们有障碍?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从自己烦恼习气里头来的。佛教给我们,怎么样才成佛?把烦恼习气放下,障碍不就没有了吗?自在就现出来。为什么?自性的性德本来是自在的。所以自在不是从外头来的,是我们本有的,经上所讲,佛都是讲自己本有的。
诸位要记住,我们功夫要做到“伏烦恼”。用什么方法伏?这一句佛号。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就是烦恼,不管什么念头,恶念是烦恼,善念也是烦恼,善恶念都不能够要。念头一起,第一个念头是念头起来了,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那个念头打掉,决定不要叫妄念相续。妄念一个接一个这就不好,这是妄念起现行,烦恼起现行。我们用这句佛号把烦恼压住,就是把这个念头压住,古人比喻这叫石头压草,没除根,压住了。只要你能够压得住,这就叫功夫得力,你念佛就相应,压不住就没有法子。
当然我们开始念,没有那么容易一下念了就没有妄念。有人告诉我,我愈念佛妄想愈多,怎么办?好像不念的时候没有妄想,愈念妄想愈多。这个情形他不了解,实在的状况是你平常妄念就是这么多,你没有发现,这一念佛才发现,发现自己妄念这样多,这么可怕。但是发现之后不要怕,佛号一定要念,一面念还一面打妄想,不要去管它,不要去理会它,你只专门注意佛号,不要去注意妄想。你注意妄想,那个妄想是愈来愈多。根本不要去理会妄想,我只把念头观照在佛号上,这样一来妄想会逐渐少,佛号逐渐得力了。古人的经验,一支香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念佛还有三、五个妄想,这功夫算不错了。要念多久?大概要念五年。认真念佛,念上五年,一个半钟点还会有四、五个妄想,这功夫算不错的。如果这一支香当中没有妄想,恐怕也得要十年、八年。要认真去念,不认真决定做不到。由此可知,念佛夹杂着妄想不怕,不要在意这桩事情,一定要认真去念。
【复次祇带业生同居净,证位不退者,皆与补处俱,亦皆一生必补佛位。】
大师在此地给我们做一个比较。经中所说的“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不退转”。不退转是指“念不退”,既然念不退,当然一定包括“行不退”跟“位不退”,上面一定包括底下,底下不能包括上面。只要我们真正能够修到带业往生,说实在话,带业往生是我们这个世间人人可以做得到,这也是古德常讲的“万修万人去”,也就是指这个事实,人人可以做得到。生到西方世界的“同居净土”,这是证位不退。
‘皆与补处俱’。“补处”是等觉菩萨,西方世界的观世音、大势至,我们这个世界的文殊、普贤、弥勒菩萨,都在西方极乐世界。像他们这些果位的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无边,不是我们人间数字能够计算,人数太多了。我们跟他们在一起,他们是“实报庄严土”,他们是圆满的“念不退”,我们能跟他们在一起,就是跟他们同类。换句话说,你也不知不觉“圆证三不退”。圆证三不退要特别注意“圆”字,假如只是讲“证三不退”,圆教初住菩萨就证三不退,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都是证三不退,没有到圆满。圆满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才是圆满的三不退。我们今天跟这些补处菩萨,就是等觉菩萨,他们是圆满三不退,我们天天跟他在一起,那也就是圆证三不退。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西方净土无比的殊胜,所有十方一切诸佛剎土不能跟阿弥陀佛比的就是这一点。
如果讲世界的庄严,佛在经上讲得很多,有许多诸佛的净土比西方世界殊胜得太多,西方世界不能跟它相比。但是生到那个地方圆证三不退,从这一方面来讲,那是一切诸佛剎土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诸佛如来都劝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道理在此地。这个我们要明了,否则的话,诸位将来读大乘经,佛讲还有其它诸佛世界比西方极乐世界好,为什么不叫我们去?这里头是有道理的。他那个好,是物质受用环境好,对你修证圆满那比不上极乐世界,这个诸位要知道。好比学校一样,学校师资好,设备好,这是第一流的,你的父兄劝你到这里念书。另外还有一个学校,它建筑好,校园大,财富比你这个还雄厚,没有叫你上那个学校。你要晓得,这个学校有这个学校的好处,是那些学校不能相比的,这就是师资、设备是第一流的。
【夫上善一处,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
这一句是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把它牢牢的记住。不但自己求生净土愿望会真正的生起来,也能够解答不少人的疑惑。十方诸佛都有净土,我为什么一定要生西方极乐世界?生西方极乐世界道理就在此地。这是说到最极圆顿,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事实,就会决心要学,决定要往生。这个利益是无比的殊胜,因为你在任何地方修学没有这么快速。那真的就跟大小乘经上讲的,从证得须陀洹果,就是位不退以后,就是三个阿僧祇劫,无量阿僧祇劫,才能达到这个地步,你不可能在一生很短的时间成就。西方世界最殊胜就在此地,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跟这些补处等觉菩萨在一起。它四土是同时的,一生一切生。三不退是同时证得的,证得位不退,等于同时就证得念不退。在我们这个世界,证位不退是小乘须陀洹,证行不退是大乘菩萨,证念不退是法身大士。这多难,相当不容易!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往生就统统都证得,全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