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如是我闻」,那个如是,就是真如
「是故《观经》云」,《观无量寿佛经》是我们净土三经之一,这部经跟我们讲修行的理论与方法。而《无量寿经》是净宗的概论,介绍整个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观经》是专讲理论跟方法这两部分。《阿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略本,精简的一个版本,便利你早晚课学习。它里面四次劝导,不容易,苦口婆心劝我们要相信、要发愿、要求生净土,这就对了,这是诸佛如来无尽的悲心,希望我们一生成就。其他经典,佛劝我们的话没有这么多,《弥陀经》是四次。也就是说这个法门保证你一生成就,只要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成功了,大势至菩萨为我们做示范。《观无量寿佛经》上有这样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都是经上的原文。是心是佛,我刚才讲了那么多话就是这四个字,我说我们全身的细胞,细胞还是大的,细胞再分析就变成分子,分子去分析变成原子,分到最后是基本粒子,每一个基本粒子都是阿弥陀佛,它是心变的。它是心,是心是佛,它怎么不是佛!我这身上所有细胞都是佛,你的身上那些细胞是不是佛?是,连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是,从这个地方你就觉悟,哪一法不是!觉悟了,法法如是。所以佛经一开头用「如是我闻」,那个如是,就是什么?如是真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不二」。性是佛,相怎么不是佛!哪有这种道理?是心是佛,哪一桩事情不是佛!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是什么?佛是心,真心,不是我们这个妄心,是什么?能生能现的心。能变的心是识心,是阿赖耶识,把能现能生的相转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转变成六道轮迴,那是识心干的事情。识是什么?就是分别执着,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执着,末那执着,第六识分别,千变万化,《还源观》上讲的三种周遍,「出生无尽」,就讲这个意思。是心是佛,没有一样不是佛,用这个心来持名、来念佛。
现在情形好像有点变化,我听了不少信息,连饿鬼、地狱念佛往生的都不少,反而人不相信了,人念佛最后都念到鬼道去、念到地狱里去,这怎么回事情?这桩事情,诸位要是看看慈云灌顶法师的《大势至圆通章疏钞》,《大势至圆通章》很短,二百四十四个字,它那个註解这么厚一本,我看的是线装书,那么厚一本。末后的一页,我当时看的时候就看不懂,它讲念佛人一百种果报,第一句就是念佛人堕阿鼻地狱、堕饿鬼、堕畜生。我看了非常疑惑,我拿着这个本子去问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学经教,我说「老师,念佛是好事,念佛怎么会堕地狱?」老师一看,「这是大问题,这问题重要,我不跟你一个人说,讲经的时候我来给大家讲讲这个道理。」真的,你用什么心念佛?你念佛没有断贪瞋痴,贪瞋痴慢疑叫五毒,你用这个五毒的心念佛还是堕地狱,所以不能不懂因果。那佛有没有白念?佛没有白念,阿赖耶识种了佛的种子,你造作的罪业先受报,等你地狱出来之后,那不知道到哪一世又遇到人身,再遇到佛法,遇到净土,你继续再修。所以只能说阿赖耶识里头种一个念佛的种子,这个种子永远不坏,后来一定会起作用。这个利益也很殊胜,可是六道轮迴里头你还要吃尽苦头。所以念佛要用菩提心去念,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用这个心去念完全相应,真的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我们修行修什么?就是修心。我们心清不清净?平不平等?清净心是戒律,平等心是禅定,正觉心是智慧,戒定慧。我们怎么学戒定慧你就明白了,持戒如果心不清净,你那个戒白持了;修定没有开智慧,那个定也白修。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持戒是手段不是目的,是要达到禅定,就是达到平等,平等才是定。我们果然清净心得到,给诸位说,这个三灾,水灾就没有了。平等心现前,地震就没有了。今天有个同学拿一篇资料给我看,最近大概不到一个月,六级以上的地震在全世界各地有十几次,这么频繁,什么原因?六级以上的,多可怕,到八级的。觉悟之后,风灾就没有了,愚痴是感风灾。这个心要是证到平等,地球温度就不会上升,就会恢復正常。所以佛教导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贪瞋痴感应的是zai 难、是反常,戒定慧是正常。所以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方向「西方」,一个目标「极乐世界」,一个愿望「亲近阿弥陀佛」,我们这一生就成功了,其他的是假的。广学多闻是不错,这来不及了。所以我常常劝一些同学,广学多闻好,到极乐世界去,为什么?到那个地方去,头一个我们得的一个条件是无量寿,再多的东西,行!我有的是时间。这个地方生命太短促,我们不能浪费时间,浪费不起。而且在这个世间智慧没有开,学东西学得不会圆满,一知半解,当中还犯很多错误,那又何必?所以要老实、要听话。佛教给我们的一向专念,佛教的,这是《无量寿经》上经文。宗,宗是宗旨,宗是什么意思?最重要的,这讲修学方法,最重要的修学方法,最值得尊崇的方法,十方诸佛都赞叹,净宗主要修学的方法就是一向专念。
、净土法门,它特别注重在“一心念佛”,这四个字决定不能够马虎过去。
2、我们平常天天念佛,为什么佛号转不了境界,消不了业障?没有用一心,所以佛号不得力。如果你一心念,这个佛号当然就得力。
3、功夫得力不在于念佛念多少,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照样功夫不得力,不得力就是伏不住烦恼。
4、念佛人要紧的是功夫得力!如果你一天只念十声佛号,只修十念,你这十念得力,真能伏烦恼,那就不得了,那就是功夫,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5、古大德常常劝我们“珠不离手,佛不离口”,为什么?这里头有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心里要是不想佛、不念佛,就会胡思乱想。
6、诸位可以勘验,看看自己是不是这个样子?不念佛的时候,你就想东想西,想一念善,就是三善道的业因种子;想一个恶事情,就是三恶道的种子。
7、你一天到晚念佛、想佛,六道里头没有阿弥陀佛,换句话说,你不造六道的业因,将来就不受六道轮回的果报,好处是在这个地方。
8、佛法里面,你要成就究竟的果位,一定要一心,念佛更是要一心。所谓一心,最简单的说法,一句佛号之中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不起心、不动念。
9、一面念佛,一面胡思乱想,不但不能消业障,念念都在造业。念着佛还打妄想,还胡思乱想,这个业可造大了。
10、心里头起念,就叫造业。什么人不造业?如来才不造业。
11、菩萨都造业,菩萨叫觉有情,有情就是他造业,虽造业他觉悟,觉而不迷。真不造业,就是佛。
12、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妄念纷飞,这是迷,这是造业。
13、修净土法门,老实说,就是修清净心而已,所谓心净则土净。
14、如果我们心里面妄念纷飞,我们这一生念佛不会成就,只可以说跟西方极乐世界结个善缘而已。你要往生一定要心清净,心不清净哪能往生?
15、念佛人心不清净,一天到晚还牵挂着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那叫什么?轮回知见。你牵挂在生死轮回上,你怎么能出得了轮回?
16、我们念佛作用在哪里?作用就是在清净心。所以心里面只要一起念头,不管什么念头起来,善念、恶念、贪念、嗔念,立刻转换成阿弥陀佛,你就大功告成了。
17、你要这样念佛,你的功夫就得力了。用这种方法念佛,你念不久,一定是万虑咸休,所以你要会!
18、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一天到晚在分别执着,结果怎么样?把自己毁掉了。这个就是佛法你会用不会用。会用的,成就自己;不会用的,决定毁灭自己,叫自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
「王本问世,海内称便,丛林奉为课本」。丛林是佛门的道场,佛家讲丛林,现在呢?现在是大学。实在讲丛林就是佛教大学,就正式有制度,让它制度化。在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教学,就跟私人办学一样是私塾,没有制度,跟孔老夫子当年在世教学一样,没有一个正规学校有个体系,没有。到中国隋唐时候才真正上轨道,所以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方老师当年给我介绍,丛林是中国佛教革命性的创举,正式把它办成学校。丛林的主席称主席,也称为方丈住持,那是什么?校长,职位是校长。首座和尚就是教务长,维那就是训导长,监院就是总务长,它跟现在大学的组织分工职事完全相同,就名称不相同,实际上维那真的是训导长,教训导的。殿堂是教室,叫分座讲经,你喜欢学哪个科目有老师指导,有一定的讲堂,跟学校一样。所以佛教传到中国,诸位晓得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一直到清朝干隆年间都没有变质,都是教育。丛林是大学,还有些小庙,那小庙,小庙是专科学校,它只学一样的。净宗道场,它修的就净土五经,它就没有分座讲经的,专科学校专攻一门的,或者是与我这一门相关的经论也学,是这么一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