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发菩提心(3)

发菩提心(3)

发菩提心(3)




   菩提心简单地讲就是觉悟的心,是想要成佛、和佛相应、甚至是要和佛一模一样的心。以前,我在当医生时,曾经亲近过上广下化老法师,学习菩萨戒。老法师很慈悲,当时他应我们的祈求,请诸位菩萨比丘为一位阿甘菩萨和末学两个人在美农雷音寺办了一个传授菩萨戒的授戒仪式。老法师开示我们:“学佛持戒最重要有三点,第一点就是发菩提心,第二点也是发菩提心,第三点还是发菩提心。”后来,我经过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才了解他老人家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们假如没有“发菩提心”,“再发菩提心”,“又再发菩提心”,学佛的路上时常会走不下去,世间的种种痛苦和困难都可能使我们灰心。当颓丧时就想到他老人家拄着一根拐杖,很坚定地向我说:“第一,发菩提心,第二,发菩提心,第三还是发菩提心。”老实说,有时候也会发不出来、走不下去,但是想到他老人家行动很困难,撑着拐杖也还要走下去的心,我也只有擦擦眼泪再发心、再走下去。
  
  《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管是上品、中品、下品都应该要发无上菩提之心。这句发无上菩提之心很抽象,大家都若有若无,时而有时而无。到底我们是不是真的发心了呢?我们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具体上是不是和菩提心相应呢?这就得好好对照菩萨戒来检讨,并不是口头上讲“我发菩提心”就算数了,而是必须在言语行为上有相应的表现,才算是真正发菩提心。假如平常生活都和菩提心不相应,却希求临命终时能忽然和佛相应,这样的机会虽然有,但毕竟不多,所以还是要平日用心。我们凡夫每天都在用这个心,却不知道心的真相,好像会做梦,却不知道梦从那里来,也不知道梦的真相,又梦得醒不过来,所以我们平常用的都是糊涂不觉的心,并不是“如实知自心”的菩提心。要觉醒才能实在知道自己心的真相。
  
  下面再用看电影这件事来比喻。一个迷而不觉的人看电影,只能看见银幕上的假相,心情随着剧情糊涂地起起落落。而另外一种人不但能看到影像,也能看到影像后面的银幕、及影像的来源、光线的来源。同样是看电影,他对来源很清楚,所以不会被影像所迷惑,而能得到启示,这就是觉醒的人。佛是觉悟者,学佛就是要学习觉醒,不要被眼前的假相迷得团团转,不知回头。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就是在提醒自己要回头觉醒,由眼前变化无常的影像当中回过头来,回到自性本源的真相,在日常生活中练习睁开我们智慧的眼睛去看真相,念阿弥陀佛就是当下睁开智慧的眼睛,不要再做白日梦、一直被眼前的假相所迷惑。菩提这个词很不容易用语言来形容,就好像融入水中的盐,我们吃了就知道滋味咸咸的,一定是放了盐,但是却看不到盐的形状。假如有一个人从来都不知道盐是什么,也不曾吃过,那我们用言语要描述到让他听得懂是很不容易的,必定是要吃过了,才会真正知道。菩提心也是这样。前面说过,有人将菩提心比喻成一盏油灯,灯芯是大愿力,灯油是大慈悲,它的火光是大智慧。灯芯、油和火光合成一体,它的光就遍照一切。话是这样说,而重要的是检讨自己是否和菩提心相应。古大德教我们检讨的方法,也就是首先要了解怎样是随顺菩提心,怎样是违反菩提心,也就是要先知道什么是“顺菩提门”和“违菩提门”,由随顺和违反这两方面来检讨自己是不是和菩提心相应。我们要时时检讨自己的想法、言谈和行动是不是顺应菩提心,如果发现有违反,就得时时调整到随顺。既然我们每天念回向文都希望见闻的人都发菩提心,总不能自己所作所为还去违反菩提心哪!
  
  我们在这里要用比较多的时间来分析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检讨菩提心,因为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佛法,随时修正我们的心念、言语、行为,处处发挥佛的精神。如果听经学佛几十年,而待人处处世、讲话、心念都没有改善和进步,这样就是学佛和生活脱节了,变成枉费白学。下面我们照《安乐集》所说的先来了解三种违反菩提心的情形,这三种我们都要明白并且记清楚,以便随时作检讨。第一是贪著自己的身体。第二是令众生不安。第三是恭敬供养自己的身心胜过恭敬别人。如果有以上三种违反菩提心的情况发生,我们就要警觉立刻改正过来,就是随顺菩提了。以下分别说明。
  
  第一种违反,就是贪著自己的身体。一旦有了这种贪著就是违反菩提心的智慧门,因为不了解这个肉体并不是真正的我,肉体只不过像大海中的一个水泡,是空的,是一时幻化的影像,真实的我是好比整片的大海。但是我们一向都认错了,错把一个水泡认作是实在的我,而不知整片大海才是我,整片大海才是我的本体——佛性。因为我们没有佛的真实智慧,不了解自心的本体,所以大家都一直执著错误的见解,就宛如整个村庄的人全都错把南边当作北边,若没有人点破就永远不知晓。我们大家几乎全部都认为这个身体是实实在在的我,如果身体死掉,我也就完了,因此所有的人每天都拼命在照顾这个身体,希望把这个水泡般的身体照顾得很坚固、照顾得漂漂亮亮,希望它永远不会破灭。于是就贪吃好的,贪穿漂亮的,贪开好车子,贪住好房子,为了贪爱这个水泡,什么事都敢做,甚至还会去伤害别的水泡,哪里知道其它的水泡原来也是我佛性大海中的水,结果伤来伤去,反而伤到自己,这就是没有智慧,不知道真相。所以祖师提醒我们要用菩提心的智慧,不要贪著这个水泡般的身体,只要稍微有贪著,就犯了基本见解上的错误,也就是违反了菩提的智慧门。
  
  接着再说第二种违反,就是令众生不安。做任何让众生不安的举动,都是违反菩提心的。前面提过,菩提心含有大慈悲,愿让一切众生都安乐,所以任何让众生不能安乐的心念、言语和行为都违反了菩提心的慈悲门。
  
  以前,有一位修行人身上长虱子,有一天半夜里被虱子咬到,又痛又痒,一气之下就把它抓起来,摔到地上。当他把虱子摔到地上的时候,有一位正在寺院门外打坐的高僧就大喊了一声:“跌伤佛子!”大家听了觉得很奇怪,打开寺庙的门去看个究竟,那位高僧就向大家说:“那只虱子被摔到地上,跌断了左边第三只脚,正在那儿哀叫呻吟呢!”那只虱子也是佛所怜悯的孩子,他摔断了腿哀叫的声音,在有天耳通的高僧或佛菩萨听起来是如雷贯耳呢!那位高僧说:“假如不信的话,你们大家去看看就知道了。”大众听他这么说,就提着灯火去看,果然在地上发现那只虱子,它左边的第三只脚真的断了,还在那儿挣扎,难以动弹。那位高僧的心很静、很安定,所以可以听到很远的一只虫跌断脚的哀叫声,他知道把虫抓起来摔的动作是会使众生痛苦不安的,而我们凡夫的心很粗又很乱,所以体会不到众生的不安和痛苦。通常我们只知道自己若是车祸摔断了腿会很痛苦,却不能体会到众生被我们摔断腿或切掉腿,它们也是会痛苦不安的,所以才会去做一些粗鲁的举动使众生痛苦不安。一切的众生都是佛子,以佛的眼睛来看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需要慈悲的,他们的苦也是佛所怜悯的,如果我们让众生不安,就是违反佛心。或许有人会说:“是它先咬我,我会痛,才把它抓起来摔的。”我们试着想想看,我们体形这么大的人,被一只那么小的虫稍微咬一下,稍微一痛,就忘了佛心、菩提心,就把它丢出去摔断腿,这样的报复行动会不会太过分了呢!比如,你在搭公车的时候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只踩了一下,对方就把你抓起来并且摔到公车外面,让你摔断腿,你一定很不服气,觉得他很不讲理,根本就像是无赖或流氓的举动,甚至你还会去告他呢。同样的情形,被我们摔出去的虫,它也会去向佛菩萨告我们一状,告我们太过残忍。一只虫咬我们,它只是肚子饿,或许它根本就不知道我们是什么,它只是咬咬看到底能不能吃,而我们就生气,要报复,把它摔断脚。这样的行为严格检讨起来不但是违反菩提心、和佛不相应,甚至可以说这种心简直比跳蚤蚊子的心还要坏、还要低级,也可以说这是一念冲向三恶道的心。我们如果不用心观照,可能会认为:是它先咬我,我才摔它,这哪有什么不对呢?假设你是发愿要投身到三恶道去当蚊虫,用这种心当然是很对的,必定会让你满愿的。假如你真决定要去三恶道,也没有人能说你不对。但是如果你是要修菩萨行,发菩提心要成佛道,用这样的心就不对了。倘若医生今天宣布说:“你必须要开刀。”相信你多少会烦恼不安的,因为自己的肉要让人家切啊割啊总是会怕的。同样的道理,我们杀害众生,比如杀鸡杀鱼,都会使它们很不安哪!或者我们想踩死蟑螂、弄死蚂蚁,也都会使它们很不安的!甚至于搬走一个鸟巢,使得小鸟飞回来时找不到它的家,也会让它们很惶恐、很不安的!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来讲,表面上并没有明显说不可以吃肉、要吃素食这样的文字,但是如果我们贪爱吃肉就一定会让众生不安,这就违反了菩提心,和佛心就不容易相应。用违反慈悲的心来念佛,当然频道就不容易和佛相应了。一面要念佛,一面又爱吃肉,这已经是两种心了,当然念佛就不容易一心。这是我们讲到菩提心,顺便附带作个检讨。
随缘勿攀 随遇而安 常发菩提 佛号不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