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发菩提心(2)

发菩提心(2)

发菩提心(2)




    我们说“菩提心”,“菩提”这两个字是由印度梵文的发音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觉悟。我们时常说“觉悟”,到底是要觉悟什么呢?怎样才叫做觉悟呢?“觉悟”很抽象,我们自己到底觉悟了没有呢?
  
  我们先讲什么是“觉”。咱们中国字是很有智慧、很有道理的。这个觉悟的“觉”字,下面是一个“见”字。这不是普通的“见”哦!不是我们看东看西的“见”;这是看见真相的“见”,甚至是明心见性的“见”。因为我们都还没有到明心见性的程度,所以很难说出那种觉醒的“见”。只能以我们经验过的事来做比喻,以便揣摩我们还没有经验的“见”,试着体会明心见性的“见”。同样说是“见”,是有不同内容的。比如,当我们做梦时,闭着眼睛,是不是梦中也有所“见”哪,好像在看电影般。但是,一醒过来就知道那是梦。梦中所见的世界其实是假的影像。梦醒了,睁开眼睛,所见的又是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一般都以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现在试问,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地点,做梦时和清醒时所见的世界是不是一样呢?经验告诉我们:是不一样的。由这里也可以体会明心见性的“见”和我们一般所见的“见”是不一样的。平常我们所见的真实世界,若是对比我们更觉醒的圣人来说,也像梦境一样,并不真实,犹如做着另外一场白日梦。所以,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觉醒,进一步睁开另外一只智慧的眼睛,来看更觉醒的世界。若是真正大觉醒,还会有更进一步的“见”。虽然,仍是活在同一个地点,但所见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要讲“觉”之前,先再谈一谈梦。藉由梦,仔细来体会我们的人生和世界。我们做梦时,梦中会看到人——其中有我也有别人,梦中也有各种东西和事情发生。可以说,明明是有一个世界。当时我们也看得很真,不知道所见的这一切根本是梦呓,是假相。我们还以为梦中的我就是我,梦中的别人就是别人,梦中的东西就是东西。我们会把他们当作是我以外的存在,以为那是属于外面的境界。在梦时根本就不知道那个别人啦、东西啦——所有的影像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那些人、事、物的影像实质到底是什么。在梦中会把一切假相都当作是真的,这就叫作迷迷糊糊、不知又不觉。在不知不觉当中,误把梦境当真了。把假相当真,这就不是菩提,因为菩提是“觉”啊!不知不觉就不是菩提。一般人要醒过来才知道,原来还有一种清醒的“见”,才会承认在梦中的“见”是虚妄不实在的。能发现刚才做梦,就是有点醒了。能承认自己所见的是虚妄不实在的梦境,才有初步的觉醒。
  
  佛是由睡梦中清醒过来,更由白日梦又进一步觉醒的人。佛大觉醒所见的,才是正知正见。我们不要以为自己白天醒着就是“觉”。其实以佛的大觉悟来看,我们还像做梦般做白日梦,还在轮回的大梦境当中。这样讲,有人可能听了很不服气,会说:“我明明这么清醒,又没有打瞌睡,你为什么说我在做梦呢?我明明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见、都有感觉,你为什么说我不觉呢?”要是说“不觉”嫌太难听,就改说“错觉”吧。现在的科学已经证明,我们看得到、摸得着的物质,其实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原子组合起来的。若再分析下去,原子又由更小的原子核、电子、中子组成。科学家把物质一步一步地研究下去,研究到最后,竟然发现那些电子、中子里面根本就没有实质。可以说都没有东西存在啊,里面根本是空空的,只有能量,就好像只有电那样的场而已。科学研究的结论,可以说所有的物质其实都是好像电影的影像,只是有电又有个影子而已。而我们却都将它们当作是真实的存在,不了解他们的实质是空的。闽南语在形容某一件事是事实,就说那是wuyang——也就是有影的。这一句wuyang——“有影”,说得很对。确实,一切的事情、一切的物资都是只有个影像而已,根本没有实质。觉悟的“觉”就是不把梦幻泡影当真,知道我们一向所以为真实的世界也都好像梦一样,它的真相就是空无一物,只有影像而已。现代先进的科学已经证实,真相就是没有东西,空空如也。这正是佛所说的“万法皆空”。我们要了解佛经所说的“万法皆空”这个“法”字,是包括所有的物质、所有的事情和心理等等。一切的事物、心理现象都叫做“法”。现代科学已证明佛所说的“万法皆空”了,不过我们也仍然感觉万法都很真实,因为所有的东西拿起来有重量,摸起来又扎实。这样说来,岂不是全世界的人都有错觉吗!可以说都对真相不觉,而这一点很少人愿意承认。爱因斯坦是现代先进的科学家,他说了一句老实话,他说:“物质来自人类的错觉。”他研究到最后,终于承认,实在没有东西,“本来无一物”,只是人类自己的错觉,才看成有一堆物质而已。他能承认是错觉,就叫作开始有“觉”了。因为一般人正在做梦,都不承认自己是在做梦。喝醉酒的人也都说:“我没有醉。”一个人若肯承认自己刚才喝醉酒,那就是酒后清醒了。会承认做梦,就是梦醒了。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真相是这样,和佛所说的一样。所以外国一些先进的科学家都对我们释迦牟尼佛心服口服。因为他们用一大堆机器、人力才研究出来的结果,竟然佛早在三千年前自己一个人盘腿坐在菩提树下就都知道了,而且也在佛经中讲得很清楚、明白了。佛在《心经》中早就讲到“色即是空”了。这里要说明:佛经所讲的“色”就是指物质,并不是世俗所说的美色。佛经的“色”是指一般用肉眼看得到、有形有色的物质。原来有形有色的物质本体是空的,而且又不是死死板板的空,在空当中同时又现出物质的影像和用途。所以又说“空即是色”。《金刚经》也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用这些来比喻形容是教我们要好好觉悟体会。我们以为是真实的世界,其实就仿佛梦境、幻象,又如水泡或电影的影像,也像露水像电。我们的人生境界就好像梦或是立体电影的影像,虽然看起来是有,也像真的,却刹那刹那变化,虚妄不实。就如同电一样,有作用,但是没有实体。佛教我们要觉醒,不要认假作真,整天被假相迷惑团团转。梦中的境界整个都是假的,所以梦中人哪有真实的出生和真实的老病死呢!只是种种的影像,看起来好像有生灭的剧情,其实本体上是空的。若能由境界中一念醒来,知道梦境根本是假的,这就是觉。道理是这样,大家都能听懂,但是,当我们面对境界,却又会被错觉迷惑,不能当下知道那只是影像,又认假为真。

台湾人表示不知道是说:
   
   “wumsanyang”——“不知影”。这句“不知影”是很有道理、很有学问的。“不知影”就是不知道境界都只是影像而已。因为不知道世上一切只是影像,当然就不知觉悟之道,所以叫作“不知道”——不知觉悟之道。不知境界是影像就是不觉,知道只是影像就是觉。因为我们“不知影”,就处处很认真,但是所认的“真”却全是假相。若是当下能“知影”,知道眼前都是影像而已,不被迷惑,就是知“道”——知晓觉悟之道。“知道”就是“菩提”,“菩提”就是要有“知影”的智慧。我们活在这个世间,整天都忙着处理很多人事。如果完全不觉知那些都是影像,只在不知不觉中跟着团团转,这就不是“菩提”。假如能由不觉和错觉当中,发起一念心要觉醒,要了解真相,不要被假相迷惑,这就是一念发菩提心。发心要和佛一样,有觉醒的正知正见,发心要睁开另一只觉醒的眼睛,恢复本来的觉性,这就是“发菩提心”,要觉醒了。
随缘勿攀 随遇而安 常发菩提 佛号不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