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说:“什么问题?你说啦 ! ”
阿难就说:“这恶性比丘,佛在世的时候,佛能降伏。佛灭度之后,怎么办呢?哦 ! 这是第四个问题,我不应该先问,但是也可以做第一个,请佛您先答复我。”
释迦牟尼佛说:“恶性比丘怎样调伏?你就要默摈。”“默摈”两个字,什么叫默?就是不和他讲话。什么叫摈?就是人人都不和他讲话,他就受摈斥,受摈斥,他自已觉得没意思,就走了。这叫默摈,也就是迁单。迁就是 move( 搬家 ) ; move 他的单,单就是 sleeping( 睡袋 ) 之类的。佛说:“还有什么问题,你快讲吧 ! ”
阿难说:“现在佛住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 槃 之后,哪一个是我们的师父啊?我们是不是要另外再找一个师父来拜呢?”
释迦牟尼佛说:“不必 ! 我入涅 槃 之后,你们就以‘戒'为师,以波罗提木叉做你们的师父。是凡比丘,出家之后就要学习戒律,以戒为师。”这第二个问题,也解决了。
阿难说 ﹕ “我还有个问题 ﹐ 这个问题 ﹐ 非常重要 ﹗ 因为佛住世的时候 ﹐ 我们和佛在一起住。佛若不在世的时候 ﹐ 我们也没有地方住了。怎么办呢 ﹖ 我们住到什么地方去啊 ﹖ ”
释迦牟尼佛说:“我入涅 槃 之后,你们依‘四念处'而住 。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身,就观身不净。受,就观受是苦。心,要观心无常。法,要观法无我。你若用这四种的观想,就可以得到定。所以你们要依四念处而住。”阿难说:“我还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特别重要的,比以前那几个问题都重要。”
释迦牟尼佛说:“什么问题这么的重要啊?你可以讲啦 ! ”
他说:“佛在这一生之中,所说的法,等佛入涅 槃 之后,我们要结集经藏,编辑经典。经典一开始,应该用什么字样,来代表经典呢?”
释迦牟尼佛就说:“哦 ! 这个问题啊 ! 你应该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来做经的开始。”所以,是凡佛经都用“如是我闻”。就是说:这种法,是我阿难亲自听见的,不是旁人告诉我的。不是我在路上走,有一个人告诉我:“某某地方有位佛,在那儿讲经说是我阿难新自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用这四个字。
“如是我闻”四个字,有三种的意思:第一是异外道,第二是息争论,第三是断众疑。
第一,异外道。什么叫异外道呢?外道所有的经典,一开始用“阿、嘎”两个字。阿是“无”,嘎是“有”。一开始就说“无有”或者“有无”。外道的宗旨和见解,说这一切的万物,有两个道理,一个就是“有”一个就是“无”。有就是“常”, 就是“断”。说无论什么事情,不是“无”,就是有“有”,不是“有”,就是“无”。总而言之,出不了这“有、无”两个字,也就是出不了“断、常”两种的见解:一种“断见”,一种“常见”。现在这“如果我闻”,也不是断见,也不是常见,也不是有,也不是无。非有非无,这是个中道。非断非常,这也是个中道。这是“异外道”,和处道的见解不同。
第二,息争论。在一切的大阿罗汉里,阿难当时仅仅证得二果。以后结集经藏的时候,虽然他证得四果,也是很年轻的阿罗汉,好像大迦叶、须菩提,这都是年纪很长,资格也很老。以阿难这么年轻的人,结集经藏,升座说法,恐怕大众就来争。你也争第一,我也争第一,你也要 first( 第一 ) ,我也要 first. 因为 first 只可以一个,不可以多。这么多阿罗汉,给哪一个呢?给年纪老的,年纪轻的不佩服。给年纪轻的,年老的心里也不愿意。给中年的,也不知给哪一个好?所以没有法子处理这件事。那么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这也不是你的意思,也不是我的意思,是谁的意思呢?是师父所说的经典。这没有得讲的了 ! 你也不是 first, 我也不是 first 。没有 first ,所以大家都不争。不会有谁看多几本书,不久他跑到第一,你就要小心一点了 ! 你看,我说这个法,有几个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开颜含笑了。
第三,断众疑。阿难结集经藏、登上法座时,啊 ! 大众顿起三疑。这三疑,是谁起的呢?是那没有证果的人起的,不是证果的人起的。这三种疑,是什么呢?因为阿难一升座说法的时候,大约也很高兴也现出相好庄严。阿难本来有三十相,结集经藏的时候,一登座说法,就高兴得不得了,“哦 ! 这回我也来结集经藏,我在这儿作 chairman( 主席 ) 。”他很高兴时,相貌也转了,就变得和佛的相一样。所以这些没证果的,就说:“哦 ! 释迦牟尼佛活了,释迦牟尼佛又给我们说法来了 ! ”就怀疑释迦牟尼佛没有死,又回来了。
等一等又想:“不对 ! 释迦牟尼佛已入涅 槃 ,不会再来的。哦 ! 这是其它世界的佛,来到这儿,给我们说法来了 ! 要不然怎么佛相这么圆满呢?”又起了一个怀疑,以为他方佛来。后来又说:“不对 ! 不是他方佛来。这位佛,相貌都和释迦牟尼佛差不多。喔 ! 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弟阿难,转身成佛。阿难现在成佛了 ! ”大家就生这三种的疑惑。等阿难一说“如是我闻”这四个字,三疑顿息,“喔 ! 这是阿难听释迦牟尼佛说的 ! ”这三种的怀疑都没有了 !
“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释迦牟尼佛”,是主成就,在“补陀落迦山”,是处成就。“补陀落迦”,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小白花”。因为山上开小白花,所以就叫补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观世音菩萨所住的宫殿,“宝庄严道场中”:这个道场,都是七宝所庄严的。“坐宝师子座”:佛在这个山上,坐在师子座上。“其座纯以无量杂摩尼宝而用庄严”:这师子座是用种种杂色的摩尼宝珠造成的。“百宝幢 旛 ”:有百宝造的幢 旛 ,“周匝悬列”:在前边悬挂着。
尔时如来于彼座上。将欲演说总持陀罗尼故。与无央数菩萨摩诃萨俱。其名曰。总持王菩萨。宝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华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宝藏菩萨。德藏菩萨。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是灌顶大法王子。
“尔时如来于彼座上”: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在师子座上,“将欲演说总持陀罗尼故”:他将要演说总持的法门。陀罗尼,也是总持。总持,也就是陀罗尼。这个地方,是总持陀罗尼,也可以说:大悲咒是陀罗尼中总持的咒。“与无央数”:无央数,也就是无量数。和无央数“菩萨摩诃萨”:这些大菩萨,“俱”:在一起。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2-25 23:2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