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圣严法师智慧语

圣严法师智慧语


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带笑;放松能使我们身心健康,带笑能增进彼此的友谊。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识人识已识进退,时时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处处广结善缘。

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种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知道自己的缺点愈多,成长的速度愈快,对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坚定。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

忙而不乱,累而不疲,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应该忙而有序地赶工作,不要紧张兮兮地抢时间。

面对许多的情况,只管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而不担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会有烦恼了。

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

财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得愈多,财富则愈大。
  

环境与心境的不同

唐朝诗人李白去拜访恒寂禅师,天气酷热,却见恒寂禅师在房间内很安静地坐在那里。李白就说:“禅师,这里好热啊!怎么不换个清凉的地方。”但大师说:“我觉得这里很凉快啊!”李白深受感动,于是就作了一首诗:“众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师无热到,为人心静身自凉”。看了上面的故事,对于坏境和心境的关系,不就明白吗?所以智者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不过。心虽然属于自已,但要掌握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研究佛理、念佛、观心、实修、实证的功夫,才能达到你所要求的目的,永远做个自在快乐、心情舒畅的人。

心外求法的意思是什么?

《杂阿含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取自心相。莫令外散。所以者何。若彼比丘愚痴.不辨.不善。不取自心相而取外相。然后退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于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常怀染着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灭。无来无去。

《占察善恶业报经》: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外心差别。如是当知。内妄想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大乘入楞伽经》: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如来藏。

《楞伽经》:不觉自心所现分剂,不觉内识转变外现为色,但是自心所现,不通达如此分剂,名恶见论。

《楞严经》: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脤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心经》: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大日经》:秘密主心不住眼界。不住耳鼻舌身意界。非见非显现。何以故。虚空相心。离诸分别无分别。所以者何。性同虚空即同于心。性同于心即同菩提。

从如此多的经中可以知道,心不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欲证得自心,必须修行般若波罗密和修习楞严,心外是指自己的六识妄想,因此许多的人就认为可以以妄当真就是自己的心了,这是错误的,是违背佛说的.

学佛心得一直都想写点学佛心得,因自知并无深的领悟,所以不敢起笔,深怕说错的话,误佛的见解,而落下果报。

  现在世间大多数学佛人都只是注重形式,而实质:今天跑去寺院烧烧香,明天去参加放生活动,佛教的形式是体面了,搞的都是轮回业与我们的生死毫无关系。心里的贪、嗔、痴、慢的烦恼还在继续侵蚀我们的清净心,嫉妒的念头还会脑海里不经意产生,当觉悟到那是妄想的时候,在阿赖耶识里已经种下了轮回的业因,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烦恼习气在指使我们,让我们心里自私的苦痛。在那时我们都把阿弥陀佛忘在了脑后。当看到佛像的时候才生起了惭愧心。

  佛菩萨大慈大悲为我们讲解了方便之净土法门,这都是佛无尽的悲心,救度一切苦难众生。我们应理解他老人家的苦口婆心,好好修行。修行虽然艰难,绝非一二日能达到彼岸,修成正果,无始劫的烦恼如果能一日了断,恐怕我们早就成佛了,也不会有今天这悲惨的果报。世间的人不管是穷是富,是丑是美,是健是全、是残是疾,都有他们痛苦的一面,也有快乐的一面,但痛苦必定多过于快乐,这就是我们过去世中造作善少恶多,生死业缘,果报自受。

  谈看破放下,绝非在口上,试问: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谁能不执着呢?谁又能把眼前的爱情、权势、地位抛弃到一边,去选择佛陀的教诲呢?这个未法时期我们又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呢?学佛人以为自己每天都在为别人讲解佛法,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以为自己做了很大的功德,试问:那你自己是否有往生的把握呢?自己的生死都是轮回之中,那有什么资格去帮助别人呢?所谓弘扬佛法就是与佛结个缘,为来世后世种下善的业因和善的果实。

  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生活,犹如穷光蛋逛商店,就算这里的一切再好、再美丽,身上没有钱,我们也拿不走,逛来逛去,最后逛的筋疲力尽,还是两手空空而归。逛了生生世世的六道轮回,我们现在还觉得这里好玩吗?还贪婪吗?还好奇吗?还不想家吗?想想我们的寿命几何啊?

  学佛就是要学会快乐,从心里得到真正的快乐,智慧相好才能圆满。极乐无忧的天堂不会容纳我们这些愁眉苦脸的人,因为愁眉苦脸就是我们身上的污秽。存着一颗美好平静的心灵生活在娑婆世界,把智慧和真、善、美带给别人就是最大的快乐。我相信网络相识也是缘分,也是佛菩萨的安排,所以大千世界里,无一不是知己,又何必去分别好人与坏人呢?佛法和生活贯穿融合起来,用起来得心应手,生完气,也能生智慧,有了前次的过失的警惕,下次再遇到就能处理好了。所以烦恼里也能生智慧。不管怎么修,目的只有一个,去西方,不管为什么,都要去!经历的多了,放下的也就多了。动一个念都是娑婆界的业因,想想实是可怕。细细想来,人生不过如此,还是随缘度日吧,贪恋世间的任何的东西,都不能往生,包括佛法。

  我们对世间的任何的事物都无能为力。人心的贪嗔痴,一切的是非人我,名闻利养,满足、快感、欲望、自私,为这些空中花,水中月妄造恶业,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只有叹息!我们没有能力改变

  我只想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过一种平凡不能再平凡的生活,看日出日落,春去冬来。我也不想“独善其身”我也想走向外界帮助更多的人改过向善,当我尽力劝说别人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是那么的有限。我意识到自己还生活在烦恼里,自己的心偶尔还会生起贪恋嗔恚,那我说的那些劝人改过的大道理,同样是镜中花、水中月,这才知道自己才是佛说:不能自度,而去度人,无有是处。原来我连自己都没有做好。

  面对无能为力的世间,无能为力的自己,那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念佛,求得自身的圆满,智慧德能统统具足,才有能力度众生。诚心念佛就是度众生,我念的每一声佛号都是为众生念的,都响彻云霄遍至虚空法界,唤醒芸芸众生,得到念佛三昧日子就会过的轻松自在,欢喜度人。为自己了生死,偷偷懒没关系,为挽救一切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那这担子就重了,功德也就大了。人生在世,不能只为自己,为自己只会贬值自己存在的价值,为别人才能提升自我的境界和生命的本质。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