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接触:生活即道场

接触:生活即道场

接触:生活即道场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     作者:(美)满亚法师

 

   
  世上没有人是座孤岛。不论是妇女还是儿童,都同样如此。我们不是孤单一人隔绝尘世地生活。即使是在山中修行的隐士,也和周遭的一切相互关联,比如森林、飞鸟等山中的生物、植物,当然还有大地和天空。我们在和外界的沟通中自然会产生快乐与痛苦。许多人发现他们与外界的沟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烦恼。

 

 

 

 

  《接触》 内容提要
  《接触》 目  录
  《接触》 引  言

 

  《接触》 第一部分

 

  小孩子学习知道别人需要什么,比如小猫需要什么?园子里的树需要什么?花需要什么?房间需要什么?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小孩子去逐渐理解“大我”的心境。

《接触》 原生家庭(1)
《接触》 原生家庭(2)
《接触》 原生家庭(3)
《接触》 原生家庭(4)
《接触》 原生家庭(5)
《接触》 原生家庭(6)
《接触》 朋  友(1)
《接触》 朋  友(2)
《接触》 朋  友(3)
《接触》 朋  友(4)
《接触》 朋  友(5)
《接触》 工作关系(1)
《接触》 工作关系(2)
《接触》 工作关系(3)
《接触》 工作关系(4)
《接触》 工作关系(5)
《接触》 工作关系(6)
《接触》 工作关系(7)


  《接触》 第二部分


  这种方法有时会让我们感到不高兴,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看到自己,从而改变自己。改变了自海簿突岣谋淇慈说姆椒ǎ⑶一岱⑾治颐前娜艘苍诒浠?BR>《接触》 爱一个人(1)
《接触》 爱一个人(2)
《接触》 爱一个人(3)
《接触》 爱一个人(4)
《接触》 爱一个人(5)
《接触》 爱一个人(6)
《接触》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1)
《接触》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2)
《接触》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3)
《接触》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4)
《接触》 物质世界(1)
《接触》 物质世界(2)
《接触》 物质世界(3)
《接触》 物质世界(4)
《接触》 物质世界(5)
《接触》 物质世界(6)


  《接触》 第三部分


  中国人说“吃什么补什么”,也有人说“吃什么变什么”。在这一章里,我们来谈谈我们和身体的关系,学习应该如何通过饮食来善待身体。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1)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2)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3)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4)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5)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6)
《接触》 食品还是毒药(7)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1)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2)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3)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4)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5)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6)
《接触》 活生生的世界(7)
《接触》 精神境界(1)
《接触》 精神境界(2)
《接触》 精神境界(3)
《接触》 精神境界(4)
《接触》 精神境界(5)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内容提要


  世上没有人是座孤岛。不论是妇女还是儿童,都同样如此。我们不是孤单一人隔绝尘世地生活。即使是在山中修行的隐士,也和周遭的一切相互关联,比如森林、飞鸟等山中的生物、植物,当然还有大地和天空。我们在和外界的沟通中自然会产生快乐与痛苦。许多人发现他们与外界的沟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烦恼。许多人不断地为此求索,寻找答案,期望能生活得更平静、更有价值。其实这一人生的答案就潜藏在我们每个人对于和外界所建立的关系的理解中,如何能将这种无法切断的关系变得更和谐、美满,正是我们要寻找的人生答案。

  这本书得以完成,全凭满亚的智慧和提携。作为一个女性,满亚致力于帮助普罗大众去正面理解人与外界之间的关系。我有幸与满亚多次交谈,从中得到许多关于人生的答案。她谈到过许多种层次与类型的沟通与关系,包括我们和出生的家庭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在工作中和同事的关系、我们恋爱并和生活伴侣终生相守的关系。她也谈及我们和其他并不熟知的个人和团体间的关系——我们在人生中相遇、后又分开的陌生人。我们和我们生活消费的东西之间也有关系,比如那些食品、药物、美酒、文字、图片,或者概念。我们和大地万物都有关系,森林、动物、星球,甚至于在精神层面上的所谓心灵、思想寄托等。在这种种关系中,我们可以通过细心体察我们对于外界的不同反应、成见并不断回顾过去来认知生活,学习如何在以后生活得更充实。

  这本书虽然在个别处借用了一些东方佛学的观念与思想,但其主旨意在为读者引鉴一种不同的观点或者角度,让大家去更深地理解他人、自己和世界。

  感恩满亚的智慧,并诚谢她允许我将此付诸文字,有机会和更多人共同分享。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接触》 序

《接触》 引  言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引  言


  从一粒沙看世界

  满亚与博朗文对谈录


  世上没有人是座孤岛。不论是妇女还是儿童,都同样如此。我们不是孤单一人隔绝尘世地生活。即使是在山中修行的隐士,也和周遭的一切相互关联,比如森林、飞鸟等山中的生物、植物,当然还有大地和天空。我们在和外界的沟通中自然会产生快乐与痛苦。许多人发现他们与外界的沟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烦恼。许多人不断地为此求索,寻找答案,期望能生活得更平静、更有价值。其实这一人生的答案就潜藏在我们每个人对于和外界所建立的关系的理解中,如何能将这种无法切断的关系变得更和谐、美满,正是我们要寻找的人生答案。


  这本书得以完成,全凭满亚的智慧和提携。作为一个女性,满亚致力于帮助普罗大众去正面理解人与外界之间的关系。我有幸与满亚多次交谈,从中得到许多关于人生的答案。她谈到过许多种层次与类型的沟通与关系,包括我们和出生的家庭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在工作中和同事的关系、我们恋爱并和生活伴侣终生相守的关系。她也谈及我们和其他并不熟知的个人和团体间的关系——我们在人生中相遇、后又分开的陌生人。我们和我们生活消费的东西之间也有关系,比如那些食品、药物、美酒、文字、图片,或者概念。我们和大地万物都有关系,森林、动物、星球,甚至于在精神层面上的所谓心灵、思想寄托等。在这种种关系中,我们可以通过细心体察我们对于外界的不同反应、成见并不断回顾过去来认知生活,学习如何在以后生活得更充实。


  这本书虽然在个别处借用了一些东方佛学的观念与思想,但其主旨意在为读者引鉴一种不同的观点或者角度,让大家去更深地理解他人、自己和世界。


  感恩满亚的智慧,并诚谢她允许我将此付诸文字,有机会和更多人共同分享。


  博朗文-艾克斯坦
  2003年于约翰内斯堡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原生家庭(1)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第一章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可以帮助我们放弃小我,关注他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人的需要,甚至家里饲养的小狗小猫的需要。小孩子学习知道别人需要什么,比如小猫需要什么?园子里的树需要什么?花需要什么?房间需要什么?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小孩子去逐渐理解“大我”的心境。
  我们生活在与外界的各种关系中。所以,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不想生活得平静、快乐、有深度、放松并且没有压力的人。然而,又有谁能宣称自己与其他人相处时总是和谐无碍呢?恐怕许多人都做不到这点。
这本书的主旨是谈我们与外界相处时的关系及改善之道。我们都是从模仿他人开始,从而慢慢学习建立起自己与外界的关系。那么我们是在哪里学习到这些技巧的呢?绝大多数人是在出生的家庭里学会了人生的第一课。每个人都有出生的家庭。作为一个人,没有大人的照顾、爱护、养育,就无法在世间生存。而人最好的学校,就是原生的家庭。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也就是说人生的头三年会影响以后的整个人生。
  人的生命首先在母亲的子宫内得到孕育。在十个月的怀胎过程中,母亲的情绪、原生家庭环境都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婴儿出生后两年里,幼小生命异常脆弱。然而,此时年轻的父母对于如何养育下一代并没有什么经验,甚至有些人虽然已为人父、人母,却还没有成熟起来,仍然像孩子一样有待进一步“长大成人”。不过年轻人往往又喜欢夫妻生活,陶醉在“爱河”里,以“性事”为乐。偏偏“性”并不等于“孩子”,婚姻也并不意味着“后代”。有许多孩子的出现是没有计划、没有预料到的。所以,这些年轻人虽然还承担不起做父母的责任,孩子却迫不及待地降临人世了。这些孩子一出生,就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因为他们的父母还在摸索着如何带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年轻人会放弃养孩子的责任,遗弃孩子。试想想,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会受到什么影响?
  有些年轻的父母无视自己的能力,对孩子期望甚高。他们“望子成龙”心切,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统统强加在孩子身上,期望孩子出人头地。这当然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们如何学习知识与做人?他们主要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来了解世界、充实自己。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父母、叔、姨、哥、姐等长辈的为人处世的方法,把他们的经验变为自己的实践。

  初为人父母,应该怎么办?

  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长了一辈,首先要学会“给予”。孩子需要父母、兄姐来学习人生的第一课。所以切记,你是新生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榜样”。这个“榜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学习什么呢?

  学习“分享”。如果他有兄弟姐妹,要学会与他(她)们同住一屋,一起玩玩具,享用一个卫生间。孩子需要分享父母的爱。一旦他们进入幼儿园、学校,他们就会用在家庭里学到的“分享”观念与别的小朋友、老师和谐相处。在学校里,他要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教室、书本、公用设施以及知识。但是,现在有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常常无法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分享,独占欲很强。
  对于孩子来说,生命中的头三年都将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胎儿出生前,要在母体中孕育十个月,其间它要分享母亲的饮食、情感、快乐以及痛苦。然后呱呱坠地。以后的两年是很关键的。婴儿的父母、兄弟姐妹会启发他找到本我。如果一个婴儿体会不到“本我”的感觉,他会在情感上无法保持平衡,而很难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这样,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就会出现很多波折。
  人的生命是从一个中心开始的。作为婴儿,我们需要四周人们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像棵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我们要有健康的体魄,同时也要有平衡的心态,这两点都是我们在原生家庭里要先学会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我们不仅要学会接受自己,而且还要学会让家人接受。同时要学会对自己诚实。如果我们在人生一开始的几年中就学会虚伪地讨好别人,那么在以后就很难再和别人建立一种真实、亲近的关系。
   接受一个婴儿,让他发展出自己的本我,这样做可以帮助他很好地走完一生。每个人都是一部长长的历史书,有些长得会让我们自己都无法想象。他的路是他自己一路走过来的,不可能转瞬改变。作为这个婴儿的生身父母,应该接受他,帮助他,让他健康坚强,不断成长起来。
   从形成胎儿到婴儿出生后的两年,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婴儿开始存在的头三年,这个婴儿需要认可、支持、关怀和爱。
  如果出生的家庭做不到……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原生家庭(2)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如果一个婴儿得不到这些他应该得到的东西,怎么办?

  他会在以后的人生里彷徨,变得敏感而焦虑。他会将这些痛苦埋在心底。而我们也不知他受了什么苦,心里在想些什么,所以也无法正确地去帮助他、引导他、改变他。婴儿吸收知识的能量是异常强大的,他就像一块吸水很强的海绵,每时每刻都在吸取外界的东西。有时,我们认为婴儿睡着了听不见我们说什么。其实不然,他仍然可以听到周边人说的话。虽然我们忽视了存在的问题,但婴儿却听到、看到了,他们会感到困惑,从而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警惕这个小生命的存在,注意发生在他周围的事情,不要让他受到误导。
  小孩一出生,就开始和别人建立联系。并不是我们做父母的花时间在小孩身上,小孩才会和我们相处,他会主动和家庭的每个成员接触。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小孩子学习给予。小孩子会有愿望参与家庭活动,那就让他参与,让他学习做一些家务,比如清理房间,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一起吃东西,一起收拾。他们会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会犯错,会打碎东西,会做蠢事。有爱心的家庭会容忍小孩子犯错,因为这是他们学习过程中必须经过的路,是难免的。如果一个家庭不给机会让小孩子学习帮助别人,建立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等他们长大后再想教他就很难了。
  给予,或者说奉献,能让我们保持内心的平衡。在奉献自己、帮助别人时,我们本我会达到更高的境界,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再感到孤独。我们会和他人密切相关并融为一体。我们会由衷感到幸福与快乐。这种快乐,只有在无私奉献、给予他人时,才能体会到。保持自我的内心平衡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的一门功课。
  不幸的是,今天的人们都太忙,不仅疲于奔命,而且压力过大,样样讲求效率第一。“现在马上就做,别出错。”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犯错,如何能学到进步呢?而年轻的父母却因孩子犯错,而误认为孩子是负担。为了不想耽误时间,他们干脆什么都自己做。这就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夺走了孩子帮助他人的机会。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尝试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不断学习帮助其他小朋友。
  小孩子是很容易受到惊吓的。他们想学习帮助他人但却因没做好而受到训斥、责备甚至挨巴掌。他们会感到气馁、不安,从而退缩。有些小孩子会因为感到内心空虚而变得贪婪。别人为他做什么,他都不会满意,因为他们心理上存在缺陷。这种状况会导致家庭不和,甚至悲剧的发生。如果他有兄弟姐妹,大家的关系也会异常紧张,相互猜忌。
  在家庭里培养出的负面情感,小孩子会将它带到学校,并影响他和同学的关系,因为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全是痛恨与不安。这会周而复始地恶性循环。如果他找不到本我,就无法好好做人,做个好小孩、好学生,也不可能上班后工作得很出色。如果他从小就找到了本我,在原生家庭学到了应该学的东西,那就不会进了学校后有失落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家庭的幸福会让一个人享用一生。

  喜欢与不喜欢

  如果花点时间观察一下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的行为准则:喜欢这种人,却不喜欢那种人。其实这种喜欢与不喜欢,都源自于你原生家庭和我们人生最初的“榜样”对我们的影响。如果内心无法保持平衡,我们就会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够友善,很难与人相处。

  一个小孩如果在人生的头几年受了苦会怎么样?

  他会将这种苦藏在心底,然后寻求安慰和解脱。长大后,他会追逐名利、金钱、地位,认为这一切才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可是,即使他得到了这一切,他仍然会觉得若有所失,不满足,不快乐,因为他得到的只是表面的虚荣,而真正的快乐源自于一个人内心的无我境界,可这正是他一生缺少的。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原生家庭(3)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无我与无惧

  我们为什么要存钱?因为没有安全感。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地强调自我?因为受到伤害,或者缺乏他人的关爱。许多人一听到“无我”,就会感到害怕。不能否认,“无我”一词,从其概念上来看,确实让人想“退避三舍”。我们的一生都是要保持自我,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必须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因为别人不会时时刻刻将我们放在第一位。但是,且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一旦将自己和他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而会看到另一个更大的“人”的存在,体会到与他人的互生共融。
  认识到我们并非孤单一人,就可以认识到存在的真谛。我们的思想会更清晰,内心更平静。无我,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丰富而平衡的心理,一种认真活在当下的状态。生活在世界上,有清醒的头脑,无非分之求,对自己感到知足和满意。一旦觉得缺少了什么,想要得到它,这就是贪欲。这种贪欲会让我们受到伤害,产生情绪波动。无我,意味着我们和大家的相融,从而产生一个更大的“本我”。不论你承认不承认,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原生家庭可以帮助我们放弃小我,关注他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人的需要,甚至家里饲养的小狗小猫的需要。小孩子学习知道别人需要什么,比如小猫需要什么?园子里的树需要什么?花需要什么?房间需要什么?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小孩子去逐渐理解“大我”的心境。“大我”就是“没有小我”,它能让我们看到他人,看到一个更大的“人”。
  父母培养一个小孩子并不是负担。这是值得祝福的事情,因为我们在让一个生命成长。在培养他的过程中,有失误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心智健全平衡。这才是你为人父母的本职。

  保持心理平衡

  平衡的心理是什么?

  平衡的心理就是平衡的心态,也就是能好好地生活,好好地活在当下。只有心理平衡,我们才不会感到不安与烦躁,也不容易受欲望的驱使走上错误的方向。

  在当下,如何能保持清醒的心,把握住自己?

  这需要和处于当下的他人沟通,和周遭的环境沟通。我们应该及早帮助孩子,让他从小就学习保持头脑的清醒。让小孩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帮助他开启智慧大门。我们所说的活在当下,也就是在当前时刻,积极地参与生活,全身心地投入正在做的事情。这是小孩子应该在原生家庭里学会的,即使在长大后,他仍然会受益于此,也会带动其他人这样做,然后会更好地培养下一代。

  什么是“有效的方法”?

  我们再来谈谈行之有效的方法。想要做事有效(有时我们将其称为“有效的方法”),必须明白目前发生的事情是什么,并认清其本质,然后才能找出正确的方法来做事情,以取得最佳的结果。如果我问:“你有什么问题?你怎么吃不下饭?”却不细细地追究,反而根据自己的估计而匆忙下判断,这就说明我并不完全理解你。我没有用“有效的方法”。我只是凭空臆断“是这个”或者“是那个”。我会因为知识的不足而判断错误。如果你缺少的是蔬菜,而我给你的却是香蕉,那我就做错了。我给了你面包,但你想要的是橘子,那么给的面包就是错的。如果我教你学习知识,培训你,但你想的是怎么能结婚生子,那么我教的知识就是不对的。如果我向你求婚,而你想着要继续深造,那我求婚就是无效的,因为我没有从本质上了解你的需要,尊重你的想法,并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
  问题是,只有在开启了智慧大门后,一个人才能学习掌握“有效的方法”。要想学习掌握这种方法,我们要首先扪心自问:我们善良吗?我们谦虚吗?我们是仅仅凭自己的臆想来作判断,还是下工夫细心聆听体察了他人的需要?我们是不是对别人说的话置若罔闻?我们是不是在不断调整自己观察事物的角度,更好地为他人服务?如果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话,我们就应该好好自省一番:我是高傲?还是无知?只有做到如此开放,你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处,才能开始学习掌握“有效的方法”。
  孩子们在这方面也会教我们,因为他们在成就我们成为合格的父母。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每个人在每一天又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今天我是谁,我在哪里,别人今天需要我做什么。这就是“有效的方法”。和一个人长年交往,方法不可能是单一的,因为人在变,环境在变,所以用的方法也在变。父母有各种机会发展“有效方法”,学会保持平衡的心理。有许多父母在工作中,又会从其他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我怎么才能当个好爸爸、好妈妈?

  你要和孩子交心,进行心灵的沟通。不要认为我们长他一辈,他是孩子,我是家长,我就一定比他聪明。别拿自己上班太累做挡箭牌,放弃和孩子沟通。父母和孩子是相互需要的,这种需要是双向的。

  那么,我们做父母时犯过错怎么办?

  别回头,要向前看。事情过去就过去了。过去的事情是无法弥补的。不要紧,因为我们要活在当下。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正在做的事上。要谦卑、无私、诚实,认真听孩子说话。这样就不会再犯错。要关注目前、当下。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