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圆因老法师《听经札记》

圆因老法师《听经札记》





      1,△佛灭度后,佛的弟子将佛所说的法记录下来,即是经典,吾人欲看经典,须先要把心定下来,然后再恭恭敬敬的读,方能得到实益。



    2,△佛开示我们依法不依人,无论何人名气多大,学问多大,如其所讲的话,不合乎佛法的道理,即视同魔说,不必听他。

    3,△经典最重流通,依教奉行方可称为护持佛法,不能依教奉行,与佛菩萨不相应,得不到受用。

    4,△ 我们凡夫肉眼看不见的地方之事与物太多了,不能因为没有看见即否定其存在,佛菩萨训诫我们不妄语,不妄语为学佛起码的五戒之一,佛菩萨还能打妄语吗?所以我们要依圣言量相信佛所说的经典,我们只能看到六道中的人道与畜生道,其余天、修罗、地狱、鬼道均看不到,看不到不能说没有,依圣言量,我们知道尚有四道。

    5,△一切经典是佛证得的诸法实相用言语流露出来的,众生的言语是由情识内生出来的,是由分别心生出来的,世间一切典籍均是由情识中生出来的,如以治学方法研究佛经、永远得不到利益的,故研究佛法要以无分别智去研究。

    6,△法身无相,法身遍一切处,如如不动,没有形象,佛随类现身,为度众生,佛的化身无量无边,佛的真身无在无不在。

    7,△修道是修通大涅槃之路,修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是大定,心中有定就是在道,修净土念念之中有阿弥陀佛,若心中一时无阿弥陀佛即离了道,阿弥陀佛即是信号,心中无即失了航线。

    8,△ 今生富贵人是前生修来的,若今生不乐善好施,福报享尽,来生就要受苦,穷人造业机会少,富人造业机会多,富人天天吃馆子,图享受,杀生必多,故富人死后堕落三恶道的机会亦多。修福的时候如存心贪图福报就不清净,结果只能得人天福报,这种修福谓之三世怨,例如前生修人天福报,今生享受人天福报,福报享尽到第三世必受苦报,所以修福报要回向作为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不要求人天福报。

    9,△菩提是所求的佛果,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小乘人有分别心,菩萨是无拣别的,有求必应。

    10,△摩诃萨谓之大,大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愿大,求成佛。第二行大,要修持,以行填愿,自利利他,破迷开悟,利他是帮助他人破迷开悟。第三时大,三大阿僧祇劫不退转。第四德大,道德高尚,具足一切功德。

    11,△诸波罗密悉已圆满,系就修行上赞叹,有高尚的道德才能有广大的事业,佛的事业是尽虚空遍法界。凡夫能力作不到而心要发大愿,度一切众生,下手处先要虚心,勿自满,满招损,谦受益,能接受一切法,一切为了别人,才能救度苦难众生,此佛法的基本精神。

       12,△修行人世间事尽量少管,佛门中事也少管,不要有是非人我,一心念佛,有空时间就看经,与佛菩萨交往谈天,岂不甚好。

       13,△定成就,一切都成就,其他定有出入,几天或几十天均可能,出定后仍散漫,念佛行住坐卧皆在定,是楞严大定,没有出入,可得到清净,故曰具足清净。

       14,△念佛就是止观,止一切境界,都要放下,息一切妄念就是定。观是帮助止,观一个法门,持六字洪名,清清楚楚就是止观,就是静虑,就是参禅,初学要有一个清净地方,不被外界环境所牵走。

       15,△一切万法皆是因缘所生,所谓因缘生万法,因缘所生之法即非真实法,要离开妄才能得到真实,在任何环境之内要不动心,不动心是智慧。

       16,△翻译佛经有五失三不易:
     (甲)五失:
     (1)梵文文法倒置。
     (2)梵文重质不重文,注重道理,翻译后须润文。
     (3)梵文经典太繁,反覆说,重叠说,中国人喜简单。
     (4)梵文经典用相对说,看似同一问题而答不同,当时为利当机者,乃应机说法。
     (5)经文后所附之附文均已删去。
     (乙)三不易:
     (1)佛的智慧功德,究竟圆满,对一切万法无不清楚,非凡夫所了解。
     (2)佛说法有时节因缘,古人利根多,有的一闻即悟,今人钝根多,闻而不悟,尤其末法时期,现在人的智慧更不如从前,佛所说法由于今人业重难于接受。
     (3)阿难尊者集经时有五百大阿罗汉参加作证明,听其所言,咸加认可,可见经典是佛说,真实不虚。

       17,△ 佛的身口意与众生不同,佛已证法身,佛可以随时随地现色身,随一切众生之缘现百千万亿身在九法界度众生,神通亦不可思议。至于口业,佛的音声非近非远,尽虚空遍法界,音声同时在一句话中能说一切法门,一切众生都能听得懂,佛的意业,等觉菩萨亦不懂得,佛有感必应,一切不着,绝无私心,此之谓广大秘密之境。

       18,△三昧即是定,三昧称之为门,门有通达之意,此门通达真如本性,如要明心见性必须修定,一心不乱就是楞严大定。

       19,△同事为四摄法之一,欲度众生必须同其所好,他好打麻将,要同他一道打麻将,借机说法,谓之同事。

       20,△欲求福报,必修供养,对上说是供养,平等说是布施,若不接受供养亦不可,即众生要结缘,接受之后再转供—方或布施众生亦可。

TOP

续 1







       21,△道场神从其所依所守而得名,道场并非仅指护持佛的道场,如家庭的佛堂亦是道场,只要是修菩提道的人在那里都是道场,如真信佛,在一切处所均吉利,因有道场神为其外护。



       22,△修行人一切都要舍,修菩提道如集聚财宝,到临终时即有牵罣,为往生之障碍。

       23,△学佛没有密诀,印祖说惟诚与敬,诚是不欺,心中不着一物,心中有一点东西即不能谓之诚,心中空空洞洞,一切放下,一切不执着,逆来顺受,未来的事情也不攀缘。

       24,△ 寂静是大定之前方便,无论修那一门,心地清净是最要紧的,若六根攀缘六尘,绝得不到清净,必须以至诚心修才行,至诚才能与佛菩萨感应。学佛多年烦恼不断,功夫不见增长,是对于佛法恭敬心不够,恭敬者非烧香叩头而已,心地一尘不染才是恭敬,心里有杂念即不恭敬,古德求什么得什么,即是恭敬,恭敬能起感应道交。

       25,△凡夫修行要先修人乘,先要作一个好人,人修好了才能保持人身,只凭有口无心的念几声佛号生不到极乐世界去,必须要修定,还须要修四无量心。

       26,△凡夫与圣人不同,圣人观性,凡夫观相,凡夫处处见,处处看。

       27,△攀缘是一切苦的根本,人到无求品自高,求人苦恼就来了,学佛的人有一份道粮就够了,要想成就必须舍弃一切。

       28,△修行不要怕时间长,不可怕受苦,法门须广修,为四宏誓愿之一,不广修法门尘沙惑不能破。

       29,△众生习气重,贪爱染着,六道轮转,唯有佛才是真正皈依处,离贪爱染着则为净功德。

       30,△善恶种子不失坏,有恶种子应尽量持戒,不令其增长,若求人天福报,恶的种子遇缘就起现行,要到转识成智时善恶种子才能消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善恶种子就不起现行,佛开示净土法门,对于众生的恩德可谓至高至大无量无边。

       31,△佛不度无缘之人,不可曲解以为佛有分别心,是说缘尚未成熟之意,俟将来法缘成熟时再来度他。

       32,△诸法义为一切法之义,佛法与世法之区别为一智一迷,或一执着一不执着。

       33,△一念不生为正智正见,如念佛在二六时中念念有阿弥陀佛在心中谓之正见,是为护持佛法。如念妄想则为邪念,一动念即非正见,此系境界最高者。

       34,△求财要积德,生活享受从布施而来,前生不布施,今生即无福,如仅修布施来生可享人天福报,现在多少富贵人,今生只图享受不修福,来生一定堕恶道,不懂福报修人天福报亦不容易,不修五戒十善可能来生到鬼道或畜生道中,六度中之前五度均为修福。

       35,△不闻佛名是最苦之事,闻佛名号将来不幸堕地狱受苦,亦可因此一声佛的名号而起现行,尚有解脱之望。

       36,△烦恼愈想离愈离不开,必须心地清净,凡夫若心清净即感觉寂寞,如何能灭除烦恼。

       37,△佛智无等伦,佛之大智大圆镜内现出十法界众生心,佛看到的最清楚。

       38,△福田一定要由三宝方面去种。末法时期种福田较为困难,魔子魔孙现出家人相,混在三宝中来,众生以魔当作佛子,常走入邪道,故在末法时代要多读大乘经典,开智慧,能分别邪正。

       39,△一切放下,一声佛号,念到一心不乱,即可往生极乐世界,在此乱世更应速求出离;一切放下即是大彻大悟,执着决定出不了三界;舍的利益太大了。

       40,△不动心,如如不动,心不动就像大海一样,万德总归,一切魔王均不敢动。

TOP

续 2







          41,△入法界三昧门即入法界定,一心念佛即入法界定,行住坐卧均在定,有出入的不叫定,如得定即与佛心相同,一切经典均能了解。



       42,△恐怖之心不安之心佛常见之,流转生死为大苦,必大恐怖,要皈依三宝,三宝可开解脱之道,可无恐怖。

       43,△读经时要想我们的行为是否与经中所说的一样,如不相合,快改,此之谓入佛知见。

       44,△佛所说八万四千法门等于种种药方,法不应机,断人慧命,等于吃错了药,故一定要拜有道德学问的好老师,若找不到,只有念佛法门,死心踏地的念去,一定有成就。

       45,△一切如来道,修行要一门深入,否则一生有多少时光,结果一事无成。

       46,△一毛所集诸功德,能放无量光明,故一毛之功德亦大。

       47,△护法行者不惜生命护持佛法,对于教理有研究是对于教理的护法,必须有通达佛法的人才能维护佛法永住世间,依法修行使众生生信仰之心,方能使其信佛。

       48,△学佛人若贪欲多必然妨碍道心,钱多会使道心不坚,因有牵罣必发生障碍。

       49,△对一切众生生恭敬心即是对未来诸佛的供养。

       50,△跏趺坐是双盘腿,稳如泰山,身心不动是道业基础,打坐时还打妄想,魔王在旁边看笑话。

       51,△诸有是指三界六道,要成佛必在五欲六尘三界六道里修,自己修成之后才能度化众生,令众生依教奉行得到佛法的利益。

       52,△ 众生最大的毛病就是执着,佛说种种法无非破众生的执着。破执着必须放下,只要有坚定心,最多三年即可到华藏世界,真要想去就一心念佛。高僧传中念三年往生者甚多,利根一天即能成就,钝根七天亦可成就,但须一心不乱,经上不会骗我们,我们不能去就是心放不下,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可到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我们的娑婆世界也在第十三层。我们的世界是众生业力所现,众苦充满,佛的世界是佛的功德所成,佛的世界是我们的老家,家中如此好尚不肯回去,流浪在外,真是愚痴。

       53,△波罗密多是到彼岸义,必须具备七个条件:(1)安住在大慈大悲平等菩萨心。(2)依止大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3)慈悲一切众生,有悲悯之心。(4)尽心尽力去行菩萨道,无丝毫悭贪之心。(5)善巧方便布施,三轮体空,不着相,若着相即施而非度。(6)回向菩提,希望成佛道以化度众生。(7)清净心布施,施后无悔。以上是以布施为例,其余各度均如此。

       54,△布施之义即是不贪,百法中为十一善法之一,布施之相甚多,约言之,即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

       55,△一切冤家对头不可恨他,他是来成就我们忍辱度的,对于天然灾害要忍受,对于自己的清苦生活要忍耐,切不可怨天尤人,要知万法皆空,对事理因果都能了解谓之无生法忍。

       56,△般若对治人我法我,人我法我俱空,空亦不能执着,一切法门均须以般若作观照,有般若才能成就无漏法门,前五度如盲人,般若如眼睛,可令我们到彼岸。

       57,△大地震动是佛以神力使之震动,我们不能觉察,佛的一举一动均有原因,大地震动之用意有五:(1)使魔王折服。(2)说法之前要震动,使听众意志集中,使放逸者能聚精会神的去听。(3)使菩萨来听法。(4)使快要解脱者得成就。(5)希众生有所祈请。

       58,△佛的名号略释:(1)正遍知。正确见解谓之正知,无不知晓谓之遍知,以根本智了解众生。(2)世间解。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均能了解,世间解是后得智。(3)善逝。好去也,不到三界亦不到小乘,直往菩提。(4)无上上。从前称之为士大夫又称为智识分子,在智识分子中称为无上,没有超过他的。(5)调御丈夫。调理驾御之意。(6)天人师。一切诸力悉已成,人天均须听佛的教化。(7)应供。应该接受人天广大的供养。(8)两足尊。福足慧足,为人天所尊重者。

       59,△在佛法中言,魔并非青眼獠牙,是折磨意,原为磨字,梁武帝改为魔字。降魔用定。

       60,△一切行门布施列为第一,众生悭贪是大烦恼,那有贪名贪利的阿罗汉,那有贪名贪利的菩萨。

TOP

续 3






          61,△能见到佛是大福报,现虽未遇佛,而在末法时期尚能见到佛像,亦属不幸中之大幸,靠一声佛号即可成就。



       62,△ 凡夫的知见是爱见,有爱见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你同他好,来生就与他成眷属,所以学佛最要紧的是开智慧,有了智慧才可以断爱。学佛数十年以为自己不错,一读大经大论觉得自己非常可怜,大经大论是学佛的根基。拾得放牛到国清寺门前,被寺中僧众干预,拾得即指牛说,这些牛都是从前寺中的法师,于是一一呼名,牛只即一一应声而出。

       63,△凡夫的毛病即名与利,发心时很好,稍有名气,为四众所供养,即生贡高我慢之心。

       64,△往一切剎诸如来所,参访善知识,往生极乐世界除本师弥陀佛外,并可亲近诸佛如来,此系四地菩萨的境界,如肯老实念佛生到极乐世界等于四地菩萨的地位。我们修净土法门已经是占了便宜了,而不肯死心踏地的念佛,还要取巧还要再贪便宜,实在是自暴自弃了。

       65,△境界现前,赶紧不要随他转,要不着相,反妄归真,小部经论讲的太简单,并非不完全,大经经文长,说的透彻,必须在大经大论上下功夫,菩萨到了此种最高境界尚且「各各听法生欢喜」。

       66,△不论世出世间,愿为最要,愿是志愿,《华严经》当机上首普贤菩萨有大行大愿,是十大愿王。「已入普贤广大愿」是已经如同普贤的大愿。

       67,△对于佛菩萨的教诲全诚深信,依教奉行谓之信。唯有敬信才能发菩提心,唯有发菩提心才能成无上道,发菩提心之后要学菩萨行,以菩萨行作为我们的榜样。

       68,△六度,后后胜前前,布施必须要舍得,放得下,这个世界没有一样是自己的,也没有一样可以留恋的,自然而生的才是无住生心,若住一切法即不住般若波罗密。

       69,△魔有内魔外魔,内魔最害人,自己的烦恼就是内魔,就怕内魔与外魔勾结,名闻利养都是魔。

       70,△一切言词海,佛所说法具是一切众生所有言词,语言没有隔阂,一切十方诸佛说法是使众生离烦恼得菩提。

       71,△佛是神通自在,亦是众生之本能,我们不能现前,因佛无执着,我们有执着。如何打破执着,一切境界不动心即可,佛不随境界转。

       72,△三昧即大定,定才是真心,心定下来才与佛相应,妄心是动的,不能与佛相应,诸佛冥冥中对我们加被,加被的条件是至诚恭敬,常存敬畏之心才能得到利益。

       73,△十大愿王是把无量无边的愿归纳为十条,若扩充之无有限量。

       74,△观照是功夫,分别是情识,既然是分别,经中所说的境界我们不能了解,日常行住坐卧处处要起觉照,你的心不要随境界转,照是真明了,境界现前不动心。

       75,△普入一切佛平等性,大定的定体即平等性,心不平想入定无有是处,心不平修定决不会成功。后后胜前前,忍辱度不能修,禅定决不会成功,有分别就不平等。

       76,△不念佛还好,愈念念头愈多,不要怕,仍然念,自然慢慢念头就会息灭了,千万不要不念。

       77,△章嘉大师说,求佛菩萨求不到的时候是业障所障碍,业障可以消除,如不退转必能如愿,若修三年五载无感应以为佛菩萨不灵即退了道心必致失误,不要因一点小小挫折即退道心。佛菩萨念念之中均在加被众生,若发大心佛菩萨不加被,天龙八部也来维护。

       78,△ 众生业力不等,所现国土就有净秽不同,直心、深心、菩提心是菩萨净土,所以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佛菩萨无非利益一切众生,在三宝面前供一朵花,供一盏灯,即为生佛国之因,但并非今生今世即生佛国,不过有此种子而已,写经、造佛像、造塔、至诚恭敬生欢喜心均为生佛国之因。

       79,△皈依三宝,守清净戒,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精进不退,这都是净业,有净业方与阿弥陀佛相应。

       80,△对佛所说法依教奉行是真皈依,真皈依有三十六位天神保护,若不依教奉行,称之为冒牌佛弟子。

TOP

续 4





          81,△修十波罗密主要是对治烦恼,如六度中之布施治悭贪,贪是一切烦恼中之根本烦恼,一切坏事均由贪字而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才能得到自在,佛说不虚,必依佛说,佛菩萨要靠不住,人更靠不住。净法师出家六年将自己所有布施得干干净净,后来真有感应。



       82,△冤家恶人加害于我,不能起怨恨之心,我现在学菩萨还能有报复心吗?

       83,△法如是即法尔如是,有如是因即有如是果。

       84,△劝二人念佛比自己念佛功德大,劝百人念佛就是菩萨,劝万人念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85,△果报从修行来的,果就是证,修学佛法的步骤是信解行证。修行人多,证果者少,就是进进退退,不能精进。八地菩萨是不动地,才无退转,七地以下都是进进退退。

       86,△ 学佛人有的欲消除罪障,有的欲修定功,有的欲念佛求往生,无非均为自己求解脱而未有救度一切众生之心,如真能如四宏誓愿的发心,才可以与毘卢遮那佛相应,要有广大心量才与一乘圆教相应。华严是主经,其余均是眷属经,所以有五乘的说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的修法,真实法是一乘圆教,历代祖师认定华严经是圆教DA法。

       87,△常乐我净真实善略释:(1)常、不变义,永远是这个样子。(2)乐、安稳也,身心皆得安稳。(3)我、自在义。(4)净、一切不染,不但烦恼不染,连声闻缘觉都不染。(5)真、离妄也,离一切相。(6)实、不假也,不是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7)善、恒顺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十方一切诸佛均如此。

       88,△从前不管学大小乘均由四念处修起,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也有藏、通、别、圆。修净土法门果然能老实念佛,四圣谛均在一句佛号之中,心与善恶业均不相应,才可以住生。

       89,△念佛求往生不要说再等几年,再等几年就来不及了,果能对四谛法(苦、集、灭、道)有深切的了解,一定可以放下了,如果说已经看破而仍然放不下,实在未看破,所谓知难行易,真实不虚。

       90,△人生有八苦,遭遇最悲惨的环境,果能一生受尽就解脱了,也不算苦,地狱之苦更甚,果能下了地狱,经过很长的时间把他受完,就得到了解脱,也还算有期限,并不太可怕。最可怕的是轮回之苦,没有完,永无止境,起惑造业受报,六道轮回头出头没,才是真正可怕的苦呢!

       91,△十二因缘中之爱、取、有三个东西最坏,其余九个有的是果,有的是过去的因,只有接受,无法变更,真正能下手能够转变的只有这三个东西:(1)爱、贪染五欲等事。(2)取、于诸境生取着心。(3)有、作有漏因,招未来之果。

       92,△ 近有某法师得中风,昏迷不省七日,终告不治,生前心地良善,未出家时即喜作一切功德,出家后更是众善奉行,但有一点放不下,即拟多储蓄一点钱,自己盖个茅蓬,安心修行,不料所愿未达,即行辞世,临终未能一心不乱,往生当无把握,来生富贵可以逆料,惜哉!佛说人生呼吸间我们绝不可等待事业有所成就再修行,时间已不许可,必须现在立刻一切放下,专心念佛,此位法师是对我们现身说法。

       93,△ 经云:「众生无有生」,是见众生与真如理体无二,无生法忍是初住菩萨破无明见法身,忍是认可之意,忍亦作定解,有安住之意。初住菩萨位子不简单,是多生多劫修的,修净土的人当生即可带业往生,花开见佛悟无生,与初住菩萨地位相等,比阿罗汉高的太多了,修净土能得到这样的便宜,使人难以相信,所以弥陀经上说:「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94,△人生短暂,一晃就过,如真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是最有福报之人,若欲往生必须求解,除非二六时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不要求解,否则必须听经,以免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

       95,△七圣财:(1)信、指真如本性,相信自己能成佛,真心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2)戒、戒是防非止恶。(3)闻、博学多闻,能开智慧,有智慧才能断烦恼、破无明。(4)舍、看破还要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身心自在,无牵无挂。(5)慧、佛的知见,不会有错。(6)惭、自己善根的力量,不敢作错事。(7)愧、怕舆论责备,作事对得起父母,对得起他人。

       96,△施无傲心,即布施时无傲慢心,把对像看作佛菩萨,则心与佛同,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布施有因同果不同者,即是心不同,一个是傲慢心,一个是恭敬心。

       97,△往生是弹指间事,一剎那间,如有贪恋,则不能往生变为中阴身,作了中阴身即无往生之望,密宗虽有中阴身救度法,但太无把握。

       98,△以深心智心念佛必有成就,以散乱心念佛得福报而已,必须有恒心,一曝十寒,无济于事。

       99,△念念相继,风吹不动,雨打不透,六度都不要,那有恶业可作。

       100,△有道就有魔,内魔比外魔厉害,财色名食睡贪瞋痴慢疑是内魔。

TOP

续 5






          101,△永明延寿大师是弥陀化身,指示禅净双修是对禅人说的,并非对修净土人说的,当唐宋时代参禅人多,念佛人少,如对禅家说,劝其改修净土,恐怕他们误会认为看不起他们,他们未必能接受,故劝其禅净双修,实不得已也。



       102,△世间生活环境发现种种不顺心的时候,才能发勇猛精进心,希望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往生净土,对修行人而言,也是一种增上缘,如果环境好,有财力,可以作功德,行布施,救济人,护持佛法,故无论环境好与坏都是学佛的增上缘。

       103,△ 欲报父母恩亦得先生极乐世界,到那时就有天眼通,可以看到过去父母现在在那一道中,再去救度他们,不生极乐世界没有办法,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其地位可与大菩萨相比,一剎那顷游行无量世界。所以现在要死心踏地的老实念佛,不但世缘要放下,佛法的缘也要放下,其他的经典不要念了,要专修净土,历代祖师均如此说,宾主要分清,念佛是主行。

       104,△ 财色名食睡谓之五盖,盖覆我们的智慧,但食睡二者不能或缺,虚云年谱中载师有一次入定二十余日,不吃不喝,可见禅定中的滋味非凡夫所能了解,入定非睡觉,禅定能滋养精神。凡夫为什么离不开食睡,是身为形役,心被身转,修行人身体随着心转,身体听心的话,心的营养须要禅定,身体像一部机器,心要静,身要动,用功时求一心不乱,是要心静,坐久了,起来经行,拜佛若干拜,是要身动,世人颠倒,心动身不动,日常生活需要人侍候,自己身子不动,但是心一天到晚打妄想。

       105,△佛所说法都是药方,病好了,药方也不要了,所以世间法要舍,出世间法也要舍。

       106,△可作世间事,莫存世间意。要想成就,就要一切放下,世间事还是要作,并且要认真去作,但心不要落印象,佛法是活的,本无定法,原理原则不变,度化众生的技术方法随时变化。

       107,△杀生为十恶之首,其果报有三类:(1)异熟果、此为最重,谓果报异时成熟,昔作杀生之因,其种子藏在阿赖耶识中,待异时因缘成熟即感受三恶道之果报。(2)等流果、此较轻,谓从善因生善果,从恶因生恶果,果性似因性而流出,虽种杀生之因,而幸未堕三途,转世为人,必感多病短命之报。(3)增上果、此最轻,依增上缘而生者,谓前生种有杀生之因,今生精神萎靡,面无光彩,由于杀害生命之所感招。

       108,△ 烦恼重的人障碍多,烦恼中以瞋恚最重,所谓火烧功德林,火指瞋毒而言,凡夫平常散乱心经过常久的修持而始养成定的心,很不容易,但是一念瞋心起,一切功夫都完了,定力也就跟着失去了,所以在六度中禅定之前是忍辱,修忍辱度遇到再大的侮辱也不能发脾气。若就六道轮回上说,无明最重,有无明即起惑,起惑便生我执,有我执便生爱取有,此是生死根本,要学佛,这两个冤家,无明及爱必须克服,断无明,断爱取,否则不能出三界,不能生西方,慈悲并不含有爱在内,慈悲是由本性生出来的,换言之,即由纯理智生出来的,而爱是由感情里发出来的,佛是无缘大慈、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大慈,情爱不断,生死不了。

       109,△学佛可以使人了生死、出六道轮回,此是最大利益之事,而一般人尚有不愿学佛者,其故安在,有很多道德高尚学问造诣甚深之人,就是不肯学佛,此种人自以为见解比佛还高明,对佛所说之法尚有欲批评检讨之处,此之谓世智辩聪,为人生八难之一,实为最可怜悯者。

       110,△ 已入佛门之修行人,有的很快即有成就,有的久无成就,其不能成就之原因即是我见、我慢、我爱之烦恼有以致之,我爱慢是第七识,即人我执、法我执,例如修禅定已修到三果,自以为已证三果颇有自满之意,此即犯了我爱慢之病,如罗汉有此念头认为我已经证到罗汉颇为自得,其实他还未证到罗汉。

       111,△行善事得福报,福报如人身影,寸步不离,恶报亦如是。地藏经中说罪福之因果报应至为详尽,必须深信不疑,不信因果者是福薄之人,殊为可悯。行善事身心安稳,快乐自在,心若不安,纵然有财富,亦是坐卧不宁,痛苦万端。

       112,△ 修行人遇到任何境界现前要不执着,执着即遇魔障,例如打佛七,有人很精进,见到佛像发光,闻到异香,此系极粗的境界,若真遇到实在没有说的必要,念佛念得好三圣全来了,也不必动心,西方极乐世界现前也不必欢喜,心中一动欢喜心就不清净,什么境界现前,不理他,你的功夫又进了一步,一沾染他就是魔。

       113,△欲开智慧须先舍,舍分别心、舍妄念、舍得干干净净才自在,有一丝毫障碍即不得清净,清净是福报,清净生智慧,否则无论如何修均属人天有漏福报。

       114,△天人享福快乐,歌舞升平,不乐于修道,三恶道太苦,无暇修行,人间苦多乐少,最易起修,容易解脱,今生如不能成就,实在辜负了自己。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修净土法门是照佛之遗训,修其他法不易成就。

       115,△ 多欲是修道人的大障碍,生活方式愈简单愈好,佛说修道之人只接受四事供养,即饮食衣服卧具医药,除此之外,其他均不要,众生为了培福,要供养法师金钱财物亦不能拒绝,接受之后应作为庄严道场、救济贫苦、账灾、以及其他利益有情之举。人要知足,知足者富,少欲知足是修道的前方便,修行人遇到魔障即因有贪心,少欲知足,心才能定下来,心要不净如何能得定。

       116,△ 世间人前世行善乃闻得阿弥陀佛名号,是多生多劫来的善根,目前人类有四十亿,有几人能闻到佛法,闻法之中又有几人闻到净土法门,其有能闻而起修者,更是少之又少,我们今日能有机缘闻到净土法门,闻而起修,应当为自己深自庆幸,人身难得已得,佛法难闻已闻,若不于今生度脱此身,更待何时?

       117,△毛发耸然泪即出者表示感动之深,须达多长者第一次闻到佛名即毛发耸然,修净土者都是过去世曾经修过净士法门,否则不会一闻即信。华严经云:宁在诸恶趣,恒得闻佛名,不欲生善道,暂时不闻佛。

       118,△善男子善女人是指发菩提心之人而言,闻佛名号之后即能一心念佛,执持名号,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即是善男子善女人。闻到佛名,对于净土法门有清净信心,信愿行三资粮具足,现在即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

       119,△ 修净土者以阿弥陀佛为所缘的名号,古德开示念佛要念阿弥陀佛四字,有称六字名号者,加南无二字,即恭敬归依礼拜之意。昔莲池大师说:教他人念应念六字,而大师自己则念四字,何以故,大师说:念四字者是一心一意的求生净土,表示决心,四字比六字方便简单,容易念到一心。教人念可念六字,因其未必有决心,先令其种植善根,此祖师教人之苦心也。

       120,△ 我们发菩提心应当选择一位大菩萨作为我们的导师,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地藏,任何一位均好,即以他作模范,念念中向他学习,把自己的心与行照菩萨的心与行一样,他在等觉,我们在初发心,举心动念都要向他学,经典即是学习的教科书,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一门修成,其余门门皆通,如不选择一位作榜样,则茫茫大海,无所适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