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自我”的关注与迷失

“自我”的关注与迷失

“自我”的关注与迷失


作者 楚风



  元旦放假三天,一人在家,感受到难得的清静。

  放假真好,做早晚课也较平时从容。今天晚课后看时间:念佛加坐禅修止观,共用了近一个半小时,感觉效果不错!

  做完晚课已近六点,因过午不食,故泡上一杯铁观音,独坐书案前,品茶读书,头脑较平时更清醒。品着茶,看到装茶盒的礼品袋上的几行小字:“茶,和我国诗教中‘温柔敦厚’的气质如出一辙,没有酒的浓烈,水的寡浅。茶有它的芳香,色泽,独立的存在……亦可:‘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读后觉得此言并未道出茶之真味。

  读着书,思考着书上的提问:“人生的目的是什么?除为了生存的物欲追求还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曾困扰我,使之在寻寻觅觅中思考过无数次以求答案,也曾与沙龙中的道友们谈过:“为了活着而活着,等于没有活过!”佛,觉悟出人生的智慧,解脱道上的求索丰富了人生的内容!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现代文化的失败乃在于利己主义的颓废与变近,这种危机不是由于人们过于关切自己,而是因为人们迷失了自己的心灵,对真正的自我利益没有充分的关切,更非由于人们太自利,而是他们执迷于物欲,不懂得关爱自己。”

  人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什么是人生的目的和人生的意义。“自私是人格残废的表现,由于无能怯弱才需要依赖。”这点在生活中见到的太多,我们常可看到某些暴发户脖子上的金项链有如大姆指一般粗,有的人什么都要名牌,互相攀比,以这些身外之物来提升自身价值。这正好反映出内心的空虚与对自己本质上自信的缺乏。

  “一个沉溺于自己私利的人,没有能力去爱别人和爱自己。一个自私者永远不能做到真正的利己,因为利己的真谛不是出于主观的个人利益,而是客观的人类灵性,人应本着客观的人性去充实自己和关爱别人。”

  伟大的佛陀用其般若之智指点我们,所以,解脱道上的修行必须去除自私,认清人生的真谛,找回自我,获得“真我”,去除“我执”。修六波罗密首先就要修“布施”,在布施中求破“二执”。

  读着书,思考着书上的问题,感觉今天又有收获,品一口香茶,啊,真香,茶中含有浓浓的禅味……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