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教入门手册--(一)佛历与佛旗;(二)释迦牟尼佛简史

佛教入门手册--(一)佛历与佛旗;(二)释迦牟尼佛简史

(一)佛历与佛旗



世界佛教友谊会于公元一九五О年,在室利兰迦哥伦坡举行第一次会议,讨论关于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年代及出家,成道,涅槃年岁史实。因为南传与北传佛教所记载的,各有差异,故作共同规定如下:

A、佛陀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的五月月圆日;

B、佛陀出家时二十九岁,成道时是三十五岁;即公元前五八八年,五月月圆日夜睹明星悟道。

C、佛陀说法四十五年,八十岁涅槃,即公元前五四三年,五月月圆日夜半入灭。

D、佛历是由佛陀涅槃时计算起。

佛历计算的方法;即将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减去佛寿八十岁,即得五四三为佛涅槃年数(佛涅槃于公元前五四三年),再将五四三年加今年公元一九七六年,即得二五一九年。但到今年佛诞起,应增加一年,故今年一九七六年佛诞后的佛历是二五二О年,计算佛历方法,依此类推。

如计算佛陀降生到瑞有多少年?应交佛降生时在公元前六二三年,再加今年公元一九七六年,即得二五九九年,但到今年庆祝佛诞日,再加一年,以有二六ОО年。

又在这次会议,讨论关于佛教旗帜的规定:即根据佛陀成道时,圣体放出六种色光,来制成佛旗:1、蓝色,2、黄 se,3、红色,4白色,5、橙色、6、前五色混合色。如图:佛教旗帜图



(二)释迦牟尼佛简史



一、 释迦太子诞生

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他的父亲名叫净饭,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非常英明仁慈,母亲摩耶夫人,拘利国的公主,为人十分贤慧。她四十五岁的时候,怀孕太子,已满足了十个月,便在归宁途中,距离国都约五英里的蓝毗尼园,诞生了太子,太子能周行七步,脚踏之处,现出七朵莲花;有举目四顾,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自语:“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传说当时天上飘落香花,还有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

父母晚年得子,喜出望外。当太子回宫后,全国举行欢庆,有阿私陀修士来访,说太子相貌庄严,预言将来可做统一全世界的“转轮圣王”,或博学的“一切智者——佛陀。”父王对他寄予非常殷切的希望。所以特请著名的婆罗门教徒,替他取个名字,叫做“悉达多”,是吉祥及一切功德成就的意思。

备注:

1、转轮圣王——为世界第一有福之人。有四种福报,一、大富,珍宝,财物。田宅等众多,为天下第一。二、形貌庄严端正,具三十二相。三、身体健康无病,安隐快乐。四、寿命长远,为天下第一。转轮圣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此乃由过去生中,多修福业,而不修出世慧业,仅成统治世界有福报之大王,却不能修行悟道证果。

2、阿私陀——为信奉婆罗门教之修士,当悉达多太子未降生前,彼在禅定境界中现出天女预备为太子降生时散花之瑞相。

二、 幼年及少年时代

悉达多太子诞生七天,母亲就去世了。姨母摩诃波提,为净饭王继后,抚养太子,她把太子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使太子仍旧在幸福舒适中生活长大。

七岁时,太子开始读书。净饭王聘请名师教他学习梵文,由浅入深的研读五明和四吠陀。聪明的太子,闻一知十,没几年(十二、十三岁时)便博通了一切学问。后来又学兵法和武术,也都很快就精练了。在一次王家子弟的比武会中,他表演了优越的体力角斗,和超人的射箭武艺:诸王子中最好的,只能一箭射穿三鼓,太子能一箭连穿七鼓。

十六岁时。父亲就替他结婚,娶的是邻国公主耶输陀罗。后来生下一个名叫喉罗的儿子。当罗睺罗出生时,太子叹气道:“罗睺罗有般奴。”意思是镣铐锁住父亲的颈项。

净饭王很爱太子,希望他承继王位,所以特别为他筑了“寒”、“暑”、“温”三时宫殿,挑选许多宫人美女服侍他,让他过着快乐的生活,得是悉达多太子对这世间的富贵,快乐,却不感到兴趣。

备注:

1、 五明(一)语文学的声明。

(二)工艺学的工巧明。

(一) 医药学的医方明。

(二) 论理学的因明。

(三) 宗教学的内明。

2、 四吠陀:(吠陀梵文VEDA,是明智的意思。)

(一) 梨具吠陀——宗教的赞歌。

(二) 沙磨吠陀——祭礼祀仪式的颂文。

(三) 夜柔吠陀——祭祀仪式的歌词。

(四) 阿婆吠陀——俗世相传的咒术。

三、 出家

悉达多太子,是个王了,但他看见当时印度四阶级的不平等等遇,十分不满意。他常想着:“首陀罗为什么做奴隶?难道他们不是人吗?有什么办法,使他们过着自由平等的生活?”

有一次,悉达多太子随着父王,到田野去游玩。看见农夫在耕田,上身没有穿衣服,在猛烈的阳光下晒着,全身是泥浆,大汗直流,气喘不息。耕牛颈上勒着绳子,皮破血流,还要受农夫的鞭打。犁过的泥土,翻出许多小虫,鸟雀飞来争着啄食。太子生起慈悲的同情心,觉得为了求生存,贫民是多么痛苦!而生命界的互相争斗残杀,更是一幕大悲剧!便在大树下静静的想着:“应该怎样去救济他们,让大家过着合理的生活?”太子想得出神,几乎忘记了回宫。

后来他出游四城,遇见老人、病人、死人的痛苦情形,又看到出家修士的快乐神情,因此左右思维,知道任何人都逃避不了老病死的痛苦,且一切众生为了求自己的生存,更做出种种罪恶,甚至不惜互相残杀,造成种种悲剧,结果还是向着老、病、死亡的路上走,这悲剧的生命界,这矛盾不合理的人生,应如何去解脱痛苦呢?

这些问题,使太子不能安住于王宫,享受荣与富乐,终于在二十九岁那年的一个月圆光辉夜里,下了最大的决心,抛弃了王位、财富。和父母妻子,只带着侍从车匿,骑着犍陟白马,偷偷的离开了王宫,越过了阿那玛河,到深山旷野去追求痛苦的解脱与人生的真理。

备注:

一、 印度的四阶段:1、婆罗门,2刹帝利,3吠舍,4首陀罗。

二、阿那玛河(RIVEY ANOMA )是一条小河,经过二千多年泥沙的积聚,现在如不下雨,已没有河水。悉达多太子出家离开王宫时经过这河流,沿着这河岸前走,又越过这河水南下访道。

三、修行的经过

悉达多太子出家以后,在阿那玛河畔,自剃掉头发,披起袈裟,叫车匿带了冠服白马

回宫,车匿哭泣,白马悲鸣,舍不得离开太子。

净饭王看见车匿回来了,却看不见太子回来,悲痛万分,立刻派遣大臣去追他回来。但是太子出家的意志,非常坚决,对来追的大臣说:“我如果不觉悟真理(成佛),誓不回宫。”国王无法,只得选了亲族中的五个青年,去跟随太子修行。

太子向旷野前行,进入跋伽仙苦行林,看见那些苦行者,为求生天,而修种种苦行,觉得不是正道,立即要离开,苦行者见他的道志异常,告诉他到恒河南面的苦行林,去寻找名师,定可到达愿望。于是他向南而行,越过恒河南岸,到了摩竭陀国,就在王舍城乞食,之后,走向班达嵛岩去。频婆沙罗王知道了,特到斑达嵛岩去访问太子,要请他进宫去,供养一切饭食,并要让给他王位,和赠送给他半个国土和财物,劝他还俗。太子因修道意志坚决,不愿接受,频婆沙罗王非常敬佩,对太子说:“你如果成佛,不要忘记度我。”太子说:“大王,我一定能如你的心愿。”于是他向王告辞,朝着苦行林的路径,再去寻找名师了。

太子同行王侍从向追求真理的征途前进,访问了当时著名的宗教师阿罗逻迦兰,和郁陀迦罗摩弗;可是他们的学说都不圆满,不能满足太子的希望,便离开他们,向他处寻访。

太子在尼连禅河近处的宇奴唯拉村(URUVEIA)修苦行,过了六年极其刻苦的生活,日食麻麦,身体消瘦,四肢无力。后来自知过份的刻苦,并不能获得真理,便放弃了苦行,接受牧牛女苏耶妲(SUJATA)乳糜的供养,恢复了身体的健康。随从的五个人,以为他失了道念,就不再跟从他了。于是太子到尼连禅河去洗澡,把六年来的污秽洗掉,并决定要去开辟自己的宗教途径。

四、成道

悉迦太子自己一个人,渡过尼连禅河,走到迦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时有割草童子,先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铺了一个座位,太子即在所铺草座上面静坐。他发出坚强的誓愿:“我不成正觉,誓不起此座。”(佛经称此座为金刚座)

过了第七日深夜,传说当这时候,太子在禅定中现出魔境扰乱,即魔五波旬,派遣魔女来诱huo他,发动魔兵魔将来威吓他;太子意志坚定,始终不被他所动摇,结果魔王被降伏了。这传说,是说明了太内心中克服情欲与威势的心理过程。

降魔后,把精神全力集中起来,运用最高的智慧,去思考大地众生的问题。终于在三十五岁那年(公元前五八八年)夜半,看见明星出现,豁然觉悟一切真理,完成了无上正觉。从此世人就尊称他为佛陀,圣号就是悉迦牟尼佛。

佛陀所觉悟的真理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缘起的理法,宇宙人生是从缘起而有的,万法是由因缘和合共依存。例如我们的身体是由父母生育为缘,而生命是自己带来的主力为因,我们是自己过去所做无明烦恼业力,所以招感这个身体果报,有了果报身体的生,那么老、病、死就不能避免,所以要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只有修道断除根本烦恼的“无明”的。

当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而不能成佛的原因,是无明烦恼障蔽了佛性。故佛陀的成道,是了悟缘起,断除无明,慧光焕发,佛性显现,内心清净,燃起了真理光芒,照耀人间。

习题一

1、什么叫做佛?佛与神是否相同呢?[参考(七)佛陀圣号释义及本习题后的备注]

2、依世界佛教公订释迦牟佛降生,成道,涅槃于何年月日?佛教创立至今年五月月圆日有多少年?

3、依世界佛教公订佛历从何时计算记?今年五月月圆日是佛历多少年?

4、释迦牟尼佛的降生地,成道地,涅槃地及初转法LUN 地在何处?有何纪念建筑物?

5、释迦牟尼佛幼时叫什么?出生后几天母后摩耶夫人去世?父王净饭的继后是谁?她与太子有可亲属亲系?

6、悉达多太子几岁结婚?他为何出家?是否厌世?

7、悉达多太子骑什么马出家?谁伴他同行?在那里自剃掉头发?其父王派大臣追他回国,他说什么话?净饭王派多少人随侍太子?

8、太子首先进入什么苦行林?为何立即离开?后来到何国都城乞食?乞食后往何处去?

9、频婆娑罗王是何国的国王?他到班达嵛岩访问太子时说什么话?

10、太子曾访问了那两个宗教师?为什么又离开他们?

11、太子在何处修苦行?为何放弃苦行?五侍从为何离开他?

12、太子未成道前在那一条河水洗澡?他独自在提迦耶什么树下静坐?发什么誓愿?传说第七夜太子在禅定中发现什么境界?

13、太子怎样悟道?悟道后圣号叫什么?

14、太子觉悟的真理最重要的是什么?

15、太子成道时说什么话?猪狗牛羊有佛性吗?一切众生能转迷为悟,都可成佛吗?

16、佛教旗帜的颜色有何根据,共有几色光?并依次序写出其颜色?


备注:

佛是觉行圆满的大圣人,已断烦恼,了脱生死轮回,神是鬼道众生,因活在人世时,曾做过忠义于社会国家的事,死后被人尊称为神,尚未断除烦恼,不得解脱自在,要受生死轮回。

三、说法济度众生的工作

佛陀成道后,就开始说法济度众生的工作:

最初,到鹿野苑教化陈如等五人,他们听佛说四谛法得道后,就成为五比丘。这是佛教史上最早的僧伽。

又有波罗奈国,俱梨迦长者的儿耶舍,和五十个同伴,一齐来跟佛出家。俱梨迦长者及夫人也来皈依佛陀,成为最早的优婆塞和优婆夷。

接着,佛陀独自到迦耶山上,度化三迦叶兄弟,三迦叶是拜火教的领袖,大哥名优楼频螺迦叶,有五百徒众,二弟名伽耶迦叶,有二百五十徒众,三弟名那提迦叶,也有二百五十徒众,合共一千个徒众集体来出家,大大提高了佛陀的声望。

佛陀带了三迦叶兄弟,和徒众千人,到摩竭陀国去,频婆沙罗王恭敬迎接,虔诚皈依,并且建筑了竹林精舍,献给佛陀与比丘们,这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也是佛陀在古印度南方说法的根据地。

佛陀在竹林精舍说法,王舍城内的著名异教徒,舍利弗和止犍连,也因崇拜佛陀所说的缘起真理,联合他的徒众二百人,跟佛出家。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成为佛陀转法LUN 的助手。

不久,有摩竭陀国大富长者儿子摩诃迦叶,来皈依陀,成为头陀第一,后来佛陀涅槃,他就承受了佛陀的遗钵。

须达多长者,皈依佛陀,在萨罗国舍卫城建筑衹园精舍,献给佛陀说法道场,这寺院的规模比竹林精舍更为宏大。是佛陀在北方说法的根据地。萨罗的国王波斯匿和皇后未利夫人,也都来皈依佛陀,成为忠诚护法的佛教徒。

佛陀成道后的第六年,回祖国去探望年老的父亲,姨母波波提,和阿难陀等几个堂弟及罗睺罗,也信佛,后来都出了家。当净饭王高龄九十三岁那一年,已是病重垂危,佛陀特再回国为父王临终说法,送终扶棺,布施财物,表示孝敬。

佛陀是大众的安慰者与救护者,他把一切人,都当作自己的父母儿女一样爱护,替生病的比丘洗涤脓血,替瞎眼比丘穿针缝补。释迦族和拘利族争水,他不辞劳苦,特地远道去替他们调解。毗舍离疫症流行,佛陀不怕传染,特别进城去安慰病人,教化病人,并且指导他们。国家有民主的政治方法。

佛陀以慈悲无畏的态度,深入民间,去传播中道的真理,凡是同他接触过的,听他说法过的,无不深受感化,而衷心地信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