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慈诚罗珠堪布 你是一个标准的居士吗?(关于修法)

慈诚罗珠堪布 你是一个标准的居士吗?(关于修法)


喇荣五明佛学院慈诚罗珠堪布的开示(摘录)

   居士的修法
  (一)戒律
  居士的修法,是从守戒开始的。守戒也是一种修行,而且是最关键的。
  我碰到过很多的居士,虽然已经皈了依,他们也自以为当了好多年的居士,但居士五戒还没有受,这是不合理的。要当居士,就要有戒律,这是最关键的。

  比如说,要在墙壁上画画,墙壁是最关键的,没有墙壁就根本没有办法画画。同样,戒律是所有修行、智慧的基础。虽然戒律有很多的层次,但我们不能连一个戒律都没有,只要有一些自己能够持守的戒律就可以了,不是说你们统统都要守出家戒。如果没有戒,就不算真正的居士,所以要守戒。

  很多人一听守戒,就觉得非常害怕:唉呀!一守戒很多事情就不能做了,好可怕!其实并不是这样。大家都知道,每个国家都有法律,法律实际上也像戒律一样,是控制一些人的疯狂行为的手段。但却没有人说国家不应该有法律,有了法律以后就不自在、不自由了,这个太可怕了!大家都认为法律是需要的,没有法律的话,这个社会就乱套了。戒律也是一样,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守戒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二)四个外加行
  修行首先要修什么呢?就是修四加行。这是最关键的。

  你们知不知道波音747飞机有四个发动机,每个发动机有八万公斤的推动力,总共是有三十二万公斤的推动力,有了这么大的推动力,它才可以承载那么多东西。如果一个发动机不行了,三十二万就减少了八万;两个发动机出了问题的话,就只有十六万公斤的推动力;如果三个发动机不行了,而飞机又在青藏高原上空飞行的话,飞机就有可能会撞到山上。你们好好想想,如果飞机在地面上没有这四个发动机是什么状况?肯定飞不起来;如果在空中四个发动机同时没有了是什么状况?飞机一定会坠落下来的。同样,倘若没有四个加行,就没有推动力了。推动力把我们推到什么地方?就是推到解脱道上面,所以,我们一定要修四加行。

  现在有些地方的某些人在传授佛法的时候,居然给一些居士说:你们的根器非常好,不需要修四加行。居士们都不知道,听了很高兴,于是到处宣传:“我是利根,根本不需要修四加行。我的上师说了,我有可能前世已经修了,所以现在不需要修了。” 反之,如果有人给他们说:“你一定要修加行,不能不修”这样的话,大家都不高兴。

  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说呢?因为你们喜欢听这种话,所以他们自然会迎合你们说这种话;如果你们都不喜欢听奉承之语,自然就没有人会对你们说。大家都担心说出去的话会令对方不高兴,如果我说“你是利根,你不需要修加行。”会令你不高兴的话,我肯定不敢说了。

  当然,如果对方说的“可以不修加行”之类的话对你没有什么影响,那也没关系;但若你也真的这么认为:“我已经很不错了,不需要修加行了。”那就糟糕了!

  你们可不可能不需要修四加行呢?不可能的,一定要修加行。

  前几天我碰到一个人,他说他在一个地方闭关了六个月。我问他修了什么?他说他的上师对他说:“不需要修出离心,不需要发菩提心,你在鱼市场看到那些鱼时,就念念经,给它们洒点甘露水就可以了,这就是菩提心。出离心、菩提心不需要修,你只需要放松、看心就行了。”我不禁惋惜地对他说:“你在山上的六个月全部浪费了,没有任何意义!”当然,话也不能这样说,他那六个月也不是做别的事情,还是在修法嘛,至少他认为是在修法,所以肯定不是纯粹的浪费。但我为了打击这种说法,所以才这样说,但若说不是浪费也很难。在六个月当中完全放松,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面也说了:我们从无始以来到今天都在放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什么都不加规范,所以今天什么收获都没有。那样散乱,就不可能有什么进步,再这样放松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呢?你们自己看看麦彭仁波切的《定解宝灯论》,说得非常清楚。所以,四加行是第一个必须要做的功课。四加行修好以后,出离心就有了。前几天我也说过,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凡夫都往前走,但是,一旦有了出离心,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往回走。不修四加行,我们就不可能回头。

  (三)五个内加行
  四个外加行修完以后,就要修五个内加行。很多人在修加行的时候,先不修外加行,而先修内加行。为什么先修内加行呢?因为内加行当中有很多计数,要完成一定的数量。很多密宗上师在传法之前,会先问你有没有修完五个内加行,如果说修完了就可以传;一般不会有人问你有没有修外加行,所以有些人就把四加行丢了,只修五加行。这样的修法不是很好,以后大家无论是刚开始修加行也好,或者是重新修也好,还是先修四个外加行。

  释迦牟尼佛转法 lun的次第也是这样:第一转法 lun的核心思想,就是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等,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了无我的修法,其它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修的时候,第一个就要修外加行。外加行修完了以后就修内加行。做一个居士,特别是学藏传佛教的居士,这两个是一定要修的。如果实在是年纪太大、体力不支的话,像顶礼这样的修法可以不修,而用其他修法来代替。

  (四)念佛
  在修加行的同时,念佛也很关键。所有的居士都要念佛,不要说居士,连高僧大德都念佛。

  有些人认为:念佛是那些没有文化的老太太、老头子的事情,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怎么可以去念佛?我们应该修更高档的法。

  这是错误的想法。念佛是一定要念的,谁也不能放弃;同时要修四个外加行和五个内加行,这两个修完了以后,就可以修空性、修密宗,但这是以后的事情,修加行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五)修法的重要性
  培养出离心修四个外加行,这是下等的修法。下等的意思,是最基础的意思,并不是说出离心是很下等的、不值得修的。出离心是我们走向解脱的第一步,是最基础的修法。

  出离心修完后,中等的修法,是大乘显宗的修法,也就是修菩提心,并在此基础上修无我空性。这个修法为什么是中等的修法呢?因为,这个修法还没有涉及到最上等的修法,比如像密宗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大手印等修法,所以这个修法也不是最高的;又因为这个修法比小乘的无我修法、出离心的修法要高一层,所以属于中等的修法。

  对我们来说,最关键的还是出离心的修法。没有出离心,修什么样的法都不能成为解脱之因。如果我们有了出离心,行善、念咒、放生之类的善事或者修行才会成为解脱之因。

  上次我们也谈到过,为什么我们要流转轮回,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思考;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也要去思考,这两个是很重要的,但很多人都拿不出答案。

  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为什么是人,不是牛,不是马,牛马为什么是牛马而不是人;很多人也想知道,我们为什么活着?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但除了佛法以外,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地找到这个答案。

  这两个问题虽然只是一个常识,但这两个常识对我们的修行却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思维这些内容。思维之后就会知道,我们流转轮回的原因不是别的,既不是像ji 督教所说的是上帝的安排,也不是无因无缘,那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贪心——贪欲的心,它让我们流转于轮回当中,这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生存的意义是什么?生存的意义只有求解脱,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自利利他,除了这些以外,其它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值得成为生存的意义。

  这样思维好以后,就会生起出离心,这个修法是下等的基础修法。虽然是下等的修法,对我们目前而言,却是最重要的修法。我们很多人不一定有出离心,虽然自己认为有出离心,但实际上有没有很难说。如果没有出离心,就不可能走上解脱道。

  下等修法——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外加行修完后,就会生起出离心,出离心生起后,中等的修法就是菩提心和空性。

  菩提心的具体修法,我曾经讲过很多次,很多人都有《慧灯之光》,以前没有听过的可以看书,所有菩提心修法当中最具体的修法,就是那些修法,不需要再讲了。

  上次提到过,我们现在预防很多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很多保险。买这些保险的目的,就是预防万一遇到了什么问题而提前作出的准备。但是,有些更需要保险的问题,我们却没有保险。

  大家认真思考一下,我们所作所为的一切,就是为了生存——短短十几年、几十年的生存。但十年、二十年过去后,在我们死了以后,我们的生命相续还会存在,那时我们会没有任何准备和保险。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真正的保险是什么呢?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我们永久的、终极的保险。为了整个生命轮回,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我们需要买一个这样的保险。这个保险不是拿钱去买,而是要用慈悲心去修,有慈心、悲心才可以修菩提心。很多大乘经典里面说,一旦有了菩提心,并且没有舍弃这个菩提心或者菩萨戒,此人永远也不会堕入恶趣,这是肯定的,所以菩提心很重要。

  菩提心的重要性这两年我讲得比较多,大家基本上知道这些道理,但只是知道而已,实际上有没有菩提心很难说。即使有,但够不够标准也很难说。

  如果没有菩提心,或者只有一个造作的菩提心,没有标准的菩提心,就缺少了最关键的保险。我们现在买的所有保险,都是暂时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死亡,因为没有任何可靠的保险,没有任何的准备,我们的投生就会非常危险,所以,仅仅从自己的利益来说,在这方面都一定要有准备。这个准备首先就是菩提心,然后在此基础上修空性和无我。菩提心也叫做大悲心,空性见也叫做智慧,菩提心和空性见是佛教的精华,二者的有机结合称为“智悲双运”。

  一个凡夫如何修智悲双运呢?我曾经也讲过,在没有修空性的时候,先修慈悲心、四无量心;通过四无量心的修法,生起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发起来以后,就去受菩萨戒,这样心相续中就有了菩萨戒与菩提心,智悲的“悲”就具足了;然后是证悟空性——进入空性状态时,不会有明显的慈悲心,因为对我们这种初入道的修行者来说,慈悲心毕竟是一种思维,一种分别念,而空性状态是不允许有分别念的。
  没有分别念的空性和有分别念的菩提心怎么双运呢?在没有修空性之前发过菩提心,受过菩萨戒,而且这个菩提心和菩萨戒一直都存在,在此基础上再证悟空性,就是智悲双运。因为,虽然在进入空性状态的时候没有明显的分别念,但由于之前已经具备菩提心、菩萨戒了,现在这个菩提心和菩萨戒依然存在,此时心相续当中既有菩提心和菩萨戒,也有证悟空性的智慧,意识的一半是菩提心,另外一半是空性,这就叫做智悲双运。一个凡夫的智悲双运就是这样。

  如果能达到这一点,就是中等的修法。我们现在有没有这种境界?每个人都要好好想一想。当然,如果你们问我:你有没有呢?很惭愧!我现在还没有,但正在朝这个方面努力。虽然现在还没有,但至少在往这个方向走,至少心里面有这样的需求,有这样的希望。你们现在有没有?如果没有的话,那有没有往这个方向走呢?如果没有往这方向走的话,你们想想会是什么情况。

  你们天天吵着要讲密宗,讲大圆满。我为什么不讲?我不讲是为了对你们负责。我虽然没有证悟密宗、大圆满,但嘴巴上讲还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样的讲法不会有什么效果,不会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你们如果不好好珍惜、不好好修行或者不好好护持密乘戒的话,反而会有一些害处,而且弊大于利。所以,我先不讲很高深的密宗修法。以前很多的高僧大德,真正实修开悟的人说过,佛经上也提到过:如果真正能够体会中观的空性,其实也就是密宗大圆满或大手印的部分见解,就已经很不错了。

  你们总是说太忙了,没有时间修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的修法,这就是在认知上出了问题,我们的价值观有问题。因为在大家心中的天平上,金钱的分量还是比解脱的分量重,两者权衡的结果,还是选择了挣钱,所以没有时间修行;如果在我们的心目中解脱的地位高于金钱的话,我们就不会说没有时间修出离心、菩提心之类的话了。

  在家人当然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肯定没有出家人那么清闲,但是,如果意志坚定的话,还是可以抽出时间。我知道,你们当中的很多人还是比较努力的,只要肯努力就好,修行不一定那么快就有什么结果,我们也不需要急着要结果。只要往修行这个方向努力,就肯定会有结果的。

  以前我也给你们讲过这个故事:华智仁波切的一个弟子在山里闭关了九年,就是专修菩提心。在九年的过程当中,一直住在山里,不跟外界接触,专修菩提心。可想而知,他们有那么好的根基、那么好的环境、那么好的上师,还得修那么长的时间才有菩提心的话,我们绝不可能一、两年就修出什么结果来,但是,只要能往这个方向走,已经有了起步的话,那也很不错,最关键的就是有没有开始修。

  我们一定要清楚,此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这个机会一旦错过了,以后什么时候能够再有这样的机会,一万年?十万年?或者百万年?谁都不知道。

  你们经常说:我去问了空行母,空行母跟我说什么什么;我去问了瑜伽士,瑜伽士跟我说什么什么。我也不否定空行母和瑜伽士的神通,但轮回的问题不是空行母和瑜伽士能够彻底了解的,唯有佛才知道轮回是什么样、因果是什么样,这个人的前因是什么样、后果是什么样。其它人就算知道,也只是一个局部,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去问谁,主要是自己去掌握。掌握什么呢?唯一的就是菩提心。

  如果真正有一个不造作的菩提心的话,我敢保证,从此以后这个人绝不可能堕落,至少不可能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这样就只需要考虑怎么样去度化众生,为了众生我要做什么事情,而不需要考虑我以后会怎么样,我会不会堕地狱、会不会投生为饿鬼等等。

  很多人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甚至连一部车子每年都要保险,但为什么我们不为自己的来世保险呢?生病了如果没有保险的话,也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说我们也不一定有机会老,即使老了,到时候也不一定会过得很苦,这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们肯定会死,死了以后肯定有轮回,到时候我们肯定没有什么保险,这三个都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思维一下该不该修菩提心、空性,这是相当重要的。

  我相信居士们都相当虔诚,大家对上师、对佛法充满了信心,信心非常充足,甚至有点偏高了,所以,如果肯修的话,有这样的信心再加上一定的努力,就肯定可以修出来。无论是出离心也好、菩提心也好、空性的见解也好,都是修出来的,绝不是从天而降,自然而然就冒出来的,所以修行非常重要。这是中等的修法。

  (六)上等的修法
  上等的修法,就是密宗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等修法。不过,无论是生起次第,还是圆满次第,全部都建立在出离心、菩提心和显宗空性的基础上。没有这些基础是没有办法修成的,所以我们也不用太着急。如果你们自己觉得出离心、菩提心都修得差不多了,显宗的空性也修得差不多了,自己现在已经是修密宗的时候了,那我当然也不排斥大圆满的修法,能够修大圆满非常好。

  但是,在这几年当中,你们有没有听过我非常赞叹大圆满,或者是说我们一定要修大圆满?我想你们很少听我说这样的话,我现在也想不起来有没有说过这种话,即使说也顶多是一、两句。为什么我不说?是不是不重要?当然不是,大圆满肯定重要,但如果我一开始的时候就说:“大圆满才是至高无上的、最有用的,其它的法都不如大圆满。”你们哪还有功夫修加行,大家都忙着去修大圆满了!

  不过,现在从哪里能得到真正的大圆满就很难说了。以前法王在世的时候,讲了一整套的大圆满理论、大圆满修法,现在公开讲大圆满的,就只有几个地方的一些老上师,但因为这些老上师们年纪太大了,所以现在也不怎么讲了,只是让下面的一些弟子讲。虽然我相信在西藏的山里面,还是有很多不知名但修行境界非常高的人,但我们不知道这些人在哪里,就算知道,他们也未必肯传给我们,所以,现在要获得一个真正的大圆满,的确有很大的难度。不过,我认为这不是很重要。如果出离心、菩提心的基础非常稳固,然后在此基础上,能把去年我讲的中观修法修得比较不错的话,离大圆满也不是很远的距离;但若这些基础修法还没有修的话,那就很难了。

  现在却有一些很恶劣的现象,很多居士正在修加行的时候,却有人告诉他们:你不需要修加行,你是上等根基,在前世的时候已经修了加行,现在不需要修了。这样令很多以前发心修加行的人都不修了。简直荒唐之至!

  你们想想,五加行是修什么呢?五加行里最关键的就是皈依、发菩提心,然后就是修金刚萨埵,遣除我们的业障。作为凡夫,如果想不修这一系列的修法而获得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你们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实实在在地修。

  这些都是我特别要提出来说的,为什么要说呢?因为,这涉及到每个人的修行和解脱,所以我必须要说。如果每个人真的不需要修加行,也照样可以成就,那我也不会勉强。

  虽然我现在没有讲上等的修法,但我们还是要知道:我现在修的是中等的修法,在此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修法,等我把中等修法修好以后再去修。目前只要有这样的发心就可以了。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喇荣五明佛学院慈诚罗珠堪布的开示(摘录)     

今天我们讲的题目,就是“如何作一个标准的居士”。你们也许认为:“喔!这个很简单,我都作了七、八年、十几年的居士了,这有什么好讲的?”但是,虽然当了七、八年、十几年的居士,究竟是不是标准的居士,这就不好说了。所以,今天我们就简单地讲讲“如何当居士”。
  
梵文的居士一词,中文翻译为“邬波塞迦”或“优婆塞”,二者实际上是一样的。“邬波塞迦”是什么意思呢?“邬波”就是亲近、接近,或者恭敬的意思;“塞迦”的意思是善业、善法、善。翻译为中文,就是亲近事。本来“事” 的意思很广,包括事业、事务等等,但此处是指善法、善事。居士的意思,就是接近、亲近善法。善法究竟是什么呢?从小乘的观点来看,是指阿罗汉。居士就是亲近阿罗汉——还没有成为阿罗汉,是一个预备的阿罗汉。换言之,在座的各位应该是预备阿罗汉了。但我们有没有预备,那还得看看够不够标准,够不够资格。如果是一个具格的居士,那就是一个预备阿罗汉。
  
预备阿罗汉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我们就从三个方面简单地谈一谈:第一个是居士的见解;第二个是居士的修法;第三个是居士的行为。有了见解、修法、行为之后,自然就有了果。小乘的果就是阿罗汉;大乘的果就是成佛。我们今天不讲果,只是简单地讲讲居士的见解、修法和行为。
  
一、居士的见解
  
居士的见解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最低的见解
  
最低层次的见解,就是需要有世间的正见。世间正见有两点:第一、深信轮回。即深信轮回、前生、后世都是存在的;第二、深信因果。这两个叫做世间的正见。从见解的方面来说,这两个就是标准居士的最低见解。如果具备了这两个世间正见,就可以说我们在见解方面已经达到了最低层次的标准。
 
 虽然这是最低层次的见解,但佛也说了:任何人具有这样的世间正见,则此人于千世中不堕恶趣。千世是什么概念呢?现在就是我们的第一世,然后第二世、第三世……一直乃至千世。这是佛亲口说的,所以很重要,它是我们整个修行见解的基础。
  
1、深信轮回
  
生命轮回是佛教当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课题,虽然其它宗教也曾提到,但都不及佛教那么完整。在轮回方面,佛教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学说,所以,在居士的标准见解中,第一个就是深信轮回。关于这方面我不多讲,虽然我们以前并没有专题性地讲过轮回,但世间也有很多有关前世今生方面的书籍,你们可以参考。
    
2、深信因果
  
佛告诉我们:普通人最好不要去观察因果,因为普通人观察因果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并会对因果产生怀疑从而导致痛苦。包括有神通的人,都只能看见一部分因果。有些外道也有神通,虽然他们的神通有局限,不像佛那样广大、全面,但他们也有一些神通。这些外道通过有限的神通观察到:一个一生当中都行善的人,死后却堕入恶趣──地狱、饿鬼、旁生道。他们由此推知,因果是不存在的,如果因果存在,一生都在行善的人,死后就不会堕恶趣,所以,他们就生起邪见,认为因果不存在。有一部佛经专门讲外道的这些错误。

很多人觉得:平日念念佛,在观音菩萨的圣诞日、佛的圣诞日,背着一个罗汉包到庙里去烧烧香,手上戴一串佛珠,这就是居士了。我们心目当中的居士就是这样的,实际上不是这样。难道背一个黄 se的罗汉包,手上戴一串念珠就是阿罗汉的预备了吗?当然不是啦!要想变成阿罗汉的预备,就得从见解、修行、行为上全方位地与众不同。所谓与众不同,当然不是说我们已经是佛菩萨,而是说要跟一般的凡夫有所不同,至少在认知上有些不同,这才可以说是接近善事。这是居士最低最低的见解标准,再没有办法低了;再低的话,就没有什么见解了。
  
我们具不具备这些最低的见解呢?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问自己:第一个、我有没有深信因果;第二个、我有没有深信轮回。如果没有,就没有居士的见解了。
  
佛说:见解就像人的眼睛;修法和行为就像人的脚。先用眼睛看,然后脚跟着走。如果眼睛看不见,那往哪里走呢?怎么样走解脱道呢?解脱道在哪里我们都看不见,就像盲人一样,那怎么走路呢?所以,没有见解一切都免谈。如果连最低的限度都达不到的话,就根本不是居士,至于修法就更谈不上了。
    
(二)中等的见解
  
中等的见解是什么?中等的见解就是中观的空性。不是证悟中观的空性,证悟当然更了不起。此处不是指证悟,而是指能够了解、理解中观空性。比如《中论》、《入中论》等中观论著中讲到的空性、无我,或者没有那么广的,诸如我去年讲过的麦彭仁波切的《人无我的修法》、《法无我的修法》,还有《心经》等比较简略的空性。如果有空性的见解,就是中等的居士见解。
  
所有的佛教术语,都有严格的意义。按照严格的梵文意义来解释, “见解”不是指一个模糊的观念,而必须要坚定不移、深信不疑。比如说,对无常有坚定不移的认识,认为每一个事物都是无常,绝对是无常,没有一个例外。有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才叫做见解。其它的概念都不叫见解,而只是一个概念。
  
总结一下刚才的内容,就是说:我们对轮回有没有坚定不移的认识?对因果有没有坚定不移的认识?如果有的话,那我们至少具备了最低层的居士见解。如果不但具备这一点,而且在此基础上对人无我、法无我、空性也有坚定不移的认识。虽然还没有真正证悟,但深信不疑,认为任何一个物质都是空性的,这是不容置疑的。有这样坚定不移的认识,就是空性的见解,也是中等的居士见解。
  
证悟和见解有什么差别呢?佛教认为:坐禅时候体会到的感觉,一般不叫见解,而叫做证悟或者智慧——无我的智慧、空性的智慧;从禅定中出来以后,平时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有这个观念或认识──毫无疑问,一定是空性,一定是无常,这一般不叫智慧,以智慧和见解来区分的话,就叫做见解。
  
证悟和见解我们都需要,如果不信因果,又怎么会信因果不虚呢?如果不信轮回,连轮回自身都站不住脚了,还谈什么下一世、轮回痛苦等等呢?都没必要了。所以,人身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等等,都建立在此二者的基础上。
  
中观的证悟和见解也是这样。如果能在坐禅的时候深深地体会到空性,就叫做证悟。
  
“体会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头疼的时候,这个疼是什么样自己能亲身感觉到,这不是书本上写的——因为什么神经、什么细胞出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样的反应,就称为疼——现在不需要书就完全能感受到痛,这就不叫见解,而叫证悟。从这个状态当中出来以后,在我们的心里还会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我现在没有刚才的体会,但是,在我坐禅的时候,深深地体会到一切法都是空性,所以,现在我看到的这些东西就是空性。有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心,就叫做空性的见解。空性的见解与空性的智慧,这两个要分清楚。
  
中等的居士见解,就需要有这样的境界。大家有没有?自己去观察。如果中等的见解没有,下等的见解也没有,从佛法、修行上来说,就等于没有眼睛;如果有下等的见解,虽然目前还没有空性的见解,那就还没有完全失明,我们的眼睛至少能看见一点东西,虽然不是看得很清楚,但是能看见一点点。
  
(三)上等的见解
  
上等的居士见解是什么呢?就是光明如来藏和密宗的见解。密宗的见解我们暂时不讲。密法认为:一定要有基础才可以听密法;没有基础,听了也没有用。所以就不讲了,以后再说。
  
我去年讲过的那些空性修法,我认为就是密宗的观点、密宗的境界,至少是密宗境界的一部分。你们一定认为密宗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一直要求我讲密宗,如果真的有一天我讲密宗的话,到时候有可能你们会失望的。你们会发现原来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以前讲的那些就是密宗,只是改了一个名字而已,其它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你们自己不相信,没有修;如果修的话,这个证悟就是密宗的证悟。如果有密宗的观点或见解的话,这就是居士最高的境界,最高的见解。
  
没有一本书里分过什么居士的下等见解、中等见解、上等见解,上、中、下是我分的。我为什么这样分呢?我是根据佛的一转法 lun、二转法 lun、三转法 lun的核心内容来分的。
  
一转法 lun基本上讲的是轮回、因果等等,如果你们有这种见解,就是低层次的见解;二转法 lun主要讲的是无我、空性,如果你们有无我、空性的见解,就是中等的见解;当然,密宗是所有佛法里面最高的境界,证悟了密宗,再也没有更高的境界了。
  
居士的这三种见解大家有没有?你们一定要反省一下。如果没有,那以后到底要不要当居士?想当的话,要怎么样当?凭什么来当?这很重要。我们不是靠外表,而是靠内心——内在的修行、智慧等等来当居士。在外表上,我认为你们还是要和普通人一样,不要脱离“群众”。你们都要上班,单位上的同事怎么样,你们就怎么样。除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不能跟他们同流合污以外,其它方面尽量顺应大众,这样别人可能会开心一点。如果整天背一个黄包包,拿一串念珠,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只会让别人避之唯恐不及,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在内在、精神上与众不同就够了。
  
以前很多人认为,精神是不值得考虑的,物质才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没有什么研究价值,从而忽略了精神。其实并非如此,在量子物理当中,精神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你们翻一翻量子物理的书籍,看看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怎么说的。我上个月见到一个美国博士,是在大学教佛学的。他说:当我怎么讲都讲不通唯识宗的时候,我就跟学生说:“就是海森堡说的观点”。海森堡的说法比较接近于唯识宗,但唯识宗并不等同于海森堡的观点。
  
科学家们已经认同,越进入微观世界,精神就越有地位。现在谁再像以前那样说“精神算什么,它只是大脑的产物”之类的话,就已经不可能再占据什么统治地位了,所以,精神是最关键的。打个比方说,一部电脑要做一件事情,全靠软件程序;同样,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不论修行也好,做世间法也好,全都是精神在推动。如果没有精神,人不就死了吗?所以,精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以上是居士的三个见解。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