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合掌的礼仪

合掌的礼仪


合  掌

杨呈祥
  佛门的一切造像,建筑、法器、礼仪等,都有表法的含义,都提示修行人如何庄严、清净自己的心地;若不懂得表法意义,而片面追求外在的形式,例如一味地追求佛寺佛堂的富丽堂皇和经忏佛事的打打唱唱,则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反沦于心外求法,甚至流于迷信而遭世人唾弃,有损佛教的声誉,且断人慧命。
  譬如晨钟暮鼓,表惊醒与奋进,精进修行。燃香,代表持戒。供花,表示因果。灯烛供佛,即指用智慧破烦恼暗而显光明自性。木鱼则指须时时警惕一切烦恼的侵袭。又六度中,前五度如足如盲,第六般若如目,故以不闭之鱼目,代表般若时时观照。而鱼必须游于水中,以水的清净代表佛净土和自性清净心。(佛前供清水即表清净心,清净自性现前,即是般若)所以,敲木鱼,又含有“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的修行大原则,这是末法行人必须遵循的。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体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缩影,一切佛菩萨皆从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宇宙万法。我们不能浅看合掌之礼。
  一、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团结合作。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争斗。双手抬起,示赤手空掌,即无争斗之意。又因一只手也可伤人,现两掌相合,则全无伤他之意。十指合于一处。表示十方力量的凝聚、团结。又,十指合于心口,表示诚心诚意,所谓“十指连心”。再者,平时十指散乱,代表散乱的妄心,现合于一处,代表一心。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说:“一心不乱”、“一心皈依”。
  二、合掌时,要掌背微躬,掌心略弯,这样,两掌之间形成空洞,表示真空之理,意即我们要悟入空性。合掌也是法印的一种,若紧闭掌心而不留空隙,则沦为外道,来生则生于无佛之地,不闻三宝之名。
  三、合掌于心口处,两掌竖直,表示竖穷三际,指时间;而掌背略鼓,向横向发展,表示横遍十方,指空间。这样,宇宙融为一体,万法归于一心。佛菩萨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又能于念顷游步三界及遍游一切佛土,正说明佛菩萨于时空能运用自如,随心所欲。
  四、凡夫不遇佛法,被假象所惑,心时时向外攀缘,不能反归自性。手有向外抓握器物的功用,代表“攀缘”。杀、盗、淫、酒皆赖于手。凡夫什么都想抓,抓名抓利抓权,越多越好,这是“贪”。又,手要伤人坏物,这是“嗔”。还有,手会胡乱地伤人坏物,这是“痴”。现在,双手相合,而且是掌心相合,非掌背相合(抓东西用掌心),代表止住双手的妄动,收敛放逸的身心,就是息灭“贪、嗔、痴”也。又掌背为外,代表外境六尘;掌心为内,代表觉心菩提,合掌则代表背尘合觉,为修行解脱之路。而成就佛果,则改合为开,所以佛像掌心向前时,表示放光接引,普渡众生。
  五、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即是分别,以左右手代表。执著即是坚持分别,有我执与法执,也用左右手代表。左右之相是假名,是虚妄。合而为一,无有左右,却亦左亦右,于相离相,平等一如。妄想执著既除,如来德相便显现。
  六、合掌又称合十。十指相合,手心相对,且合于心口,表示十法界归于一心,下至地狱法界,上至佛法界,皆唯心所造,从心而显。
  七、十指代表十方,合十于心口,既表众生平等,又表摄取十方众生归于佛道,施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普渡,又十方也代表十方佛国,合十于心口,表示以恭敬心供养十方佛菩萨,并摄取十方佛国的功德,庄严自心,成就善根。
  八、佛子见面,合掌称一声“阿弥陀佛”,即是归于弥陀一乘愿海(合二为一),不退成佛。又表十方佛国,同赞阿弥陀佛,同宣净土法门(合十方为一)。
  九、合十于心口,表示我们的心要修十波罗蜜才可成佛,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波罗蜜等十种。又华严十玄门、普贤十愿王,都表圆满之义。所以,双手合十,即表示能圆成佛果。
  十、本师释尊,左面有目键连,神通第一。神通显示智慧善巧,通达无碍。只有解了世出世法,才能自在,故表“解”。右边有舍利弗,智慧第一,智慧由戒、定而生,有智慧又能择善而行,故表“行”。左右相合,即表“解行合一”。又,文殊、普贤是释迎如来之二胁士,文殊是诸佛之师,表“信、解”,居左;普贤是一切如来长子,以十大愿王表“行”,居右。此亦表示解行合一,福慧双修。同样,阿弥陀佛左胁持为观音,三十二应,普门示现,表智慧善巧、通达无碍,属“解”;右为大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属“行”。左右相合,还是“解行合一”。左手多静,主“解”,右手多动,主“行”。所以,合掌即表示解行合一。这样,才能成就无上菩提。行而不解,易盲修瞎练,增长邪见。解而不行,增长无明,如纸上画饼。《金刚经》谓:“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是解,“修一切善法”是行,证“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果。
  十一、左手多静,代表“自觉”。右手多动,代表“觉他”。自觉而不觉他,只证小乘极果。要觉他而不自觉,恐无能为力,引人入邪路。合二为一,方是菩萨行者,才能趣于觉行圆满,成就无上菩提。
  十二、左右手分别代表愿和行。有大愿而无大行,便成空愿、虚愿。无大愿而行,则行恐不真而盲目,不得大果。二者相合,以愿启行,以行证愿,才能圆成大愿。
  十三、合二为一,代表“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禅净不二,净密不二,方法不同,本质相同,目的相同。贵在一门深入,一修一切修。
  十四、左右合为一体,代表不二之理。烦恼与菩提不二,自行与化他不二,自佛与他佛不二,性与相不二,
  十五,左右相合位于中位(胸口),代表从容中道,不落两边,不住断常,不著空有。
  十六、一切物品供养佛像,主要都是用来启示我们如何修持的。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中,说了七种真正的法供养。在圣像前诚心地合掌,仰慕佛德,依佛知见而行,才是上等供养。所谓“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云布”。身体就像一个盘子,而双手合掌就是盘子里的一朵花。由此而知,合掌又代表“含苞待放”,指因地修行。花开结果,即是菩提。 

TOP

有人问:古德言拜佛如‘树倒山崩’,何以此书言宜依合理原则?
·古德之言是形容‘一心信靠’,犹如树倒山崩全任凭地心引力,靠倒大地怀抱,中无怀疑、隔阂、僵执....。并非教人拜佛要砰然猛力摔落地。且树倒山崩必然依‘物理’重心法则,正是‘合理’之意。)

[一]为什么要合掌?


一、意义:


·佛家常以无言的手势、动作,代表极深奥的道理,故虽是极常见的姿态,也不宜轻忽而过,‘合掌’亦然。自古印度人认为右手为‘神圣之手’,左手为‘不净之手’,故日常生活中有分别使用两手之习惯—比如:持食物专以右手,而拭污秽以左手。

然若两手合而为一,就代表‘神圣面’与‘不净面’合一,(代表种种‘对立’双方的融合为一,恢复本来一体的真实面目)也代表宇宙的真相道理(实相无二,亦无不二)。般若心经中的‘不垢不净’,亦如此意。故藉合掌来表现人类最真实的本来面目。

·礼佛,或平时见面合掌,即代表‘以真诚面目相见’——消除内心种种‘隔阂’、‘对立’,彼此之心融通、一如;也启示我们应返本还原,悟入真理,恢复本来面目,契入宇宙实相。

·亦有以左、右手,分别代表‘理’与‘智’,‘定’与‘慧’,故合掌代表理智一如,定慧等持;并将十指,配于五大(地、水、火、风、空)或配‘十波罗蜜’。

·另有一说:以手十指,代表十法界。手指散乱,代表心往十法界乱跑,合掌象征收摄乱心,而专注一心向佛(向一真法界)。一心向佛,心光就一时遍照十方。亦即提醒修行应‘事’与‘理’相应、契合。(当下,回‘事’向‘理’)。

·合掌所表的敬意,不是一般‘有差别性’的尊敬,而是由‘佛性本源’流露的恭敬。‘恭’—共心,共一佛心是体会‘彼此本来佛性平等’,由衷的平等恭敬。是体会—‘对立观念未建立之前,本来一体’的自然恭敬。

二、方式:


·大日经疏,举出十二种合掌方式,乃是诸‘印契’之基础。与六种‘拳印’,同称为‘印母’。此十二种合掌,各有深奥佛法含义。(下图叙述中,由‘小指→大指’),分别以‘地、水、火、风、空’代表。)

1、坚实心合掌:
即坚合二掌,两掌间无空虚。


2、虚心合掌,又称空心合掌:

即如坚实心合掌,惟两掌间存少许空虚。


3、未敷莲(华)合掌,又称未开莲合掌、如来开莲合掌:
其形似虚心合掌,而内空稍呈穹隆,似莲花未开形。


4、初割莲(华)合掌:
即二地、二空相著,水、火、风三指稍离,如莲花初开状。


5、显露合掌:
即两手并排,二地相著,掌心向上。


6、持水合掌:
即两掌并仰,指头稍屈相著,仅二空各柱于二风侧,如掬水状。


7、归命合掌又称金刚合掌:
即十指头相交叉,右手之五指置于左手五指之上。


8、反叉合掌:
即两手背相合,十指相叉。


9、反脊(背)互相著合掌:
即仰右手,俯左手,两手背相著。


10、横拄指合掌:
即二手仰掌,仅二火相著仰之,余之指头稍开散。


11、覆手向下合掌:
即覆两掌,并二空,仅两火相著。


12、覆手合掌:
即覆两掌,二空并接,十指头皆向外。


一般在道场中,比较常用是1、坚实心合掌和2、归命合掌(亦称金刚合掌)两种。以下简单介绍:

1、坚实心合掌

要领:

(1)双肩要放松,而端正,端正中又柔软轻松,不僵硬。

(2)双手相贴密合,犹如左贴右休息,右贴左休息。(气流不受阻)。

(3)合掌当胸,腋下空松(勿夹腋紧张),血流才通畅。大拇指指根,对膻中穴(两乳尖中点),但勿压胸。

图1

眼神未收摄,手太高


(4)[1]眼睛观照‘两手合缝’,检查自己是否合得端正轻松,平日散漫之人,合掌很不容易作好,五指在散心时就散乱,尤其小指很不易密合,一不专注,小指就散开。(图2、3)必须用心观照,提起高度觉性,五指才会并拢合好。

图2
图3

小指很不容易合好,心稍不专注,小指就散开。

不观照、不专心,小指必大开。


2、金刚合掌(归命合掌)

经典中亦有称为‘合掌叉手’(如无量寿经),恩师忏公上人(上忏下云法师)在大专学生斋戒学会,教导拜佛提倡用金刚合掌,好拜好合,轻松不易上火。

方法:右手在上,各手指以第一指节相叉合。

表法:以左手表‘众生界’,右手表‘佛界’。意即:众生归命于诸佛。二手合之:代表‘能所不二’,‘生佛一如’。密教行者,以此代表对本尊恭敬供养,信心坚固之印。

(注)忏公上人慈嘱,到各道场共修,应遵守团体规则,合掌方式,亦应随顺领导者教示,随顺大众,方是礼敬诸佛之表现。

·合掌应观照,高低平胸得所,整齐端正。

符合无量寿经所言—第一善—当自端心,当自端身。

不恰当之合掌。

合掌太高,肩耸紧张。

合掌松散,眼无收摄观照。

-

肩背太紧张。

东张西望,五指散开。

-



合掌手指参差,又压迨胸。

小指散开,合掌倾斜,无精打采。

-



仰头,手臂撑得太辛苦。

(自然下垂即可)

仰头抬下巴,手太高。


为什么合掌不宜压在胸口?


·这并不只是因为手压胸部,呈现懒散懈怠之相,而且会有生理上之障碍。

·一般人或许不知道我们胸口内有一‘胸腺’之构造,是重要的免疫‘淋巴器官’,(部位约如下图示,有时可大至伸入颈之基部)。我们的身体,有警卫般的系统,体内‘T淋巴球’就是重要的警官,它们会打退入侵的外物,也会吞掉(或感化)体内的‘太保流氓’(分裂错误的细胞—如癌细胞等)。‘T淋巴球’就是在‘胸腺’制造。胸腺,可以分泌出‘胸腺素’,使T淋巴球分化好、发育好(武功高强)。若精神压力大,胸腺会萎缩,功能差,手若压在胸口,也会使胸部受压大,气血不通。

(注:有关‘淋巴’的来龙去脉和功能,请参考后面章节说明)

‘胸线’—淋巴器官(是警卫系统—制造‘T淋巴球’—警官)


把‘右肺’横切,显示出‘横断面’(约在支气管高度),绿色如细树枝之线条,表示密密麻麻‘小淋巴管’,收集淋巴液,(参考后面章节)进入较大的淋巴管(围绕气管小分枝),再汇入‘淋巴结’(绿色球),注意淋巴结在中央气管二旁,且‘胸骨’二旁亦有之,(‘胸骨’—见后面章节)若压迫胸部,易阻淋巴回流,淋巴最后送回静脉(锁骨下方)。

TOP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