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悲智双运,实修利有情 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

悲智双运,实修利有情 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

悲智双运,实修利有情

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



降伏自心,才是佛法


佛法没有深浅,人心才有深浅,法要用到心上,能帮你调伏自心的,才是佛法。

主法上师: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  邬金钦列多杰

请法上师:噶举传承各大仁波切:嘉察仁波切、创古仁波切、明就仁波切、巴佑仁波切

时间:2010年12月10日上午9:00~11:00

地点: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旁祈愿法会舞台

摄影:噶玛善治、噶玛诺布、班玛欧色多杰、廖国明

报导:黄靖雅

上午9:00,法王噶玛巴准时由德噶寺行馆出发,步行抵达位于祈愿法会舞台的「喜马拉雅课程:菩提道灯论」会场,升法座,维那师随即带领大众念诵《随念三宝经》、〈献曼达〉、〈请法偈〉,为三天开示课程揭开序幕。

念诵声中,传承诸大仁波切蒋贡康楚仁波切、嘉察仁波切、创古仁波切、天噶仁波切、明就仁波切、巴佑仁波切等,上台对法王行大礼拜,献曼达,一一献上身、语、意、事业、功德等之供养,代表大众郑重请法。现场约有七千名僧俗二众聆听,今年特别的是,有来自喜玛拉雅地区的信众前来听闻噶玛巴说法,主办单位为他们特辟专属区域闻法。

法王在念诵传承祈请文之后,开始今天的开示。


■法王  噶玛巴开示:


以前都是在祈愿法会期间讲课,今年提前了。像这样的课程,最早在大乘旅馆地下室举行,来听闻的是外国学生,后来人越来越多,渐渐不够使用;就移到了雪谦寺,又到了中华寺,后来又到了明就仁波切的德噶寺;今年移到这个更大的祈愿法会舞台,主要的讲说对象是喜玛拉雅地区的僧俗二众,所以称为「喜马拉雅课程」。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是阿底峡尊者所著的《菩提道灯论》。

为何说这个题目呢?因为无比的冈波巴大师,他拥有噶当派传承教法,后来修持上又追随密勒日巴大师,宛如两条大河汇流一般,拥有噶当派与大手印实修派两大传承,冈波巴大师再传给黄金珠鬘传承上著名的「康巴三大弟子」,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

杜松虔巴大师16岁出家,随嘉玛瓦恰巴却吉辛给格西学习瑜珈派大学者无着菩萨的种种教典,同时随帕察尼玛扎译师学习龙树菩萨和月称菩萨的中观论典,并从夏瓦瑞巴格西接受噶当派传承的密法。二十岁时,杜松虔巴大师受具足戒,学习毗奈耶(戒律),又从嘎大译师获得印度密教圣者维鲁巴的时轮金刚和道果的教法。三十岁时,来到达拉冈波与恩师噶举传承持有者冈波巴相见。首先冈波巴指导他学习噶当巴的「道次第」做为前行法,并告诉杜松虔巴应如他自己过去修习此法时一样的努力学习。

所以杜松虔巴大师身上,同时具有噶当派与大手印实修两大传承教法。在雪域西藏,弘扬噶当派和大手印两大传承的是噶举派;而宗喀巴大师则持有噶当派教法。

今天,在「噶玛巴九百年纪念」的开幕式过后,我们要来说说噶当派教法代表作之一,也是精髓教法,就是《菩提道灯论》,以示敬重法源,饮水思源。

杜松虔巴大师公元1110年诞生到今天,已经九百年。因为过去有这两大传承,为了不让传承衰微,我们要好好加以闻思修。讲说这部论典中,如果有任何错误、违失,都是我个人的错,先向大家致歉,希望不要成为大家烦恼的因;如果有任何利益,希望各位能宣说这样的教法,法友之间能互相分享。


■「人身难得」偈,一天要念五遍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说:

暇满此身获得甚艰难,士夫义利即今能成办,

若于此时不勤作饶益,后时此事何从得圆满。

「暇满难得」的这艘宝船:人身,我们既然已经得到了,就要好好运用,要把这点放在心上,要思维「暇满人身为什么是难得的?应该怎么运用才不浪费?」也许有人说,得到「人身」的人越来越多了,世界上不是人口爆炸吗?这有什么难得的?要知道,得到人身并不容易,必须有善因,如持守清净的戒律等,得到投身为人的因并不容易,得到了要珍惜,因为得到人身才有修行解脱的机会。

接下来说「士夫」,就是好汉、大丈夫的意思。一个真正的勇士、好汉,是要在面对生死大海时,具备让自己解脱、也让别人解脱的能力,能够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就可以称为「士夫」。有些地方的人沈迷于伤害众生的恶业传统,譬如有些地方成年礼要杀海?,血把整个海弯都染红了,我们应对这样的愚痴行为生起慈悲心。

(此时阳光照在法座上的法王身上,法王开玩笑说,我设计舞台只想到大家别晒太阳,倒忘了自己,再晒下去就会像比哈尔省的人一样黑了)

我们应好好思维得到人身并不容易,我们都具备天生的舍恶向善的能力,但都只用在自己身上,所以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杀害许多鱼和鸡等,都是伤害众生的行为,如果不去思维自己的身语意是不是伤害众生,只想自利,完全不能利他,只会口头说说「利益众生」是没什么意义的。佛教徒喜欢发很大的愿,动不动就说要利益「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但如果连不伤害众生都做不到,这样的大愿有什么意义?

得到暇满人身,却只用在「自利」之上,造成的伤害更大,不如不得到,像滥用资源、开发森林等,对世界造成的伤害更大;投生为老虎、狮子等野兽,造成的伤害还小一点。

很多人自称「三宝弟子」,但要思维我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吗?如果只是口头说说,只剩一个名称,并没有真正名符其实,连身为「人」的责任是什么都不知道,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三宝弟子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们要多修持「转心四思维」或称「回心四法」,思维「人身难得」,想想自己作为一个人,对其他有情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我希望各位「人身难得」的句子,每天至少要念诵五次,好好思维,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士夫」。我们老是说大话,说要成就「金刚持」果位,但如果连一个好人都做不到,岂不是空口说白话?至少从「修善法,做好事」开始吧。

如果只把「人身」用在今生、眼前的金钱利益,那是真正浪费了今生的解脱机会;如果不想解脱,至少要有「来生」的想法,要为来生投生善道作准备。首先,要行持「十善」,要从心上起改变,譬如「不杀生」是心上真的不起伤害众生的念头。能帮助我们调整自己心的方法,就是佛法;而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状况来调整,就是道次第。每个人状况都不同,所以要有道次第来帮助自己,修持才会顺利。

我们看看过去的佛菩萨,如印度的龙树菩萨、无着菩萨、阿底峡尊者,和西藏许多成就者,都有他们的修学道次第。我们也要效法这些成就者,依循适合自己的道次第来修习。


■欲对「灯论」生信心,先了知两种殊胜


首先,如果我们要对这部论典生起信心,就要了知它具有两种殊胜:


一、作者殊胜


阿底峡尊者在伽邦罗出生为王族,圆满学习世间的智识,对我们最有恩的是,他来到西藏,传扬佛正法,尤其是传下这一部「灯论」,我们今天能读到,因缘非常殊胜,要非常感恩。
有人说,如果阿底峡尊者不到西藏,大家都成民智未开者。为何这么说?以前西藏修密续有很多违谬,引起紊乱,故藏王迎请入藏,阐明正法,重兴戒法,在后弘期起了很大作用,对噶玛冈仓弟子深具意义,所以我们要对阿底峡尊者的恩德,深深的感恩。


二、内容殊胜


阿底峡尊者入藏后,四座部(上座部、大众部、犊子部、说一切有部)都很敬重他,因为他心量宽阔,兼容并蓄,强调不要有四部的分别,心中是整体的佛教,没有分别。尤其是无着菩萨和龙树菩萨的追随者,在广传和深观的教法上有观点的不同,彼此颇有论辩,阿底峡尊者将「菩提心戒」予以阐明,《菩提道灯论难释》中指出,唯识、中观两大轨辙在「菩提心戒」是不相违的。

「灯论」中圆满提到三种士夫修持的方法,文字不多,但可读到全部三乘和经藏的内容,对初学者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非常殊胜。


■如何听闻才如法?


传统上有所谓「断器三过」: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杂烦恼如毒器之过。意思是,闻法时我们不要成为这样三种人:

一、覆器:就像吃太饱的人,很想勉强再喂他吃东西,有些人读了一些经论就觉得自己学识广博;如果一个人心封闭、耳朵不打开,就像器皿盖起来,是很难接收到新东西的。

二、漏器:不要听了法,左耳进右耳出,记不住,胡里胡涂,就像器皿破掉一样留不住水。要排除不专心、散乱的因缘,要生起殷切的闻法之心,要像口渴之人寻找水一样,带着渴切欢喜的心闻法。

三、毒器:如果闻法的人,有烦恼,对法义理解上有邪见,或动机不清净,杂染贪嗔痴,就会对听到的法产生曲解;我们如果能像小孩子听话,用我们的清净心去听,即使说法的人不怎样,但他说的法应该也有一些有用的深意。

现在的人都不听大经大论了,所以课程中,我也不会引经据典,只会将我感受很深、至少是有感受的部分,分享给大家。

论典,并不是口头上辩论用的,而是要放在心上,让它成为「降伏自心」的方法,哪怕只是一句话,只要它能帮助你调伏自心,就有利益。

以上,是「总说」的部分。接着要说「别说」。


■佛法无深浅,人心才有深浅


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圣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教导大家究竟离苦得乐的方法。从头到尾都在示现「菩提心」,所以「菩提心」无比重要。

佛陀成就佛果,是为了帮助尽虚空的无边众生。我们的轮回是小轮回,佛陀不断变换色身来利益众生,他的轮回是大轮回,他对清净众生(菩萨)示现报身,对不净众生(凡夫)示现应化身或色身,为利益不同的众生就作不同的示现,佛陀的「办公室」是轮回。佛陀在成就佛果前在修行次第时,想的都是利益众生,成佛之后,就能自然不作意的利益众生。

所谓利益众生,分为暂时和究竟两种:一个众生如果只想自己、只想今生的利益,一个菩萨会告诉他「自利」的方法,但这样的众生,就不算「三士夫」;但如果开始步入佛道,想行持善业,来生投生善道,这就是「下士夫」,已经很殊胜了。

有位大师说:「佛法没有深浅,是我们的心有深浅。」现在大家求法,什么都要「大」,眼里只有大手印、大圆满,忽略基本的实修功夫,修持大法之前如果不先行持善业是没有意义的。嘉华戈仓巴大师说,「仅只是佛法大圆满没用,人要大圆满才有用。」重点是我们的心要改变。大圆满的教法,要在我们的心上起作用,才有意义。

就像走钢索之类特技,都是经过很久的练习,如果我们没有基础贸然效法,「阎罗王叔叔」就在底下等你了。连世间技术尚需如此,何况修持佛法?所以要有很好的根柢,才能修持密续。有人会说他是为了佛法所以造了不善业,这是不行的,不以善业为基础,其他伟大的行持都是虚妄的。


■看见众生苦,如见锅中烧,剎那不能忍


大小乘的分别,是取决于心量的大小。只想「自利」,就是凡夫与小乘;生起利他的愿行菩提心,就是大乘。

自利分三种:

一、只顾今生享乐和利益,这是「凡夫」;

二、希望来生投生善道,这是「下士夫」;

三、希望自己解脱轮回苦,得到寂静涅盘的快乐,这是「中士夫」。

能生起利他的愿行菩提心,并依此行持,才是「上士夫」。

依照「灯论」的分类,「士夫」分三种:

下士夫:凡夫,但已能行持善业,希望来生投生善道。

中士夫:二乘人,想要超越轮回,得到寂静涅盘的解脱快乐。

上士夫:菩萨,发菩提心,希望自己成佛,也要帮助众生成佛。

成佛之道有两种,一种是波罗蜜多乘,一种是密乘。循序渐进,三大阿僧祗劫累积福慧二资粮,这就是「波罗蜜多乘」的成

佛之道;而为了想早点利益众生,所以要快速的成佛,这就是「密乘」的成佛之道。

密勒日巴大师说,「看到众生苦,就像看到有人在锅中被烧」,那是一分钟也不能忍的,所以要马上成佛以救度受苦的众生。密勒日巴大师向马尔巴大师请求「一生成佛」的教法,也不是舒舒服服的修,而是历经千辛万苦。他为什么要求「一生成佛」?因为他造下杀害35个人的大恶业,如果今生不成就,死后一定下地狱,他了解那种一分钟都不能等的苦,所以誓求今生解脱,让自己有能力尽快帮助众生。

修行要有「大悲心」,这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根本,修行历程的前中后都需要「大悲心」,大乘之所以为大,就是因为菩萨具有大悲心,重点是「承担」。所以要看看自己的心,有没有这样的承担力,如果有,即使没有大乘的名号亦无妨,如果没有,空有名号也没有意义。大乘之所以庄严,就是因为大悲心。

你看看菩提迦耶,到处是穷人、乞丐,这正是你生起「大悲心」的机会。《庄严经论》中说,当你看到心中生起烦恼、我执的「敌人」,一点都不要给它们机会。但相反的,你不要放过任何生起大悲心的机会。你会看到一些人,陷入沮丧、绝望,失去求取解脱的心力,也有一些身心深陷黑暗之中的无明之人,没有智慧的明灯和光芒,完全不知道该求取解脱,你可以设身处地去想他们的处境,这样就能自然、不造作地生起大悲心。


■一念舍弃众生,就破了菩萨戒


上士夫,就是生起菩提心的大丈夫。《入菩萨行论》说,「生起菩提心的当下,你就成为一个菩萨,成为一个大乘行者。」

「舍弃众生,即是舍弃菩萨戒」,而且不是舍弃全部众生才算破戒,只要有一个众生你能帮而不帮,或者从心里舍弃他,那你的「菩萨戒」就算破了。佛法是很细微的,一念心舍弃众生,就是破了「菩萨戒」。

生起菩提心,有「暂时」和「究竟」两种功德,有「向道」和「解脱」两种功德。暂时的功德,就是能帮助我们生起「向道之心」、生起修行的热情;究竟的功德,则是能帮助我们得到圆满的佛果。如果你能无造作真实的生起菩提心,如果你看到自己的心在不断准备,那你就可以受「菩提心戒」、就是「菩萨戒」了。

菩提心的基础,就是「慈」和「悲」。看到众生苦,由衷生起不忍的心,就是悲心,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自然就不会伤害众生。所谓「悲心」,不是「你在那里,我在这里」,你好可怜,我把悲心给你,并不是这样;而是「我跟你在一起,你受苦,就是我受苦」,这才是悲心。我们共享一个地球,受用同样的资源,我们真的是一家人,这样想,很自然就有一体感。所以快乐的时候,会自然的希望所有的有情众生都得到快乐,这就是「慈心」。

之前有阿富汗的朋友来看我,说巴米扬大佛毁了,但我想这也许不是坏事,回教不崇拜有相的事物,如今有相的佛像毁了,也可以移除回教徒和佛教徒心中的隔阂,我们心里也许对珍贵的佛像毁了觉得伤心,但放大眼光来看,也许是好事。

总之,大家要生起菩提心,行持善业,这是今天早上的重点,今天就讲到这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一切佛教法,都是解脱法


一切佛经,都是口诀,经中任何一字,都和解脱有关,都能帮助我们调伏自心。

主法上师: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  邬金钦列多杰

请法上师:噶举传承各大仁波切:嘉察仁波切、创古仁波切、明就仁波切、巴佑仁波切

时间:2010年12月10日下午3:00~5:20

地点: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旁祈愿法会舞台

摄影:噶玛善治、噶玛诺布、班玛欧色多杰、廖国明

报导:黄靖雅

下午1:00起,大众陆续入场。2:50,维那师带领大众念诵〈二十一度母祈请文〉、〈普贤行愿品〉中的「七支供养」偈。

3:05,法王噶玛巴升座,念诵传承祈请文后,继续「菩提道灯论」第二堂课的开示。


■法王  噶玛巴开示:


《菩提道灯论》作者殊胜、内容殊胜,具有四种殊胜的功德,现在我们就讲说这样殊胜的论集。

第一个功德:了知「三乘教法,皆是解脱法」

阿底峡尊者所著的《菩提道灯论》,一切教法都无违背的涵摄其中,包含佛说「教法」(四部续典及各种经典),及「证法」。详读「灯论」就会了解,佛教法虽然在世俗上有显乘和密乘、大乘与小乘的分别,还有律典上有开遮的不同说法,但大小显密都是佛教法,三乘一切教法都是帮助我们成佛的,就不会此是彼非或取舍分别。

当然你要实际修持才会了解的,一些咬文嚼字的学者可能会觉得文字上有不同,还有不同的教派也都会说自己的教法最殊胜,为了教派的兴盛,这样说也是可以的;但究竟而言,都是佛教法。但现在却有赞誉自己、贬损他宗的状况。洛桑确杰大师曾说,「如果你有真正的了知和证悟,就会将所有教法圆融合一;如果没有证得,就会妄作分别。」专心用在法上,真正去修持,你会发现各位大师都是没有分别的。

佛陀为了弟子不同的根器,而有时说了义法,有时说不了义法,有时说实有法,有时说空性义,由此来看,佛陀真是具有大悲心和善巧方便的老师。佛陀不是很有主见的非说什么不可,而是看弟子需要什么就说什么,我们要了解佛陀缘于大悲而说不同法教的深意。「灯论」从最初的皈依到最后的双运,都是根据弟子不同的心、不同的根器而说。这部论的功德,就是能帮我们全面了解佛陀法教的内容。

但我们并不是迷信的加以全部相信,所以听闻之后要加以分析思维,要以自己的修持去验证,与自己内在的体验相结合,才会生起真实的信心。

第二个功德,了知「一切佛经所说,皆是口诀」

所谓「噶当」派,意思是「一切佛教法,都是可以修持的口诀」。如果我们对「灯论」好好闻思修,对三乘、显经密续各种教法就不会起分别,就会了解:一切佛教法,都是可以帮助我们究竟成就的口诀,都是可以降伏自心的方法。比如你想要解释一件事,你不但会用口说,你还会站起来,甚至用照片、影像帮助了解;同样的,一切佛经也是这样,用尽一切方法,就是要帮助我们了解解脱的方法。

不过,即使你背下三藏十二部经典,但不懂它的甚深密意,也是没办法帮助你成佛。虽然整体佛教法,都是证悟的方法,但某些方法对某些人特别有效,所以依据根器,寻找适合的道次第非常重要。譬如噶当派的教法中,教导「转心四思维」,一个扎实修完才能修另一个,修完「人身难得」,才能再修「观死无常」;但有人觉得这样太紧,可以先修比较有感受的思维,如先修「因果业力」,生起觉受信心之后,再往前修「人身难得」,就比较容易契入,这样也是可以的。看法很多,都不算错,对不同的修行人都是有效的方法。

适度转换方法是必要的,就像医师,针对病人的病,有时得换药、换各种不同的医疗方式;但太常换也是有问题的。譬如有人依止上师,过一段时间就换个上师,好像连上师和本尊都有「过期」的问题,不新鲜就换一个。还有人接受续部的寂静尊或忿怒尊灌顶,灌顶灌了一大堆,收集本尊好像收集邮票,对不同的本尊起优劣的妄想分别,以为忿怒尊就比较厉害,这样的心态就不如法了。

还有些人说,「噶举不是没诤论的吗?」,「噶举派不是实修派吗,为什么还要辩经?」有些人一下真会被问倒,其实佛经中没有一个字和证悟无关,有些透过逻辑思维,有些透过念颂祈请,方法不同,但都是帮助我们解脱的。

戈仓巴大师说,所有修持者,应对闻思者恭敬,甚至对拿铁锤的铁匠感到恭敬,祈愿他们成佛。第十三世法王曾说,所谓修行者不要变成呆呆坐在那儿、什么事都不做的人,对经论要勤作闻思,要阅读《量论》、《俱舍论》,如果大部头的《俱舍论》读不完,至少要读传承祖师的重要著作,如第三世噶玛巴让炯多杰的《甚深内义》、《明示如来藏》,冈波巴大师也说应观修《宝性论》。如果你能真正修持,一切佛经都是修持方法;如果不真正实修,把大手印、大圆满的教法放在你手里也是没用的,就算金刚总持示现在你面前来教你,你自己不修也不会了悟。

第三个功德:了解佛密意、证得佛果位

从初学到无灭的佛果,其中都有佛陀的密意,帮助我们更容易实修。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根器是上中下士夫。

第四个功德:能防止谤法的恶行

最坏的恶行,是谤法。迦叶佛的教法为何会坏灭,是因为弟子懈怠;而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之所以会坏灭,则是因为弟子、教内诸大师之间的诤论。

佛陀曾讲说一则他成佛前的本生故事,那时他是一位名叫「确」的比丘,而措哇养达比丘则是成佛前的阿弥陀佛,当时措哇养达比丘根据众生根器不同而宣说不同的法,确比丘则宣说甚深空义。措哇养达因为善巧因应众生根器说法,所以弟子众多,而确比丘则因宣说空性,弟子虽有因此而证得阿罗汉,但空义甚深所以弟子不多,确比丘因此嫉妒的说:措哇养达宣说不了义法,是「邪命比丘」,不是「正命比丘」。确比丘以此之故,落入地狱,经过很久时间才得重生为人、重新修行,最后也是在不净的娑婆世界成佛,不像措哇养达在清净的阿弥陀佛净土成佛。这都是过去世谤法之故。这在《解脱经》上都有记载,所以对不了解的法行千万不要乱说、妄加批评,不要谤法。

有位国王曾在梦中,梦见佛教会分裂成十八部,互诤对方不是佛法。有人说,「佛法越辩越明」,或有些教法有式微的危机,所以需要辩证让它昌明,但祖师们并不是因为嗔恨心所以辩论。

那洛巴大师说,我的教法坏灭无妨,只要整体佛教法兴盛就可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有缘的教法,当你在持守、修持、弘扬自己的教法时,也要有整体佛教的观念。有人要求一位宁玛上师祈愿宁玛教法兴盛,这位上师说,不需要祈请自己的教派兴盛,只需要祈愿整体佛教法兴盛即可。我们也要有这样的精神。

谤法比五无间罪更重,会断除善根,成为暂时的「断灭种姓」,所以千万不要谤法。损坏佛教的因,是诤论。尤其是带着贪嗔之心的诤论。所以,即使我不能兴盛佛教法,至少我不要成为毁坏佛教法的人。《三摩地王经》中说:「若人毁坏南赡部洲一切佛塔,另有人毁谤佛经,此二罪业相比,谤法之罪尤为严重」,因为谤法即是断灭有情解脱的因,罪业极重。


■感同身受,即是大悲心


我们再说回大悲心。首先要回到自己身上,要观照自身,看看自己是不是受着苦、为什么受苦,因为自己受的苦,所以了解其他有情受的苦,对他人的苦能感同身受,就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入菩萨行论第一品〈菩提心利益品〉说──

彼等为自利,尚且未梦及,况为他有情,生此饶益心?

对自身的苦都不了解,连作梦都梦不到,那更别说了解别人的痛苦。连自己有什么痛苦都不了解,那就连解脱自己都做不到了,何况解脱别人。

大悲心是两面的镜子,一面是出离心,一面是大悲心:想到自己痛苦的时候是出离心,想到他人的痛苦时是大悲心。透过自身的苦,了知其他众生的苦,只想自利、解脱自己的「中士道」,就可以转化提升为自利利他的「上士道」了。

有人问一位大师说:如何才能「一生成佛」?大师答:无非是「甚深空性」和「菩提心」。如果你连「无我」的空性都不了解,也没有菩提心,却想修持可以一生成佛的甚深密续,这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我当下就要修的法


回到「灯论」书本身,首先是称礼书名:

梵语云 菩提巴沓札迪邦

藏语云 菩提道灯论

敬礼曼殊室利童子菩萨

这次最主要是根据楚布寺法嗣第四世嘉察仁波切的释论,还有夏拉瓦大师的内容,要生起真实的信心,了知:「这是我当下、今天就要开始修的法」。

称念梵文书名,主要有三点:

一是感恩传承,

二是缘起清净,

三是了解其意。

一、 感恩传承:我们都在一个不知取舍的状况下,佛法就在帮助我们知所取舍。说法者世尊释迦牟尼佛是印度人,西藏因为佛法的关系,一直很感恩印度的传承,甚至连印度来的乞丐,都称呼为「阿查拉」(论师,有学问的人)。

二、 缘起清净:称念梵文书名,是表示法缘、法脉清净。因为佛法的泉源是印度,看到梵文容易生起信心,当年在印度,能成为论典,都经过很多检验,一定是智者才写得出来。

三、 字义清楚:书写梵文,可以让书名源头字意清楚。

以下是「灯论」内文。

敬礼曼殊室利童子菩萨

1.敬礼三世一切佛 及彼正法与众僧 应贤弟子菩提光 劝请善显觉道灯

首先是礼供文。

为什么礼敬三宝?要消除著作障碍,让我们心上得加持。尊重前辈、上首。

阿里地方一个身为赞普(国王)的弟子菩提光,请了这个法。如法修持此法。

2.由下中及上 应知有三士 当书彼等相 各各之差别

3.若以何方便 唯于生死乐 但求自利益 知为下士夫

4.背弃三有乐 遮止诸恶业 但求自寂灭 彼名为中士

5.若以自身苦 比他一切苦 欲求永尽者 彼是上士夫

明天早上讲解皈依,想领受皈依的法友,可以准备。明天也同时给居士戒,也就是五戒。后天早上可能给「菩提心戒」,但还不一定,因为还没有人请这个戒(此时,大众响起一片掌声)。

今天的重点是,我们要对所有佛陀教法,都平等看待,都看作可以帮助解脱的法。重点是,要用这些法,让自己的心有所改变。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都活在显相的短暂假相中,

「佛」是智慧的老师,教我们看清真相,

「法」是看清的方法,「僧」是这条路上让人放心的朋友…


主法上师: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 邬金钦列多杰

请法上师:噶举传承各大仁波切:嘉察仁波切、创古仁波切、明就仁波切、巴佑仁波切

时间:2010年12月11日上午9:00~11:10

地点: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旁祈愿法会舞台

藏译中:堪布丹杰

摄影:噶玛善治、噶玛诺布、班玛欧色多杰、廖国明

报导:黄靖雅

上午8:30,维那师带领大众开始念诵,首先念诵〈莲师意愿祈请文〉,接着唱颂〈噶玛巴千诺〉。

9:00,法王噶玛巴莅临会场,升法座,维那师带领大众念诵《随念三宝经》。来自香港、马来西亚等地的法会功德主,列队鱼贯上台,代表大众向法王献曼达。


■法王噶玛巴开示:


昨天,德噶寺有一位文法老师元滇罗珠往生了,由于德噶寺对我们有很大的恩德,所以我们三天的修法要回向给他。

先念诵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法王带领大众念颂简短观音仪轨,并持诵「嗡嘛呢呗美吽」六字大明咒多次)


■画中油灯,有样子,没功德


过去噶当派大师曾说,「七重因果教授」或「转心四思维」等基础的修持如果不好好修,即使号称修行人,也会像画中的油灯一样,看起来是一盏油灯,却没有驱除黑暗的功德。「法」在藏文中有「改变、修整」的意思,所以修行就要以「法」转变烦恼,就像生病必须吃药一样,透过闻思修,成为我们消除烦恼的方法;若不以法转化自心、对治烦恼,就会像一盏「画中油灯」,光有样子,没有功德。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大师说:「透过听闻,了解什么是烦恼;透过思维,可以调伏烦恼;透过禅修,可以彻底根除烦恼。」佛陀所有教法都是解脱烦恼的法,我们要真正将佛法用在转化烦恼上,这就是「愿心向法」。


■鬼在东方,食子却投向西方?


在藏地,有把做成自己形象的多玛食子,代替自己,投给鬼魔,以消灾解厄的习俗。不过,有句西藏谚语却说:「鬼魔在东方,食子投西方」,意思是搞错重点、弄错方向,如果我们不用「法」向内对治烦恼,却向外求索解决痛苦的方法,那真是像那句谚语所说,搞错方向、弄错重点了。

噶当派行者会用黑白小石子计算一天的善恶黑白业,一天下来算一下自己善恶业的状况如何。我们也要看看自己,我们一天之中、甚至一星期之中,有多少时间把对治法用在对治烦恼上呢?有些人说是「修行人」,也在做一些禅修、念诵,但一年十二个月、甚至几年下来,看起来心上完全没改变。

现在我们在佛陀成道的圣地,在第一世噶玛巴诞生九百年的纪念会上,要真正去实修自己的心,不要只是空口说说「为利众生」、「为利众生」,但一点都不想改变自己;甚至还边念诵「为利众生愿成佛」,边挥手打苍蝇,或用力吹(这时法王还表演用力挥哈达赶苍蝇,引起台下大众哈哈大笑),边念边赶边吹,巴不得牠快走,这样「心口不一」是不行的啊。

我们身语意要行善,但要以发心为前导,才能真正行持十善,光是身体不造恶是够的。这里的重点是「心」,随时看着自己的心,随时照顾自心。佛陀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怙」,自己的未来在自己手中,就看自己怎么创造。不在心上实修,就变成一盏画中的油灯。修行就是要改变个性,不能老是说「没办法,我就是这样」,就这样死性不改的过了一生。


■戒律田中,滋长一切功德


因为今天要给皈依戒,所以接下来,要说戒律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戒律,就像无主人的宝藏,或无人看管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等,如果没有将善因种在戒律的田中,是无法长出好的种子,成为投生善趣、得享福乐的因。

月称菩萨《入中论》说:

失坏戒足诸众生,于恶趣受布施果,

生物总根受用尽,其后资财不得生。

戒律是投生为人的基础。我认为,身语是有形色的,这两者造的善业会成为投生善道、身形庄严的善缘,但如果有善心而没有戒律,身语没有别解脱戒,来生就无法投生善道,譬如地狱道、饿恶道众生,就无法受用布施的善行应有的富饶果报,这些善行的果报就会像无

人看管的宝藏,无法受用了。所以戒律是一切善行的主人。

6. 为诸胜有情 求大菩提者 当说诸师长 所示正方便

7. 对佛画像等 及诸灵塔前 以花香等物 尽所有供养

8. 亦以普贤行 所说七支供 以至菩提藏 不退转之心

9. 信仰三宝尊 双膝着于地 恭敬合掌已 先三遍皈依

「灯论」这部论,主要是教导已发心修行佛法、追随老师学习的士夫,应如何次第修行。

首先,要皈依,皈依了才算佛教徒。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但三宝是什么?佛是教主,法是法道,僧是法道上的友伴。人生的抉择在自己手中,你可以选择让自己的生命从痛苦中解脱,世间的快乐是不稳定的,没有痛苦的究竟的快乐,就是解脱。它不在外面,在你的心。我们的心不是石头,会感受到苦乐,但要怎样才能不感受到恶果呢?就要对治烦恼。


■皈依佛,看清生命的真相


佛陀在2500年前,是一位富裕的王子,有一天他走出王宫,看到了老人、病人、死人,看到了老病死的轮回显相,最后看到一位志求从老病死的轮回中解脱的安详出家人,王子就离开王宫,修了六年苦行,最后发觉苦行仍是一种偏执,转而修持中道,最后在这里、圣地菩提迦耶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成佛,就是对生命、对万法实相最大的了解,是「心」最大的开启。有心的众生有两种,一种是佛陀,一种是众生。佛陀的心是本智,众生的心是心识,本智是本来实相的智慧,众生的心识只能了解暂时的现象,佛不会为苦所染着、所倾动,因为他了知万法的实相。

有一次佛陀去托钵,有一户人家看见就骂,说:「出家人都不事生产,只会依赖别人!」佛陀等他骂完,问他说:「如果你要给人一样东西,人家不收,那你会怎么办?」那人回答:「自己收回来啰。」佛陀说:「如果有人以嗔心对你,你也可以不接受,他是不是只好自己回收?」就是这样,有人给你脸色看、对你说不好听的话,你不要回应、不要收下嗔恨,发脾气的人只好自己回收了。

佛宝,就是珍贵的佛陀。显相是个大骗子,我们都活在短暂的幻象中,但佛陀了知究竟的实相,不会活在暂时的假相中,这样一位智慧的老师,我们要依止他。


■皈依法,不再被「暂时幻相」困住


法宝,就是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真相、从短暂幻象中解脱出来的「方法」。

僧宝,是善知识、上师。善知识首先必须让我们「放心」,先成为我们的朋友。有时上师是佛宝,有时上师是僧宝。

阿底峡、香提巴大师说,「皈依,有皈依戒,才是佛弟子」,但有些大师认为要具备「四法印」,了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涅盘寂静」才是佛弟子。等一下我传皈依和皈依戒时,你可以只领受皈依,也可以同时领受皈依和皈依戒;领受「皈依戒」之后,就有三种不可做的事,我接着会讲,要注意。现场弟子如果想皈依的人请跪下,不能跪的,请在心中跪下。跪下是代表恭敬。

法王带领大众念诵三次:

诸佛菩萨、上师鉴知我,我从今起,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诸佛菩萨、上师鉴知我,我从今起,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诸佛菩萨、上师鉴知我,我从今起,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下午将讲解并传授「居士戒」。


■皈依之后,不可做什么?


皈依、受皈依戒之后,身语意行为上有「能做」和「不能做」两种。

首先说「不应做」者:

自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

自皈依法,不伤害众生;

自皈依僧,不结交恶友。

一,自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


萨拉哇大师说,不要发自内心的皈依外道天神,也不要没有理由的就供花点香等。世间天神就像凉亭和树荫,只是能提供暂时的清凉和遮荫,不能提供究竟的依怙和果实。

有人会说,那我们不是也供护法神吗?的确在藏地有这种情形,甚至换了传承和上师都继续修以前的护法。如果我们皈依智慧的护法是可以的。还有如果你认为「大自在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这样皈依是可以的。有些登地菩萨化身的护法神,你就不要揭穿他,不要把他当上师礼敬皈依,就像中国的清乾隆皇帝曾微服出巡下江南,大臣即使认出来也不要拆穿。

印度有很多山神、水神,这对环保是有好处的,至少大家会对大自然起敬爱之心,不敢随意破坏;但修行上重点在调伏自己,而不是外在,自己的心是不是转变了,自己的功德是不是增长了,才是重点。真正供养的对象应该是自己的心,真正应该祈请、祈愿的对象也是自己的心。一开始可以作外在的皈依,但最终要回归自己的心。

二,自皈依法,不伤害众生:

包括不伤害动物、不让牠们过度驼重物,那都是伤害众生的。一旦伤害众生,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都同时破坏了,是很严重的。不害众生,不只是身语上不做,仅仅是「随喜」别人受的苦,幸灾乐祸,对众生遭受苦难,觉得「真是太好了」,这都破了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

观音la ma尊者不但提倡和平,还强调非暴力、无伤害的和平,我们身为佛弟子,要好好思维其中慈悲与智能的深意。要保持身心寂静,安住在法上,至少都要做到「不杀生」,「别解脱戒」中杀生指体形大的动物,但「菩萨戒」连昆虫在内一切有情都不可以杀害。

三,自皈依僧,不结交恶友:

所谓「不结交恶友」,并不是不结交其他教派法友,像宁玛、萨迦就是恶友不结交?当然不是这样,皈依的对象是整体的僧团、僧宝。现在有些人同一个上师才视作「法友」,这样岂不是连佛陀都排除在外了?

昨天提到的「舍法罪」,和这有关。因为我们智慧不足,还不能判断何者为善法、恶法,要知道一切佛教法都是善法传承,一个法存在一个地区一定有它的意义,有它的因缘度化与它有缘的众生,所以不了解前不要妄作批评。连批评别人是「经教传承」,自许我们是「实修传承」,都算是犯了「舍法罪」。

第九世法王说:「我住持在这里,但我不只希望自己的教法兴盛,也希望所有教法兴盛。」〈教法广传祈请文〉中也说,希望无分别教派的教法都兴盛。第九世法王说,我们是释迦牟尼佛的传承,一切佛教法都是我们的教法。尊重一切佛教法,才是圆满佛陀的本怀,希望大家都这样做。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思维众生都当过自己的母亲,


能让你生起菩提心,就成为解脱的因,何乐而不为?


主法上师: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 邬金钦列多杰

请法上师:噶举传承各大仁波切:嘉察仁波切、创古仁波切、明就仁波切、巴佑仁波切

时间:2010年12月11日下午3:00~5:10

地点: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旁祈愿法会舞台

藏译中:堪布丹杰

摄影:噶玛善治、噶玛诺布、班玛欧色多杰、廖国明

报导:黄靖雅

下午1:00起,大众陆续入场。2:50,维那师带领大众念诵〈二十一度母祈请文〉,3:00法王莅临会场,升法座,维那师带领大众念诵「献曼达」。


■法王 噶玛巴开示:


这部论的主要对象,是大乘的菩萨众,就是上士夫,透过两个方式来解释:

一个是显乘的波罗蜜多教法,一个是密乘的方便道,以种种正方便,演示解脱法,为各种根器的正士夫,指出修行的正道。以下是《菩提道灯论》正文:

6.  为诸胜有情 求大菩提者 当说诸师长 所示正方便

波罗蜜多乘的正方便,主要是菩提心,包括二种菩提心:愿菩提心的学处与行菩提心的学处。

7.   对佛画像等 及诸灵塔前 以花香等物 尽所有供养

8.   亦以普贤行 所说七支供 以至菩提藏 不退转之心

9.   信仰三宝尊 双膝着于地 恭敬合掌已 先三遍皈依

以上是「积聚资粮」,这是做一切修持之前都要做的行持。如礼拜佛菩萨,以花、香等作供养等,最主要有「七支供养」:顶礼、供养、随喜、忏悔、请佛住世、请转法转、回向等七支,这在〈普贤行愿品〉当中都提到。

接着要守护我们的心,首先要练习我们的慈心和悲心,接着生起并行持愿行菩提心,为此,明天要给予「菩萨戒」。我们要在圣地要作「殊胜的皈依」,就是指行为要有所转变。我们今天先讲次第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就是「七重因果教授」,至于菩提心的两个学处: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明天再详细解释。

(此时法王发现现场音响右边喇叭不响,开玩笑说,这样的音响设备,表示「菩提心」是不容易被听闻到的)


■七重因果教授,次第生起菩提心


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悲心,要生起圆满的大悲心,要透过「七重因果教授」知母、念恩、报恩、悦意慈、增上意乐、大悲心、菩提心,渐次的观修,容易自然生起:

一,知母:「七重因果教授」中第一重,教导我们思维母亲的恩德,进而思维一切众生都当我们的母亲,众生也都对我们具足大恩,这样慢慢生起悲心。

「母」是一种象征式的代表,代表慈悲和关爱,观修时不一定都要观想「母亲」,只要先观想一个亲爱的、对我们慈悲的亲人、朋友,观想所有众生都曾像母亲一样对我们这么慈悲、关爱,这样生起难忍的悲心。

这里就要谈到轮回,在《释量论》和佛教的因明学等很多经典中,都提到有轮回的存在,现今世上也有不少能清晰记得过去世的案例。

二,念恩:我记得小时候父母对我非常关爱和呵护。最初我们只是父精母血所成的生命,渐渐靠父母提供的衣食才能存活,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谈,西藏非常冷,我们冷了想钻的地方、饿了想吃饭的地方、甚至「上厕所」的地方,都是母亲的怀抱,母亲对我们的恩德真的很大。父母不知为我们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流了多少泪。

三,报恩:也许有人想,「如果认为众生在过去世曾经当过我们的父母,那众生过去世也可能当过我们的敌人呀?那我们对众生生起嗔恨心也是合理的,为什么要生起悲心呢?」这是不对的,从负面的想,对你没有好处,只会让你生起嗔恨心,只会让你往轮回深处去;如果你能从正面、光明面来想,思维众生如母,能让你生起菩提心,就成为解脱的因,何乐而不为呢?

四,悦意慈:就是让如母众生欢喜。一位大师说:蚂蚁虽无眼,蛆虽无脚,也都朝离苦得乐走。众生都想离苦得乐,但常颠倒行持,想要快乐却造恶业,这样的愚痴真的很可怜。我说过一个例子,一只母鸟为了喂饱小鸟,要不断去抓虫给小鸟吃,为了孩子不知造了多少杀生的恶业。人类也一样,很多父母也一样,为了孩子而造恶业,甚至以杀生为业,因而生生世世不断轮回流转。

那些曾经当过我们母亲的有情众生,也包括动物。我们其实不曾善待动物,如果动物会说话,一起上法庭一定被告惨了,想想牠们曾受的苦,被屠杀时生起的恐惧和嗔恨。因为有人要吃肉,就有人以杀生为业,大家就进入一种恶业的循环。如果能少吃肉或不吃肉,就能停止这种恶业的循环,该有多好。

五,增上意乐:就是恒常忆念众生,一心一意要让有情离苦得乐。而且这个「众生」,是包括伤害你的人。一个烦恼很重的人,好像病了一样疯狂,如果有人拿棍子打了你一棒,你不会怪那根棍子,因为它没有自主性;那一个被烦恼所驱使的人也没有自主性,当他伤害人时,我们也不要怪他。冈波巴大师说,一个行持菩萨乘、受持菩心提戒的人,即使有人伤害你的生命,你都不应该嗔恨报复,而应忍辱;生命交关的事尚且如此,何况平常的小事?

一个人修持菩提心,应该心中随时想着众生,佛陀和菩萨不会舍弃那些被烦恼蒙敞而造恶业的人,舍弃众生是违离菩萨的行持,即使是因烦恼而造恶的众生。

六,大悲心:悲心就是想着如母有情的痛苦。有人会觉得「三恶道」的苦,没经历过,很难想象。但只要你想想有战争或发生地震等zai 难的地方,就能理解世间有多苦。

七,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做任何时都想着众生。看报、看电视的时候,都不忘众生。有人也许会问,那我要怎么「利益众生」?如果你敢问马尔巴大师这个问题,他一定把你打惨了。有人问罗日巴大师,「有什么是运用身边现有的资粮随时就可以修持的?」大师回答,「就是空性与悲心」。就像乞丐一样,拿到一毛钱都很高兴;我们也要这样,得到一点点实践悲心的机会,都要很高兴的把握。

以前有个很富有的人,很想告诉人家他很富有,就在出海前抛撒美金。利他不必这么夸张,可以从小处做起,生活里无不是利他的机会,扶一个老太太过街,或者是一句简单的念诵,重点是心念,要一再回到善念上。

夏玛确吉旺秋大师也说,似乎没有人说自己生起慈悲的征兆,倒是很多人说自己生起证悟的征兆。有些人太投入修行,才开始修密,就弄一大堆大腿骨、头盖骨回家,把不明白意义的家人吓得要死,一个幸福家庭也弄得乌烟瘴气。如果你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修吧,不必去改变它。重点是心要改变,反映到身语的行为也是利益众生,而不是外在要增加什么东西。有无量的苦,就有无量的悲心。

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希,即使是为一个众生都愿意说法。我们的心量真的要放大,让心如虚空广博无垠,要让我们的悲心像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照耀着一切众生;而不是深藏在海底,大家都看不到。

以前西藏雪域的人,只听过中国和印度,老一辈的人甚至流传,以后会有「俄罗斯的人会来,他们会来吃我们的肉」,把俄罗斯当成传说中的「罗剎国」,现在听起来像是一个笑话,但这样一些连广阔世界观都没有的人,却愿意一如〈普贤行愿品〉教导这样,诚心诚意为有情作祈愿: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只要有蓝天在的地方,

就像父母兄弟姊妹一般的众生,就有与我苦乐相同的人,

他们和我一样,都希望离苦得乐,

所以只要虚空的地方,只要有有情众生的地方,

就有我的祈愿:

希望像父母兄弟姊妹一般的有情,都离苦得乐。

《庄严经论》中提到,有十种生起悲心的敌人,其中以三毒为主要。贪嗔痴,都会障碍我们生起悲心。

要生起悲心,对自己要先有一个理解,什么是苦,什么是离苦得乐。只要具备心识,就有悲心,就有为了利他而牺牲自己的精神,即使是畜生道众生。

中国有一个真实故事说,有一只狗死了,厨师想煮来吃,但他养的一只母狗却不让他和村人吃,也阻止他喂小狗,就这样跑来跑去狂吠阻挠,最后发觉自己无力阻止,就流着泪把煮熟的狗肉吃掉,竟然死了,原来狗肉里有毒,大家才发现牠为了抢救大家而牺牲自己。这只母狗被隆重的下葬,葬在人的墓园里,还有照片和石碑记载牠为了利他而牺牲自己的故事。连狗都能利他呢,何况是人。


■生起大悲心,发愿做个利他的人


我们在圣地,是不是能继续这样相聚也不知,所以要好好把握殊胜的时地因缘闻思修,在心上用功夫,真正生起利他的悲心。在噶玛巴九百年纪念的这一年,在佛陀成道的圣地,我们要特别忆念佛陀和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终身实修、终身利他的菩提心,以及生生世世不忘众生的大悲心。第八世法王曾问自己说:「你是不是噶玛巴?」自答说:「我就算是噶玛巴身边的一条狗,都已经很了不起了。」过去祖师的传记,你不要把当成一个故事,那都是一生之中有着清净的行持,遇到艰困,仍能坚持利他的典型。尤其是佛陀来到世间,示现证悟,开示佛法,建立僧团,都是为了众生离苦得乐的利他行持。我们这个场地里,从最前排的各位伟大上师仁波切,到最后排负责打扫的人,都是利他的人。不要忘记,连你也是!


■受持五戒,今生舍离「杀盗淫妄酒」


接下来是要给居士戒,请依次上来。明天要给菩萨戒,明天下午圆满这次课程。

(欲受戒大众成群列队走出,人数极多,台上站不下。法王说:刚刚不是说只有五十位,现在怎么这么多,是给「五戒」,不是给粘粑哦。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还有不喝酒哦,要先想清楚再上来)

首先,我们要了解「居士戒」、「五戒」要持守什么呢?

(接着法王以藏文念,英文、中文翻译接续说明)

第一个不杀生,

第二个不偷盗,

第三个不邪淫,

第四个不妄语,

第五个不饮酒,包含会让人喝醉、失心的东西。

「五戒」持守的时间是「尽形寿」,就是未死之前都要持守。

接下来,在法王带领下,大众念诵「五戒」戒文──

「教授师、戒师鉴知我,一如圣者阿罗汉,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我亦如是持守。」诵念三次。

法王问:「踏迎诺?(能如法行持否?)」大众答:「雷梭!(是!)」

法王交待受戒大众要思维自己到底受了什么戒,应如何持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不舍众生,第一菩萨戒


菩提心,是一种勇气和承担,就像一种铠甲,为了众生,心灵勇士「菩萨」一定勇往直前。

主法上师: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 邬金钦列多杰

请法上师:噶举传承各大仁波切:嘉察仁波切、创古仁波切、

明就仁波切、巴佑仁波切

时间:2010年12月12日上午9:00~11:10

地点: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旁祈愿法会舞台

藏译中:堪布丹杰

摄影:噶玛善治、噶玛诺布、班玛欧色多杰、廖国明

报导:黄靖雅

上午8:30,维那师带领大众开始唱颂〈噶玛巴千诺〉。

9:00,法王 噶玛巴莅临会场,对佛陀法像行三次大礼拜后,升法座。维那师带领大众念诵《忆念三宝经》、〈献曼达〉。
  
来自台湾台中的法友上台,代表大众对法王献供。


■法王噶玛巴开示:


今天是课程第三天,也可以说是最后一天了,早上这堂课将讲解「愿菩提心」,下午讲解「行菩提心」。


■要对顽强众生,特别生起慈悲心


朗日瑭巴大师〈修心八颂〉中提到:

性恶之众生,屈就猛烈苦,见时如意宝,难得愿爱重。

我们对正在受苦难的众生,没有衣食、也没有依怙主的众生,我们要生起慈悲心;但是对心性顽强、造作大恶业的愚痴众生,他们因为无明而身不由己造作恶业,未来会领受大苦果,我们更要特别对他们生起慈悲心。他们是我们菩提心的珍宝,我们要特别对他们生起慈悲心,特别关爱他们。

今生我们都有喜欢、不喜欢的人,不要以为你不喜欢的人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你们的关系不只是你眼前看到的这样,过去世你们也许是很亲的人,所以不要舍弃不喜欢的人。有些人虽是佛教徒,却难免对轮回是不是真的存在感到怀疑。其实连科学家都说,看不见不一定存在,所以轮回不一定看不见就不存在。我们将身口意都花在今生的福乐上,如果未来科学能证明轮回、来生的存在,那就会来不及了哦。


■真正的「恶友」,藏在你心里


竹巴根列大师说:「与其观修佛菩萨,观修众生的痛苦更殊胜。」其实众生的痛苦甚至不需要意观修,你眼睛就看得到,甚至碰触得到。

有时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嘴巴很碎、东说西说的人,或者是私心特别重的人,首先你不要成为他的样子,但你心里不要放弃他,心里开放的接受任何帮助他的机会,但不必和他特别亲近,因为皈依戒中说「自皈依法,不结交恶友」,不结交会让自己退转的恶友,就是守护自己的修行。不过,不结交恶友不必作太狭隘的解释,有人说因为「不结交恶友」所以不可以和其他宗教的人结婚等,不是这个意思。

其实我们真正要远离的「恶友」不在外,我们心中就藏了许多「恶友」,我们心灵深处也常有些矛盾的、相反的对话,有一些懒散、甚至邪恶的声音,就像心里有一个好的、一个坏的两个顾问,老是在争论不休。我们要远离的,是心里那个「坏顾问」。


■利益众生,要找对方式


菩萨的意义就是「勇士」,不怕人数多、时间长,总是不疲倦的热情利益众生。但有些法友会发觉自己观修悲心之后,反而觉得很痛苦,这可能是你一开始就观修太困难的对象,你不妨从一些比较容易生起悲心的对象做起,渐次练习,总有一天可以对困难的对境观修大悲心。

而且,生起悲心,利益众生,也要找对方式。过去有无着菩萨以舌头舔狗虱的故事。无着菩萨修行十二年,一直未能亲见本尊弥勒菩萨,有一天,他看见一只瘦弱的母狗身上长满了虱子,境况十分凄惨,他油然生起难忍大悲,就想帮母狗解除痛苦、抓掉牠身上的狗虱,但虱子用抓的容易有死伤,帮一个众生、却伤害其他众生,这样是不行的,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方式吗?无着菩萨只好用舌头去舔狗虱,一只只舔离母狗身上。这时,弥勒菩萨示现在无着菩萨面前,因为他生起了真正的大悲心,所以能够亲见本尊。


■菩提心,是心灵勇士的铠甲


一旦生起真正的大悲心,你只会一心一意想要利益众生,而不会考虑情况有多艰难。就像一个珍贵的东西掉到火中,你不会去想火有多大、有多热,你会专注在那个被烧的东西,一心只会想怎么把被烧的东西抢救出来。

有人问佛陀:「这世界是有边或无边,是常或无常?」佛并未回答,却反问:「如果你是在森林中被人用毒箭射中,你会先想这只箭是谁射的?是什么方向射的?这是什么材料做的箭?还是赶快把箭拔出来、赶快把箭毒清除掉?」答案很明显,当然先求解脱痛苦再说。我们帮助众生也是这样,先抢救有情苦再说,别想东想西、考虑太多。

菩提心,是一种勇气和承担,它就像一种铠甲,让心灵勇士勇往直前。看见轮回众生的苦,就会生起一种殷切的心,急着想帮助众生从火宅一样的轮回里解脱出来。

(以下是《菩提道灯论》正文)

10. 次一切有情 以慈心为先 观恶趣生等 及死殁等苦

11. 无余诸众生 为苦所苦恼 从苦及苦因 欲度脱众生

12. 立誓永不退 当发菩提心 如是发愿心 所生诸功德 

如华严经中 弥勒应宣说

佛陀说,这世间,是苦的聚集。苦有大类有三种:苦苦、坏苦、行苦。直接的痛苦(苦苦),改变的痛苦(坏苦),心里的各种苦(行苦),组成这个有漏世间,这世间的快乐都有漏、有烦恼的,都是「坏苦」的,世间的一切都是短暂的,众生想追求真正的快乐,就要从这三种痛苦中解脱出来。

而一个生起菩提心的菩萨,就在帮助众生找到离苦得乐的方法。生起菩提心的前提,是大悲心,希望一切众生都从痛苦中出离,成就圆满的佛果。


■悲智双融,才是菩提心


这里有个故事,有一对父子在无人的荒原中行走,迷路之后,两人分头找路,结果父亲找到正确的路,当他正在走上正路时,忽然想到还在歧路上的孩子,就还是返回歧路,到处找孩子,希望带他回正路。

这就像菩提心,要同时具备找到正路、求得解脱的智慧,和不舍弃孩子的悲心。没有智慧,就找不到解脱的路;没有悲心,就会舍弃迷路的孩子。悲心缘众生而生,智慧则带我们趋向佛果。

还有个故事说,房子着火了,有个父亲已跑到门口,一脚已踏出门坎,一脚还在房里,他忽然想到还身陷火宅的家人,就再回头,跑回着火的房子里,想救家人脱困。菩提心就是这样,即使自己已经找到脱困的出路,但想到身陷险境的家人,你还是会再重回火宅中救人。

我们即使不能百分之百想到众生,至少做到不舍弃众生。因为没有众生,我们自己我们老是说我我我,活得很自我,好像跟别人都无关。但中观有言,这个世界是因缘和合而生,我们的生存要靠很多因缘条件来成全,没有别人你是活不下去的。佛法里有所谓「金刚屑因」、「离有无边因」等甚深的义理,也许你不需要懂那么多,但至少要知道我们的一切,都和世界、和众生有关,连你呼的一口气都和地球息息相关,没有大地、没有绿树、没有阳光,你连呼一口气都有问题。还有譬如「有名」这件事,不也是别人给的吗?你的身口意都是别人给的,有别人你才活得下去,心系众生、有众生着想是应该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

安多果洛地方,有人要一个la ma毁坏佛塔,否则要抓他去关,la ma有位老母亲,怕自己坐牢母亲就无人照顾,心里放心不下,但几经考虑,还是宁可坐牢,也不毁坏三宝圣物,就告诉母亲这个决定,母亲完全支持他的决定,告诉他放心的去。还有一次la ma被要求杀田鼠,他不杀,就被打手,但la ma说:「并不觉得痛苦呢,我这双手总算做了利益众生的事了。」


■恢复我们本来具足、纯净自然的悲心


我们小时候总是有些自然、真诚、单纯的悲心。我五六岁时,康巴人杀牛都是在秋天,都会叫汉族人来杀,把牛嘴绑起来闷死,那时我伤心得到处跑,直到今天我都记得那种无造作的、真实的悲心,比起读许多经论中谈到的悲心都更清晰、真切。我们都要恢复这种自然、单纯的悲心。

我们今天在殊胜的圣地菩提迦耶,要具有圆满的福德才能成办。藏人相信,即使只是朝着珍贵佛法缘起的印度走一两步,都会积聚无量的福德。有人说,我到印度是为了取黑宝冠,我持有噶玛巴的名号,就有求法、弘法的责任,许多大善知识都在印度,而且如果再长大一点,被赋予政治的责任,会不得已说些违心的话,我不希望那一天来临,所以就往印度的方向走来。

西藏俗话说:「一根稻草扫地不干净,但如果是一把就可以把地扫干净。」这个世界的苦难虽多,但如果大家都发愿,为众生的离苦得乐而努力,集合众人的力量,再难的事也会成办。经云:「无愿不成」,佛菩萨是为利益众生而投生世界。噶玛巴是转世制度的开始,就是菩萨精神,为了利益众生的大悲心,不断投生到这个世界。因为第一世法王杜松虔巴的恩德,我们聚集在这里,要把握这个珍贵的机会,多修持、多发愿,把心专注在善法上。

现在时间殊胜、地点殊胜、法殊胜等「五种圆满」都具备了,其实不只五种、各种圆满都具足了,非常难得,发的善愿都会成就,我们要好好把握,不要浪费时间,尽量把时间都花在善心善行上,发愿帮助众生成就佛道。佛陀来到世间教导离苦得乐的法,对众生的解脱多么重要,多么难得,我们要把它弘扬出去。

我要一直记得我「利益众生」的誓言,也许我会跌倒、失败,但希望我一直都不忘记「利益众生」的誓言戒。

这个世界,发生了许多zai 难,很多人跑来问我「**」我们成为一个善人,就代表世界少了一个坏人,这多好呀。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发起「愿菩提心」,发愿「为了利益众生,我愿成就佛果」西藏话说,你要把自己放到最高档、调到最快速,发愿「从此我不会舍弃我的菩提心」。

如果你决心从此都不会舍弃菩提心,想受戒的,要跪下来,不能跪的,要在心里跪下来。

首先要念「愿菩提心戒」戒文:

观想圆满佛陀示现在面前虚空中,或想象、相信上师善知识都在你面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永皈依,以我布施等功德,为利众生愿成佛。

直至胜菩提,皈命诸佛前,法及菩萨众,如是亦皈依。

如过去诸佛,已发菩提心,于菩萨学处,悉如是而住。

如彼利众生,发大菩提心,亦如彼学处,如次而修学。

第二遍,要生起更大的热情和勇气,刚刚是就像开车排到五档,现在要排到六档。

第三遍,要相信我得到这个戒了,这是「你的决心」

《华严经》中说,如果生起菩提心,不会再受三恶道的苦,就像破掉的钻石,也比一般珠宝光灿。一发愿生起菩提心,就成为一个大乘行者,一个心灵勇士了。

13. 或读彼经或师闻 了知正等菩提心 功德无边为因缘 如是数数发其心

14. 勇施请问经 亦广说此福 彼略摄三颂 今此当摘录

15. 菩提心福德 假使有色者 充满虚空界 其福犹有余

虚空有多大,我们的心就有多大,它是一种投射,不像身会受限,心是无量的,你的祈愿有多大,它就有多大。


■受持「愿菩提心戒」,断除四种黑法


有领受「愿菩提心戒」的人,要行四种白法,断除四种黑法。

什么是「四种黑法」?

欺诳亲教及阿阇黎尊重福田:就是不可欺骗对我们有大恩的上师、恩德境、亲教师、出家众。

于他无悔令生追悔:对不应后悔之事后悔:譬如有位札西先生作了很多布施供养等善业,但有位无名氏就说不必这样,麻烦你把嘴巴好好锁住,别乱说话,害人对善业生起悔心,破坏「菩提心戒」。

说正趣大乘诸有情之恶名等:不可毁谤菩萨,不应随便批评菩萨,连猫狗都不要轻贱,连驴子的图案都不要毁坏,因为我们不知道谁是菩萨。甚至二乘人都不可以批评。有时有些中心的法友,聚在一起就东说西说,小心毁坏「菩提心戒」。

于他人所现行谄诳,非增上心:心存狡猾欺骗他人,想伤害他人:孙子兵法说:「无战而战最上战」,冤冤相报何时了,以暴制暴,只会引来更多嗔恨和伤害,一个有菩提心的人,会以寂静的心面对暴力。

最后,最重要的菩萨戒法是「不舍弃众生」。一切众生,包括吽吽叫的牛羊、乃至昆虫在内,不管是暂时的困难或究竟的困难,你能帮而不帮,都是违犯「菩提心戒」;甚至间接舍弃都不行,什么叫「间接舍弃」,就是你如果造作恶业、堕入三恶道,就失去利益众生的
机会,这就是「间接舍弃」,所以造恶也是违离「菩提心戒」。一旦你真正从心里受持「菩提心戒」,就算你投生为畜生道都不会忘记,何况生为人,这是经典有记载的。


■不舍众生苦,断肉以报恩


我曾在「断肉」之后曾写了一个愿文:

善思如母众,难忍无量苦,忆念苍生情,世世永不离。

我愿自己生生世世都不伤害众生。

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蒋贡康楚罗卓泰耶说:「我没什么特别成就,只是在持守别解脱戒和菩提心戒上,基本戒条都无违犯,以此功德,我愿投生为一个不吃肉的人身。」我们也要效法这样的菩提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三门恭敬,轻松喜悦,行持菩提心


愿菩提心,是「想去哪里」;行菩提心,就是「真正出发去那里」,有发心,还要付诸行动。

主法上师: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 邬金钦列多杰

请法上师:噶举传承各大仁波切:嘉察仁波切、创古仁波切、明就仁波切、巴佑仁波切

时间:2010年12月11日下午3:00~5:10

地点: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旁祈愿法会舞台

摄影:噶玛善治、噶玛诺布、班玛欧色多杰、廖国明

报导:黄靖雅

下午1:00起,大众陆续入场。2:50,维那师带领大众念诵〈二十一度母祈请文〉,在〈噶玛巴千诺〉唱颂声中,3:00法王莅临会场,升法座,维那师带领大众唱颂「献曼达」。


■法王噶玛巴开示:

(首先,法王口传长轨「四不共加行」。)


今天早上给了「愿菩提心戒」,下午就要给大家传「行菩提心戒」。受持「菩提心戒」之前,要具足别解脱戒,不具足则无法圆满能利益他人的菩萨戒。

20. 若常具余七 别解脱律仪 乃有菩萨律 善根余非有

21. 七众别解脱 如来所宣说 梵行为最胜 是比丘律仪

22. 当以菩萨地 戒品所说轨 从具德相师 受持彼律仪

23. 善巧律仪轨 自安住律仪 堪传律具悲 当知是良师

对律仪很善巧,具足悲心,就是一位好老师。

24. 若努力寻求 不得如是师 当宣说其余 受律仪轨则

25. 如昔妙吉祥 为虚空王时 所发菩提心 如妙祥庄严

这在《大宝积经》中也是有的,自己念诵而领受,并不依上师,这种传统也是有的。

26. 佛土经所说 如是此当书 于诸依怙前 发大菩提心

27. 请一切众生 度彼出生死 损害心忿心 悭吝与嫉妒 从今至证道 此等终不起

28. 当修行梵行 当断罪及欲 爱乐戒律仪 当随诸佛学

29. 不乐为自己 速得大菩提 为一有情因 住到最后际

30. 当严净无量 不思议佛土 受持于名号 及住十方界

31. 我之身语业 一切使清净 意业亦清净 不作不善业

32. 自身语心清净因 谓住行心体律仪 由善学习三戒学 于三戒学起敬重

33. 如是勤清净 菩萨诸律仪 便当能圆满 大菩提资粮


■受持「菩萨戒」,不造十八种堕罪


关于「菩萨戒」,汉传《梵网经》中特别弘传,汉传依藏传唯识瑜伽行派,两者谈到的戒法是一样的。受持「菩提心戒」之后,有十八种堕罪不可违犯,也就是十八个「菩萨戒」:

1. 自赞毁他图利敬

2. 悭吝财法不惠施

3. 拒他忏谢忿不忍

4. 疑拒大乘菩萨藏

5. 供三宝物回入己

6. 背舍毁谤于正法

7. 迫害僧侣使还俗

8. 造作五种无间罪

9. 持邪倒见毁因果

10. 毁坏国邑聚落等(因烦恼心而毁坏住处,不牵涉杀、盗、淫等,单就损毁而言)。

11. 宣深空理于浅智

12. 令人悔退无上道

13. 使人弃舍别解脱

14. 轻毁持守二乘者(二乘,指声闻、缘觉二乘人)

15. 妄言虚夸登圣法(夸称已证得空性)

16. 受取盗自三宝物

17. 爱乐宣说相似法

18. 轻言舍弃菩提心

《入菩萨行论》说:

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愿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

意思是,愿菩提心就像一个人「想去哪里」,而「行菩提心」就是真正出发到那里去。愿菩提心是发起菩提心;而行菩提心就是不只发愿,还要付诸行动,真正去行持菩提心。

譬如环保,就要身体力行去做。就像创古仁波切所说,环保就是一种「方便波罗蜜」,喜玛拉雅地区的人们,如果能保护山林和河流,也是行菩萨行。

但做布施供养也要看自己能力是否具足,譬如布施身体,释迦牟尼佛过去世曾布施眼请,布施时安住无我空性而无嗔,而且一说真实语,眼睛就恢复了,如果你没有这种能力,做了还后悔,反而障碍修行,所以行持「菩提心」利他,倒不如从小的善行开始做起。


■身语意恭敬,放松喜悦,领受「行菩提心戒」


佛陀曾说:「到我成道的地方,或有我舍利的地方,就如亲见我一般。」但如果不具真实信心,即使佛在你面前,你的心也领受不到什么加持。我们在佛陀成道的圣地受持「菩提心戒」,是无比殊胜的事,要生起信心和虔敬,放轻松的安住在喜乐之中,领受这个戒。

接着,如果你们想领受「行菩提心戒」,可以采取恭敬的姿势,可以跪着,不跪也可以,重点是恭敬。前面讲的是身语的恭敬,接着要提醒的是心的恭敬,大家可以边跪着念诵戒文,边思维诸佛菩萨的恩德,最重要的是生起恭敬心。


(法王带领大众以藏文念诵〈菩提心戒〉戒文: )

直至胜菩提,皈命诸佛前,法及菩萨众,如是亦皈依。

如过去诸佛,已发菩提心,于菩萨学处,悉如是而住。

如彼利众生,发大菩提心,亦如彼学处,如次勤修学。


不动佛是个「无嗔」的法门,不动佛在过去世是一位叫大目的比丘,大目比丘发愿「未成佛之前,都不生气」,他发愿未成佛前都不起嗔心,真是一个伟大的愿,至少我们可以发愿「未死之前」不生气。我修持不动佛法门两三年以来,也这样发愿,果真没有太生气,以后如果生气了就不好意思了。我们受持「菩提心戒」之后,最好能发愿不嗔怒众生。如果有一种自动记录的录音机,把我们所发的愿都记录下来,我们就不会忘记自己的愿。有位la ma说:「我今天就要成佛」,我们就要有这样的勇气发大愿。


(第二次念诵〈菩提心戒〉戒文:)

直至胜菩提,皈命诸佛前,法及菩萨众,如是亦皈依。

如如去诸佛,已发菩提心,于菩萨学处,悉如是而住。

如彼利众生,发大菩提心,亦如彼学处,如次勤修学。

第三次念诵,要思维自己得戒。

直至胜菩提,皈命诸佛前,法及菩萨众,如是亦皈依。

如过去诸佛,已发菩提心,于菩萨学处,悉如是而住。

如彼利众生,发大菩提心,亦如彼学处,如次勤修学。


生起行菩提心之后,要生起欢喜。接着我会念诵〈欢喜文〉。菩萨戒是直至成佛之前都受持的,只要「愿菩提心」未舍弃,如有违犯,还是可以恢复的。


■止的禅修:看着自己的心,恢复本来的寂静


34. 福智为自性 资粮圆满因 一切佛共许 为引发神通

35. 如鸟未生翼 不能腾虚空 若离神通力 不能利有情

36. 具通者日夜 所修诸福德 诸离神通者 百生不能集

37. 若欲速圆满 大菩提资粮 要勤修神通 方成非懈怠

38. 若未成就止 不能起神通 为修成止故 应数数策励

39. 止支若失坏 即使勤修习 纵然经千载 亦不能得定

40. 故当善安住 定资粮品中 所说诸支分 于随一所缘

如果具足神通,可以方便利益众生,好好修止,可以生起这样的功德。《定资粮品》是阿底峡尊者所写的一部论,论中有人问,止是太简单或太难,为什么这么难修?答案是太简单。因为它只是帮助我们回复心的本来状态。其实我们的本性都是寂静的,只要恢复本来的自然平静即可,这样就是禅修。带着觉知,看着自己的心,就能恢复本然的寂静。


■观的禅修:显空双运,同时看清显相与实相


41. 意安住于善 瑜伽若成止 神通亦当成 离慧度瑜伽

42. 不能尽诸障 为无余断除 烦恼所知障 故应具方便

43. 修慧度瑜伽 般若离方便 方便离般若 俱说为系缚

44. 故二不应离 何慧何方便 为除诸疑故 当明诸方便

45. 与般若差别 除般若度外 施波罗密等 一切善资粮

46. 佛说为方便 苦修方便力 自善修般若 彼速证菩提

47. 非单修无我 遍达蕴处界 皆悉无有生 了知自性空

48. 说名为般若 有则生非理 无亦如空花 俱则犯俱过

49. 故俱亦不生 诸法不自生 亦非他及共 亦非无因生

50. 故无体自性 又一切诸法 用一异观察 自性不可得

51. 定知无自性 七十空性理 及本中论等 亦成立诸法

52. 自性之空性 由恐文太繁 故此不广说 仅就已成宗

53. 为修故而说 故无余诸法 自性不可得 所有修无我

54. 即是修般若 以慧观诸法 都不见自性 亦了彼慧性

55. 无分别修彼 三有分别生 分别为体性 故断诸分别

56. 是最胜涅盘 如世尊所云 分别大无明 能堕生死海

57. 入无分别陀罗尼亦云 佛子于此法 若思无分别 越分别险阻 渐得无分别

58. 由圣教正理 定解一切法 无生无自性 当修无分别

59. 如是修真性 渐得暖等已 当得极喜等 佛菩提非遥

不可能舍弃外相而找到实相。你可以藉由任何找得到的外相,找到它的实相。譬如瓶子,并不是你去观察分析而变成空性,而是它本来就是空性,观察分析是帮助你了解;譬如电影,你的「相」因缘和合地清晰的显现在银幕上,但你并不真的在银幕上,所有我们六根所接收到的显相,都是因为我们长久的习气熏习而显现,虽然有清晰的显相,但本质是空性的。

所谓的空性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依然有着清清楚楚的显相,只是本质是空性,显相和空性是双运的,这才是对空性的如法理解。认为一切都不存在是偏失,认为一切真实存在,也是偏失。一开始,对初学者要用「破斥」的方式,破斥对「空」和「有」两边的偏见与执着;但真正的空性修持,是要用在自己的生活上来理解。

有位尼泊尔国王,他把民主带给尼泊尔,有一天发现有人睡在马路上,有人去问他为什么睡在马路上?他说:「现在不是提倡民主吗?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结果问的人就打了他一巴掌,躺在马路上的人很生气的说:「你为什么打人?」打人的人就说:「你不是说民主就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吗?」这就是偏执一边的结果。民主偏执一边会发生窒碍,空性何尝不是如此?

各位都很繁忙,如果有一些空性的见,放下一些执着,会觉得比较轻松。就像「四法印」中说,「诸法无我」一切现象都是空性的,都是无我的。不过,重点是不要偏废,不要落入两边,不要偏重「空有边」或「实有边」,中文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那洛巴大师也说:「如果你还未证悟空性,还是要谨慎因果。」大家要仔细体会「显空双运」的微妙道理。

有位禅宗大师念《心经》,念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时,有人忽然打了他一巴掌,说:「不是说『色不异空』吗?」,他说:「对对,就是这个,就是这个。」

明天将继续讲授「灯论」密咒乘的部分,并给莲师灌顶。莲师将佛法传入藏地,消除藏地的妖魔,对藏地和喜玛拉雅地区有很大的恩德,以此机缘,我们要好好思维、忆念莲师的恩德,才能在心上得加持。


■祈寿法会,感谢传承三大仁波切恩德


我们不只要感谢过往祖师的恩德,现在住世的传承具德上师,对我个人、对大众恩德也很大,也是我们要特别感谢的。所以今年祈愿法会将举行一项特别的祈寿法会,法会第八天早上,会念诵〈十六罗汉礼供文〉,并将对创古仁波切、天噶仁波切、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这三位传承的长老仁波切,献上显密结合的供养,这是依照《俱舍论》中,能让阿罗汉长寿的方式,结合显密仪轨,先依显宗的方式,再依密乘的仪轨进行。

三位仁波切为佛教、为众生,长年以来都付出了极大心力,对我、对大众都有很大的恩德。我现在要介绍一套书,这是我们为了表彰三大仁波切功德而特别编印的「祈寿专刊」,里面有我写的赞颂和诸位法王子所撰写的「长寿祈请文」,还有三位仁波切的殊胜传记,书里还放了非常多仁波切多年来弘法利生的照片,工作人员没日没夜的做,编得非常好,我个人非常欢喜,所以好像自己打广告一样,今天要特别介绍给来参加法会的大众,这三本书书名分别是:


天噶仁波切:见传宝藏

创古仁波切:经教大海

竹清仁波切:大乐舞者


为了这三本书,我个人也做了一些努力,实地参与了编印过程中的工作,但没有很多,主要是一些朋友带着欢喜心和对传承的忆念心尽心在做,非常感谢他们,也愿大家欢喜、随喜。

本来要到22日祈寿法会那天才让大家请书的,但考虑到「喜玛拉雅课程」结束,有些法友就会离开菩提迦耶,所以我们提前让大家请书,明天下午就会开始义卖,第一版限量900套,可能会不够,未来希望以大家请书所得的费用再加印。三本书是一起请的,不能分开。

为什么大祈愿法会第八天会有这样的祈寿法会?之前我在网站上已宣布,为了祈请这三位长老仁波切长寿住世,不但在圣地会集合万众之力举行「祈寿法会」,不能到现场的全球所有弟子都可以参与,一起念诵网站上已经公布的〈莲师消除障道祈请文〉和三位法子为三位上师写的长寿祈请文,为三位仁波切的长寿住世而尽力祈请、发愿、回向。

我们不只要感谢住世的仁波切们,对已圆寂的波卡仁波切,也要深深忆念。波卡仁波切圆寂了,希望他尽快转世再来,明年希望为波卡仁波切举行一些特别的仪式,未来也希望为其他上师举行祈请长寿住世的法会或活动,提醒大家能追随这些伟大上师的脚步,希望我们生生世世都能做让上师欢喜的事。

接着,维那师带领唱颂〈菩提道次第祈愿文〉(《大祈愿课诵本》382页)。


菩提道次第祈愿文

宗喀巴大师造


长期勤奋二资粮,积聚广如虚空者,无明众生智闇钝,我愿成佛去接引。

未登佛位生生世,文殊师利慈加持,圣教次第大道全,诸佛欢喜愿修习。

自我如实证道义,善巧方便勇猛慈,清净众生蒙昧后,唯愿永持佛圣教。

佛教至宝未普及,或普及后又衰沉,以大慈悲动心意,唯愿能明利乐藏。

佛弟子等殊胜事,善修菩提道次第,赐吉祥与解脱众,唯愿永护佛本行。

能撰善道藉顺缘,能除违逆人非人,唯愿世世不脱离,佛陀称赞菩提道。

于无上乘十法行,如礼精进修行时,诸具威力常作助,愿吉祥海遍十方。

愿一切吉祥。

最后唱颂马尔巴大师〈吉祥灵燃〉。

吉祥灵燃世间严,江山国界吐蕃境,

喜玛拉雅之北方,实修教法广弘扬,

祈愿世间乐吉祥,愿瞻部洲长安乐。

(回向,并念诵〈发菩提心文〉:

胜菩提心宝,未生令生起,生起勿退转,愿辗转增长。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