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心地法门

心地法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你们诸位新戒子,这些小沙弥阿弥陀佛!好乖、好乖。大沙弥阿弥陀佛!

第一个来这里学的规矩,学得非常好,引礼师非常好,我们今天很荣幸,举办这个短期出家。有这么多的新戒子来,我们文殊讲堂增光不少。那么我们得力于三位的戒师,还有一些引礼师们都很辛苦,那么你们也很辛苦。

今天讲的题目,叫做「心地法门」。这个心地法门,它指的是讲本性上的事情,但是因为这里有的,只有十一、二岁、十三岁,讲本性上的事情他没办法了解,你叫他不吵不闹就已经不错了,你跟他讲实相的道理,他完全听不懂,所以我们尽可能采取一种综合。在还没有讲课以前,我先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披袈裟的功德」。以前有一个老比丘,老法师他在山上修行,在森林里面修行,有一次修苦行的时候,他打坐入定了,他那个袈裟放在旁边,有一只猴子来蹦蹦跳跳的,它不知道那个是袈裟,他也学那个老比丘披披看,自己在那边乱转,披得也不像。结果因为太高兴了,跳、跳、跳...结果摔到这个悬崖底下摔死了,当场就摔死了。结果它的灵魂马上升天,因为披袈裟的功德力,不管有心无心,披袈裟的功德力立刻升天。还只是猴子,对不对?猴子的智慧那有比,你们十三、四岁的孩子还聪明,你们是不是比猴子更聪明?——所以你们是大猴子。(众笑)

说那个猴子不懂事,披个袈裟他就立刻升天,你看这个功德有多大,对不对?怕你们打瞌睡,所以我今天带这个来。两分钟就敲一下,看你睡不睡得着?再来,这第一个故事「袈裟的功德」,所以你们无论大沙弥、小沙弥,你们是最幸运的人对不对?很有精神。第一个故事,讲第二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以前有一个演戏的。释迦牟尼佛的前面迦叶佛,在迦叶佛的时候,有一个演戏的女人,女人演戏的,这个演戏的有时候,都会做那个师父的样子,像我们看电视,看电视的时候有的会披袈裟。碰到人都是‘阿弥陀佛’,对不对?那个演戏的每次都演师父,演那个师父披这个袈裟,披这个袈裟她在演戏,她有无量的功德。但是因为她不是出家人,所以她喝酒、吃肉,还有犯邪淫还有嫉妒心很强,好,后来死了就下地狱。就下地狱、下地狱受苦因为她造业。她贪、瞋、痴、嫉妒人家,常常毁谤人家不守这个口业,还有犯这个邪淫,还犯吃肉还有喝酒就下地狱。下地狱以后,因为袈裟的功德力所以又回到人间来。结果就跟佛出家,出家以后就马上证阿罗汉果。

在这个比丘尼戒律里面,有很多人她不敢出家,不敢长时间出家,怕犯到佛陀的戒律。她说怕犯到佛陀的戒律,要负很大的因果,所以她一直很怕出家,这个比丘尼因为证阿罗汉果,她就这样讲说:“大姐们,我们不要怕下地狱。我们只要好好的,有这个因缘机会来出家,以袈裟的功德力,总有一天我们会得度证果。”下地狱还是要出家。

小沙弥听得懂吗?那么以后你们长大以后,假设有机会就像师父这样,长时间的出家修行,那么这些大沙弥们,如果你愿意住在讲堂,我随时欢迎你们,但是年龄不可以比我更大。年龄比我更大的,对不起没有办法。因为你们爸爸做习惯,做我的儿子做不习惯。所以说你年龄比我小的,你剃度以后要住在这里。我们随时欢迎。

我们再讲第三个故事。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中国,以前有个中国的老妇人,老妇人她家里很穷,结果她的儿子出家,住在寺庙里面,那么因为家里没有人照顾这个年纪大的老妇人,很穷,穷得没有办法三餐不济,没有什么衣服穿。她的儿子回到这个家里,这个去看他母亲,他回去披的这个袈裟,因为太破了,这个袈裟太破了放在旁边,这个老妇人她因为没有衣服,就看这个袈裟这是一块布,因为她不知道,她认为这是一块布,那么这是一块布,又没有衣服,她就拿下去做衣服。裁缝做内衣裤,做内衣裤,结果一出去马上被雷击死。「雷公」你听得懂吧?雷,打雷马上击死。所以击死以后背部出现几个字-「违佛大戒」。拿袈裟做内裤,这个大违佛陀的戒律。

这个袈裟不管怎么样坏,你知道吗?袈裟不管怎么样坏,你还必须要恭恭敬敬的请着,放在你的佛堂,知道吗?所以这个袈裟,不可以随便乱动的。也不可以随随便便穿进去厕所,也不可以随随便便的拿去做衣服统统不可以。这个袈裟是有无量的功德,但是你处理错误的话,那罪过非常重。听得懂吗?懂不懂?懂,好,先来三个故事精神比较好。对不对?我看你们听课的时候,都懂、懂,所以今天特别带这个,让你们睡不着,我有绝招的。

已经讲了三个故事了,我们现在知道披袈裟的功德力有无量无边,但是你处理错误也是罪过无量,为了使大家更了解出家的生活,我们在这短暂的这七个日子里面,我们没有办法去研究那个整本的戒律,所以我就选定心地上的功夫,就是高雄文殊讲堂清规。这个清规是高僧大德作的,但是其中有一些内容不适合现代的人,用词比较艰涩。所以我把它改成白话文,所以这些戒律经过我重新的改,然后再组合然后再编排再打字。这个戒律里面是古德制的,但是因为这不是佛讲的,那么把这个艰涩的名词,看不懂的我全部把它改成白话,让你们一看就懂。所以说你们今天来看了,这个戒律师父已经有改过了。但是如果说,佛讲的经典我不能改,佛讲的经典我们不能改,这个一贯道,就是一直改佛陀的经典,虽然他也是行善,可是他负的因果很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诸位,看第一条。第一条大家一起念:

一、真观照,保持秒秒安详,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

这个真观照,就是随时注意你的起心动念。譬如说我们在家里,我们要一样玩具,那么母亲不给我们的时候,爸爸不给我们买的时候,我们就哭泣在那边吵闹,那么你这样子,跟父母亲这样吵闹,玩具还没有玩到的时候,你已经很痛苦了。你已经很痛苦了,对不对?因为你要玩具爸爸妈妈不给你,要开什么车子,怕你危险不买给你,所以你要这样想。爸爸妈妈不给我一定有原因,所以我希望有玩具,但是爸爸妈妈如果不给我们,我们也不要哭泣,那么我们也不要伤心。内在里面,常常活在一种观察自己的心理,我们不要对老师没有礼貌,我们不要对父母亲打这个对台,他讲什么我们都不听,我们只知道耍自己的脾气,那么这个就没有观照的工夫。

所谓观照的意思就是,随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你现在是不是不听话、不乖,我要听师长的话,那么这个就是保持秒秒安详。那么保持每一分每一秒,使自己生命活得很快乐。小沙弥的角度来讲,就是说我们要顺从师长的意思,听父母的话。如果以大沙弥的年龄,读书来讲,就是远离相对立的烦恼。所谓远离相对立的烦恼,人有外在的烦恼,还有内在的烦恼。人的外在烦恼,最大的烦恼,第一个就是互相伤害,是非不断这是最难的,我们外在的烦恼,是是非非、互相伤害,如果我做的事情我对得起良心,你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你只要做对不要管他,你永远活在别人的指责跟批判,希望别人来附和来赞叹我们,那永远不可能。世界上没有几个,真的,很有良心的人来赞叹你的。所以活着希望活得快乐的人,第一个要什么事情,对得起你自己的良心,远离相对立的。

远离相对立的就是说,不要在空上执着。不要在有执着,不要在贫跟富、男跟女、天跟地这样执着,所以说外在的烦恼好去除,我们内在有两种烦恼最难去除。第一个就是情,第二个就是欲。欲望、感情。譬如说,孩子们依赖这个父母亲长大,父母亲突然间去世,他会承受不了他没有依靠。他每天吵着要找他的父母亲,情执。那么长大的话,就男女的执,就是说你对,夫妻之间的感情一定要放下。你不放下时间也必须过去,任凭你用任何的万贯家财,再大的财富,你都不可能挽回夫妻的感情。情是很难断的一件事情。第二个,内在里面的痛苦,跟烦恼就是欲望就是淫欲。这是两件事情最大的困扰,外在的烦恼:天灾人祸,是非不断,互相伤害。内在的烦恼就是情跟欲望,我们人的欲望。譬如说,不只是淫欲,譬如说,你这个贪念也是一种欲望,或者是发脾气也是一种欲望。不顺从你的时候你就发大脾气,或是对某一种金钱上的执着,或是对某一个男众的执着,或是说对女众的执着,或者是父母亲的执着,感情上的执着。所以这个情跟欲,是一体两面的东西,说无情,无形相的,孕育在里面的这个叫情,发乎在外的叫做欲。内情外欲。欲一些享受要刺激,这两种东西,都是我们生死的根本。

第一个要淡泊自己的欲望。第二个,要把感情看得破要忍得过。一般人是看得破但是忍不过,看得破大家都看得破,嘴巴大家都会讲,我不想他没有办法控制不住。那个烦恼、思维无缘无故,就掉入这个情跟欲的圈套里面。所以平常的日子要多观照,要保持秒秒安详,什么叫做秒秒安详?就是内心里面没有任何一物,一物都不存在。因为你知道这个是因缘法的,世间是短暂的、是会有变化的。你今天十三岁了,再一个十三岁就二十六岁了,你今天五十岁,再五十岁就一百岁了,就不存在这个人间了。换句话说,你用任何的金钱任何的权利,都不可能买你生命的一秒钟。不可能。因此我们要了解保持每一分、每一秒的安详的根本要件,就是观空,要进入空性。空性必须再,深入的观照这个无常。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这个世间就是假的,是短暂的,不是实实在在的。既然是假的是短暂的,不是实在的,这个世间就没有永远的快乐。

譬如说小沙弥们你们还俗以后,跑到迪斯尼乐园去,悟智乐园去,看一看玩一玩,还是要结束。早上去晚上还是要回来,你今天去明天去还是要回来。所以世间是怎么样?无常的。世间是无常的,它就会变化。所以我们内在里面,要尽量的保持这一念的定力。定力就是说,对任何事情无所执着、放下,那么你在你的生命里面过着,每一分每一秒快乐的日子里面,换句话说,保持秒秒的安详就是《华严经》讲的一真法界;在《法华经》讲的,实相的东西;在《金刚经》讲的,无相无不相的东西。你了解空跟有的融通,这个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安详。

我悟到空性,可是我过活每一分每一秒,简单讲,什么叫做保持秒秒安详?就是用虚空的胸量,过活你每一个现在的生命。用虚空的胸量过活你现在每一分每一秒的日子。虚空的胸量很大很大,我们不为名也不为利,或者是我们不为任何的事情,我们只知道我们想要普度众生。连这个普度众生的念头也没有,实无众生可度是进入绝对真空。用虚空的胸量过活你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你把胸量放大一点,宽恕一切无知的众生,慢慢、慢慢的使你的内在里面,过好每一分每一秒。所以人家说,掌握不了现在你就没有永恒。如果说你现在不能掌握每一分每一秒的这个心态,那么你不可能证悟到永恒的如来的境界。不生不灭的境界,那是永恒的境界,永远如此。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一日明心见性,明心就是见性,见性就是明心,那么心性自古以来是合着讲的,明心见性。所谓明心见性,就是看到清净的本性。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一只狗猫也可以成佛,对不对?小沙弥,你们能不能成佛?你们能成佛。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那么狗能不能成佛?蚂蚁呢?桌子?没研究过唯识没办法。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可以。桌子可以不可以成佛?慢慢来。饭吃很多,讲不可以是很正常的。没有关系。

有一天,我们明心见性的时候,明心见性我们就成佛做祖。我们就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慈悲,对不对?那么要成佛首先要做什么?要顺从师长的意思。譬如说你今天来短期出家,回去要乖。要怎么乖呢?就是要听父母亲的话。到寺庙里面碰到师父就-师父,阿弥陀佛。要顺从师父的意思,慢慢的去培养,然后你家里的人靠哪一个寺庙,有空就多去听经。听不懂没有关系多熏习。所以这个明心见性,对小孩子来讲当然没有办法。

那么对大沙弥来讲,所谓明心见性,心性本是一如,意思就是说,我们见到平等的心态,见到了无量的悲心,我们永远不恨任何一个众生,永远不跟任何一个众生仇视。我们内心里面有无量的慈悲,无量的喜舍,我们内心充满着无量的智慧,在他的内在里面不曾经动过一个念头,说有多大的伟大。所以说,持戒要是没有般若的智慧,那么只是一个事相上而已。要会归到无生法忍,才能够究竟的根本解脱。

再来,灵光普荫人天。灵光就是我们所讲的本性的光明。普荫,就是可以保佑可以普度。普荫人天,就可以普度一切的众生,人天。现在念第二个:二,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

第二个勤念佛。明心见性可能比较困难,那么我们现在要念佛,念佛比较简单。念佛就是,大人也会念,小孩子也会念,你们每天念的那个‘阿弥陀佛’,来,小沙弥我问你,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南边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西边,对不对?你笑什么?笑得满脸圆嘟嘟的。南无是什么意思?皈依。——这个很有佛的种子。阿弥陀佛什么意思?阿弥陀佛什么意思?这个沙弥不简单,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就是无尽的空间,无量寿就是无尽的生命。换句话说,今天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将来要成佛,我们就会变成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光明,对不对?所以要多念佛,早上、晚上要多念佛。师父楼上有那个念珠,找个时间我们再请我们班长,沙弥首吴老师,发这个念珠给你们。把师父加持过的念珠,师父送的那个念珠很漂亮,然后每一个人随时挂在手上。

念念要生彼国,彼国是哪里?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在天边、海边、树上,西方极乐世界在,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坐宇宙飞船可以不可以到?怎么样才可以到?你们每天念佛念佛,念到你们业障消除了,在临命终这一剎那断气,极乐世界马上现前。对不对?念念要生彼国。要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去那就快乐无穷,我们就有神通自在,我们也不要坐火车,也不必坐飞机,到极乐世界去是坐什么?坐莲花。坐着莲花,像佛陀一样坐着莲花,坐这个莲花速度很快,快得比你坐飞机更快,比飞机快到一百万倍。所以到极乐世界去,我们就神通自在。我们就没有烦恼也不会生病,也不会拜到一半的时候,头晕找人来打针,吃很多又不会腹泻。真的,极乐世界不会腹泻。

到极乐世界去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快乐无穷,也不会生病,是光明的。到极乐世界去有没有女人?你怎么知道没有女人?到极乐世界去,有没有爸爸、妈妈?那爸爸、妈妈是谁?到极乐世界去,爸爸、妈妈是谁?九品莲花?对,莲花就是我们的父母。所以说到极乐世界去,就神通自在。那么到极乐世界去,是不是像我们这样的身体?不是,是什么?不要笑。到极乐世界去,就是我们清净的妙色身,微妙的庄严的色身,由本性发挥出来的清净的妙色身,知道吗?所以说念到不念而念,不念而念。如果按照简单讲,就是念到习惯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将来成佛要度众生。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到不念而念,念...久而久之就是成自然了习惯了。所以说对小沙弥来讲,无念而念就是一种自然,晚上睡觉碰到紧张的时候,南无阿弥陀佛...紧张嘛,看到有人开车子要压我们,或者是拿刀子要杀我们,我们就会叫: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跌到深谷里面,就会叫:南无阿弥陀佛。一下醒过来原来在床铺上,那个时候很自然的就念出来了,这是对小沙弥讲的。

大沙弥讲的实相念佛。名为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所谓念到不念而念的意思就是,若见自性,自性本自有念。念念消归自性,一切法平等。所以不让他念,他一样是有无量的念头,虽然有所念头,但是因为见平等性智,见大圆镜智,是由本性大智慧散发出来的念,都是不执着的念。所以不执着的念叫做‘不念’,执着的念叫做‘念’,虽然执着的念,但是他是平等性的念。虽然平等性的念,但是又清清楚楚的分别。换句话说,于善恶之处,于分别之处无动念处,清清楚楚名为见自性,就是于平等性当中,有无量的念头。每一个念头会归自性,每一个自性都具足有念头,所以这个叫做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阿弥陀佛不是从外来的,是由自性显露出来的。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三,大家一起念,念: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

虔礼佛,就是我们要虔诚的拜佛。我们虔诚的拜佛我们要定功课。早上我们有时间,我们做一个钟头的功课,晚上做一个钟头的功课。要是小沙弥们,你们念书没有时间,又睡得很晚,我们可以边走路边念佛,也可以是吧?那么再来没有办法的话,我们尽可能自己找时间,更有时间我们就多拜佛。礼佛就是...虔就是虔诚,诚心诚意的礼佛,诚心诚意的礼佛。

消尽平生罪业。拜佛可以消业障,所以我们这里每天都是拜八十八佛,八十八佛第一佛叫做什么佛?普什么佛?第二佛叫做普什么佛?第三呢?忘记了。八十八佛要拜,每天要拜八十八佛,就是为要让大家消这个罪业,那么今生今世大家能够出家,做小沙弥七天是你们的福德。但是我们前世无量亿劫来,造的业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有空要多礼佛,多礼佛所以消尽平生的罪业。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我们今天来出家吃的是施主供养的饭跟菜,那么我们今天一个礼拜里面虽然很短,但是我们要认真修行,认真拜佛、念佛。那一天我看那两个小沙弥在讲话,一个小沙弥跟隔壁的人讲说:“出家很辛苦,都没得睡觉。”另外一个说:“是我妈妈拖我来的,我不想来她拖我来的。”小沙弥觉得很辛苦的。很苦的举手!你感觉到这几天活得很痛苦,那么早就起来,活得很辛苦的举手!没有。慢慢的习惯了出家很好。慢慢习惯了,不觉得辛苦的举手!好,好,放下。真的才可以举手。你们大沙弥当然没问题。大沙弥是根器很利的,体力也非常好的。所以说,欲了施主的供养,便是这个法则。就多拜佛多念佛,知道吗?

第四,大家一起念:常念经,虔诚报答四恩。信口念出四句,自成大藏全文。

常念经。我们晚课念的那一部经叫做什么经?对,我们念的《阿弥陀经》,就是讲极乐世界有多好。然后你们大家要发愿,到最后希望大家信受奉行,所以常念经。那么早上要念咒,我们为什么说念经虔诚报答四恩呢?常念经,我们就祈求佛菩萨来保佑我们国泰民安,社会风气转移,希望来报答四恩。我们今天吃了施主的饭,但是我们要每天都念经、课诵,那么我们报四恩。

四恩:第一就是国王的恩,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总统。国王因为他的英明,来领导我们整个国家,他很辛苦的,所以我们恭祝元首政躬康泰,希望他能够活到百岁,继续领导我们,然后走进民主化的国家。所以今日的总统,我们要报答他的恩。第二个叫做父母的恩。父母养育我们生育我们,所以我们要报答父母的恩,所以你们这些不管是大沙弥、小沙弥以前不孝顺的,回去要好好的孝顺,不要跟父母亲顶嘴,父母的恩。

第三叫做师长的恩。为什么讲要报答师长的恩呢?因为没有师长来教我们,我们数学不懂,我们国文不懂,我们劳作不懂,我们音乐也不懂。没有师长、老师来教我们,我们没有办法来认识字,将来我们变成文盲,变成社会上没有用的人。那么我们今天来出家,报答师长的恩,就是师父的恩。我们今天有这一些戒师们,这些引礼师们他们很辛苦,从早上一直陪你们陪到晚上,对不对?是你们在出家,他要陪大家,来拜佛、来领众、来念佛,他们是那么的辛苦,所以我们要听引礼师的话,听这些师父们的话,这就是报他的恩。最后所谓的众生恩。什么叫做众生恩呢?就是每一个人跟我们有关系的,我们要常常想说,他们对我们都有恩德。朋友与朋友之间、师长之间,或者是你生活在四周围之间,他们都对我们有帮助,对不对?

譬如说你这样走出去外面,突然肚子饿了,身上没有钱,你暂时跟朋友借,朋友有通财之义,对不对?他对我们也很帮忙。你生病的时候,你的好朋友来看你这个都是恩。再来,我们今天国家的建设,我们所走到的地方可以这样的干净,我们要报答清道夫,知道吗?所以我们在路上看到那一些扫地的,不可以看不起人家,不可以这样子,知道吗?你家里的干净是因为怎么样,有清道夫。我们不可以对那个清理大便的人这样子,看到人家清大便就:“嗯,很臭。”那个是你拉出来的,你自己不清扫然后叫人家清,所以说众生对我们都有恩。你的大便人家替你清,你生病人家要替你看病。所以说我们要报答这四恩。

信口念出四句。什么叫做信口念出四句呢?那就是说我们只要认识经典的四句,那就通达。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金刚经》里面随便的四句,自成大藏全文。那你如果了解了哪一句,彻底的了解了,并不是说不够彻底的了解,自成大藏全文。‘大藏’就是所有的大藏经里面都会包括在一句里面。

譬如说一个「空」字,释迦牟尼佛讲经讲了四十九年,就是讲一个「空」字。空就是放下的意思、空就是大自在的意思、空就是距离、空就是互相尊重、空就是解脱的意思、空就是有无量无边的容忍、空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不增不减的意思、空就是如如不动的意思、空就是永远如此的意思、空就是不生烦恼、空就是大慈大悲。所以一个「空」字,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讲了四十九年,就是讲一个「空」字,讲一个「空」字。

第五,大家一起念,念:敬师长,随力随时供养。百孝不如一顺,不可回头倔强。

敬师长,像我们今天来到这个地方,我们要尊敬这些师父们,这些师父们就是我们的师长,师长来教导我们,如果没有师长的教导,我们就没有办法。再来就是随力随时供养。随力随时供养。不一定是金钱,当师父纠正你的时候,叫你不要这样子,你态度很温和,这个也是供养,这个叫做态度温和的供养。供养并不一定要钱,我们态度和善我们慈悲,就是一种供养。为什么要供养师长呢?师长开拓我们的经教,启发我们的智慧,那么他是我们的法身父母,我们要随时尽自己的力量来供养师父们,尽自己的能力来报答师父们对我们的恩。所以说百孝不如一顺,百孝就是你怎么样用语言、用水果、用金钱来孝顺,不如一顺,就是顺从师父的意思。为什么顺从师父的意思?顺从父母亲、顺从师长的意思,就是大孝呢?因为你这样就不会犯了忤逆罪。

你跟父母亲顶嘴这样是不是顺?不顺。师父讲什么,父母亲讲什么,我们虽然有心要孝顺,可是他讲什么,我们又一直顶嘴那就不顺。所以说师长们希望我们好,打我们骂我们教训我们,总是希望我们要做一个人中的大器。你们年纪还小,或者这些大沙弥们一样是这样子,包括你们五十岁出家,一样要顺从你的恩师,这是佛教最大的根本戒律。不虔诚不顺从那就逆,逆则在心态里面就产生抗拒,就没有办法得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如果说师长实在是很大的恶劣跟错误,我们必须要下跪顶礼,而且好好的跟师长讨论,而且不可以伤到师长的心。譬如说我们要纠正师长的错误,我们第一个必须要先下跪要先顶礼,而且要好好的跟师长谈。但是有一点,我们看到师长的错误,是不是真的师长的错误,还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看错了眼,那还是个问题。人家也许是菩萨,不可以用自己的胸量来衡量这些菩萨们。因此最主要的就是要顺,孝顺这一条路。

有两种人你们一定要听。不管大沙弥、小沙弥,这两种人一定要听,如果你肯接受我的劝告,你一生一世就会受用无尽。第一个,你一定要听那个有经验的人。这一条路是他走过来的,要听有经验的人很重要。听一个办过这件事情的人的经验,可以省掉你十年的时间。第一个很重要,要听有经验的人。第二个,要听大智慧的人的话。他充满着智慧,他怎么样做,是非、善恶很明白,要听大智慧的人的话。两种人,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去听他的话。所以百孝不如一顺。

不可回头倔强。倔强就是顽固、不听话,倔强就是用自己的脾气,用自己的意思,用自己的念头、理念去做你喜欢的事情,不管师长怎么样希望你这样做,你就是不愿意这样做。老是重复的错误叫做倔强,老是重复的错误就是倔强,师父叫你这样做,叫你东,你偏偏西,那就很奇怪了。不可回头倔强,不可以用自己的脾气顶嘴,用自己的观念做事情。什么事情一定要尊敬你的师长、父母,尊敬你的师父。

好,第六,大家一起念,念:学老成,第一不可夸能。猖狂硬气粗疏,神人一见生嗔。

学老成。这个就是我们修行人,第一个要沉得住气,我们要学成熟的那一方面。学老成,第一不可夸能,小沙弥,‘夸能’台湾话怎么讲?臭弹,很会臭弹。你们会臭弹吗?大声一点,你们臭弹过吗?有,大家都臭弹过。师父也曾经臭弹过。我臭弹是有东西的,而你们没有。我们今天短期出家,回去以后我们要学什么?讲话不要狂。不要告诉人家:“我家多有钱。我爸爸是当什么……”

大沙弥们我们在修行的境界里面,尽量不要讲自己的境界。你真的是很有修行,你也不要告诉人家,你见到什么,你悟到什么,或者是你有什么了不起,你有什么神通,这个都是外道。所以《楞严经》讲有尚不可说,何况无?这个就是夸能,就是自己很行,别人都不行。讲来讲去只有你行,那么这样子树立敌人,谦虚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所以我们不要狂妄,不要夸能,夸能就会树立敌人,你赞叹自己就是与众生为敌,你谦和、谦虚自己,每一个众生都会对你很欣赏。

不要一直说自己很行,把功劳统统推给别人。当你真的很辛苦在办一件事情,你把这个功劳全部推给别人,人家如果赞叹你:“法师,你很辛苦,你怎么样办这个短期出家。”我就会立刻跟他讲:“我不辛苦,他们比较辛苦,戒师父们还有引礼师父们很辛苦。吴老师不眠不休,都很辛苦。”一个人不居功就没有敌人,知道吗?所以说以后你们不要臭弹,知道吗?“我多么行,多了不起。”臭弹的人人家不喜欢的,最不喜欢臭弹的人,对不对?乱乱盖,自己没有那种实力也乱讲。我看很多小弟都很会臭弹,讲谎话,乱盖。

猖狂硬气粗疏。‘猖狂’就是狂妄,狂妄无知。‘硬气’就是没有办法调伏他,你怎么讲他就是不听。像叫你们不要蹦蹦跳跳,你们还是在那边跳;不要讲话,要跪香还是在讲。要学乖一点。‘粗疏’就是不细心,对自己的行为放荡没有收敛,人家再怎么样劝他都不听。这个粗疏是说,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不检点,而且粗犷没有礼貌。看这边,稍微一点境界就被转走了。

神人一见生嗔。就是这些上苍不喜欢那个狂妄的人。所以说常常赞叹自己的人,上苍永远不赞叹他;常常责备自己的人,上苍永远不责备他;常常宽恕自己的人,上苍一定惩罚他。所以说谦虚、自己自我检讨,责备自己这是很好的德行,检点自己,不要说别人不对,要常常检讨自己,要不然上苍是不会原谅那一些猖狂的人狂妄的人。

第七,大家一起念,念:教子弟,不可随他游戏。谆谆教诲成人,好做人中大器。

大器是什么?小沙弥,是不是大的鼎?不是。是什么?教子弟不可随他游戏。所以你们到这个地方,戒师父们引礼师父们都很辛苦的教大家,你们不要随随便便的游戏,不要吵到别人,你们要好好的修行精进,虽然辛苦了一点,不过,值得。不可随他游戏,因为一游戏就荒荡了、荒废了,你们只有七天的时间,再荒废就没有时间了。

谆谆教诲成人。就是我们要好好的教导大家,将来你们有机会当人家的戒师、师长,你们也是要教诲你们的儿女,教诲你们的下一代,一样好做人中大器。‘大器’就是大用,好好的做一个有用的人,叫做大器。如果我们今天,就放你们很轻松,这样子这七天没有什么回忆的。要把你们盯得很紧,好好的教你们。因为在台湾孩子都是很好命,从来没有吃过苦,晚上睡觉还给你们开冷气,拜佛还给你们开冷气,还用这么好的房间,灯光、音响都是这么好的,所以来这边算是一种熏习。那么要是像大陆的,以前人出家那就很辛苦了,我们听一些老一辈的,他们在大陆受戒,跪下去他们都没有水泥地跪,没有什么蒲团跪的,跪什么?跪在小石头上面,跪下去那个腿都流血,一跪就是跪了两个钟头不能动,动了藤条就打了。所以说你们这一些新戒子,不管老沙弥、年少沙弥、小沙弥好命多了。

这个跟大家讲,大家也不能体会。现在的孩子在台湾享受福报,父母呵护吃不了一点点苦,没有办法。所以说要好好的教诲大家,需要让你们吃一点苦,那么就是早一点起来用功,好好的修行、受戒、威仪。那一天托钵的时候,要走九公里我是很担心,像你们这些绣花绣腿的这些小沙弥,我是很怕,走到一半不晓得会昏倒几个。你们能不能走?九公里多远。你们知不知道?九公里有多远?很远。所以那一天可能大人要小心。走...昏倒了,车子过来就糟糕了,马上压死。真的,这个讲实在话的,那一天一定会有小沙弥倒的,不可能没有倒的,一定会倒的,大人是没有问题。大人九公里,顶多胯下回来会痛这样子,回来脚会酸这样子而已。小沙弥要小心,安全还是很重要的,不要出事,第一次办出事就麻烦了,所以说出去要好好的照顾。大人这边没问题,小孩子这边走出去结果,咚,车子刚好从后面走过去,这下麻烦大了。你怎么样跟他父母亲讲,讲也讲不清楚,所以要小心。

再来,再来就是第八,第八,大家一起念,念:除懒惰,凡事向前去做。你若避懒偷安,人神那得卫护?

除懒惰就是一个人修行的过程当中,不可以懒惰。那么大家已经三天了,慢慢的习惯了。我看你们第一天报到,那一天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上课的时候睡了整片,大人也睡,小孩也睡,我看了很不好意思,很严重。所以今天慢慢的习惯了。不过,弟弟们或者是大沙弥们,你们精神也是很了不起,你们比我了不起,你们都在楼下受苦,我在楼上很享受的,所以你们比我更了不起,你们很精进的修行。除懒惰,人不可以懒惰,人懒惰的话什么事都不行,也不能看经典,也不能精进,什么都不行,将来不可能成为人中的大器。凡事要向前去做。你如果避懒偷安,你如果避开来苟且偷安,人神那得卫护,没有人要保佑你。我们今天修行,希望龙天护法,然后就必须要精进。

我讲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很懒惰的人,一天到晚都不用功,被他师父打了。他求忏悔,求忏悔他就到山顶上去修行,山顶上,坐在这个山顶上要是打盹就掉下去,坠入悬崖,马上粉身碎骨,就要死,就会死亡。有一天,他在打坐很精进,因为非常精进,就坐在山顶上很精进,龙天护法非常的感动,感动这个人非常精进。有一天他因为太精进了,没有办法控制不住就睡觉,就掉到这个山谷里面了,然后就一道白光把他扶住,很飘飘然的到山底下。然后他在清醒当下,他说:“是谁救我?”然后护法就讲:“是我韦驮。”韦驮是谁?护法。“是我韦驮。因为你很精进,所以我们很感动,护你的法。所以就救你起来。”这个人因为没有得过这个感应,他很高兴而且很骄傲,他内心里面就想:“你看看,我修到护法都保护我。”修到护法都保护我,起一念骄傲的心,是不是?后来第二次再坐的时候:“反正我掉下去,我因为这么精进,韦驮尊天菩萨太感动了,反正我掉下去有人会护我的法,没有关系?”起一念骄傲、狂妄护法都走了,不护他的法。

我们只要一心精进就好,不可以动到一个念头,说:“我很精进在修行。”不可以说:“你看,我这么用功。”那是一种执着,知道吗?所以你很精进,那么这些护法龙天都会保佑大家的平安,因此诸位小沙弥们务必要听师父的话,回去要多念佛,好好的念佛。希望你们好好的用功。所以说除这个懒惰,凡事要向前去做。你如果避懒偷安,避懒偷安就是懒惰,偷安就是苟且偷安,人神那得卫护?那么没有人会保护你保佑你。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诸位,大家一起念,第九:学定力,直把私心尽绝。誓死往生极乐,自然万缘俱息。

学定力就是说我们内心里面,要放下跟不执着。我们一般人,大部分的人,都把定力当做是禅定力;都把定力,认为是打坐修行的定力,所以说六祖慧能大师是很呵叱的,坐不一定是禅,禅不必要坐。坐不一定是禅,为什么?你坐在那个地方,如果你不悟,哪里是禅呢?禅是重悟不是重坐,佛教是万法唯心。所以观心破除无始无明,那是最重要的。这个定力是在无所住而生其心,下观照的功夫。所谓无所住就是内心里面,永远保持这份不执着的安详,这个很难。于名、于利、于色、于贪瞋统统放得下,于心无所着,你想哪一件事情会受影响。定力的意思并不是说,我坐在那个地方,把眼睛闭起来坐着,这个叫做定力,那么起座怎么办呢?坐着有定力,起座怎么办呢?起座就没有定力了。

我坐在那个地方两个眼睛闭起来,什么境界来,都放得下。把眼睛张开来,起座呢?你要应付这么琐碎的事情,怎么办呢?什么叫定?内心无所住叫做定。内心不执着任何一件事情,就是你不受影响,保持那份永恒的安详,永远如此、永远欢喜,永远了解人家的优点,不看人家的缺点。那就是定力,你也不必禅坐,你也不必特殊的盘腿,你就坐在椅子上,观一切法无常,自性本空,无所执着,当下直入佛陀的本怀,那个就是无量无边的三昧力。没有一件事你受影响,就是把生命交出来你也不怕。

人在无奈当中来到人间,人迷迷糊糊的来到这个人间,可是在无奈之下交出你的生命,无奈就是没有办法。这个世间你不死也没有办法,所以你必须要不怕死,世界上有一种人最有勇气,就是不怕死。当你了解这个死亡是一种很自然的定,你就不会执着。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人有生、老、病、死,天地有成、住、坏、空,人的心有生、住、异、灭,这是一种很nature,一种自然的定律。人若不死违背了大自然,死亡是一种很自然的,而且你碰到这个事情,谁也挽回不了,你只有欢喜去接受它。何况死亡以后,那个极乐世界有多好,其实死亡并不恐怖,不了解死亡的人才是恐怖。

不了解真正死亡的人他才会恐怖,了解死亡的人他不但是不会恐怖,而且很安详快乐。早一点解脱,早一点到极乐世界去,对不对?哪里会有什么恐怖的?没有什么恐怖。恐怖来自于无知、无明。所以说如果要学这个定力,一定要放下对死亡的恐惧,对名利的争执、对女色的执着。要先学定力,永恒的自我叫做定力,不生不灭的心、如如不动的心。如如不动的心很简单,但观无常。既然世间是无常,就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执着的。既然没有一件事情永恒的,你的钱也会消失,你的名也会消失,你的老婆也会去世,你的儿子也会去世,总有一天你也必须走这条路的,当你透视这一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世间没有什么好执着的。短暂剎那之间的刺激、享受,这个都是虚妄的东西,如果你脱不了这一关的束缚跟执着,你是一个愚痴的人。你说你必须要负起你的责任,要养活你的家庭,可以,你到社会上你一样要负起你的责任,但是在责任当中,当下就解脱,不一定要摆脱这个家庭才能够解脱。

如果你有这种透视的理念,你走到哪里你统统一样。定力是由观照而来的,不是只有坐在那个地方发呆的。我坐的时候有定力,我起来怎么办呢?释迦牟尼佛打坐的时候有定力,那么起来度众生呢?所以佛是“那伽常在定,无一不定时。”这个定力必须动态有静,静态有动,动静一如,名为定。而不是说我在静的时候我能静,我在动的时候我必须拿一种力量来克制它,它才能够定,那这个还不是定力。在动态里面必须观空,在静态里面必须观无常。

在动态里面为什么必须观空?因为你所有的六根、六尘、六识统统是虚妄的东西,短暂的、变化的,所以在动态里面必须观空。在静态里面必须观无常,为什么?在静态里面必须观无常呢?因为在静态里面,譬如说你打坐,你就会发现这个身体有变化,吃进去的东西马上变化,又拉出来,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事实上这个身体找不到一个真正的自我,只是一个臭皮囊而已,短暂的、变化的,然后你对这个执着马上放下。你就不会说:我一天到晚都要化妆,我一天到晚就要买什么西装,我一天到晚就是要怎么样享受。因为你知道这个是假的,你就知道我必须运用我的智慧,来跟一切众生生活在一起,而在现实里面当下即入超越的境界,而超越的境界里面,必须面临这个现实,这个定力就出来。永远如此。

还有一点,定力有两个角度来调伏:外在的跟内在的。第一个外在的,要随顺众生。恒顺众生,不要跟众生作对。如果我确实要纠正他,我也必须态度和善。众生的无知我们怜悯他、同情他,因为他生活在无知、无明之下,他不可能有智慧,他没有智慧他就会执着自我,执着自我的人他就会伤害别人。所以别人对你的伤害,你不要怨恨,这是我们的业障。因此学这个定力是很重要的。

在静态里面必须观无常,在动态里面必须观空。用空观跟无常观很容易。如果你智慧够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就没有,世间本来就没有你执着什么?哪一点可以让你执着?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空中的受法、色法也是假的,受想行识,这个色身所有的前五识、第六意识分别、第七意识,都没有这一些,连根本无明也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就没有,哪里有什么染污不染污的?空中你泼这个墨水去,空中也不会停住墨水,染污不了它们。一个人胸量如虚空的时候,你怎样伤害他,怎么样侮辱他,连感觉都没有,他永远如此,定力就跑出来了。所以定力不一定是坐。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