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求佛有没有用 作者:妙智法师

求佛有没有用 作者:妙智法师

有人问:既然说佛陀是人不是神,那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我们求佛有没有用呢?   我们应当了解,“佛”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清净自性。求佛,是向内祈求,向自己的如来藏祈求。换句简单的话说:我们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佛无二无别,佛的功能已经完全开显,而我们尚待挖掘。佛的慈悲、智慧、神通、辩才,所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在众生心性中本自具足,因被无明妄念烦恼所障而不能妙用现前。求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身通过多闻熏习,如理作意,积资净障,降伏客尘烦恼,恢复清净自性,显发种种殊胜妙用的过程。如果我们能按照佛陀的教诲生活,不再造业,那么不好的事情自然就不会找上门来。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不是佛菩萨在保佑我们,而是他们的教法在指导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远离伤害!就像交通法规保护我们行车安全一样,这是同一个道理。
  
接着又会有人问:既然求佛是向内心祈求,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顶礼外在的佛像呢?这不是矛盾吗?
  其实一点也不矛盾。佛是先觉者,是我们的老师。而众生是学生,是后觉,我们必须通过老师的引导才能获得觉悟与解脱。从伦理道德上讲,拜佛就是一种至诚恭敬的礼节,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感恩,向老师膜拜学习、见贤思齐。礼佛就是要与佛心相契,学习佛的慈悲、平等,否则,丝毫不了解拜佛的含义,搞搞形式主义,那和迷信没啥区别。
  那么,佛教徒常说的佛力加被与感应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句,福增无量。这就是加持的力量。加持的力量来源于佛的悲心和愿力。释迦佛在因地发了五百大愿,并且已经成佛,具足圆满的智悲力。佛的慈悲周遍一切众生心相续,没有一刹那间断、没有一微尘间隔,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众生祈求,佛陀必定会任运降临。试想,我们平时有事祈求世间善人时,他也会尽力帮助。何况是大智大悲的佛陀呢。经中说,佛陀对三世所有有情的一切心和心所,能在一刹那间毫无错乱地任运了知。只要你具有恭敬与信心,佛陀大悲愿力的加持,必然能在心相续中显现。当祈祷佛的信心圆满时,就能得到佛的全分加持。也就是说,获得加持的大小取决于敬信心的程度。有一分敬信,则得一分加持;有十分敬信,则得十分加持。这就类似于我们生病看医生,如果对医生有信心,服用他所开的药方,则药到病除,如果没有信心,药开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也有人会这样问:我并没有看见佛菩萨啊,我怎么知道佛菩萨在加持我呢?
  那些地震灾区的人们并没有见过所有捐助他们的人,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他们可以感觉到大家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是真真切切的,可以触摸到的。这些施予援手的人就是菩萨。佛菩萨不仅仅是寺院里供奉的塑像,110的警察、120的医护人员、119的消防员……在别人危难的时候,伸手去帮助别人的人,都是菩萨。
  但人们似乎非得亲眼睹见如来法身现前才能相信佛菩萨真实不虚。这种想法非常幼稚。凡夫无慧眼,当面不识如来。金刚经言: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菩萨随顺众生根机显现各种身份度化有情。不是人们想像中,抬头看到云端坐着个佛才算眼见为实。
  再跟大家讲个故事: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的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的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共在的。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了……                                
  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的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的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二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读了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再有人问到:我在佛前做了种种功德,为什么向佛祈求的心愿没有灵验?
  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人到寺院写牌位、做佛事,或者上供下施,祈求各种人天福报。如果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会埋怨菩萨不灵,甚至退失学佛的信心。佛教讲究因果,种什么因必定得什么果,一点不会错乱。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了知,诸佛如来对众生的护念与加被只是众生受果报的一个重要助缘,起决定力的还是众生自己的思想行为。思想行为的影响与作用力就叫做业力。善的思想行为必定产生善的影响与后果,恶的思想行为则必定产生恶的影响与后果。这就是佛教的因果观念。
  (果报有三种:现报、生报、后报。现报是指现世作恶,现身即受恶报;现世作善,现身即受善报。生报是指今生作善作恶,来生方受善恶之报。后报则指或过去无量生中作善作恶,于此生中受善恶报。或今生作善作恶,在未来无量生中受善恶报,是名后报。)
  如果今生善根力弱,抵不过往昔强大的恶业,势必恶业果报先成熟。举个例子:一个人生生世世自私吝啬,今生感召的果报是贫穷困苦。但是这个人还有一点微弱的善根,他到佛前供养,祈求福禄。因为多生以来顽固的习气,在做供养时,仍然心存悭吝、怀疑,并且在生活中待人接物一如继往地自私自利。这种不清净供养的善业非常微弱,根本抵不过往昔强大的恶业,所以很难扭转他今生穷困潦倒的局面。这就好比是一块地,既种了庄稼又种了野草,如果野草所得的养分远远超过庄稼,最后收获的当然是野草而不是粮食。
  如是因,如是果,一切皆是自作自受,绝不是佛菩萨不悲悯。换句话说:“一饮一酌,莫非前定”。所以,我们一旦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受再大的苦难、委屈,也不会怨天尤人。我们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晚上,一个人做了个梦,梦见和菩萨在一起走在沙滩上,空中忽然闪过了他一生中的点点滴滴;他发现在每一幕里,沙滩上都有两对脚印,一对是他的,另一对是菩萨的……
  当最后一幕划过后,他再回头看着沙滩上的脚印,却发现有好几次,沙滩上却都只有一对脚印而已!而且那些时候都正好是他生命中最低潮,最难过的时候……
  他很困惑的问着菩萨:你答应我的,你说你会寻声救苦,一旦我誓愿跟随你,你就会一直走在我身边护持我,但是我发现在我生命中最难受痛苦的时候,沙滩上却只有一对脚印而已啊!!我不懂,为什麽在我最需要你慰助的时候,慈悲的你却舍我而去?
  菩萨慈悲柔和地回答说:我忆念你,护持你,而且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在那些你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候,你只看到一对脚印,因为,那是我抱着你在走的……
  当我们面临考验之际,往往会一直以为是自己孤军奋战,在我们最觉得孤立无援时候,静下来看一看,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人都在旁边陪着你……

TOP

当前居士们容易犯的过失

很多在家居士来寺院做了几天义工以后,内心对佛法的体会比在家时要深很多,不少人问及在家修学不能很快进步的原因在哪里?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认识清楚在家修学容易犯的错误,然后纠正他,就可以很快进步。  

    (一)著于文字,喜见他过
  为了解决自心的苦乐问题,所以要学习佛法,但是学佛多年,不见得快乐有增长,痛苦有减少,不是经论有问题,而是我们依世间的学习方式学习经论,误以为懂了文字就懂了佛法,没有办法依经论反省生命,对治烦恼,文字懂的越多反而成了看别人过失的工具,这一点,在家居士尤易陷入而不知。
  (二)我慢高山,法镜外照
  听闻佛法要具六想,第一就是“病者想”而我们常常不这么想,我们通常会以世间的地位、学历、名誉等等,作为不承认自己有病的依凭,佛法是从恭敬中求的,如果有一丝毫的慢心,都会成为受用佛法的障碍,实际上我们在无明当中,绝对是个大病人,闻思佛法必须反观自心,法镜内照才能治病,反之,不照自己而照别人,在外境上分别计较,是不可能净化及提升心灵的。
  (三)二宝居士,轻贱僧宝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学佛人,只皈依佛法二宝,人称“二宝居士”,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多是看不到自心的烦恼贼在作祟,以至膨胀我执、法执,以自己片面、单一的角度看僧众的行为,不能理解,乃至毁谤,这种过失是非常严重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为还没成佛,所以每个人都在学习,学习就是因为有不圆满的地方,俗众在学习,僧众也在学习。
  (四)贪著自宗,嗔他法派
  入了佛门,皈依了三宝,还是容易犯一些过失。有些人学了一个法门就非常执著,常在人、寺庙、宗派上分别,居士之间不能互相尊重接纳,结果因为对人看不惯,进而对其所学的法门一概否定,甚至毁谤,造下毁谤正法的恶业,谤法业障,大如须弥,修行怎么可能进步。
  (五)学不善巧,反成障碍
  还有一类居士,皈依了三宝,读了一些经论,觉得佛法最好,就一头扎进学习佛法中去,极力劝导家人、亲戚、朋友都来学佛,要求全家跟他一起吃素,实际上每个人善根,福德因缘不同,人家不一定听你的,结果渐渐和家人相处不来,乃至格格不入。在单位工作,人际关系变得很差,别人看你学了佛法却成这样,也就排斥否定佛法,对佛教产生很多误解,自己学佛也越来越痛苦,得不到解决。
  在家居士要想走出学佛的误区,关键就是让佛法融入自心,以正知见指导自己的行为,把佛法转化为自己潜意识中的力量,自然而然任运都和正见相应,如何做到呢?这个过程譬如登山,若一路上都是拉你下山的人,都是告诉你上山多危险的话,你可能在信心薄弱时就随同他们下山去了,还是得不到受益,所以要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助伴,走上菩提大道才会既稳又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师友的帮助下,首先认清自己学错的形相,不自轻,不退怯,以“契而不舍,志在必得”之心,突破学佛路上的重重难关,不断改正错误,证得种种功德胜利,究竟成佛。

TOP

提到信佛人们就会想到烧香拜佛烧纸钱,求卦问卜,神佛保佑平安发财,在大多数人们的心里这种印象根深蒂固,把佛教笼罩上了一层迷信的阴影.其实如果你深入了解佛学,真正了解佛教你就会有另一种态度和认知了.本来佛教并不是宗教,他是一种教育,一种多元文化的教育,但现在因为时代各方面因素佛教确实变成了宗教,其实佛教的全称是佛陀教育,他是至善圆满的教育,之所以佛教能在中国开展起来就因为他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非常吻合,印度佛陀和中国孔子两大圣人都有惊人之处,这说明真理永远是不会变的,

可佛陀教育更是圆满,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讲的最透彻,把人生说的明明白白.可现在大都信佛者就是烧烧香,磕磕头求佛保佑发财平安,搞一些迷信活动,这是非常不正确的.首先烧香是为了恭敬,在过去印度并没有佛像,因为夏天热蚊虫多当时是为了驱赶蚊虫才烧香的,另外上香也是表法的意思,看到烧香就要想到内心要有智慧,要上心香,要如理如法的修学,这才是真正的烧香,你内心要真正烧香才有用啊;另外佛教的点蜡烛也不是给佛菩萨照明的,那是给自己照明的,看到蜡烛就要想到他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做为一个佛子要具备蜡烛这种精神,人们也常常拿这个比喻老师,每个佛子也要担起这个责任,这是蜡烛的意思;而佛堂前点灯也是提醒我们内心要有一颗明灯,有一颗明亮的灯,把佛学发扬光大,点亮内心那颗明灯;至于在佛像前磕头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表恭敬,这和中国不忘本是一个意思,佛陀把宇宙人生真相把光明带给人间,把最好的教育说了出来,我们要有恭敬心,在佛菩萨像前磕头是表示不忘本,第二层磕头可是养生之道啊,锻炼身体,对身体有益处,诵经念佛那是静,磕头跪拜那是动,所以修学动静结合,是最好的养生之道.这才是烧香磕头的含义啊,可千万不要搞迷信.佛堂上的一切都是教学工具,烧香表示要有智慧;

蜡烛表示要有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点灯表示内心要明亮,要续佛慧命;荷花等一些花朵和水果表现因果,看到花要想到自己不要造恶因,看到果知道果报的可怕,花和水果的供养表示的是因果,学佛的人看到这些提醒自己在言语造作,待人接物如何去做,而且荷花表示出淤泥而不染,内心要清静,这才是佛堂里的真正含义.而佛像都是泥做的他怎么能保佑你,你磕几个头就能保佑你了,愚痴的做法.这佛像都是教学工具,你看一进寺院,首先你见到的是弥勒菩萨,肥肥胖胖,满脸笑容,这就是告诉佛弟子学佛要大肚能容天下事,要学会笑对人生,笑对一切恩恩怨怨,笑对一切顺逆境,而四大天王也都各有表法的意思,看到观音菩萨像要想到自己要慈悲,看到阿弥陀佛要想到自己重要的事情是往生,所以不要搞迷信,要相信佛教是教育,寺院里的一切都是表法的,看到上边说的这些你能像一面镜子一样照着自己,并把这些落实到生活中,这才是真正的修学佛法,将来成佛做祖.而平安发财这些事也不是佛菩萨给的,他们也没这本事,不过他们能交你如何去学习,因为吉凶祸福都是自己安排,自己造做的,佛菩萨会交你如何去修学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果真如理如法的去做,会得到佛力加持这是真的,你真众善奉行这才能和佛菩萨感应道交,生活才能如意.信佛和学佛不一样,学佛我们将来是要做佛,不搞迷信,真正去修学决对得受用.

学佛要有一颗柔和的心,尽量的宽恕众生,活在感恩的心中,要学忍辱,要从空相上去修,这样能得利,修学起来才会越来越圆满,希望每一个佛子都要如理如法的去修学,不要搞迷信.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才是真正的佛教.

TOP

儒、道、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其理同源而道并行不悖。就其社会功能而言,儒治世,道治身,而佛治心。著名学者南怀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而佛家是大百货店。儒家与道家是解决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佛家则是满足人们更高水平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应有尽有。所以说佛教的境界更高。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而植根、弘扬在中华大地。这种特殊的因缘,带给了中华民族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不加倍珍惜。但对佛教的亲近和信仰还存在着许多障碍,特别是接受现代教育的知识份子,常会把佛教与迷信划等号。
  
对佛教信仰的最大障碍是“疑”。人们习惯于科学思维,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讲求“实证”。佛教知识稍有接触和了解,便会遇到许多无法解释和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人有来世吗?有六道轮回吗?有西方极乐世界吗?“万法心所现”,还有没有客观存在?释迦世尊在世的年代,科学并没有今天发达,他老人家也没借助任何先进的科学仪器,怎么能够证悟到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呢?等等。
  
我们都崇拜那些揭示了宇宙和自然奥秘的科学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天才爱因斯坦就是最杰出的代表。他所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在当时全世界仅有两个半人能看懂。但广义相对论所揭示的宇宙真理,却被后来的科学实验和观测所证实。相对论因此而被科学界广泛接受。 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人自然是不会迷信宗教的。那么爱因斯坦又怎样评价佛教呢?他说:“如果有一个能够适应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爱因斯坦并不认为佛教是迷信。佛教与讲求实证的现代科学不但不矛盾,还是互相依存的。我们所以会疑惑,是因为我们没有爱因斯坦的智慧。
  
霍金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近年最具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是关于“膜”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霍金认为时空是十维或十一维的。一维一重“天”,这与佛教中讲无色界四层天、四禅十八天,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净土等等,又何其相似!
  
霍金的大半生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全身只有三个手指头还能够动一动。和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靠直觉。“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正来源于突发的灵感,后经三年的思考形成完整理论。他不能借助任何科学仪器,但他的思维却能够穿越时间与空间,飞扬在宇宙最深处,探索到黑洞的隐秘。这种证悟的方法与佛教中的“禅定生慧”大概是类同的。
  
人类生活在四维时空中,只能感知四维时空的事物。犹如一堆吹起的肥皂泡,我们是处在一个泡泡的“膜”上,无法感知“膜”里面的情境。而佛所宣示的境界是属于四维以上的时空,常人自然无法感知和理解。霍金的天才思维已经触摸到了四维以上乃至十维的时空,尚还感知不到其中的具体情境,这是因为他还没达到佛那样的智慧。
  
对于佛教,我们当然应该智信而不是迷信。但我们的智慧与爱因斯坦和霍金这样的天才人物相比,实在有天壤之别。那又怎么能明白佛所宣示的境界呢?科学研究会一步步向终极真理靠近,但永远不会达到终极真理。我们要靠科学研究来解除所有疑惑,将等到哪一天?
  
佛所以要向我们宣示那些未知的境界,是要让我们明白万法的因果与空性,去除无明,放弃我执,摆脱一切烦恼和痛苦,让我们饱受折磨的心灵得以拯救和升华。我们的种种疑惑都来自我们的愚顿与执着。要解除我们的疑惑,办法就是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这是一个极其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对于常人,犹如残疾者攀登珠穆朗玛峰。
  
人生短促,对我们来说,最现实、最紧迫的事情是信愿勿疑,赶紧把身上的毒箭拔掉!如果一定要先搞明白这毒箭是从哪里射来的;毒箭的材料是什么,毒汁的成份是什么,剂量有多大,危害的程度如何,要不要先把凶手抓住?等等。那恐怕就来不及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