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如何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摘编]

如何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摘编]



许多学佛修行的居士们,在思维上犯着一个毛病,那就是以为:学佛是出世间法;生活是世间法。学佛,是个人的修持;家庭,是全家的生活,这些全是两回事。事实上,学佛与家庭、与生活,原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事。因此,我们来谈谈如何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漫画中画着一位老居士手持念珠,坐在蒲团上,念佛打坐。一个小孩由门外伸头近来,喊到:“爷爷,外面有人找您。”老居士怒容满面,叱责孙子道:“你没有看到我在打坐?”
“打坐”坐到这个程度,不坐也罢。打坐,是修行的方式之一,其实所谓“修行”,无非是修正“行为”上的缺失,我人身、口、意三方面的行为,在身行者为杀生、偷盗、邪淫;在语行者为两舌、恶口、妄语、绮语;在意(心)行者为贪婪、嗔恚、愚痴,此三者之中,以意行为主,身行语行,只不过是执行意行的命令而已。所以修行重在修心,如果不能改掉嗔恚习气,如何能口不出恶语呢?如果不能修心,坐烂十个蒲团又有何用呢?
修行,简单地说,就是修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错误行为,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修正,离开生活,何来的修行。所以,六祖惠能大师有偈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似觅兔角。
佛法原来就在我人生活中,离开生活,离开世间,何处去觅佛法呢?学佛,是从做人学起,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而做人的基本原则——如诚信、宽恕、公正、慈悲等信条是不能变更的,如果一个人懈怠放逸,无惭无愧,做人的条件尚且不够,如何有学佛的资格?所以印光大师说:“欲学佛祖,须先取法圣贤。倘躬行有玷,伦常乖舛 ,尚为名教罪人,何能为佛弟子?”
佛是佛陀的略称,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佛陀是人格圆满的圣哲,学佛就是学佛陀圆满的人格,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改正错误,修正一切不正确的错误与行为,才能趋向学佛之路。
在家居士学佛,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全家人的事----个人的生活不能与家庭生活隔离,所以佛法不但要生活化,更进一步要家庭化。佛法家庭化,仍然是从自日常生活中作起,中国人重视伦常。伦常,是人伦的常道,印光大师在与丁福保居士的信中说:“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趋向,良以佛教骇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同信中又说:“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份。”
或者有人说:印光大师自幼受儒家传统教育,这是自儒家的伦常立场而说的,佛经上未必这么说。其实不然,佛经中也有这样的话,《观无量寿经》有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内外亲属,常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颜色常和,莫相违戾。”
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相对”的世界中,长短高低、大小方圆是相对,而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也是相对,既是相对,就有互相对待的人际关系。而我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只知要求别人,不知反省自己。”父亲要求儿子孝顺,如果父亲不慈爱,儿子怎会孝顺呢?丈夫要求妻子温顺,如果丈夫性格粗暴,妻子单方面怎么温顺得起来呢?胡适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你要别人怎么对你,你先怎么对待别人,如果只要求而不付出,那就是“我执”与“我见”在作祟,家庭中的一切纠纷、争执,“我执”与“我见”是根本的原因。
上面一段话,简单的说,无非是孔子所说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已,有趣的是,佛经上也有意义相似的话,在《四不坏净成就经》中说:“若有欲杀我者,我所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戒。不乐杀生,如上所说。我若不喜盗于我,他亦不喜,我云何盗他?是故持不盗戒,不乐于盗,如上说。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云何侵人妻妇?是故受持不邪淫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为人所欺,他亦如是,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语戒,如上说。”
如果套用上面格式,也可以说:“我若不喜他人骄慢于我,他亦不喜,我云何骄慢于他?我若不喜他人于我恶言相向,他亦不喜,我云何恶言于他?……”推之于一切细节皆然。尤其是应用在家庭生活方面,最为适用。
要使家庭佛化,由自我做起。我先放弃执著与我见,我先主动付出与奉献,去影响、感化我的父母、妻子、儿女,以至于兄弟姐妹。我人不必先存有所收获之心,但天长日久,潜移默化,家的气氛自然有所改变,不再经常争执与冷战,渐渐的气氛温和了,融洽了。当然,这只是初步。进一步,你可能把佛教杂志、浅显的佛经,或者故事式的、漫画式的佛书介绍给家人看,最终的目的,是使家人都成为正信的佛教徒。
一个佛化家庭,有几本佛经是值得阅读的,如欧阳竟无居士的《在家必读内典》,这本书种收辑了十五中经,其中男子必读者七种,女子必读者七种,男女共读者一种。男子必读的经是:一、父母恩重难报经;二、大方便佛报恩经,孝养品;三、佛说 经;四、演道俗业经;五、善生经;六、十善业道经;七、优婆塞戒经。女子必读的经是:一、鹿母经;二、银色女经;三、玉耶女经;四、长者法志妻经;五、七女经;六、月上女经;七、优婆夷净行法门经。而男女共读的,是《四十二章经》。
一个佛化家庭,如果能全家吃素,当然最为理想,如果做不到,最低限度可先吃三净肉:不为自己杀、不看到杀、不听到杀。慢慢教育家庭成员来吃素,但在目前这种杀业惨重的社会上,我们做为修行人绝对要做到爱护一切有情众生,不杀一个有生命的众生。
[五戒的故事]
[戒杀生的故事]---又哭又笑的山羊
佛在舍卫国祗园精舍时,比丘众问佛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有什么好处?佛以此因缘告诉众比丘们∶“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没有好处的。”然后佛陀就说了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波罗奈的梵施王(Brahmadatta)时,有一个婆罗门要杀一只山羊祭祖,他对徒弟们说:“把这只羊带到河里洗一个澡,刷好它的羊毛,在颈项上挂一个花圈,给它吃一点谷料,然后牵它回来。”他的徒弟们就照着去办事。
当他们在刷羊毛时,山羊先开始笑了一阵,然后接着哭起来。他的徒弟们很是惊奇,就问山羊是什么缘故,它对他们说:“等回去见到你师父后,重覆你的问题就行了。“他们就赶快把山羊带回来见师父,并告诉他河边的事。
婆罗门于是亲自问山羊为何它先笑后哭,山羊说:“很久以前,我也像你一样是一个婆罗门,教授吠陀(Veda,婆罗门教的圣经),我也像你现在一样杀一只山羊来祭祖,因为造了这个杀业,我沦落在畜生道500世,被人砍断我的头已经499次,我先开始笑是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在畜生道的最后一生,从今天以后我将不再受断头之苦。但是后来我哭是你为了祭祖而杀了我,你将沦落在畜生道而被断头500次,因为可怜你,所以我才哭了。”
婆罗门听了,对山羊说∶“很好!我已决定不再杀你了。” 山羊对他说:“不论你是否杀我,我今日难逃一死。” 婆罗门说∶“放心,我会派人看顾你的。” 山羊说:“你不明白业力的,你的保护是很微弱的,而我的恶业是很强大的。”
婆罗门於是吩咐他的徒弟们把山羊放到草地上去,并交代不要让人伤害它,他的徒弟们就照着吩咐去做了。
山羊在草地上吃草时,伸长着颈项去吃长在一个大石头后的草,突然天空出现一道闪电,闪电击中大石,把它劈为几块,一块锋利的石片飞向山羊,正好把羊头切断,这时一群村民聚在羊尸处,对这奇怪的事议论纷纷。
一个树神见到买羊,洗羊,与羊谈话,放羊,闪电,石劈羊头的整个过程,现身来劝告村民说∶“你们千万不要去杀生啊!当你们知道了杀生的果报以后,你们才会停止杀生。”村民很惧怕,从此停止杀牲畜祭祖。树神还劝他们守持五戒和多行善事。很多代之后,人们还是持戒行善,他们死后,很多生到天界去,树神也转世到更高的天界去。佛陀结束了他的故事,对比丘众说∶当时的树神就是我的前生。」
佛化家庭,是家庭中每一分子都要恪尽其分,尤其是做父母的,更要尽到父母的责任。目前社会上青少年犯罪率增加,由斗殴、吸毒、抢劫,使人有“人间何世”之感!不过,问题青少年,出之于问题家庭。古语“养不教,父子过”,养而不教,就是父母失职,俗语“言教不如身教”,如果父母以身作则,本份做人,家庭中不至于出太离谱的青少年。
种一盘花尚要尽心培育,何况养一个儿女?如果父亲忙于赚钱应酬,母亲忙于打牌享受,这就是父母的失职。一个家庭主妇,打牌应酬、不顾家庭,固然是失职,就是专门参加佛教活动,跑道场而忽略家庭,同样是失职。学佛要自本份做人学起,要自端正家庭学起,要在繁杂万端的生活中修行,要在融洽和睦的家庭中修行,反此道而行,一切都是缘木求鱼。同修们,我们如何把佛法融入生活,融入家庭,进而净化社会,建设人间净土,和谐自在人生,这才是我们修行者努力的目标啊!
阿弥陀佛

TOP

珍惜当下的生活[摘编]

从来不知道要感恩生活,甚至还一直认为自己生活处处不如意,挫折很多。而今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很幸福,是自己不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
佛教故事:珍惜当下,某地有一座寺院,神台供着一尊观音菩萨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因为有求必应,因此专程前来这里祈祷,膜拜的人特别多。一天,寺院的看门人,对菩萨像说:「我真羡慕你呀!你每天轻轻松松,不发一言,就有这么多人送来礼物,哪像我这么辛苦,风吹日晒才能温饱」
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下来看门,把你变到神台上。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这位先生觉得,这个要求很简单。于是观音菩萨下来看门,看门的先生上去当菩萨,这位先生依照先前的约定,静默不语,聆听信众的心声。来往的人潮络绎不绝,他们的祈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各种祈求千奇百怪。但无论如何,他都强忍下来没有说话,因为他必须信守先前的承诺。
有一天,来了一位富商,当富商祈祷完后,竟然忘记手边的钱便离去。他看在眼里,真想叫这位富商回来,但是,他憋着不能说。接着来了一位三餐不继的穷人,他祈祷观音菩萨能帮助它渡过生活的难关。当要离去时,发现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开袋子,里面全是钱。穷人高兴得不得了,「观音菩萨真好,有求必应」万分感谢地离去。神台上伪装观音菩萨的看门人看在眼里,想告诉他,这不是你的。但是,约定在先,他仍然憋着不能说。接下来有一位要出海远行的年轻人来到,他是来祈求观音菩萨降福平安。正当要离去时,富商冲进来,抓住年轻人的衣襟,不明究理,要年轻人还钱,两人吵了起来。
这个时候,看门人终于忍不住,遂开口说话了……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去找看门人所形容的穷人,而年轻人则匆匆离去,生怕搭不上船。这时真正的观音菩萨出现,指着神台上的看门人说:「你下来吧!那个位置你没有资格了。」
看门人说:「我把真相说出来,主持公道,难道不对吗?」
观音菩萨说:「你错了。那位富商并不缺钱,他那袋钱不过用来**,可是对那穷人,却是可以挽回一家大小生计;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如果富商一直纠缠他,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命,而现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因此我们必须相信:当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所以,请珍惜你现在的生活。
就在此时此刻!我们除了要认真的修行佛法,更要善守自己的本份,尽心尽力的把该作的事作好;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或者发愿往生,勤修净土法门;专修专念一句佛号求生净土。那么,有一天无常来了,我们就不会慌了手脚,自然就能心无挂碍的坦然面对了。
阿弥陀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