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修道要恒心不变 [摘编]

修道要恒心不变 [摘编]


树是一天一天的长,你虽然没有见到它的生长,但不知不觉中它是在长大。等到十年或百年后,就变成有用的材料。树是这样子,我们人修道也是如此,不要著急,不要想今天修行,明天就开悟,不是这么容易的。必须要天天锻炼,天天修行,也不管它有什么进步,你不退步就是进步。
你只要一天一天把妄想减少,这就是进步。欲念一天比一天少,这就是进步。贪嗔痴心一天比一天少,这就是进步。不要求快,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你进得快,也退得快。反而,必须用恒常之心来修行,天天都求忏悔,改过自新,所谓:“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功可造。”
我们修行,就是要去习气毛病,去肮脏的思想,现出本有的光明,本来之智慧。这些智慧光明,是人人本具的,可惜被无明遮盖住了,不能善用自己之智慧光明。无明遮障了,就想往下流;你若露出智慧,就会往上达,即是逆流。
 故修行非一朝一夕,而是要念兹在兹,朝于斯、夕于斯,年年月月都是这样修行,恒常不变。时间久了,才能养成我们的般若智慧。不要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这样你永远也不会有成就。我们要学树木的成长,一天一天长大,日日诚心修行 。
在修道期间,遇到任何境界,魔障、逆缘、顺缘,都要处之泰然。顺逆皆精进,把一切万事万物皆看成是在为我们演说妙法。若我们能了解万事万物皆在说法,则可知其妙不可言之处,若能明白了,就能知道自己本来之面目,就路还家,借世间法而修出世法,不被万法所迷,不被万相所惑。当一切境界来了,迎刃而解,不被其所障。这样子,久而久之,我们的智慧将会现前。不现前的原因,就因为我们不向前进,只想往后退。遇到善缘犹疑不决;遇到恶缘就从而随之,跟著跑了。因而流浪于六道中,总也跑不出去,愈陷愈深,愈深愈拔不出腿来。在这里反觉得有点意思,所以看不破放不下,总也得不到自在解脱。故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糊涂生来,糊涂死去,而中间又不知所作为何,总是颠颠倒倒,找不出个所以然的道理。
各位!这种人生就是糊涂人生,总以为自己有名有利,有大成就。其实人世间的成功,就是圣贤的失败,所以帐应该特别分析算清楚,做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一明白,永远明白,打破生死关,跳出轮回圈,这样才是大丈夫的能事。
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人学习任何事情,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甚至是修行的道业,要有所成就,都必须有“心” :成就菩萨道的人,大慈大悲,抱持救度众生的心。心有很多,以下提出坚固四心:
第一、信仰要有真心:信仰的美,在于能开发心地,将心中的财宝发掘出来。真心学佛、有信仰的人,他的身口意,全都归敬三宝,他会效法普贤菩萨,用身体去实践佛法;效法富楼那尊者,不畏蛮凶,说法度众。如果我们在行住坐卧当中,念念都与佛相应,处处不离佛心,就是有真心的信仰了。第二、求法要有耐心:一个修道人,要养成逆来顺受的胸襟,凡事都以心甘情愿的态度去接受。信仰如靠山,求法如爬山,总要历经一番煎熬与磨练,方能学有所成,所以要有耐心。如过去的浮山远禅师、汾阳禅师为求佛法,不远千里寻访明师,他们不惧呵斥驱逐,不畏艰难挫折,终于成为一代禅师。
第三、修道要有恒心:修道需要实际的体验,日修月修年年修,朝夕惕励不变心,才是有恒心的修道。现代人往往不耐烦、无恒长心,过去南泉普愿禅师三十年不下南泉、无门慧忠国师四十年不离党子谷,庐山慧远大师终生不过虎溪,他们都是修道者的楷模。菩萨不也是经过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吗?所以修道要有恒心,才能成就。
第四、护法要有热心:护教、护法与弘法同等重要,护法要有热忱,甚至能为信仰、为真理、为佛教而牺牲奉献。近代的章太炎、吕澄、蒋维乔等佛教学者,致力佛学之钻研;孙张清扬居士护持佛教、三宝不遗馀力,抢救僧伽于囹圄之中,则是台湾佛教开拓初期的护法功臣。
“置心一处,无事不办”,不论做事或修行,真心、耐心、恒心、热心,都是不可缺少的。
第一、信仰要有真心,第二、求法要有耐心,
第三、修道要有恒心,第四、护法要有热心。

TOP

福慧双修是修学佛法者所必备、也是成就涅的资粮。修慧是深入经藏,依教奉行;修福似乎是为自己求福报,有自私的“嫌疑”。如果我们是一粒种子,佛法如阳光,生活如大地,慧如耕耘,福就是养分,离开养分的种子是不会茁壮的。
佛教我们修福积德,才能真正改造命运,没有福德纵然得到了,也很快失掉。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你修因就得果。财施得财,法施得聪明智慧,无畏施得健康长寿。
心地清净是最大的福报,这是福报的根基,心地不清净,做善事,有福,是“有漏的福报”,有漏的福报还是业障。
我们修福报的动机是什么?这一点就决定“福”的性质,如果为自己贪图享乐,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或是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样的“福”,就是祸,不会成为福德资粮的;如果是为践行佛法,弘扬佛法,念念为众生着想,预办往生资粮,这样的“福”就是无私的,就可以成为福田、福德的。心存慈悲,与人方便,利人之事不论大小,尽力而为,损人之事,不论利益多少,断然不做,这样,福田中生长的自然是大福报。
所以,我们要大大方方求福报。末法时期,众生福薄,如果不知惜福积德,对修学是不利的,珍惜拥有的一饮一啄,不浪费一饮一啄,特别对公共财物更应节约、爱护。修福德的方法非常丰富,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很容易获得的,而且也不必投入太多的物质条件,只要我们有一颗热情包围下的爱心就足够了,爱一切物质,爱一切众生,爱物心的体现就是珍惜;爱人心的体现就是慈悲。另一方面,欲结佛缘,先结人缘。在众生中广结佛缘、善缘--欲结善缘,自己就必备一颗善心,以善心去与众生结缘,必是善缘,有了善缘,就为佛缘的结果,打了个坚实的基础。如同火种一样,传播着光明与温暖。如此也增加了我们的福报。
妙莲法师曾经开示我们:“只要用你的善口说一句好话助人,看到人家做善事,发个随喜心、赞叹心,令对方成就,都是修大福报;乃至劝导别人发心种福田,自己也同样得福报。”可见,修福报不必花费太大的精力与财力,只要在生活中善于运用佛法,实践佛法,就轻松得到了。法师又开示道:“代他人办事受苦,就是消自己的业障,好事予他人,就是增自己的福慧。”想想修福德真的很简单,只要我们完全放下自私自利之心,困难留给自己,方便让给别人,请一请、让一让、省一分、余一点就可以了,这样简单的修福不去做,无常来时而不得解脱,岂不冤枉?
一个青年拜师学画,画师叫他去取些水来研墨,青年取来水将笔海注满后,就把剩下的水随意倒掉了,画师看看地上的水,又看看青年,等了很长时间,青年也没有什么反应,画师就拒绝收他为徒。青年临走时问:“你一不考我,二不问我,为什么不收我?请让我明明白白的离开。”画师道:“我让你取水,你却不知道珍惜,将剩下的水轻易倒掉了。一个糟蹋东西,又不知反省的人,是不会成为好画师的。”同理,一个不知惜福,不肯省察自己的人,一定不会成为合格的佛教徒的。
人都需要福报,没福报什么事都做不成功,有福报的人做起事来很顺利,没有福报的人去做就处处是障碍。
念佛就是修福,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心地清净,贪嗔痴慢不起,把自性里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念出来,这是修福。
福报与轮回是两桩事,了生死、脱轮回的大事,福报不能救,修再大的福报,你到人天里去享受、享福,不能了生死、脱轮回。了生死脱轮回,功德能救。修福德不著相就是功德。“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就是功德。事上没差别,用心不一样,结果就不同。
功德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在随喜当中成就功德。
念佛人真正有福,念佛人不但天地鬼神恭敬你,十方诸佛赞叹,一切菩萨都敬重,诸佛菩萨看到念佛人,肃然起敬,念佛人龙天鬼神拥护。我们为什么不修呢?
真正发愿,一心一意要想见阿弥陀佛,要想生极乐世界,二六时中老实念佛,这是福德。
人在临终时正念现前,心不颠倒,这不是自己的力量,完全靠阿弥陀佛慈悲救拔,他就往生了。这事绝对不能侥幸得到,他是修福得到。
有些人平常念佛念得很勤快,临终不念了,临终贪恋世间,业障现前,病苦是业障,这要在平常预防,用什么方法预防?修福。一定要修厚福,深厚的大福,临终没有病苦。
临终时清楚明白,十法界由你自己选,迷惑颠倒,就没能力选择,被业力牵着转,自己做不了主,那人叫没福报。生时享尽荣华富贵,福报享完了,临走时没福报了。所以一生中生活要节俭、朴实,累积福报,临终时享。
临终遇到佛缘能往生,至少具足三个条件:第一、神智清楚,这是大福。第二、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第三、他一听就没有怀疑,立刻接受马上照办。他这一句佛号信愿行圆满具足,他才能往生。

TOP

人在刚学佛时很好,无论是对众生的慈悲心、还是对三宝的信心都很坚定,修法也很精进,如果照这样下去,很有希望。后来却越学越懈怠,一年不如一年。五、六年、十几年以后,当初的慈悲心、出离心也消失了,越修越胡涂,越修越迷信,自己都不知道在干什么?
现在很多人修行都不如法,念了那么多佛,修了那么多法,却始终得不到任何加持与成就。在日常生活上、家庭上都没有变化,什么进步也没有,什么成就都没有,最后都退心了。这是什么原因?就是不能够正确地理解佛法,不能如理如法地修行。我们时时刻刻要依教奉行,能够如理如法地修行,才能得到加持和成就;不能依教奉行就是盲修瞎炼,没有用。我们现在每天都在修法,不要时时刻刻把什么事情都放在心上,都一定要看破、放下,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修法当中。如果口里在念经、念佛,心里想的却是别的,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只能结个善缘,等无量…劫再来修行。
佛教故事:人生无常,佛陀率领僧团居住在祗树给孤独园时,有位年轻人时常来听佛陀讲经说法。有一天,年轻人愁容满面,见到佛陀就泪水涟涟。
佛陀问他发生什么事?年轻人说:“我父亲生病过世了,我很难过!他是个很好的人,为什么无法活得长久呢?”
佛陀慈祥地说:“你不是时常来听经吗?”
年轻人说:“是啊!只要您在这里讲经,我都会来听。”
“既然如此,你应该听我说过生老病死、人生无常的道理。人来世间,岁数总是有限的啊!”
“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并不觉得父亲已经年老了啊!”
佛陀解释:“生命的长短,不是以岁数而定,而是他在人间的缘有多长,生命就有多长。”
年轻人又问:“父亲舍此身后,是上天堂或下地狱?请您一定要为父亲加持,让他能够往生天堂,否则为人之子的我会很不安!”
佛陀觉得此时说再多道理也没用,因为烦恼已占满年轻人的心:“难得你这么孝顺又有心,我答应为你父亲加持,但是你必须依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年轻人高兴地答应了。
佛陀请他去拿两个壶过来,其中一个壶灌满油,另一个壶则放一些石头:“来!现在我们去河边,你赶快去叫你的亲人及邻居一起过去。”
年轻人很高兴地召集亲友一起来到河边,依佛陀指示,将两个壶轻轻地放进河里,然后将壶打破。放石头的壶被打破后,石头随着壶的碎片沉下去;而放油的壶,虽然碎片下沉,油却浮上水面。
佛陀请年轻人和周围的人用虔诚的心来祈祷--让油下沉,石头上升。所有人面面相觑,觉得岂有此理?因为不论如何虔诚祈祷,也无法让石头浮上水面或让油沉下去。
见大家议论纷纷,佛陀微笑地说:“行善就像把油放在壶里,造恶就像在壶里放石头;当生命终了,善业会往上浮升,恶业则向下沉沦,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不是靠人加持就可以往生好的境界,就如同石头无法靠着祈祷而浮上水面。所以,人往生后何去何从,完全决定于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世间万物,起心动念以及言行举止都要从善去恶。”
  经书中还有一个比喻:在很高的悬崖上有一个野生的水果。一个人用一只手抓住一把草,拽住自己吊在悬崖外的身体,一只手伸下去摘水果吃。有黑、白两只老鼠轮流吃着这把草,一次吃一根。如果他现在放弃水果,是有办法爬上去而不堕悬崖的,但这个人却对这些熟视无睹,仍毫不在乎地吃着水果。这两只老鼠就表示白天和夜晚,草就表示我们的年龄,水果就表示世间的妙欲、享受。白天和晚上这“两只老鼠”将维系我们生命的“草”,每过十二个小时就吃掉一根,直至我们生命终止,绝对不会停息。属于我们的“草”每天都在减少,当“草”彻底消失的时候,我们就一定会坠入万丈深渊。贪欲的人却不计后果,只在乎水果的鲜美滋味,一旦掉下去,追悔莫及。所以,在现在有办法可以不堕入轮回深渊的当下,千万不要为贪得一时之欲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上面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所以我们对于佛法的修学,一定要勇猛精进,断恶要快,修善要积极,刻不容缓!我们要把握着每一分时光,要去干了生死、出三界的大事,把全部身心投放到老实念佛上去,专修专念一句佛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TOP

我们这个世间人,心量很小,嫉妒心很重,容不得人,看到别人有好处,自己心里就很难过。你发心学佛,你周围的这些人,看到你想学好,心里很难受,想方法障碍你,想方法陷害你,这个事情很普遍,到处都是。
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心里就嫉妒、难过,这个毛病是众生无量劫以来都有的,不要教的,与生俱来的。我们一般凡夫,最严重的习气就是嫉妒!嫉妒会引起嗔恚,嗔恚是堕地狱的业因,这是我们要觉悟的!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有很高德性的"君子",总想着别人好,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成人之美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需要有宽广的胸襟和与人为善的心态。
君子内在修身、外在达人,尽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尽量给予他人帮助。如儒家的"人溺己溺、人饥己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家的惩恶扬善;佛家的教人向善、慈悲普度等,无不包涵了成人之美的思想境界。圣王明君治世,使国泰民安;贤相良臣尽忠报国,荐贤举能,不谋私利;实践和传播儒、佛、道思想以济世的道德之士,与人广结善缘,使人提升道德;乃至给人劝善、鼓励的一句话,使人择善而从,都体现出成人之美。自古以来有很多佳话流传至今。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在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总结说,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用人:第一,不妒忌有才能的人,看到别人的才能,好象就是自己的才能;第二,用人所长,避免其短;第三,敬重贤良,原谅犯错误的人;第四,褒奖正直,从不黜责出去一人。这些都展现出圣王明君的仁爱和包容的胸怀。
1 佛法教给我们随喜功德,随喜功德是对治嫉妒,懂得随喜功德,懂得成人之美,就能把嫉妒的障碍打掉。
1 一定要懂得随喜功德!随喜是什么?是成人之善,成人之美。看到人家做好事,我们生欢喜心,不但生欢喜心,我们还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这就是随喜。
3 诸位要晓得,我有能力,我帮助他;我没有能力,我生欢喜心,他有多大功德,我得多大功德。他修那个功德好辛苦,我得来毫不费力,这个要有智慧!
4 现在世间人心量很小,我们要示现大心量;现在世间人都不能包容,我们要表现能包容,我们要做好样子给人看!
愿所有的众生早闻正法,修持正法,护持正法,弘扬正法。
愿所有的众生深信因果,忏悔业障,把握当下,念念为众生,积功累德,同生极乐国。

TOP

我们学佛最低的成就,来生决定不堕三恶道,算是这一生没有白学。这一生学了佛,来生还要堕三恶道,你这个佛法就白学了,你学错了!
我们细细观察这个世间学佛的人,走错路的人多,还不在少数,这桩事情很可怕!我们不要去管别人,常常回光返照想想自己,这才真正叫有受用。看别人与自己不相干,人家清净,该升的上升,该堕的往下堕,与自己毫不相干,要紧的是要修自己!
修行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你有能力“分别善恶”,这是智慧。善有真有假,如果你不辨善恶,你持的戒决定不是清净戒,你修的福未必是真的福报;你种福田,你种在沙土里,种在石头上,不会有收成的。
种福,真的还得有福报的人;没有福报的人想种福,种错了地方,将来会很失望,得不到结果,所以修福,我常常讲,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你修不到福,你所修的福是假的;有智慧,你才能够知道哪个地方是福田。
譬如说,这个寺院花了六千多万建成,花这么多的钱建一个庙,一般人以为这福报很大,可是如果这里头传播的不是正法,不是正解,换句话说,这种庙是传播迷信,这叫什么福田?
所以,我们一生当中想种福,你首先要认识福田,什么是真正福田?这个地方有人真修行,有人真正在这里证果,这才叫真正福田。。

TOP

1 我们念佛人平时老实念佛、认真修福,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往生。修福别享福,福报享完了不得了!临命终时如果是病得很重,人事不知,往生就靠不住了。就算有人给你助念,助念也靠不住。



2 诸位要晓得,那个福报大的人,他一生当中不享福,临命终时享福,享什么福报?神智清楚、心不颠倒。



3 临命终时神智清楚、心不颠倒,样样都清楚,一点也不迷惑,到最后一念,心里只有佛,其他的念头都没有,那你就决定作佛去了。



4 所以要知道,我们一生修福不享福,求的是什么?就是求临命终这个福报。临命终时清清楚楚,这是最大的福报,因为临终这一念是阿弥陀佛,你决定往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