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在生活中完成心性的超越和转变

在生活中完成心性的超越和转变

在生活中完成心性的超越和转变

达真堪布

不管是修禅宗还是修mi zong,都要有基础。就象盖房子必须要打地基一样。不管你盖什么样的房子,盖什么样的高楼大厦,都要先打好地基。地基打得很牢固了,基础修得很好了,往上你才可以再选择。根据自己的根基,修净宗也行,修禅宗也行,修mi zong也行,都行。佛讲的都是脱离痛苦的方法,都是能让我们成就的方法。基础没有打好,修哪个法都不能成就。 有人说念佛法门方便,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如果没有生起出离心,没有生起菩提心,也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你只念阿弥陀佛有什么用?实际上你还是没有念阿弥陀佛。有个老太太说,我念佛多方便啊,边念佛边干活,太方便了,还是这个好。我问她,你干活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佛还是活?如果干活的时候心里没有想活,连想干活的念头都没有还能干活,那就神了。如果你嘴上念的是佛,心里想的却是活,那你念的是活不是佛,也就是说你还是没有念佛。

念佛能治病、能积福报、能消业、能往生、能成就。但念佛必须从心里念,必须真正懂得阿弥陀佛的含义。我们现在不断地念佛,实际上是念魔了。你嘴里念的是阿弥陀佛,心里都是魔,都是自私自利。求观音、求阿弥陀佛,使自己或者家人健康长寿,求孩子学习有好成绩,能考上大学,求事业能成功。求的都是世间法,都是自私心。心里全是这些我执我爱,自私自利,还有贪嗔痴慢疑等烦恼。

心里是魔,你念佛就着魔了。求健康等这些世间的福报,说明出离心还没有生起来。有的还求自己能往生。他知道人间苦,轮回苦,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好,想要快点解脱,想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再也不回来了,于是就特别执著地念佛号。这样念佛求往生也是自私的,说明菩提心还没有生起来。

有了出离心、菩提心,有了证悟空性的智慧,你有了这个基础,达到这个层次了,念佛是很殊胜的。清净平等自在随缘念佛,这才是真正的念佛。这时候念一句阿弥陀佛佛号,这才是真正念佛了。而你能这样清净平等自在随缘念佛,这个时候念不念阿弥陀佛四个字都无所谓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吃饭都是念佛了,睡觉、打呼噜全是念佛。但是这个境界也很高。

我们现在都不懂得什么是清净。认为我清净了,我放下了,但这都不是真正的清净。看破才能放下,放下了才有清净。看不破怎么能放下呢?放不下怎么能有清净呢?什么是看破?你彻底弄明白,搞清楚,看透了诸法的事实、真相,包括自己的真相、本性,这叫看破。看破不是看着什么都不好,什么都不要。看破了才能放下。放下不是放弃,这是一种智慧,不是什么都不去做。放下了,才有清净平等自在随缘念佛。念佛求往生也是很难的。
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这是基础。有这些基础了,再修其他的法,一定能成就。

念佛求往生也行,打坐修禅也行。修禅宗明心见性是最基本的。我们修mi zong,五种圆满是基础,两个次第是方法。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开始念咒了、修本尊了。然而本尊是怎么修的,他也不懂。念咒修本尊,是在五种圆满的基础上,通过两个次第的方法才能修成本尊,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这三关必须要过。我到汉地后,发现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连出离心都没有,就想修高深的法。这样修法,就是没有基础的修法,没有次第的修法。统统都是空中楼阁,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第二个是没有把修行与生活结合起来。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修行与生活是脱离的状态。很多人都跟我说,我也想学,就是没有时间。我要上班,要做很多家务,儿子还没有成家。等我退休了,等我老了,等儿子成家了再学。这就是不懂佛法,不懂修行。真懂得佛法,真懂得修行,不会耽误你的生活,不会耽误你的工作。

为什么说“佛法是种活法”?就是把修行与生活、工作结合起来。我们一直在烦恼,痛苦,活得不轻松、不自在、不快乐、不幸福。佛法是种活法,是一种正确的活法。我们原来的活法不是正确的活法,我们现在选择学佛修行,就是换一种活法。所以要把生活、工作同修行结合起来。主要是你的发心、你的动机。心一转,念一转,都是修行。念转不过来,在表面上烧香拜佛,实际上都是造业。修行不在表面上,不在形式上,都在心里。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
念佛要念心,修行要修心。怎么念心?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怎么修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是换个角度,去想、去体会。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启发心本有的一些功能和功德。你启发不了这个心,转换不了这个心,在表面上做何种功德都不会有任何意义。

佛讲了很多方便法门,但最终都是直指我们的心,让我们了解这个心,修炼这个心。我们现在心胸狭隘,什么也容纳不了,什么也圆融不了。修心,就是要修圆融,修容纳。能够容纳一切,能够圆融一切,这才是真正的修心。炼这个心,让心象大海那么宽阔,象大山那么稳固,不动摇。顺境来了,没有特别的高兴;逆境来了,也没有特别的伤心。就这样如如不动。
心如如不动,是指内心不动,在表面上可以有爱,也可以有恨。佛为什么有寂静像和忿怒像?意思是表面上该有的还得有。需要恨,就有恨的表情;需要爱,就有爱的表情。但是内心里不能有恨,不能有爱。我们都在舞台上,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各种角色。虽然这一切都是戏,但我们要认真地演这个戏。演得不认真,不入戏的话,不会成功的。一定要认真地戏演,但内心里要知道正在演戏。不管是爱的表情,还是恨的表情,都是表演,都是虚假的。你看那些演员演的时候特别认真,演得特别象,但他们内心里知道这是演戏。开悟者、证悟者就是这种状态。表面有上爱的表情,有恨的表情,但内心里明明了了。也会吃饭,也会睡觉,但是他内心里明白这都是无常的。

从轮回的角度讲,都是不净的,都是痛苦的;从无常的角度讲都在刹那刹那地变,没有恒常不变的。从空性的角度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观念、这些认识,都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演戏必须要认真演。如果不认真,不相似的话,肯定不成功。佛讲的缘起和性空,缘起就象演员正在表演一样,真空就是内心知道自己是演员,正在演戏,内心有这种认识,这种智慧。缘起和性空就是两种智慧,你能这样,内心里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因为心里有数啊,就象有人嘱咐你做什么事情要注意,你心里有数一样。真正心里有数,不管今天要面对什么样的场面,要面对什么样的人,都不会轻易地动心。这才是真正的开悟、证悟。

生活与工作,这都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都是必须要做的。我们学佛修行就是了缘、了债、了生死。缘有各种各样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缘与债,这都是往昔所结下的缘、所欠的债,必须得了、必须得还。这都是修行的结果。如果我们知道这是在了缘,这是在还债,这是真明理了,是深信佛讲的话了,那时候心里面不会有压力,不会有烦恼,因为这都是应该的。其实我也说过,你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一切的事情,都是应该的,没有不应该的,都是很正常的。我们之所以说不应该、不正常,这都是我们自己的分别执着、创造出来的,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做出来的,我们把自己给框起来的。

要珍惜人身,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这都不是随随便便得到的,这都是生生世世修来的福报,今生今世才有这样的机缘值遇法师、值遇正法,一定要珍惜。你不珍惜的话,那也没有办法。你珍惜才能得到利益。人身难得不是一般的难,而是非常的难。能够遇到佛法更难,尤其能够遇到正法,是最难的。一定要珍惜,别错过这个机会。一定要精进地修,如理如法地修。 我们现在修净土与大圆满法,一个是临终往生的方法,一个是即身成佛的方法。这两个都是今生解脱的方法,而且都有传承,都有仪轨,都已经给你们准备得特别完整,非常全了。再不好好修,那就没办法了。真正的如意宝已经拿到手里了,再不珍惜,再不利用的话,那就是自己的事情了。就象已经把饭给你们做好了,路给你们铺好了,再不吃,饿死了,再不走,我也没办法。网站里有很多相关的资料,多看看。

真正放下了,你就超越了。执着还是在种恶因,起烦恼也是恶因。要去掉我执这个最根本的种子,必须要开悟。他骗了你,这是因果。你可以行善断恶,转变这些因就行。恶果、恶因可以转变为善业。逆境顺境、恶缘善缘都是好事。显宗里讲,处都是好处,人都是好人,事都是好事。mi zong里更强调五种圆满。处处都是净土,人人都是佛菩萨,事事都是吉祥的、清净的,这就是五种圆满。你有这么高的见解、这么高的智慧,就可以在顺境中积福,逆境中消业。

其实超越和转变,都是在生活中进行和完成的。mi zong里讲自身是最究竟的坛城,自身就是最究竟的佛。如果你有这么高的见解,有这么好的认识,吃喝都是供养坛城,供养佛了。穿衣装扮都是庄严坛城,供养佛。如果你没有这么高的见解,你知道佛菩萨的功德无量,你应该起尊重心。比如说吃饭,你可以把这些供品供养给诸佛菩萨,然后把这些当作加持品,当作法师三宝赐给你的加持品来吃,就能治病、驱魔,能积福、消业。就这样转念!从早上起来到第二天早上这段时间里,你发心,都是修行。睡觉起来时发心,然后刷牙洗脸,这就开始修行了,接着做饭、吃饭都是修行。做家务、上班、工作是修行。下班回家后的一切行为也都是修行。就这样始终不断地修行,直到你不用修时为止,那时候就是佛了。

恶鬼这些鬼神到处都有,我们随时都能碰到。他能找你这是有因缘的。你和他没有结恶缘,没有伤害他,他能找到你吗?不可能。如果没有因缘,不会找到你。小偷偷东西也是一样。这么多人家,为什么能偷到你们家,没有偷到别人家呢?佛讲因果,这都不是巧合,这都是有因缘的。传染病也是,有的传染上了,有的没有传染上。一家人都在一起生活,也是有的传染上了,有的没有传染上。为什么他传染上了,我还挺好的呢,只有佛才能解开这些问题。
都是因缘,都是因果。你同那些鬼神也好,一些众生也好,没有因缘是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的,因缘不成熟也不会发生。因缘必须要成熟才能发生。比如我有很多冤亲债主,他肯定要索债,但机缘不到,再要也要不到。缘分到了,就完了,必须得还。佛就是讲这个因缘果报。
做火施,在下午、晚上做都可以。把食子点燃后放在门外或者窗外都行。最好是在外面。如果没有条件,在阳台上、厨房都可以。有些人做火施,害怕了,不敢做了,就变成修行的障碍了;有障碍了就是你自己执着了。你不执着、不害怕的话,就没有事。相不会束缚我们,不管是什么相。执着才会束缚我们,执着才会障碍我们。

这些鬼神,还有家里很多护法等这些众生,很多人都处理不好与他们的关系,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引起的。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善待这些众生。善待是要从心底里善待,你对他有一个真心,他也会感恩,这就是回报。实际上我们的心和他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从因果的角度讲,他就会福报大,这就是报应。从诸法的本性,我们这个本性、我们的心来讲,我们所看见的、所感受的,都是心的一种幻化,本身都是心。

我让你找你的心,你根本找不到。心在哪里?我们肯定从身体里找。皮肤、肉、骨头都不是。心脏也不是,大脑也不是。心不是在一处,到处都有。你的心到处都有,我的心也是到处都有。这是你的心,也是我的心,大家的心都在一起。我们说诸法一心、诸法一体,所有的法是一个心,心都是一体,就是这个意思。

你对每个众生都有一个真诚心,他们都会感应到,会感恩你,报答你,都会善待你,都会变成你的护法。你对他们有恶念,他们也会知道。这是一种缘起,缘起就是这样。对面有个镜子,你笑,镜子里的你也笑。你恨,镜子里的你也恨,这就叫缘起。缘起不可思议。我说法界就是你的家,所有的众生都是你的家人。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到处都是你的家,所有的众生都是你的家人、亲人。这样你的家就大了,你亲人的面积就大了,你多舒服啊!

凡夫不是这样的。非要把一个小小的空间当作自己的家,执着周围的几个人,只把周围的几个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家的面积太小了,感情的面积也太小了,太窄了,就象把小鸟关在笼子里一样。小鸟没有被关在笼子里之前,天空都是它的家,它可以自由地飞翔。把它关在笼子里受到束缚了,它就痛苦了。我们的笼子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本来整个天空、整个法界都是我们的空间,但是我们把自己划在了这么个小小的范围,就象把自己关在笼子里一样,就不自由了。心是相通的,家也是一样的。如果分别这是我的家,那是他的家,这样就把自己束缚住了。出了这个家门就不舒服了。这是你自己的分别念,是执着。

善待众生,不会有事,别害怕。我们都是信佛的人,应该相信佛讲的道理。所有的众生,包括无形的众生,恶鬼、傍生,都是我们的生身父母,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能这样看待,你就不会有那种不自在的感觉。佛还讲:所有的众生都是佛菩萨。你应该恭敬、供养,不应该害怕。这些道理你们都似懂非懂,实际上还是没有懂。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还害怕什么!到处都有众生,到处都有佛菩萨。

TOP

修行就是一场战争,与我执作战,与烦恼斗争。魔王波旬以及他的眷属,是我们强大的敌人。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失败,因为他们隐藏得特别深,藏在我们的身上,藏在我们的心里。贪嗔痴慢疑这五毒,是魔王波旬的功臣,每天都在执行他的命令,让我们迷惑,让我们痛苦,让我们不自由。我们靠闻慧、思慧、修慧这些智慧,这些正知正见,和他们决战,把权力夺回来,就自由了。
学习佛法如果仅仅是看一看、听一听,所生起的智慧也只是闻慧。闻、思、修这三种智慧里,闻慧是最初的智慧,是最没有力量的。我们也明白很多道理,有时候也能对治一些烦恼习气,但是力量太弱了,然而我们的敌人却非常强大。闻慧就相当于一只洋枪,思慧、修慧就相当于是导弹、原子弹。你只靠一杆洋枪与敌人战斗,那是不可能胜利的。所以我们现在很多的时候都是失败的,尤其是遇到对境的时候,根本对付不了。所以思慧、修慧非常重要。
听开示、看书,这都属于是闻,也是必须的,但还谈不上思。思是什么?你把每一段、每一句的精华的部分掌握了,然后通过各种方法,从各个方面再三去思维,你就会明白得更多,感受得更深。越明白,信心会越坚定,越有力量。这是一种禅定,让自己的心专注。
修,是一点一滴地去体会,去感悟,然后落实到生活中、工作中。万事万物都在给你表法,都不离佛讲的这些道理。在任何境界当中都能体会得到,都能感受得到,这才是修慧,才是内心深处真正的智慧,才是有力量的。
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这些道理都不离人世间的事情。在对境当中,你会体悟得更透,感受得更深。这样,这些正念在相续中会根深蒂固,在任何对境中,它都是稳定不动摇的。那个时候,你才是真正生起定解了。
每一个课程都不能离开闻思修。闻思修是有次第的,你先听闻,然后再去思维,最后再去修行。现在很多人都不会思维,因为闻法不够,佛法的精华还是没有掌握。佛讲的、法师讲的每一段都有他的意义,把精华提炼出来,掌握了,然后去思维,思维明白了再去运用。对佛法里讲的每一个道理都有甚深的体会和感受的时候,才是圆满。学修任何一个课程都是,生起真正修慧的时候,才是成功了。能懂、能讲不一定是精通。没有生起修慧的时候,这些都是佛的智慧,不是自己的智慧。自己用心去体会了,才能让佛的智慧成为自己的智慧。 

TOP

佛为什么不救度地狱众生?

达真堪布开示
人的寿命非常非常短暂,尤其是现在的末法时期,众生的业障越来越重,魔的力量越来越强,天灾人祸,各种疾病特别多。我们的生命就如同狂风暴雨中的一盏酥油灯,随时都会断灭。这样的情况以后会越来越严重。原因是什么?众生造业。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状态,根本不相信因果,到处造业,所思所想都是贪嗔痴慢疑,所做所行都是杀盗淫妄酒,一点点也不在乎后果。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以后天灾人祸会越来越多。
修行不能等待,因为死亡不会等待我们。佛法里没有是非,佛法里讲的都是道理,都是事实,佛不会跟我们开玩笑,佛也不会吓唬我们。怎么没有一点点紧迫感呢?怎么不往心里去呢?我们还没有消除业障,我们还没有断除烦恼,突然死了怎么办?我们依然要流转轮回,继续要感受极大难忍的痛苦!
我们现在是人,但是当人都这么难,人身都这么苦,怎么还感觉不到呢?你从小到大、从少到老真正快乐过,真正幸福过吗?你经历过多少的坎坷?生老病死苦,行苦,苦苦,爱别离苦,不欲临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你感受过多少的痛苦,还没受够啊?在六道里,人天是福报。做人都这么难,人生这么苦,其他的就不用说了。如果我们堕落恶趣了,下地狱了,那种痛苦难以忍受,无法表达!我们现在所讲的地狱的痛苦,是最浅显的表达,真正的地狱的痛苦是无法表达的。
你修好了,心地清净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快乐也是难以表达的,我们也只能表达出一部分。你造恶业了,心地不清净了,达到最不清净的时候,因业力所感,显现地狱了,要感受地狱痛苦的时候,也是一样,那种难以忍受的痛苦也是无法表达的。
我们不说宿世累积的恶业,只说今生今世,我们做过多少恶业,杀过多少生命?现在在我们的相续中,已经有了下地狱、堕落恶趣的因缘。但是在这些恶因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们通过忏悔,通过修行可以将它们消掉。一旦因缘成熟了,业力现前了,这个时候,无法摆脱,只能面对,只能忍受。业力现前的时候像洪水猛兽,谁也挡不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降临到你的面前救度你,也是束手无策,无法救度。
《百业经》里也有很多这样的公案。佛知道很多众生正在感受恶趣的痛苦,于是把四众弟子们带到现场,跟他们讲述那些众生的因缘果报。佛说,它们将来过几千个劫、几万个劫才能转生为人,才能学佛修行,才能解脱。佛这样授记过,但是没有直接救度它们。
佛那么慈悲,佛的加持力和功德力都是无与伦比的,不可能见死不救。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佛也无能为力,没有办法。佛不是不救度它们,而是无法救度,只能让它们感受这些痛苦。业力什么时候穷尽了,什么时候才能解脱,之前谁也没有办法。
佛救度众生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让众生断恶行善。如果你按照佛的教导真去这样做了,才能转变因果。佛让你开悟证悟,你真正做到了,才能超越因果。除此以外,佛也没有别的办法。
所以,在死亡还没有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地学修,断恶行善,把所有的业都统统消掉,让自己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如果我们清净了一切业障,脱离了轮回苦海,那么我们一旦死了也不怕了,因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之前你自己好好地观察思惟,你有没有做好准备?如果还没有准备好,你要抓紧时间,否则到时候你会后悔的!
我们不是要解脱成佛吗?所以一定要赶在死亡来临之前实现自己的愿望。死亡何时到来,这是不定的,所以说要抓紧时间,每分每秒都不能浪费。万一我们错过了,我们还要继续流转轮回。好好地学修,当我们对死亡,对一切法都无所畏惧,都没有任何恐惧的时候,才是解脱。

TOP

福慧双修是佛教的根本教法。如《涅槃经》卷27云:“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种庄严者,则知佛性。”《华严五教章》卷二云:“此终教中论其实行,从初发意即福慧双修,故成佛时无别修也。”太虚大师在《人生佛教》中也曾经指出:“真正所谓成佛,必具二要素:一智慧,以智慧力故,体察谛理断诸烦恼。二福德,以福德力故,庄严国土,洁净身心。佛之所以成佛,即由此二力圆满无缺故。”佛教之“福慧双修”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人生智慧,无论是对世俗人生还是寻求解脱、超越者,都有很多启发之处。
首先,“福慧双修”有权有实。所谓“权”即权宜之义,指为 时之需所设之方便;所谓“实”,即“真实不虚”之义,系指永久不变之究极真实。“福慧双修”之“权法”,指的是佛教对于世间的财富与智慧亦持有一种肯定态度,因为这是属于“世间”善法之一。但其“实法”,是在出世之“福慧”,以及其实践“六度万行”上。对于世间“福慧”之肯定,如《善生经》中佛陀对善生之教诫云:  
“积财从小起,如蜂集众花。财宝日滋息,至终无损耗。一食知知足,二修业匆怠,三当先储积,以拟于空乏,四耕田商贾,泽地而置牧,五当起塔庙,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业,善修勿失时。如是修业者,则家无损减。财宝日滋长,如海吞众流。”  
分析一下这段经文可以看出,对于世间财富之获得,佛陀建议用一种合理合法、勤恳积极的态度与方式(智慧)去获得财富,这种“智慧”在《杂阿含经》(经48)中又称为“黠慧”,而对于财富之守护,佛陀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如“不信奸邪人,及诸悭吝者”等,尽管谋财方式古今迥异,其精神实质还是一样的。但世间这“福慧”是“有漏”的,除了能给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外,并不能解决真正的人生问题,按照佛教的说法,人由于烦恼所生之过失、苦果,而在迷妄世界中流转小停,难以脱离生死苦海,此为人生之根本问题。欲解决此问题,“福慧双修”之权法是力所不逮的。  
其次,“福慧双修”有先有后。就世间与出世间的福慧而言,应是“世间”为先。《大般若经》中认为,如果一个人世间福慧不够,那么出世间的福慧更是无法企及的,更无法领略佛法般若的真实意义:“有愚痴人为魔所使,未种善根,福慧薄劣,……自于般若波罗蜜多,不能听闻乃至演说。”故佛教有“修道资粮”一说,因为世间的“福慧”是成就出世间“道业”的必要条件与基础。这就提醒我们,如果只是志存“超越”、“解脱”,而不顾世间善法的修行,那就是“地基”没有打好,恐怕也不太容易取得出世间的成就。  
就“福慧”自身修习顺序而言,则应该是“福”先。关于“福慧”积累,佛教有“六度”之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六度”针对的是不同方面,但其顺序却是不容紊乱的,即先由“布施”、“持戒”入手“修行”。盖“布施”、“持戒”通乎“世间”、“出世间”,前者是一种“积极”的利他行为,后者则是一种“消极”的利他行为。从此入手,如爬楼梯,如登高山,拾级而上,方能成就智慧。另外如在《佛说吉祥经》中,佛陀提出的忠告也是先从“远避愚痴者、亲近智慧人”入手,渐次谈到“居住适宜地”、“广学长技艺”、“善能养父母”、“帮助众亲眷”、“邪行须禁止”等世间善法,进而进入“参访众沙门、适时论信仰”、“克己净生活、觉知四圣谛”、“了悟于涅槃、世事不动摇”的出世间“福慧”善法。从这点上来看,佛教是重“实行”而非“玄想”、重“利世”而非仅“自利”、重渐次修行而非一蹴而就、躐等而行的。  
最后,“福慧成就”有主有次。无论是世间福慧还是出世间福慧,都是以“智慧”为主导的。“出世间福慧”讲究“空慧”,“世间福慧”讲究“黠慧”。后者要以种种善巧方便带来财富的积累。从相关经典看,佛教是反对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一夜暴富的,所以屡屡劝人要有“营生之业”,要“始学功巧业”。即便是想要成就世间的“福业”,那也必须遵循“正道”才可以,否则只是成就“财业”,自己并不能享受此财富带来的“福报”、 生活的便利、社会的声誉等。遵循“正道”求财需要智慧抉择,其实质终究是和出世间的“福慧”一样,都是以成就无偏无执之利他道德行为归宿的。  
特别是在积累了一定的世间“福业”之后,如果不以佛教提倡的出世间智慧为主导,不以精神、道德之追求为终极,则鲜有不骄奢淫逸、败德丧家者,这大概是古今中外的通例。如ji 督新教卫斯理宗创始人约翰·卫斯理曾经说过:“当财富增加的时候,傲慢、情欲,各种各样的俗世之爱也会随之而增强。……凡是财富增加的地方,宗教信仰的精粹就会相同比例地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宗教的出世智慧(如佛教的“空观去执”之智)作为主导,那么所积累的世间“福慧”恰恰会变成“一间像钢铁一般坚硬的牢笼”(马克斯·韦伯语)。人生活在其中,安全、方便是有了,但终究是没有终极智慧的声色沉迷之徒,在佛教看来,这样的人生还是蛮可怜的。综上所述,佛教所提倡的“福慧双修”内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对于今天的人们还是不乏启示、教育意义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