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乘無量壽經 (九十二)

大乘無量壽經 (九十二)

大乘无量寿经



(第九十二集)



2000/7/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五面,经文第五行看起,科题是「闻名俱生」: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从这一首偈看起。净宗法门的殊胜,胜过其他一切法门。佛门同修当中,有不少人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佛在大乘经论上常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麽偏偏赞叹净宗?理由在哪里?我们今天讲到这一首偈,不能不略说几句。这个法门的殊胜,实在说就是它简单、容易、稳当,成就又无比之殊胜,这是其他法门不能相比的。在理上讲,法门确实是平等。在事上讲,这个法门太方便了,人人都能修,人人都能成就;尤其殊胜的,是平等的成就,正如同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

  这个法门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都能够受持,都能够学习,人无分贵贱、智愚。不像有一些法门对上根有利,中下根就感觉到困难;有一些法门对下根方便,上根反而不能得利益。所以古德常讲,这个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特别是在我们现代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真的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能在这个社会里头,不受邪知邪见的迷惑,这就相当不容易了,这就是佛法里常说的具足真实智慧,真实的善根福德。

  如果对这个法门能够有坚定的信心,毫不疑惑;当然这个事情很难,我们常说要能够建立坚定的信心,必须要具足两个条件当中的一个。第一个条件,深入经藏,你对於佛陀在一切经论里面,所讲的这些道理通达明了,你不会怀疑,不会被邪知见所动摇,这是一类人,我们常讲上根利智。第二类人,他虽然没有这个智慧,不能够通达佛法的经论,他善根深厚;这个人好善好德,接触佛法之後他就能坚定信心,成就信愿,也不会被社会误导,不会堕在邪知见里头,善根福德深厚。这两种人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也就像古人所谓法门的当机者。不属於这两类的人,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那要看缘分。过去善导大师讲得好,「总在遇缘不同」,这一句话说绝了。如果他能遇到好的缘分,遇到好的善知识,遇到好的道场、如理如法的道场,遇到好的同参道友,他就成就了;若是遇不到,他也会随波逐流,也必定是空过了这一生。

  黄念祖居士在注解里面说得好,他说:「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这四句是大愿的核心,全部《无量寿经》的眼目,十方如来度众生的妙手,一切众生超越六道轮回的宝舟。这四句话他认知不容易,若非过来人,摆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出。我们认识一个人,这个人有没有见地?是不是真正善知识?就在看他对经论的认识。这四句就是四十八愿的总结,四十八愿就是从这一首偈演绎出来的,展开来的。全部《无量寿经》,我们知道是从四十八愿演绎出的;再往上面扩展,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无量寿经》的演绎;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大藏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演绎。从演绎回过头来再一归纳,归纳到最後,就这四句。这四句重要!

  『我若成正觉』。「我」是阿弥陀佛自称,他说假使他成了正等正觉无上菩提,也就是中国人俗称:得道了、成佛了。其实我们讲得道、讲成佛,这个名词很笼统、很含糊。你说得道,证得小乘须陀洹也叫得道,证得阿罗汉也叫得道,由此可知,这里头有浅深,差别很大。成佛,佛有权教的佛,有实教里面的佛。熟悉大乘佛法的同修都知道,圆教初住菩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真佛里面还有四十二位,也就是说四十二个阶级。此地所说的是最高的一个阶级,我们常讲究竟圆满的佛果,阿弥陀佛证得了。

  证得究竟佛果,这个佛称什麽名号?『立名无量寿』,「无量寿」是华语翻译的,梵文称「阿弥陀」,立名阿弥陀,我们今天称的阿弥陀佛。阿弥陀的意思无量无边,虚空法界无有一法不包括在其中。释迦牟尼佛在讲《阿弥陀经》的时候,将「阿弥陀佛」这个意思为我们说出来,他说的是「无量寿」、「无量光」。佛说出这两个名号,我们要能体会。无量光,光是光明遍照,是讲空间;寿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是讲时间。换句话说,无量寿跟无量光,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时间与空间。诸位想想,哪一法是在时空之外?没有一法能超越时空,时空包尽了一切法。由此可知,无量寿,或者是称无量光,或者是称阿弥陀,就是虚空法界无量无边一切法的总名称,一切万法的总题目。

  中国乾隆年间,把中国自古以来所有的书籍,将它整理重新分类编辑,成了一部大丛书,定了一个名字叫《四库全书》,这是这一大部书的总名称。由此可知,阿弥陀佛在佛法里面就像《四库全书》那个名号一样,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不能出它的范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经里面所讲的尘说、刹说,无量劫来,往後还有无量劫,所说一切法的总题目就叫做阿弥陀佛。我们这样才明了,才真正体会到为什麽古大德常讲,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才稍稍有一点认识,名号功德真的不可思议。

  下面说,『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这两句话非常非常重要。「众生」,我们今天是众生;「闻此号」,我们真的也闻了这个名号。能不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未必。究竟是一回什麽事情?关键在这个「闻」字。诸位必须要晓得,这个「闻」不是我们今天讲「听到」,但是也算;这一生不能往生,也许来生、也许後世,这个名号在阿赖耶识里头是个种子,这个种子是金刚不坏的种子,决定不会消失。总有一天你遇到缘,这个种子成熟,还是会往生,所以能讲得通。而实际上,这个闻是菩萨的闻慧。我们晓得,小乘人所修的是「三学」,戒定慧三学;这是大乘经,大乘当中的大乘,大乘菩萨修的叫「三慧」,闻思修三慧。

  诸位在道场听经听了这麽多年,应当由三学提升契入三慧,我们修学才有进步。闻思修三慧是什麽意思?闻是做「接触」这个代表词。我们眼接触外面的色法,眼见色,它不用「见」,它用「闻」,用这一个字做代表,眼见一切色;耳闻一切声,闻做代表,接触;鼻嗅一切气味,舌尝一切味道,统统用这一个字做代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叫「闻」,闻代表接触。「思」是什麽意思?思是代表明了。我们一般人要是遇到一个难题,告诉你:「你好好的想想,想一想就明白了。」但是大乘三慧里头不容许你去想,你一想就是落到意识里面去了,那就是分别执着了,那错了!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一接触就明了、就通达,这叫思慧。修慧从哪里说?修慧从决定不迷惑,对於一切诸法不迷、不邪、不染,这叫修慧。确确实实决没有迷邪染,一接触就是觉正净。从觉正净来说,叫思慧;从离迷邪染来说,就叫做修慧。

  由此可知,闻思修是一而三,三而一,是一桩事情,决定没有次第。绝对不是说闻是听,听了以後我再去研究研究,研究好了之後,我再来实行,那个不是菩萨,那是凡夫。所以闻、思、修三个字,千万不能把意思搞错了。而戒定慧是有次第的,确实是我们的一个看法,先持戒然後修定,由定再开慧,它有次第。闻思修不是这个意思,这是大小乘不相同的地方,我们必须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刚才我说了,我们学了这麽多年,对於佛法也略知一二,应当把自己境界提升,见色闻声就通达明了。特别是佛像,我们见到阿弥陀佛的佛像,见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者是听闻到名号,立刻就要通达明了名号里面的含义,它具足究竟圆满的义理,无量寿、无量光、无量清净、无量智慧、无量庄严,一切皆是无量之无量。

  为什麽在此地经文上,它不举别的,单单举个「无量寿」?因为无量寿通常又代表常住法身。学佛的同修在经典上常常念到,「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佛有三身,《华严经》上讲十身,通常讲三身。三身、十身也好,都是以法身为根本,法身是能现,报身、应化身是能变,它有个根本,根本是法身,根本是我们自己的真身。佛家修学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教我们肯定、认识自己的真身,禅宗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哪一天要把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到了,恭喜你,你就成佛了;你真的成佛不是假的,在大乘法门里面说,你证得法身,本来面目就是我们自己的法身。法身在哪里?法身无处而不在,无时而不在。这个话不好懂,不好体会,这是很深很深的道理。可是,再深之理,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

  我们举个例子。你从讲堂的门口走到讲台,你用什麽身体走进来的?如果这一边有一架电影的摄像机,你从那边走上台来,旁边录像机来给你录,用电影录像容易体会。为什麽?它一张一张底片,一秒钟照二十四张片子。你这个身有没有动?没有动,在那个门口没有动,到这个地方来也没有动。如果不用这个科技,你很不容易体会到。从这个地方才明了佛经里面讲「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这是如来的见解,这是真话。《中观论》里面讲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

  飞机飞的速度很快,现在七四七大型的喷射飞机,时速一千多公里。我们用千分之一秒的快门去照相,照的那个飞机没动,也就是说,我们的速度跟它飞行的速度相等,你看它就是不动的,这是个物理现象。这些现象在佛家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真的;然後告诉你,十法界依正庄严,「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认为这是真的,你就看走了眼。真的是什麽?真的是法身,永远不变,法身是真身。

  我们从门口到这个地方,你这个身在移动,移动是不是身在移动?我们认为这是我身在动,其实不是的。真相是什麽?真相是刹那生灭,正如同我们照相一样,前一个底片那个相灭了,後一个照片生起来了。我们现在照相这个速度一秒钟二十四张,如果有个照相机它的速度很高,一秒钟能够照十万八千张,那你就更清楚,更容易体会,确实没有动,只是这个相在生灭,刹那生灭。生灭的速度,绝对不只一秒钟十万八千张。《仁王经》上佛告诉我们的,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我们今天弹指,我们弹得快,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的生灭,这才叫诸法实相。正报这个身如是,依报的环境也如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例外,这叫做「唯识所变」。你从这个地方体会到、觉悟到,你才真正认识诸法实相。认识之後要把它证明,你才得受用。你要是不能够证得,那是你的知识,知识不能落实在生活当中,你享受不到;换句话说,你还是不能过诸佛菩萨的生活。你必须把它证实,你才能同诸佛菩萨一样的得大自在,永远离苦得乐。这都是实话。

  我们出家人,佛给我们制定这个服装,我们现在中国人习惯叫披衣,佛法叫袈裟。诸位看到这个衣服上一格一格的,这衣服就是代表法身。我们天天披到,有没有体会到清净法身?代代相传,这个衣叫福田衣,也有道理,披上这个衣服有福了。可是你要明了道理,才会真正得福;不明了这个道理,披了跟披普通衣服没什麽两样。什麽道理?你看每一格每一格的,一样大,一样大代表什麽?代表平等。格子这麽多代表什麽?今天我们所说的,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国土,能够真正明了,平等,一样大,没有大小、没有高下,你就有福了;你能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个人就有福报,所以叫福田衣。

  这个衣服披在身上,还有我比你大,你比我小,你没有福,你颠倒了,所以这个衣就是把整个虚空法界合成一体。这个意思愈来愈明显,什麽叫法身?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都是自己真心所现的,八识所变的,这是真话,这个道理很深很深。唯识法相宗专门说明这个理论与事实的现象,他们主要的经典六经十一论,《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六经之一,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跟自己密切相关。

  古圣先贤常常教导我们待人如己,对待别人跟对待自己一样,所以真正爱自己,才爱护一切众生,不爱护一切众生的人,不知道爱自己。这里头有大道理在。所以法藏菩萨成佛,立名阿弥陀,就是「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众生有智慧,一听他就通达明了。名号里面所含的义趣他通达明了,他就能够把思想观念转变,契入这个境界。这个条件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说「俱来我刹中」。

  如来名号必须要普闻十方,这个事情谁去做?诸佛如来承担接引教导众生的使命,善导大师所说的,「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善导大师所说的如来,不是专指释迦牟尼佛,他是广泛的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佛示现在世间干什麽?教学。佛没有别的工作,讲经教学。教什麽?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一句话是什麽意思?就是唯独来到这个世间就一桩事情,把《无量寿经》介绍给大家,《无量寿经》就是弥陀本愿海。所以,一切诸佛出兴於世,他讲的经论并不完全一样,但是《无量寿经》决定要讲,这就是他必须要说的一门课程;其他的经论是附带的,这是主要的,决定要讲的。我们今天讲弥陀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这三经是决定要讲的,不管是显教、是密教,宗门教下,只要是如来示现,决定会讲这三部经典,这叫如来本愿海。

  佛帮助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就这一个法门。为什麽又说众多法门?度根性没有成熟的。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一句话可不能错会意思,什麽叫无缘?无缘是根性没有成熟,你劝导他,跟他讲解,他不能完全接受,这叫无缘。虽不能接受也讲,跟你有缘,没有缘跟你结上缘。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来生还不能成就,後生。佛度化众生很有耐心,生生世世绝不舍弃你,「佛氏门中不舍一人」,道理就在此地。不像我们,我们没有耐心,他很有耐心,他那个耐心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没有缘的,跟你结缘;缘没有熟的,帮助你成熟;已经成熟,就帮助你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这是佛帮助一切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要知道。不但要知道,我们要学习,我们才知道如何帮助这个世界上一切众生。

  我们今天用的方法,第一步,为一切众生介绍佛法,认识佛教,这是头一步。现代社会对於佛教误会的人非常非常多,怎麽误会?佛教是宗教,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你说佛教不是宗教,人家反过来责备我们,说我们无知:「佛教怎麽不是宗教?全世界都承认它是宗教,你怎麽可以说它不是宗教?」所以他们说宗教,我们也只好承认这是宗教。可是自己要晓得,佛教确实不是宗教,这是他们不知道的。佛教是什麽?佛教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用现代的话来讲,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它不是宗教。所以我们特别要给他讲解,介绍清楚,让大家有正确的认识。

  不但要他认识佛教,而且还要认识宗教。世间有许许多多的宗教,在新加坡这个地区,国家承认的有九大宗教。明天晚上拜火教到此地来讲经。拜火教中国古时候叫祆教,也是在唐朝时候传到中国,很可惜中国现在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人数很少,在全世界总共信徒只有十五万人,在新加坡大概一百五十几个人。人虽然少,在我看起来,所有宗教里面他们最团结。他们一百五十多个人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大家庭一样,非常和睦。去年过年他邀请我参加他们的聚会,我看到他们那种团结、互相尊敬、相亲相爱,我看得很受感动,这是其他宗教里面我们很少能看到的。

  马来西亚国家承认的有七个宗教。他们那个国家没有拜火教,没有犹太教,其他的宗教,新加坡的宗教他们都有,所以他们有七个宗教。到底什麽是宗教?过去许哲在这里讲得好,宗教就是爱,爱就是宗教。她的话解释得很有道理,但是必须要更清楚的说明。佛家常讲,佛教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佛教是什麽?慈悲。我们新加坡附近的邻居,马来西亚、印尼,都是回教国家,信仰回教的人很多。回教的《古兰经》我也常读,每一段经文的第一句,阿拉确实是仁慈的,他们的根本,仁慈;佛教的根本,慈悲。再看看其他的宗教,像《新旧约全书》,「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我们综合所有宗教,提出了四个字,「仁慈博爱」,仁慈博爱就是宗教。所以宗教不迷信,宗教是仁慈博爱,宗教是好东西,应当要提倡。

  所以我与许多宗教接触,我劝导他们一定要发扬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什麽?爱的教育,仁慈博爱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在哪里?用我们现前社会大家所期望的,它的目的,第一个、世界和平,第二个、社会安定,第三个、人民幸福。在佛法里只有一句,「离苦得乐」。由此可知,所有宗教的根本相同,仁慈博爱;所有宗教的目的相同,都是求世界和平,社会安定,人民离苦得乐。於是宗教有团结的理论,当然就有团结的方法。新加坡九个宗教这样的合作,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是好事情。我们一定要把这一桩好事向全世界推展,向每一个国家地区介绍,给大家做个好样子、好榜样。佛家讲极乐世界,穆斯林讲天园,天主教、ji 督教讲天堂,其他宗教也都讲天国、天堂,无一不是劝人为善,为善最乐,佛家尤其如是。

  十善业道是佛家教学的根本,我们现在正在学习这部经典。净宗法门决不能离开十善,何以故?佛在经上介绍,给我们讲得很清楚,那一个世界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如果我们的心不善,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佛号要念得好,十善决定具足;十善不具足,那个念佛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念。那个念佛句句是巴结阿弥陀佛,讨好阿弥陀佛,居心不良,这个不能往生的。所以一定要真干,真干那就决定相应,这是佛经里面常讲的多善根、多福德,必生净土,必证菩提,殊胜圆满,究竟方便。阿弥陀佛作佛所以用这个名号,这个名号用意非常非常之深。

     我们接着再看下面一句: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我们要问,为什麽要往生极乐世界?「往生」这个话要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讲,现在人叫移民,我们移民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为什麽要去?这两句话就是答案。到那边去之後,我们所得到的好处,『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端庄美好的相貌,这是一切众生都希求的。能求得到吗?佛家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肯定求得到,你必须要如理如法,你就能求到。阿弥陀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美好、生活修学的环境,这个很难得。

  我们修学,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古时候,那些祖师大德们,无论是哪个宗、哪一派,他们选择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都是在名山大川,风景绝佳的处所,在那个地方建立道场。为什麽要这样选择?环境对我们身心修养关系很大。但是现代由於交通的发达,资讯发达,中国许许多多着名的道场也都被污染了。最严重污染的是什麽?你们能知道吗?电视。天天看电视可不得了!高山上也要装个电视,那麽清净的环境被污染了,多可惜!无线电广播是污染,现在的网际网路是最严重的污染,不得了!我们要选择一个道场,要避免这些污染,真正有一个清净修学的环境。

  我也很留意,这麽多年来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去参观,仔细去观察,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地方!过去我发现的,澳洲是个好地方,比美国好,比加拿大好。上一个星期我们到古晋去参加一个法会,我住在古晋边界丹斯里.李金友的山庄,我在那里住了六天。那个地方环境清净,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学习、修道的一个场地。法会完了之後,他特别让我多留两天,仔细去看看它的环境。我深深希望,他将来在山上建弥陀村,我们到那边去念佛去。

  他这一座山面积很大,有五千英亩,五千个acre,环境里面的公路有十六公里长,青山绿水,海拔一千公尺,四季长春。所以他说他提供三个第一,世界第一。第一个是空气世界第一,那里面看到蓝天白云,天色特别的蓝,看了真舒服,原始森林;第二、提供第一清净的水,山沟里面流的水、池塘的水,都可以拿来喝,没有污染;第三、提供最清洁的饮食,山上的人,他现在员工三百多人全部都吃素。员工从哪里来的?都从附近十几个村庄。因为那些人住在山上,山上都是打猎的,靠打猎谋生,他把他们召集到山庄里面来,给他们工作,给他们好的待遇,劝他们不要打猎,统统吃素。最初很不习惯,吃了半年之後大家都欢喜。怎麽样?皮肤好了,脸上皱纹没有了,所以个个都愿意吃素了。三个第一,我去住了几天,我说:「你还要加一个第一。」他说:「什麽?」「最清净的心。要在上面讲经,要在上面传道。」

  我们没有私心,决不是说我们只讲佛法,不传其他的宗教。我们在那里建一个多元文化中心,建一个大的活动中心,就做讲堂一样。它里面有小型的电影院,我说:「电影院一个不够,至少有三个到四个小型的电影院。」「放什麽东西?」「每一个宗教。」「东西都从哪里来?」「不要紧,」我说:「每一个星期天各个宗教到这里讲经,我们把录像带提供给你。将来你在山上,他信什麽宗教的,我们有哪一个宗教的录像带拿去,让他们去听,给他们去看,要有一个最清净的心。」我说:「你这个道场,将来就变成世界第一净土,净土道场。」山上有很多路,开了路,路开了十六公里,很多桥都还没有命名,要我替它取名字。我一想,我们去年千禧年祈祷,和平祈祷的时候,我们蒐集了二十六种不同文字的「和平」,统统给他,「这二十六个你去做桥的名字、路的名字,全部是「和平」,你这个山上和平,不会有斗争。」山大概还没有名字,我也送个名称给它,「清凉山」。清凉山,和平路,和平桥,很有意义。

  所以我想我明天,今天没有遇到李会长,明天我跟他谈谈,我们此地不要建弥陀村了,弥陀村搬到那里去,此地飞机一个小时就到那边。我们这里专门办学,培训弘法人才,弥陀村搬那边去。你们大家赞成的时候,大概就没有问题了。所以环境对於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在那个山上去住,确确实实人会长寿、会长生。因为你没有烦恼、没有忧虑,你所接触的青山、白云,看不到一丝毫的污染。所以一定要选择生活、学习的好环境,这是附带的话。

  佛身,佛的相,佛在经上常说,从百千亿福德所生。所以要晓得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相貌,是属於果报。种善因一定得善果,第一个善果就是身体。诸佛菩萨他们的体质、相好,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的善业福德之果报。我们要想改善我们的体质、改善我们的相貌,绝对不是今天科学家所讲的,把人类的基因,已经发现了,就可以改变,没有这个道理,这个不是真的。不相信试试看,将来科学家是不是把每一个人相貌都变成一个样子?这个不可能的事情。

  寿命的长短,一生的际遇,富贵、贫贱,无一不是业报。佛教导我们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是首先教我们改心,断恶修善。佛在《十善业道经》里头最重要的开示,是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你的心就善了。昼夜不能间断,你晚上睡觉还做恶梦,你的心不善;你的心要善良,怎麽会有恶梦?从晚上睡觉作梦,我们自己要觉悟,如果恶梦多,要断恶修善。你从这里下手,认真努力去做,我想一两年当中,这个效果就现前,恶梦逐渐少了;少到最後,虽然会作梦,绝对不会有恶梦。心善!如果不能够断恶修善,你的恶梦决定断不了,非常明显。

  第二个佛教给我们,「思惟善法」。这是说你起心动念,你要想善不要想恶,这个是我们修学的根本。看一切人的善,不要看一切人的恶;看一切人的恶,把我们的善心毁掉了,你说你这个损害多大!人心本来是善良的,孔老夫子说得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佛家讲真如本性,纯善无恶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真心纯善无恶。恶从哪里来的?恶都是看到别人的不善,把别人不善统统蒐集装在自己心里,自己心就变成不善,这麽来的。你为什麽不反过来,专门蒐集别人善的,别人不善的我决定不要,我的心不就变成纯善了?所以要懂得日常生活当中与大众相处,如何做一个转变。

  佛家善恶的标准尤其说得好,为自己的是恶,为别人的是善,这是诸佛菩萨,我们要学。为别人,诸位要晓得,法身善;为自己,业报身善,法身没有了,报身也没有了,这个损失太大太大了。谁懂这个道理?只有佛懂。佛给我们说,我们听多了,慢慢也觉悟到。所以念念为一切众生,不要为自己,不要怕辛苦,不要怕劳累。为别人做事很辛苦,你要以为很辛苦,真的你就很辛苦,真的你就会累坏了;你念头一转,「为别人做事最快乐」,愈做得多愈快乐,这就是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看你怎麽想法。

  李木源居士一天到晚为大众,每天睡两个小时,在别人怎麽受得了?他何以能受得了?为别人做愈多的事情愈快乐,所以他就不感觉得累,不感觉得疲乏。这个道理真正懂得的人少,不多。他不懂,也难怪他,没有人教他,他没有认真学习过,他怎麽会懂?我们今天懂得一点,是佛经看多了、听多了,这才稍稍明白,我们生活环境改变了。世间许多好的缘、殊胜的缘,我们都遇到了。不但自己能享受,而且许许多多有缘的同修,我们都介绍给他,帮助他。

  古晋这个山庄,将来要建弥陀村,我们大家都有福。因为它的条件,我想很容易做到。退休养老、去念佛、去学教,年龄五十岁以上,需要的钱不多,只要马币十五万,就可以拿到永久居留权。马币十五万,新加坡的钱七万五,所以这个条件很低,很多人都很容易拿到。外国移民到新加坡,难!不容易。这里建了弥陀村,你们想到这里来,新加坡移民局不给你居留,你来只有一个月、只有半个月,你不能在这里常住。澳洲也非常困难,澳洲政府定的,大概要在澳洲银行存款七十万,数字太大了,一般人没有这个能力。这个地方只要七万五,十分之一;跟澳洲比的时候,十分之一。所以我们很希望,我们想了多少,想了几十年,弥陀村希望能够在马来西亚能够落实。只要一个道场建立了,有了这个样子,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到这儿来学习。真正做一个好样子,让年老的人度过一生当中最幸福的岁月,晚年是最幸福的岁月。在这个里面,我们也成就『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所以要靠环境帮助我们。佛的三十二相,每一个相好都有业因,我们要很认真努力的来学习。

     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这一首偈是「悲益正念」。上面这两句是讲身德,「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是讲身,这两句是讲心。这麽好的身相从哪里来的?心好。所以,我们一定要修学,我们要如佛一样的慈悲。慈悲心的表现,一定是利益一切众生,真正能做到舍己为人。经文『亦以』这两个字要注意,这是阿弥陀佛对移民到极乐世界人的期望,也像他一样,具足圆满的大悲心,都能像佛一样,看一切众生就看同自己一样,所谓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用今天的话来说,无条件的。我们为一切众生服务是无条件的,对待别人就跟对待自己一样。

  佛在《华严经》上也是这麽说,「因於众生而起大悲」。这个悲心用现代的话来说,我们叫同情心、怜悯心;佛家常讲慈悯,慈悲怜悯。特别是看到苦难的众生。众生最大的苦难是什麽?不是没有财富,没有财富不算苦难;没有智慧是真正苦难。今天世界上,具足富贵的人很多,具足智慧的人不多。富贵而没有智慧,往往造业,他的富贵享完了之後怎麽办?福报报尽,罪报现前。那个福不是真正福,世间的荣华富贵,那是一场梦,我们要很清楚、很明了,不是真正富贵。真正的富贵,生生世世都不会失去,那是真的。这一世享完了,来生就没有了,这不是真富贵这是假的,昙花一现,我们要了解这一些事实真相。

  於是佛眼睛里面看六道的这些众生,遭受物质上苦难的,还要在物资上去帮助他,使他能够得温饱,能够活得下去。至於前生修了一点福报而没有智慧,享福而没有智慧,这一些人更应当要度他。所以佛的教学对於贫穷苦难的众生,教导他断恶修善,培福;断恶修善是改善物质生活不二法门,真有效果。对於生活富裕而没有智慧的,佛教导他破迷开悟,使他的福报能够持续,不至於享尽了,罪报现前;帮助他破迷开悟。所以佛确实是普度一切众生。这里面福报大的,包括天王,印度教里面所讲的大梵天王,佛经里面所说的摩醯首罗天王,这是六道里面富贵到极处。他没有开悟,他没有智慧,佛要帮助他,佛要给他真实的利益,帮助他开智慧,所以说是因众生而起大悲心,这个大悲心就是菩提心起作用,因菩提心这才能够成正等正觉。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不发大悲心,没有一个不肯牺牲自己成就别人,个个人都是舍己为人,这样才能够如佛一样普遍利益一切众生。

  下面两句,『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欲」是贪欲。诸位必须要记住,人所以过得这麽苦;现在的苦不算苦,来生的苦是真苦。来生到哪里去?畜生、饿鬼、地狱,这是真苦;我们这一生受的这个不算,生活再困苦都不算苦。《楞严经》上说,「末法时期」,就是讲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是什麽?邪师所说的法跟事实真相完全相违背。譬如,今天社会上有一些人流行的一个观念,贪欲,贪欲才是社会进步的主动的力量,所以鼓励人贪欲,帮助人贪欲,社会才会有进步。这个观念,这一种说法,就是佛在经上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是错误的。佛在经上讲,贪欲堕饿鬼道。

  所以中国人常讲,人死了都作鬼了。这个话说的是不对的。六道轮回,你怎麽晓得人死了就作鬼?他为什麽不作天?但是细细想一想,话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为什麽?贪心多,贪心多堕鬼道。这世间几个人没有贪心?贪名、贪财、贪色,贪图五欲六尘。甚至於学佛了,贪佛,糟糕不糟糕!贪图佛法,诸位要晓得,不是教你换贪的对象,贪佛也是贪,也要去当饿鬼去。佛不可以贪,佛在经上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话就是告诉我们,佛法不可以贪。

  你们年轻法师在这里学讲经,「我学得愈多愈好」。贪!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经典虽然多,我学个一样、两样,就可以了,不要贪多。就像《华严经》末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们看到五十三位善知识,人家多麽谦虚。无量法门,他说,「我只懂得这一个法门,我修学这个法门,其他的我不知道,你去向那些人请教,他比我知道得多。」各个都是这样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是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今天迷惑颠倒,希望什麽?样样都通,「你们不管学什麽法,到我这里来就行了,不要去问别人」。贡高我慢,这样主持佛法,做得再热闹,死了还是堕三途,出不了三界,生不了天。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同学,今天我听李文发居士告诉我,我们培训班,就是中国跟我们合办的,大概十月要开学。他们现在在找这个场地,谈得大概差不多了。我告诉他:我办这个学,四个同学是一班。四个人在佛法叫一众,就是一个僧团。我们开十个班,十个班三十个学生,十个老师。你们现在将来都作老师。一个人带三个学生,跟三个学生生活在一起,你们四个人同住一个房间,同使用一个教室,学一部经。要让这三个学生,每一个人都把这一部经讲好,要教他出来讲,个个要讲好。所以我跟他说,我要十个教室。你们学生的寝室也要十个,我们这样才能搞得成功。另外有个大讲堂,大讲堂是共同科目,在一起上课的时候,我们四十个人聚会在一处。平常上课的时候,各人有各人的教室,人数多了教室就要多。这是我们教学的方法跟一般佛学院不一样的地方,「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一定要离欲,「离欲」才能「深正念」。「净慧修梵行」,梵是清净的意思。《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心善、念头善,就是思想善、行为善,决定不夹杂丝毫不善,这才叫梵行。你的心善、思想善、行为善,其中还夹杂着不善,这个可以说善行,不是梵行。世间善行跟梵行差别就在此地,梵行里头不可以夹杂不善,所以梵是清净,我们一定要懂得。

  正念是什麽?正是对邪说的;离一切邪念,这个念叫正念。我们在古人典籍里面也看过「正念无念」,他们讲的话没有讲错,我们看的时候看错了。我们看错了什麽?正念是无念,什麽念头都没有了就叫正念,错了。那你是错得太离谱了,你把无念当作正念,结果是你的果报在四禅无想天。无想天是外道,学佛学成外道,错到哪里去了!一定要晓得,无念是无邪念,无想也是邪念。宗门里面常讲无念,无念是什麽?无「有念」,你「有念」无了,「无念」也无,「有念」、「无念」都无,那叫正念,那才真正是无念,那个解释就没有错了。有念、无念统统都没有,这才叫正念现前。所以确实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有无两边不着」,这个话难!「有念就不是无念,无念那就有念,到底我是有念还是无念?」你又搞迷糊了,又搞不清楚了。其实我跟你讲一讲你就明了。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这个念无;决定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念头。有念,有什麽念?有利益一切众生之念;无念,无自私自利之念;这就是正念,这个说法你就好懂了。如果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念头,里头还夹杂着自私自利的念头,这个念就不正,这不是正念;正念决定没有自私自利,一味只念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大家没有契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是真乐,为一切众生服务是大乐。这个话《古兰经》里头都有,回教的经典,经典里面说了很多次,它说的是:「施者比接受施者更有福」,这个意思是相同。意思就是我们为别人,比接受别人为我更有福报,更有福。所以确实是乐在其中。

  「净慧」,清净智慧,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般若智慧,般若波罗蜜多,绝对不是人天小乘的智慧。为什麽?人天小乘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断乾净,人天夹杂着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夹杂这些东西不清净。二乘权教菩萨见思烦恼断尽,也就是他不夹杂烦恼障,他夹杂所知障,所以他还不是清净。但是比起我们来讲,他比我们清净多了;他比上面那就不如。法身大士,所知障也断尽了,烦恼、所知两种都不夹杂,这才叫净慧。你们老同修听到我这个说法你能够理解。我们今天要学,两种同时都要淡,不要以为,「我们还是先断烦恼障,再破所知障」,那你就笨了,你费的时间很长,你学得很辛苦。两者同时断,不能够完全断,断个一分两分也好。一年能断一分两分,年年有进步,这就是很好的境界,不能够有退步。要保持精进不退,唯一的办法是读经,亲近善友,远离诱huo,这一点比什麽都重要。凡是修行不能成就,最後退转、堕落,都是禁不起社会诱huo。社会是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的诱huo。所以佛家讲护法,谁护法?自己要护自己的法。善护,就是你自己懂得,「我禁不起诱huo,我要回避」,你才能保全。禁不起诱huo,又不肯回避,那你就注定堕落了。

  正因为这个道理、这一个事实,所以唐朝时候百丈跟马祖这两位大德才建丛林,建丛林就是为这个事情,你禁不起诱huo。建丛林提供你清净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远离一切染污,也就是远离一切诱huo,把这一个道场建立在深山里面,你走进去都很困难,不是真正学道、慕道的人,他不肯吃这个辛苦。「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这两个人,大家听了这两句话就明了。建丛林是办事,护法,护持道场,道场一切行政杂物事情他做;百丈大师教学。就像一个学校,一个主管行政,一个主管教学。管行政的护法,教学的弘法,弘护是一体,缺一个都不能成立。我们今天在此地李木源居士护法,我们在这儿弘法。我们没有这个得力的护持,你在佛法修学得再高明,你也没有发挥的余地。所以弘、护一定要结合成一体,弘、护的功德一样大。佛在《大涅盘经》里面告诉我们,护法比弘法的功德还要大,这是世尊说的。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护持佛法的是当时十六大国王,以及当时各个地区大富长者,他们来护持;礼请世尊,礼请僧团,到他们那个地方弘法利生,都给我们做出非常好的榜样。菩萨一定要学习六度、四摄法,远离贪瞋痴慢,这叫修梵行。由此可知,修梵行的基础是清净的智慧,四摄六度才能够远离一切染污。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