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乘無量壽經 (一四0)

大乘無量壽經 (一四0)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四0卷)


2003/2/1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四十面第一行最後一个字看起:


     【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


  从这一句经文看起。昨天讲到「得果自在」,世尊在经上跟我们提到小乘的四果。我们再看这一句经文,这是紧接着阿罗汉,『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这句是说的大乘之果。阿惟越致菩萨,古大德在注疏里面告诉我们,是七地以上。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是纯一大乘,不但是纯一大乘,实际上它是一佛乘。

  隋唐时代,古大德判释释迦牟尼佛这一代时教,有小乘,有大乘,大乘上面还有一乘。所以「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这是把诸佛如来,包括法身大士,应化在九法界教化众生的本愿,给我们说出来了。由此可知,小乘,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是如来教化众生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的目的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大家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为什麽要说三乘?三乘是属於不得已,方便说。众生没有这个根性,没有这麽大的志向。修行,有人说我只要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就好了,其他的我什麽也不指望,这样的人佛对他就没有法子了。他不想成佛,他也不想作菩萨,甚至於你说须陀洹果他也没兴趣,他只希望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就很满足了。但是佛对一切众生,绝对不会令他失望,你希望什麽,他就帮助你得到什麽,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希望做个好人,他帮助你,你希望生天,他也能帮助你,肯定能满一切众生的愿望,这是佛慈悲到极处。所以,佛的法门就多了,都是为应机而设施的。

  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知道这是一佛乘,哪里还会有小乘?所以,此地跟我们讲的也是方便说,不是真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人天,也没有声闻、缘觉,佛何以在「净土经」里面都跟我们讲天人、声闻众?我们要懂得他的意思。西方极乐世界绝大多数的人是带业往生的,这跟其他世界不一样,带业往生的。带业往生是带着过去,像我们娑婆世界这些烦恼习气,带着去的。带到那边去,当然要断烦恼、要断习气,烦恼习气不断,你怎麽能成就?肯定不能成就的。

  但是西方世界跟一切诸佛刹土不一样,虽然你的烦恼习气没有断,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智慧,你的能力(能力就是一般讲神通),你的受用(我们讲福报),都跟阿弥陀佛相等,这个不可思议!你是凡夫,你怎麽能福报跟佛相等?这经上大家读得很清楚,第一个,到西方极乐世界容貌跟佛一样,身体跟佛一样,真金,紫磨金色身!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生到那里就跟佛一样,智慧、神通、道力统统都一样;换句话说,你已经成佛了。但是这个成佛不是你自己本事,不是你修证得到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给你的;换句话说,享阿弥陀佛的福报。

  就像我们这个世间人一样,这个小孩来投生,投生到帝王家。他一出生就是太子的身分,他的受用跟国王一样,那不是他自己能力得来的,是他老子给他的,这麽一回事情。所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福报跟一切诸佛一样,神通、智慧、能力都一样,不是自己修的,是阿弥陀佛给的。这很不可思议,这是西方世界唯一殊胜的地方,他方世界统统没有。虽然佛给我们这个智慧神通道力,我们的烦恼习气还在,要不要断?当然要断。你要不断的话,永远享受别人赐给你的福报。到你自己烦恼断尽了,那个福报是你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不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状况。

  这个地方讲天人,讲小乘,讲阿惟越致菩萨,都是到那个地方自己实际修行断证的功夫;在西方极乐世界,断证功夫等於他方世界的须陀洹、斯陀含,断证等於。实际上,你的智慧神通能力决定不是他方世界的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能够相比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古人注子里头也说,实际上每个往生的人都是发菩提心,都是一向专念,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乘法,一佛乘。所谓声闻、人天,只是显示断惑程度,跟随顺他方比较来说的。我们晓得这个事实真相。

  在这个地方我们又得要留意了,《无量寿经》我们还没有读到的「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经文是说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具备的条件。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句话非常重要。你看上品往生的是这个条件,中品的、下品的统统是这个条件,决定不能够疏忽。

  现在我在香港、在台湾、在美国常常听到,大概新加坡也有,从日本传来的「本愿念佛」。本愿念佛,古时候祖师大德承传的没错,可是传到今天,我听听他们跟我讲的,有问题了。他们只重视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他说十八愿是本愿,其他都不要学了。十八愿是什麽?十念必生!所以他每天就念十句佛号就可以了,将来一定往生!「经上讲的,十念必生!」到临终不能往生,还要跟阿弥陀佛打官司:阿弥陀佛你说话不算话,我遵照你的方法,十念,为什麽不能往生?其实这些人自作聪明,投机取巧,对於四十八愿的意义他不了解,错会了佛的意思;佛没有讲错,你听错了,你误会了,过失在你不在佛。

  古大德、祖师大德讲得很明白、很清楚,四十八愿每一愿都圆满包括了其他的四十七愿,少一愿,你这一愿不圆满,有欠缺。正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怎麽能四十八愿执着一愿,这个不可以的。要知道古人讲那一愿就是一切愿,那行,任何一愿都包括一切愿,它是圆满的,这就没错了。

  第十九愿「发菩提心」,实在讲,四十八愿里头这两愿最重要。我们在「三辈往生」里面,上中下三辈都有这一句话;「发菩提心」是第十九愿,「一向专念」是第十八愿。你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你不能往生。所以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并不多,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事实真相摆在我们面前。

  早年我在台中学佛,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们,现前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够往生的两、三个人而已,万分之二、三。其他的,真的是一万人当中,有九千九百九十多个人都不能往生。九千九百九十多个人不能往生,什麽原因?没有发菩提心!你跟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你要不发菩提心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是一佛乘,它那个世界是一佛乘的话,那菩提心比什麽都重要。

  什麽叫菩提心?经论里面讲得很多,不好懂。《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跟我们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讲三个。何以菩提心说三个?三个实际上是一个。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至诚心起作用,那个作用有对自己、有对别人,对自己是深心,对别人是回向发愿心。所以深心跟回向发愿心是菩提心的作用,一个对自己的作用,一个是对别人的作用。实际上一个心,从三个方面来说。这个如果不好懂,我们再去看《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跟我们讲菩提心,他讲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我们把《经》跟《论》合起来看,意思就容易懂了,《论》上讲的直心,就是《经》上讲的至诚心,深心是一样的;《经》上讲的回向发愿心,就是《论》上讲的大悲心,大慈大悲。这样我们就好懂多了。可是「深心」还是不好懂,到底什麽叫深心?深心是自受用,菩提心起用,自受用。

  所以我在早年,在美国的时候,把菩提心写作五条十个字,好像是在这边。真诚,真诚就是至诚心、就是直心;清净、平等、正觉就是深心,这样大家就好懂多了;慈悲心就是回向发愿心,对人的,对自己要清净、平等、正觉。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十个字相应,你就真正发了菩提心,这是无上菩提心。所以既然真正发心,这一生当中决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决定要亲近阿弥陀佛。果然你有这样的愿望,从现在起,你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用真心,不可以再用妄心。

  也许有人说:我用真心待人,别人用妄心对我,那我不是吃亏太大了?这个时候,你就要问了,你是想继续搞六道轮回,还是要到极乐世界?如果到极乐世界,你不真不行!极乐世界的人各个都是用真心,没有用妄心的。你还不肯用真心,还以虚妄心处事待人接物,你这一生念一辈子佛,不能往生,你是属於那一万个人里头,九千九百九十几个里面的;你要肯用真心,你就是一万人当中两、三个的。这个道理诸位要懂,事实真相要明白。

  所以我们真正发心行菩萨道的,决定要见阿弥陀佛的,我们不怕别人骗我。别人骗我、侮辱我、欺负我,实在讲我都恭恭敬敬的感激他,念阿弥陀佛回向他。为什麽?消我的业障。好!他自己造罪业,替我消业障,他真是舍己为「我」,我的恩人!他自己不知道,我清楚、我明白。我跟他走得不是一条路,他走得是六道轮回,走得是三途恶道;我走得是一乘佛道,不是声闻,不是缘觉,也不是菩萨,我走得是成佛之道。希望大家有这样的认知,我们的前途是一片金色光明。决定不贪图这一生的名闻利养,要把它舍得乾乾净净。

  我离开新加坡到澳洲,写了一副对联,勉励自己,也勉励我们的同学。这个对联的上联是「处逆境,随恶缘」,逆境是我们的环境不好,处处都有障碍;人事环境不好,毁谤我们的人很多,造谣生事的人很多。处在这样环境里面,决定没有一念瞋恚心,「无瞋恚,业障尽消」。有一念瞋恚心,你的业障现前,那个果、结果,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不可以。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受委屈,受人陷害了,立刻要想到释迦牟尼佛修忍辱波罗蜜的时候,遇到的歌利王。我们想到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那样的zai 难都能够承受,没有一丝毫瞋恚心,我们要学!没有一丝毫报复心。

  没有瞋恚心,忍辱波罗蜜圆满;没有报复的念头,不杀生这一条戒圆满。所以歌利王有很大功德,成就修行人两桩大事。等於说你修行,人家来考你,考验考验你,看你功夫怎麽样。我们不能说一下就被人考倒,那就完了,那还要搞三途六道。要考不倒,我统统都能够承受,欢欢喜喜的承受,没有瞋恚、没有报复,而且是感恩戴德。这一个测验,知道自己修学的功夫、修学的境界。所以对於逆境、恶缘,我们确确实实是倍生感激,把自己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

  下联是「处顺境,随善缘」,好环境,一切都很如意的,「无贪痴」。最怕的是在这个境界你起了贪心,你被境界迷惑,那你就完了。决定没有贪、没有愚痴,「福慧全现」,福慧就现前了。这是我们自己勉励自己,也勉励一切同学,在顺境、逆境离贪瞋痴,贪瞋痴是三毒。起心动念要跟三毒烦恼相应,这是造的饿鬼、地狱、畜生的业,将来果报在三途,所以决定不可以。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决定不去管别人,把自己管好,别人怎麽做与我不相干,那是他的事情。我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一定要随顺十善,要随顺三皈(三皈是觉、正、净),要随顺六度,随顺菩提心、大菩提心。这样「一心称念,求生西方」,没有一个不往生的。

  古时候祖师大德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能如理如法的修学,各个往生。所以,一定要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特别是慈悲心,对什麽人?对你的冤亲债主。你能够对於陷害你的人慈悲,你就会对所有一切众生都慈悲。对三途六道,地狱众生,无恶不作的,都要大慈大悲,他们可怜、愚痴!造作的罪业。他要有智慧,他绝对不会造罪业。所以我们对人、对一切有情众生,看法里面最重要的,要肯定「性本善」。

  所有一切众生的真性,真性是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本善。他为什麽会造恶?因为他迷失了本性。迷失本性,随顺习性,习性不善!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他怎麽看?看本性。所以一切众生都值得我尊敬,都值得我供养,都值得我全心全力的来奉事,道理在此地。佛看的正确,我们凡夫把人看扁了,不从正面看,从邪面看;不看他的本性,看他的习性,就错了。佛菩萨看一切众生的本性,不看习性,所以他的心永远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道理在此地。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这是成佛之道。

  今天讲这一句「阿惟越致」,阿惟越致在《弥陀经》上叫阿鞞跋致。因为它是梵文的音译,音差不多,所以是一桩事情,一个名词。它的意思,古德说「不退转於成佛之道」,就是走成佛这条路,他一直往前进,他不会往後退,阿鞞跋致是这个意思。小本经翻作阿鞞跋致,古德有从经文上来翻,「阿」翻作无。

  我们这个「阿弥陀佛」,头一个「阿」也翻作无;「弥陀」翻作量,无量;「佛」翻作觉。所以阿弥陀佛的意思,要整个从中文翻过来是无量觉,佛是觉的意思。佛在《弥陀经》上跟我们讲它的意思,一个讲的是无量光,一个讲的是无量寿,这两个字的意思也非常好。光是光明,光明遍照,我们现在讲空间,无量的空间。寿是讲寿命,寿命是时间。现在人讲无量的时空,阿弥陀佛这个意思就是无量时空,无量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一样都不漏。所以这个名号意思不可思议。

  「阿鞞跋致」,「跋致」翻作退转,「阿」翻作无,无退转。古德这个解释很清楚、很明白,「无退转於成佛之道」,这个意思翻得很好。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跟我们讲三不退,阿鞞跋致里头有三个意思,就是三种不退。第一种「位不退」,转凡成圣,不会再退转为凡夫,这是阿惟越致里面最浅的意思。昨天我们谈到,须陀洹就不退转了。你要问他为什麽不退转?他见解里头没有错误的。也就是说,他对於世出世间法,对於人、对於事、对於物,他的看法正确,没有错误,所以他不会退转。我们为什麽会退转?我们对於一些人事物的看法错了。错在哪里?错在感情用事。一定要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好恶,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这不行!喜欢、讨厌本性里头没有;本性里头没有爱,也没有厌恶,这个要知道。

  所以佛菩萨、修行人随顺法性,随顺真性,真性里头没有七情五欲,要懂这个道理。七情五欲、贪瞋痴慢是从无明里头生出来的,识心里头生出来,妄心;真心里头没有,真心里面只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真心里头有的。妄心里面才会有烦恼习气,才会有好恶,才会有贪瞋痴,这个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第二种叫「行不退」,这是说一般大乘菩萨。大乘菩萨发愿度众生,四弘誓愿里面头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他说到他做到,决定不会退转做小乘。小乘是自度而不度他,只顾自己,他不顾别人。这个话要说清楚,不讲清楚,怕大家听到误会,小乘人真的不度人吗?也度人,他度什麽人?我看你顺眼,我就度你,看你不顺眼,我就不度你,所以他没有菩提心。跟他有缘的,他就度你,没有缘的,他不度你。而且你要去找他,向他去请教,他会教你,你不去找他,他再不会来找你。这跟大乘菩萨不一样,

  大乘菩萨教化众生没有条件,用现在讲,那是多元文化,他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也不分信仰,他没有任何条件。而且是主动来找你,不一定你去找他,他会来找你,这是大乘菩萨。大乘法里头也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佛会不会找那个无缘的众生去帮助他、去度他?佛找。佛找怎麽样?这些人不肯听佛的教诲,这就跟佛无缘。你要明白这个意思,那你就细心去观察、去思惟,现在现前许许多多受了三皈、受了五戒,甚至於受了出家的三坛大戒,他听不听佛的教诲?不听!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那都是无缘之人,无缘之人,佛也照顾他。

  所以佛照顾众生是平等的,众生学不学佛、听不听佛的教诲、依不依教奉行,那就一个有缘、一个无缘。有缘的真听、真信、真正依教奉行,这有缘的。有缘是他这一生肯定成就,这就叫有缘就得度,无缘就不能得度了。我这个讲,大家听得就容易明白,绝对不是说无缘的,佛理都不理他,没有那个佛;有那个阿罗汉,没有那个佛,菩萨都不会的。菩萨对於没有缘的,没有佛种性的,给他下佛种子;有佛种子的人,帮助他增长,这都是这一生不能得度的;已经增长的,帮助他成熟,成熟就得度了。

  我在此地跟大家所说的,我们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用真心,决定遵从佛陀的教诲。我们以真诚心待人,决定没有虚伪。我们以清净心接物,决定没有污染。清净心就是刚才讲的,在逆境恶缘不起瞋恚,在顺境善缘不起贪痴,你就不会被外面境界所染污,不会为境界所转,永远保持心地清净、平等。平等就是没有高下,绝对不会「我比别人高,那个人不如我」,这叫高下心,这个不平等。真心是平等的,不但对一切人平等,对一切动物也平等,对一切鬼神也平等。

  现在这个世间很乱,妖魔鬼怪很多。鬼神,要知道即使是天神,天神还是凡夫,跟须陀洹差远了,须陀洹入了圣人,真的圣人。天神,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还是凡夫,这个我们要晓得。他的烦恼习气一品都没有断,跟我们没有两样,只是福报比我们大,他升到天上享天福去了。因此他虽然有五通,五通有什麽用?贪瞋痴慢没有断,名闻利养没有断。这些天神鬼神,现在在世间很多,我遇到的就不少,决定不能被他骗了。你要被他欺骗,那你就上当了,你的路是走鬼神路,不是走佛菩萨的道路。你将来的一生,死了以後就入鬼神道,亏吃大了。

  你入鬼神道,鬼神瞧不起你,我们走菩萨道、走佛道,鬼神尊敬你,鬼神拥护你,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有些同学来问我,为什麽?他们经常跟这些灵媒接触。中国有灵媒,外国也有灵媒,美国有几个灵媒是国际上承认的。他们知道许许多多我们人间不知道的事情,但是他们没有解决的方法,这就是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决的方法还是要到佛门当中来找。所以鬼神来找我的很多,我给他们做三皈依,他有疑难杂症的时候,我替他解决。确实有很多鬼神很聪明,跟他一说他就明白了,他就懂了。所以千万不要被鬼神骗了,人被人骗还情有可原,被鬼神骗了,不能原谅,太愚痴了。所以鬼神遇到我们,我们要教他一招,我们是他的老师,这些道理跟事实都要通达、都要明了。

  世间还有些聪明人,利用愚痴的人,愚痴的人很多,相信鬼神,害怕鬼神的,就故意装神装鬼来欺骗社会上这些善良的信徒。目的是什麽?目的在求自己的名闻利养。我在二十多年前,一九七七年到香港讲经,在香港讲经,第一次到香港,就听到香港那边的同修告诉我,有一位法师喜欢用神通来接引众生。他的神通怎麽来的?他找一些新闻记者,找一些杂志上的编辑,送钱,请他们在报纸、在杂志上去刊登,说这个法师有神通。这样一渲染出去之後,法师的名气大了,这个法师不是凡人,有神通。他神通是制造出来的,新闻制造出来的。

  以後麻烦大了,这些新闻记者都不是好惹的,常常来问他要钱,你要不给,我就把你这事情揭穿。搞得那个法师在香港不能立足,到美国去了。离开香港,在美国他还是搞这一套,搞得名气很大。这是聪明人,我们世间法常讲,聪明反被聪明误。听说这个法师现在也不在了,有人告诉我,他走的时候相很不好。当然不好,想尽方法造谣生事欺骗众生,哪里会有好结果?种善因得善果,你的因不善,你怎麽会有好果报?这些事情多了。

  我常常听到「某人是什麽菩萨再来的,是什麽佛再来的」。有很多同学来问我:法师,你的看法怎麽样?我说我没有看法。我说我只听古人讲的,身分暴露他就走了,那是真的;如果身分暴露了,天下人都知道他,他还在,这个很奇怪,我只感觉得奇怪。所以现在利用记者、利用传播、利用灵媒来制造这些新闻,欺骗众生,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

  我们学佛同修心地都是很善良,但是缺少智慧,很容易上当,很容易被蒙骗。这些人确确实实他们最大的长处是口齿伶俐,会说话,他有邪知邪见,有邪智慧。实际上,我们冷静去思惟,大概都是魔王的子孙,到这个世间来扰乱佛法。把这好心念佛人,看着他这一生会往生,赶紧把他拉回来。这是他们到世间来的任务,魔王派遣来的,这在经上有记载的。

  他们造这个罪业,果报都在阿鼻地狱,不是一桩好事情,这个就叫破坏别人的法身慧命,比杀他的身命的罪过还要严重。杀身命无所谓,谚语常讲过四十九天又来了,他又投胎来了;所以身命事小,慧命事大。一个人能够遇到佛法,遇到正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机会太难得。他遇到了,你忍心把这个机缘把它打断掉,这个罪过太重了,阿鼻地狱的罪过。所以我们要晓得。

  菩萨,真正是菩萨,肯定是成就众生、爱护众生。我们常常讲,他爱护他的冤家、爱护他的对头、爱护他的敌人、爱护严重伤害他的人,他不会起一个瞋恚念头,这是菩萨。还有瞋恚念头在,他是凡夫,他不是菩萨。我们自己也要以这些境界来勘验自己、测验自己,我们修行到底有没有上轨道?有没有一点功夫?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还会不会有瞋恚心?有一念瞋恚心,古德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一念瞋恚心起来,立刻要觉悟:我错了!我学佛怎麽学的,怎麽学到这样子!

  念佛人,立刻提起一句阿弥陀佛,把那个瞋恚心打掉。在顺境里面起一念贪爱心,错了,这都是烦恼起现行。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五欲都是烦恼起作用、起现行。只要这个东西一冒出来,立刻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打断,这一句阿弥陀佛提起来就是觉。所以念佛这个法门比一切法门殊胜,就在此地,因为你很容易提起来。你要把这一句佛号念熟,什麽时候起作用?就是在你烦恼起现行的时候,你能提起它来,你的功夫得力了,起作用了。

  佛念得再多,佛念得再好,烦恼现行还是照样现行,那你的功夫不得力;换句话说,你根本没有功夫!你天天在念佛,像读书一样,天天在读书,考试都得零分,没有成绩可言。学佛的人功夫在哪里?功夫就是烦恼才起现行,立刻就把它压住了。压久了(久,在现在这个环境,至少是十年),一起现行你就能够觉察。这样的功夫,你用上十年之後,自自然然烦恼不起现行了,那个时候往生就有把握,随时都可以往生,生死自在了。

  这个世间还有缘分,缘分是什麽?还有很多人愿意接近你,你还能够劝很多人念佛往生,你就可以多住几年。生死自在,就是寿命自在,想住多少年不碍事,想什麽时候走,立刻就走得了。功夫到得力的时候就能做得到,功夫不得力不行,不得力的时候随业流转,这个很可怕。我们学佛至少要学到这个程度。我们烦恼习气并没有断,但是凡圣同居土是决定没有问题,肯定可以往生的。

  世间一切法都是假的,都是一场空、一场梦,要完全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不是说不理会,不理会,那学佛就学得不近人情了。一样跟大家生活,心里头决定没有牵挂,形式上决定没有两样,和光同尘。用心不一样,放下是在心里放下,不是说事上放下。有很多人听话听错了。我前年好像遇到中国大陆有个人写封信给我,他说他听我讲经,听到放下,他放下了,工作也放下了。放下了两个月之後,他没有钱,没有收入,他写信问我怎麽办,现在没有办法生活了。这个错了,放下是心里放下,不是事上放下。

  心地要清净,只有一句佛号。日常生活照常,工作照常,应酬照常,都不碍事,《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碍事的是什麽?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碍事。你彻底放下,你就入了无障碍的境界。如果说事上也放下,那诸佛如来何必到这个地方来度众生?这不是找事吗?这不是无事生非吗?找事做吗?没有妨碍,事没有妨碍,理跟事都要明了,学佛才会学得圆满,学得幸福,学得自在、快乐。所以菩萨他要实现他的本愿,他发的誓愿不是说假话,不是欺骗人的,说到做到。真的要成就众生、帮助众生,哪里会去障碍众生的道理,决定没这个道理。这是行不退。

  第三个叫「念不退」,这是大乘菩萨。念不退就是像前面所说的,念念与菩提心相应,念念他向的是成佛之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即使刹那那麽短暂的时间,他也不会离开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念与这个相应,这叫念不退,这个不容易!

  所以,佛菩萨教导我们修忏悔法门,普贤十愿里面教我们忏除业障。忏悔就是反省检点,什麽时候求忏悔?不能定一个时间,时时刻刻反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我们是凡夫,这个自己一定要肯定,我们不是圣人。既然是凡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哪有不起心动念的道理?起心动念并不可怕,怕的是你不觉,怕的是你随顺你的妄想念头去了,那个麻烦就大了。所以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要时时刻刻警觉到,提醒你自己。

  我起这个念头,我的言语,我的行为,与菩提心相不相应?与十善业道相不相应?与六度相不相应?与普贤十愿相不相应?果然相应那就行了,你是在菩提道上精进。如果不相应,赶紧回头。一定要相应,不相应一定就跟贪瞋痴慢、跟自私自利、跟名闻利养相应了,跟那个相应是造三途业。摆在我们面前十法界,十条道路,我们到底走哪一条?要把方向目标定准,决定不能有丝毫偏差,这样才能够做到念不退。

  念不退是念念都与无上菩提相应。古德讲「念念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它的意思是一切种智,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佛」这个字。佛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有两种,一个是智慧,一个是觉悟,智是体,觉是用。智里面有三种智,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念不退是念念与一切种智相应,这是三种智里面最高的、最圆满的。一切智是声闻、缘觉证得的,道种智是菩萨证得的,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智慧,它与这个相应。所以念不退是法身菩萨,在《华严经》里面,圆教初住证得了念不退。当然有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统统都有了。

  证得位不退的,不见得有行不退,行可能退,念可能退,他的位不退。证得行不退的,他念会退,他的位不退。所以,证到三不退,这才是真正的「阿惟越致」,真正阿惟越致。圆教初住菩萨,刚刚证得,念不退。但是阿惟越致菩萨,真正的阿惟越致菩萨是七地以上;七地以上,八地菩萨,八地叫不动地,真的不退了。但是七地以下的这些菩萨,念还是会退,进进退退。但是他退得最低,不会退到圆教初住,圆教初住是他的底线,不会再退出来。肯定就是他是法身大士,他不会把法身都退出,不可能的。这是大乘经上佛常常教导我们的。

  古来祖师大德注解往生经,往生经就是净土三经,都是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所以诸位将来在古德注疏里头看到往生经,你就晓得这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这三部经都叫做往生经。注解里面注阿惟越致都是讲到七地以上,所以这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议的。

  净土法门妙了,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这是极乐世界里面的事实。所以,我们对於造作罪业的人不敢轻视,我们一定是非常尊重他。为什麽?他要是一旦觉悟了,临终的时候,真正回过头来忏悔自己的业障,一心求生净土,十念真能往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可能品位还在我之上,我要是瞧不起他,到极乐世界见面了多不好意思!

  这个有例子,阿闍世王跟提婆达多勾结,破坏佛法,造五逆十恶之罪。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阿闍世王到临命终时忏悔,知道一生所作所为错了;临终後悔,发愿求生净土,他往生了。佛的这些弟子向释迦牟尼佛请教,阿闍世王五逆十恶,他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生到西方世界,他是什麽品位?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上品中生!这个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所以我们才晓得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我们中国谚语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他真的觉悟回头,他是好人当中的好人,不能小看他。

  我们今天学佛明白,像提婆达多、阿闍世王,都是诸佛如来在那里演戏,演给我们看的。不是凡人,他是来教化我们的,让我们了解「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修十善,持五戒修十善,一生做好人,念佛也往生了;你是示现正面的,教人行善。那个示现是无恶不作,到临终能够回头改过向善,也难得,也能够启发许许多多作恶的人:造恶,你看他回头了,他果报不错,我们赶紧回头!度那一批无恶不作之人,那个功德一样不可思议。所以,佛菩萨作略,我们没有办法想像,无论他从哪一方面来示现,都是利益一切众生。

  在《往生传》里面,《净土圣贤录》里头,我们也看到许许多多作恶的人,临终往生瑞相都非常好。宋朝的莹珂法师,出家人当中一个好例子。破戒,不守清规,寺院里面大众都瞧不起他。他自己也发觉了,但是他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诱huo,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所以,想想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肯定是堕阿鼻地狱。想到这个事情,他就恐怖、就害怕了,向同僚、同参道友请教,有没有方法救他。

  有个同学给他一本《往生传》,他念了之後非常感动,念阿弥陀佛可以能求生净土,那就不会堕地狱了。他相信,他也真有勇气,就下定决心念佛,求阿弥陀佛。把自己寮房门关起来,在房间里面念了三天三夜,不吃饭、不睡觉、也不喝水,三天三夜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诚心,真诚心!真诚求忏悔!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你从今之後好好的去修行,十年之後,到你命终时候,我来接引你。

  莹珂法师一想,不行!十年,他自己禁不起诱huo,不知道又造多少多少罪业。他跟阿弥陀佛说:我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走。心恳切!阿弥陀佛听了之後,就告诉他:这样好了,三天之後,我来接引你。他开心得不得了,三天之後他要往生了,阿弥陀佛当面答应他的。所以到第二天门打开,告诉大家,三天之後他要往生净土。没有一个人相信:你这种人,关了门不晓得干什麽事情,还说三天之後你要往生净土?但是三天时间不长,好,等到三天之後,等着瞧就是了。到了第三天,他要求寺庙同修大家念佛送他往生,这个大家欢喜:我们大家念佛来送你,看你走不走。念了不到一刻钟,果然他说了:阿弥陀佛来了。跟阿弥陀佛走了,他也不生病,就这样往生了。

  这是忏悔往生的,平常没有用过功夫,他不过就是三天三夜,念三天三夜。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够相信得过,经上讲的,「念一声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但是那要怎麽念?诚心诚意念,像我们这个有口无心,不行!哪有这麽大的效果?像莹珂法师,那真的,他那个三天三夜,声声佛号,每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什麽?他诚心。他对於这个世间一切万缘,他真放下,他一心求往生。我们虽然口里念佛,心里还在打妄想,电话铃一响,赶紧去接电话,佛也忘掉了,这怎麽行?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消不了那麽多罪业。所以这个道理要懂,为什麽他有效,我们的效果很差,看不到效果。有原因的,心不一样!虽然口念佛,心不相同。

  古德讲的,我们这些念佛人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们属於这一类的。都要晓得、要明白,我们要把自己的毛病过失改过来,我们的功夫就会得力。功夫得力之後,情形不一样,你就是不求着赶快到极乐世界去,你现在在这个世间,跟在极乐世界没有两样。每天自己念佛闻法,为人演说就是教化众生,演是表演,做样子给大家看。所作的表演有一个不变的原则,那就是对治,对治众生烦恼习气。

  众生在现在这个世界,普遍的造业,我们示现不造恶业。无论在什麽时候,有人看到、没有人看到都一样,没有人看到,有鬼神看到,决定不造恶业,决定不起恶念。现在人自私自利,这是病根,我们要示现大公无私。现在世间人不孝父母,我们要做出孝养父母,做样子给社会大众看。现在人不尊重老师,我们要表现尊重老师,这就是教化众生,用行为去教化。

  现在人不相信人,对人都怀疑,我们对人要相信,他骗我我也信他,他害我我还是信他。为什麽?我要教一切众生信任别人,我不怕陷害,我也不怕毁谤。为什麽?我这样做,若干年後,你会回头。为什麽?我相信你的性本善,你会有良心,哪一天良心发现了,你才晓得我不是坏人,我是好人,你跟我交往没错,我没有害你。你害我可以,我不会害你;你欺骗我可以,我不会欺骗你的。所以,要为社会大众做好榜样,不能跟社会大众一样。人家这样做我也这样做,人家入三途你也跟着入三途,你就错了,你没有智慧。

  所以伦理、道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们一定要做出来。佛教导我们的三福、三学、六度,我们也要做出来。六度,实在讲就是对治众生六种大病。布施是对治悭贪。众生不肯修布施,吝啬贪财,贪而无厌,我们要做出来给他看。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贪心,欢喜布施、欢喜供养,愈施愈多,愈供养愈丰富。真正肯学的人,你就能够明了了,这个效果你自己得到了,你才相信佛在经上讲的话不是假的,句句真实。

  你得来的这些福报,你布施财得财富,布施法得聪明智慧。得来的时候,绝对不是自己享受的,得来的时候,一定要帮助贫苦众生,这样的福报愈来愈大,积功累德。无量无边的福慧现前,自己还是不起心、不动念,这个福报供养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分别,这个学佛的我要布施他,那个不是学佛的、排斥佛教的,还要想消灭佛教的,我更要布施他,更要照顾他。为什麽?让他把那个念头转过来。

  所以说什麽样的人首先要度他?不相信佛的人、排斥佛法的人,那是我们第一个要照顾的。他为什麽排斥佛法?为什麽不接受佛法?他对佛法不了解、不认识。过失不在他,过失在我们这些传教的人,我们这些学佛的人,没有做一个好样子给他看。所以真正能够做到十善五戒,就是很好的样子。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人人都能够遵守五戒十善,我相信佛教在这个世间,会令许许多多误会佛教的人统统都回头来学佛。如果我们所作所为还是十恶,还是不善,人家看到:佛教不是好事情,不能学!自自然然他产生误会、产生排斥。所以说过不在他,在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做得不好,修得不好,弘扬佛法不得力,才产生这些弊病。

  下面黄念祖居士引用蕅益大师的几句话,这几句话是在《要解》里头,说得非常好。蕅益大师讲「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勳,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这是讲到得阿惟越致,确确实实这桩事情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往生就得到。所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遇到这个法门,不是容易事情,一定要知道珍惜。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讲我们遇到佛法;在佛法里面遇到净宗法门,那又要加上「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真是希有的因缘,我们今天能够遇到。

  我们要往生,真正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这才叫究竟真实的成就;你在世间无论从事哪个行业的成就都是假的。世间无常,太阳有冷掉的一天,地球有毁灭的一天,你什麽东西是永恒的?没有!所以,真正的永恒是往生西方净土,这是永恒的。我们修学为什麽不得力?说老实话,事实真相没搞清楚。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试问问,你世出世间一切这些尘缘你会不会放下?当然放下,不会再去搞这些东西了。不但是年岁大的人放下,年轻也要放下了,为什麽?来不及了,这个才是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自己在平常随分随力,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大众,这是我们本分的义务,应当要做的,这个心跟佛的愿完全相应。

  阿弥陀佛的弘愿是希望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快快成佛,所以在西方净土建立这个道场,来帮助一切众生。最难得的是帮助业障还没有断的这些众生,这是无法想像的一桩事情,带业往生!这些人到极乐世界都能成就,还有哪个不能成就的!我们的心跟佛的心一样,佛的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跟佛的心一样。愿,跟佛的愿一样,佛的愿,在这经上说得很清楚,四十八愿!愿愿都是普度众生。我们以四十八愿做自己的本愿,我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然後自自然然同德、同行,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自己果然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舍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是凡圣同居土了,而是实报庄严土。我们凡夫能不能做到?古德有说,实报庄严土是菩萨去往生的,方便有余土是小乘罗汉去往生的,像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只有凡圣同居土。这是古时候有些大德他们这个说法。但是这个说法被善导大师否定了,诸位去看《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你就知道了。

  善导,唐朝时候人,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传说他也是阿弥陀佛再来的,那麽善导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他怎麽说法?他说「四土三辈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我们听了之後无比的兴奋!如果我们遇到的缘殊胜,我们博地凡夫也能生实报庄严土。纵然是菩萨,菩萨要遇不到殊胜的缘,可能也会生到同居土,或者是方便土。所以这个说到「总在遇缘不同」。缘是什麽?第一个是经教。你有没有遇到(特别是《无量寿经》)善本,这个很难。

  《无量寿经》在中国总共有十二次的翻译,但是很不幸,这十二种里头有七种失传了,现在传下来的只有五种。每个人翻的不一样,能有十二种我们来参考,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我们就了如指掌了。古时候不容易,经本是手抄本,那个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手抄本,所以很容易失掉,於是才有会集本的出现。第一个会集本,宋朝时候王日休居士(王龙舒)他做的,他这个本子现在收在《龙藏》,《乾隆大藏经》里面收进去了,这是《无量寿经》第一个会集本。但是会集得确实不能叫人满意,缺陷很多。龙舒居士实在是很了不起,他只看到四种《无量寿经》的原译本,连唐朝《大宝积》里面这一部分「无量寿会」,他没看到,所以他的会集依据是四种本子。

  到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做第二次的会集。魏默深是五种本子都看到了,当然他的会集超过了王龙舒。但是取舍还有欠妥当,这古人讲的,取舍不当,另外有少数的字他改动了,这个都是会集的忌讳。所以印光大师对他有批评,不是批评会集的错误,是批评他取舍不当,在於改动了经文的原文。这是怕开这种例子,以後别人读佛经,觉得这个字不太顺,随便改。每个人都随便改,往後这个经本就面目全非了,所以不可以开这个例子。是反对这两桩事情。

  正因为这个缘故,民国初年夏莲居老居士做第三次的会集,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把前面两种会集本的弊病都改正过来了,这是一个最完美的《无量寿经》的本子;可以跟五种原译本对照起来看,你才晓得他这个本子会集得好。我们深深相信,末法九千年,将来依靠净宗得度的就是这个本子。我在讲经前面开讲的时候,跟诸位做了详细的报告,非常希有难得。所以我们认识清楚了,才会下定决心,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一心专学,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希望这一生当中肯定成就。这一品末後:


      【各自念道。说道。行道。莫不欢喜。】


  这一句是总结,「法喜自在」。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无论是生在哪一土、哪一种品位,各个人都法喜充满。所以我在此地是告诉同学们,西方极乐世界的教学是一对一的,不是大家在一起上课的,肯定是这个样子。阿弥陀佛有无量的分身,极乐世界有多少人,他就变现多少身,一对一的教学,契机契理,所以成就那麽快。从这个地方体会到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真正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