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如本法师 怎样消除淫欲?

如本法师 怎样消除淫欲?


    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诸位同参!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碍佛道的病本,众生在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动力就是情欲所牵缠,众生要上升与堕落,都被情欲所束缚而不得自在;鸠摩罗什旧译的译为众生,玄奘大师新译的译为有情,凡夫在三界流浪生死,都是以情欲为伴侣,以情欲为归宿,以情欲为生活的资粮,以情欲为精神的寄托处,以情欲为人生的规范,所以众生又翻译为有情,因此可见有情不能没有情欲,没有情欲不是有情,那么有情一旦没有情欲的话,生死当下就解脱啦!轮回就消除啦!无奈的就是有情都是以情欲过活,如胶如漆,越粘越深,难以自拔,有情假使一旦失去了情欲,就像失去了生命一样,生活没有方向,失去了依靠,茫然失措,身心觉得乏昧,失去了情欲比死更痛苦,真是要他的老命,可见有情就是以情欲为生活,以情欲为命。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导引发,是永远要受情欲的支配而带来轮回的。


  诸位同参们!情欲是不清净的,情欲是束缚的,情欲是黑暗的,情欲是暂时的欲乐,情欲是痛苦的,情欲是靠不住的,情欲是多变化的,情欲是轮回的,情欲是自私的,情欲是染污的,情欲是占有的,情欲是美中不足的,情欲是无常的,情欲是幻化不实际的,情欲不是永恒不变的,情欲的缺陷数不尽,说不完,可惜众生没有智慧透视情欲的真相,因此对情欲充满了好奇心,产生强烈的迷惑好感,就想去尝试它,品尝它,结果粘住了情欲,欲拔不能,众生为了情欲,因而造了无量的业障,自食其果,如人挖陷阱,不料自陷其阱。四十二章经云:“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情欲的生活过习惯了,自以为情欲生活是正当的,是合法的,是名符其实的,就这样被情欲所束缚而不自知。众生最可怜的事,莫过于被情欲所支配,因而动荡不已!心神不能安宁,为了情欲闹风波,为了情欲倾家荡产,为了情欲走法院诉讼,为了情欲拿刀枪互相砍杀,为了情欲家破人亡,闹婚变,情欲的缺陷是累累的,诸位呀!情欲重的人是无法与佛法相应的;感情越重生死就越深;感情丰富的人,处处留情,处处生死;感情重的人是无法解脱生死的,与佛法尚有一段距离。


  诸位同参!若想要得到情欲解脱的话,非从情欲下手不可,如何下手呢?就是以智慧来净化情欲,化情欲为大慈大悲。慈的意思是要给予众生快乐,悲是要拔众生的苦难。比方观世音菩萨,在众生的心目中,是一位具有相当浓厚宗教情操的圣人,他所表现的行为价值,是众生有目共睹的,所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能够为众生解决一切苦厄,对众生是平等的普度,不分种族贵贱,皮肤不分黄、白、红、黑一律平等拔救,到处寻声救苦,以他具有的大雄大力,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广大神通,能够在十方世界自在出入,而广度一切众生,禀持著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胸襟,慈眼视众生,众生有苦有难,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那么观世音菩萨不论远近,即时能影现在众生心目中,而能得到感应救度。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无尽意菩萨问佛:“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这就是表现出菩萨深深的具有无量神通力,与无量慈悲心的见证。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诸位要明白,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从何而来呢?就是从情欲净化而来,以大智慧化导感情为大慈大悲,化小我为大我,以独善其身化为兼善天下,以个人观感化为整体的观感,处处都是为众生著想,众生的苦难就是菩萨的苦难,众生的快乐就是菩萨的快乐,没有彼此自他相对立的分别,一律平等相待,打成一片,这是菩萨具有无量劫修行的风范;菩萨能以智慧与慈悲运用得恰恰好处,圆融无碍,度化众生的悲愿是尽未来际的,菩萨为了度化众生,也曾经抛头颅洒热血,众生需要什么!菩萨就能如众生的需要如愿以偿,众生需要脑袋,菩萨可以脑袋给众生;众生需要身躯手脚,菩萨可以身躯手脚给予众生;众生需要金钱宝物,菩萨可以金钱宝物给予众生;众生身心恐怖不得安宁,菩萨会施大无畏的精神,给予众生免得恐怖不安;众生需要佛法得以解脱,菩萨可以为众生演说佛法,让众生得到佛法的滋润,以得到究竟解脱。菩萨度化众生能观机逗教,众生需要菩萨以何等身分来救度他,菩荫就有大智大悲的神通力,示现众生所需要的身分来救度。菩萨具有的智慧与慈悲完全奉献在众生中,这种精神,这种美德,是贯串三世永无止尽的,突破空间地域观念。华严经云:“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菩萨全部以牺牲奉献的精神做入世救济的工作,这是可赞叹的,可歌可咏的。诸位呀!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自己占有多少,而是在于自己奉献之多少!菩萨的行为表现,就是具有这种美德,为六道众生心目中的风范。


  诸位同参们!慈悲又含育有解脱的意思,慈悲是经过智慧净化而来的,慈悲是无染污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是真理的,慈悲是光明的,慈悲已不受轮回的,慈悲是无自私的、慈悲是奉献牺牲的,慈悲是永恒不变的,慈悲是快乐的,慈悲是清凉自在的,慈悲是无缺陷的,慈悲是柔和中道的,慈悲是智慧自然的流露,没有装作、表现自然的,能够如此才能堪称菩萨的大慈悲心。观无量寿经云:“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也。”所以我们学佛的同道,修行的目标,终了是为了成就佛道,既然是为了成就佛道,就应该学习菩萨的大慈悲心,成就慈悲心,圆满慈悲心,绝对不能舍离慈悲心,学佛一旦舍离慈悲心,是无法成就佛道的,希望诸位学佛同道们,为了要成就我们的佛道,大家共同发大慈悲心吧!努力!努力!莫放逸。


  诸位同参!学佛的人要发大慈悲心,也唯有发大慈悲心,才能与佛道相应,因而圆满佛道。相反的,若是想要成就佛道而不发大慈悲心,欲证成佛果者,无有是处。学佛的人不可以用感情的心来学佛,用感情的心学佛会带来困优,不但成不了佛,反而堕落生死的陷阱,学佛要节制感情,不要滥用感情,同时要净化感情,感情是生死的枷锁,感情束缚我们在六道流浪不停,感情的本质就是染污心在作怪,染污心就是淫欲心的演化而成,所以修行就是修不要染污自性,不要染污自性就不要有淫欲心,不要有淫欲心就要断淫欲心,淫欲心不断,尘不可出,众生就是无法断淫欲心,被淫欲心支配,搞得头晕脑胀,身不由己,所以流浪生死。诸位呀!要断淫欲心要下很大的勇气与魄力,有些人为了要断淫欲心,发誓不再犯,结果欲心暴发又犯了,天天都在佛前忏悔自己业障深重,天天发誓,天天犯,又天天忏悔,这就是众生的本事,佛菩萨在旁边看了之后,真是束手无策,想要救度也无法帮忙。根本要断淫欲心,要证果之后淫欲心才能断,凡夫是有淫欲心的,凡夫尚未证果而说没有淫欲心,这是大妄语,自欺欺人。


  二十年以前我曾经请问过一位很虔诚的老居士,年龄已经有八十五岁的高龄,一生当中都是一心一意的老实学佛,精通佛法,严持戒律,念佛参禅从未间断,早晚安排的功课都是精进努力而做,我问: “请问老居士,自从您学佛以来已经有五十年以上之久,我也是佛教徒,如今很诚恳的敢请问老居士您一件问题,不知老居士介意否?”老居士点点头说:“有问题请问,无妨,无妨!”我问:“淫欲心是生死的根本,淫欲不断是无法超越生死轮回的,请问老居士您学佛以来已经五十年以上了,日夜精进学佛,到目前为止,不知老居士淫欲心断了没有?”老居士答:“年青人啊!年青人!我学佛以来已经五十年以上了,五十年当中从来都没有参与淫欲之乐,一心学佛,如今淫欲心亦然存在,只是伏住淫欲心,尚未断了,淫欲心是累生累劫俱来,我的年纪一大把,见女色还是会起淫欲心,我的菩提道念坚固,能把淫欲心伏住,令不生起淫欲心而已!年青人啊!淫欲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佛说的话一点也没错,谨慎莫放逸!努力吧!年青人!”我说:“感谢老居士苦口婆心的教导开示,我会牢记在心里的,终生难忘。”


  诸位同参们!淫欲心是难调难伏的,中外古今有多少君王将领,多少英雄豪杰都被淫欲心所考倒,对淫欲心束手无策,导致国家灭亡,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身败名裂,因此对淫欲心要勇猛的下功夫,来减轻冲淡它,最后解脱淫欲心。佛门中教导我们对淫欲心时常作不净观,骷髅观,因而对欲望能远离执著而不生爱染。甚至以智慧观照淫欲心,了知是缘生无性,淫欲心也是幻化无常,如幻如化,无有自性可得,见空性破执著,以达到自性自在,解脱淫欲心。


  【摘自如本法师的《心地法门》】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邪淫的恶报防不胜防

早在三十年前,末学爸爸单位的一个人,年青的时候当过兵。仗着自己英俊,喜欢干些勾引女人的下流事。正如孟子所说的:逾东墙而搂其处子。一次晚上邪淫之后,从别人家墙头上跳下来的时候,意外地摔断了一条腿,其实那个墙头根本不高,对于一个当过兵身手敏捷的人来说,实在是有点阴沟里翻船的味道。又因为没能医治好,从此落下了一辈子的残疾。走路的时候,必须要用同一边的手,支撑着膝盖才能一高一低的艰难地向前“运动”。这件事,在熟人当中留下了一辈子的笑柄。

    我爷爷的表弟,也就是我的表爷爷,年青时风流成性。虽然结了婚,儿女一大群,却喜欢在外面找女人,据说还有个私生女儿。五十多岁的时候就过逝了。他的几个儿子为人都不错,也没有什么不良的嗜好。然而,不料却隔了一代,表爷爷的恶报在孙字辈中暴发了。他一个孙女,若干年前,在十七岁那年,突然和本家的一个叔叔私奔了。这是在风俗纯朴的农村是相当少见的。让她的家族蒙上了极大的羞辱。一家人到处找这个私奔的儿女,我爸爸动用了社会关系,请我们县里检察院的人,终于从安徽嘉山县,把我这个不争气的表姐找了回来。我记得找回来的那天晚上,表姐的哥哥和家人带着她住在我家。我爸爸和还有一个长辈在她的父兄唉声叹气中,苦口婆心地劝说表姐,而她始终一言不发。后来时间不长,又再次私奔。从此她的家人和她断绝了关系。过了一段时间,表姐便和“男朋友”回到村子里结婚安心过日子了。然而时间不长,她的丈夫恶习就暴露出来了。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动辄对她拳打脚踢。虽然娘家人就在本村,然而即使被她男人打得要死了,娘家人对她也不闻不问。她男人就更加有持无恐,表姐整天生活在严重的家庭暴力中,过了十几年非人的日子。女儿长大后,到常州打工,才把她带出家庭的“牢狱”。十几年前,她的弟弟被女朋友的情人杀死。回顾我表爷爷年青时候的行持,这前后不能不说有着某种隐隐约约的“呼应”。

    有一个女人,末学在此不便说她的名字。她曾经长期在乡里工作,调动了好几个乡镇。每次在一个新的工作地点,她都会找一个情人,影响相当恶劣。因此俩口子的感情长期失和,冲突时有发生。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每天却是形同陌路。然而,为了一双儿女,两人都没有提出离婚。她的男人在一次酒后,骑摩托车在高速公路上被撞成了重伤,命虽然保住了,然而却成了弱智,什么事也不能做。工资也没有,好容易托关系找人,总算下半辈子有了一份生活费。她因为对于丈夫不忠,老天爷作为对她的惩罚,就要她用后半生的时间,来伺候她的丈夫;她因为喜欢拥有别人的丈夫,老天爷就给她仅仅留下一个名义上的丈夫。至于她丈夫遭遇的车祸,那是他命中该受的果报,因为他能够忍辱,而转为轻报(虽然未能忍的心安理得,夫妻双方还常有摩擦,然而没有离婚,为了给儿女成全一个完整的家,这也是忍辱。)。如果不能忍辱双方离婚,那么,连照顾他的人都没有了,命运将会更加凄惨。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如果这个女人能够贤良恭顺,她丈夫的恶报或许可以不受,因为一人修福,全家得福,一人造恶全家得报,这种家庭中的因果牵连是真实存在的。

    现代的众生造业重,似乎恶报的来临也“加快了步伐”。如果细心研究,你就会发现因果就在我们身边,不用等到来生后世。至于有些隐晦看得不真切的事例,那只是因为又掺杂了其他的因果在其中而已,所以看得不明显,并非是没有因果。

    总之邪淫的恶报微妙难思,实在让人防不胜防。既造恶因,要想免除恶报,犹如当日避影,无有是处。只有战战兢兢,寡过自省,努力忏悔,将功补过,吃素念佛,才能使今生有出离这个淫欲苦海的希望在。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邪淫是大痛苦!赶快远离!

邪淫的人绞尽脑汁满足自己的欲望,希冀从中获得一些快乐。但明白实相的人都知道这种做法太愚痴。我们饿的时候就觉得饭菜特别香,饱时却索然无谓,那种强烈的吃饭的欲望哪里去了呢?可见那种吃饭的欲望完全是无常的,虚妄不真实的。人的淫欲和这差不多,可是与吃饭不同,我们为满足淫欲实在付出太多。邪淫是苦而非乐。由于淫欲是贪心的一种表现,所以是一种病苦,而不是快乐,我们所感觉到的快乐只不过是一种刺激,一种幻觉而已,用哲学的话来说叫非理作意,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古德在不净观中开示我们,男女之体,本是革囊,满盛恶露,屎尿渠,浓血聚,然而我们业障凡夫往往到死也想不通这个道理。于极臭处谬为香美,于极秽处谬为洁净。古人比喻作鱼吞饵,蛆逐粪,蚕作茧,蛾扑火。地狱中,烧红了的铜柱,邪淫之人要去抱,这是极残酷的刑罚,然而这并不是阎罗王强加给你的,完全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是自作自受。邪淫更是万恶之源,古人云,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

为什么将淫列为万恶之首,正是因为淫欲的本质是一种贪心,在社会上表现就是一种严重的自私自利。下面引用《寿康宝鉴》上面的一段话来说明:盖淫念一生,诸念皆起。邪缘未凑生妄心;勾引无计,生机械心;少有阻碍,生嗔恨心;欲情颠倒,生贪着心;羡人有之,生嫉妒心;夺人之爱,生杀害心。廉耻丧尽,伦理俱亏。种种恶业,从此而起。对自身而言,淫欲过重可以颓刚健之躯,昏清明之志,以顶天履地希圣希贤之姿,致成碌碌无为,无所树立之罪。有用之人,不数年而废为无用,而且渐成痨病之疾。看到这里我们怎能不觉醒,这邪淫就是无常的使者啊,我们无知,不断地犯邪淫,不断地加重自己的恶业,在邪淫中把自己推向地狱呢。思此,我们还能固执地以为欲望是自己的本能,邪淫不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吗?如果这么想,实在错得太远了。后文将有对邪淫危害更深刻的认识。读了你就知道,你在邪淫中到底能追求什么,得到什么。你是什么也得不到,相反邪淫使你失去太多人生当中很美好的东西,并把你一直送进地狱里,千万亿劫,求出不得。思此,你还对美女,风流韵事等等如痴如醉吗?醒来吧,睁开你得眼睛看清事实的真相吧。现在信息这么发达,相信你很容易了解邪淫的一切。当你开始关注邪淫,意味着你开始用行动和你得敌人作斗争,意味着你终将从迷梦中醒来,找到战胜邪淫的所有方法和技巧,并把这种有意义的东西传播给其他还沉迷不醒的人们。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