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动物园:人类道德的一面镜子

动物园:人类道德的一面镜子

说明牌换了

    1995年秋天,北京动物园终于开始更换挂了许多年的动物介绍标牌了。这不仅仅是以金属牌代替旧磁牌子,而且表明人们对待动物的观念在改变。

    以往,我们动物园里的介绍标牌经常是恶劣的误导。在许多动物的标牌上写着的文字,好像人天然地有权利吃、用野生动物。比如在那些教育了几代人的牌子上写着这样的字句:“水鹿……肉可食,皮可以制革,鹿茸亦可入药,但不如梅花鹿珍贵”;“鸵鸟……肉和卵是美味的食品,皮可制革,鸵毛可以……”

    这样的解说词使人想到的首先不是欣赏和亲近这些大自然的造物,而是怎样利用或食用它们。

    我们中国人有哪种动物不吃呢?据报载,几年前,北京动物园的一对国家一级保护珍禽雉鸡,就被一名临时饲养员盗走煮着吃了。而两年前,沈阳动物园里的一只小东北虎意被人野蛮地杀死,企图卖为药品,能说这样的解说没有效果吗?

    动物生来就是为人所用的——如此思想方式使得中国人看到动物首先想到怎样役使它、利用它。即使在动物园里,动物的这种命运也没有被小心地隐藏起来。

    一个秋日,在北京动物园的梅花鹿苑前,我看到一头梅花鹿在小苑子里痛苦地来回走着,头上流着血。它的美丽的嫩角没有了,就在当天被割掉了。在两个秃秃的角的根部,鲜红的血流出来,染红了头顶两端。小鹿颤栗地晃着头,无声地诉说着一切。

    我注意到,几乎所有应该有角的梅花鹿和水鹿都是没有角的,只有被割断的短短的几厘米“痕迹”而已。我遇到一位动物园的师傅,请教他为什么这样对待鹿们。他说,一是怕鹿之间争斗会受伤,二是怕鹿角会伤到游人。这两条理由看起来并不充分。动物园应该加强管理,而不是以伤害动物的办法来“保护”动物。动物园里的麋鹿马鹿等也会争斗,可是没人割它们的角,也许因为它们的角没有那么高的“价值”?

    据我观察,游人如果遵守动物园的规定,根本不可能受伤。恐怕隐藏在这些理由后面的还是利用动物的动机。

    今天,人类越来越远离自然,远离动物,局促在水泥世界中的人们只能在动物园里看到真的动物,然而即使在这里,他们所看到的也不再是完全真实的和活生生的动物了。那些笼中的生命正在失去它们的本性。它们中的一些甚至要忍受人类强加于它们的改造。也许终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会适应这些没有了美丽枝型角的梅花鹿和水鹿,他们的想象力再也达不到那里。这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中国的动物怕人

    黑熊住在熊园的一个角落里,好像关禁闭一样被关在几十平米的水泥墙内。那里没有一棵树、一棵草,也没有任何遮阳的地方。中午时分,毒热的太阳光直射下来,不难想象水泥地面有多热,黑熊根本无处可躲。

    两只黑熊难受地沿着墙半躺着,张着嘴呼吸,令人不忍卒睹。动物园为什么不能从动物的角度想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使动物过得舒服一点呢?要知道动物已经被迫离开了适合它生活的原生地。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中国的动物那么怕人?我的回答也总是:你应该看一看中国人怎样对待动物。平常中国小孩看到一只小鸟,一只小猫甚或一只小松鼠,第一念头就是抓住它;而成人利用动物的情况就更可怕了。

    所以,我们的广场上不会有成群的不怕人的鸽子,草地上也绝不会有可爱的小松鼠向人们讨吃的。在我们的生活哲学里,没有“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样的信条。

    其实,世界上的动物原本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人对待动物的态度。据报载,在中苏边境的界河乌苏里江里,鱼群总是沿前苏联一侧游弋,因为耐不住中国渔民的灭绝式滥捕,所以鱼群的生物习性都改变了;而在六七十年代,也曾有过这样的情形:

    大批的黑熊、灰狼在冬季结冰时节逃离世代生存的栖息地——东北山林,到西伯利亚去。可以想象什么样的残酷猎捕和利用使得动物们如此仓皇逃遁。

    在动物园的象房里,情况也是令人压抑,四头大象都处在寸步难行的状态,每头大象都用一条大铁链子把一条腿牢牢拴在铁柱子上,而铁链子只有一米多长。大象想转个身子尚且困难,遑论其他。象房里不见阳光,潮湿,充满臊味。在热带地区生长的大象,在北方几乎有大半年不得不生活在象房里,如果让它常年在仅可容身的水泥墙里度日,什么样好脾气的大象能够不发疯呢。

    这所象房是早年盖的监养式房子,对大象来说,窄憋、暗无天日。这样的象房早已不符合现代人对待动物的道德观念。我们爱护动物,不仅仅是因为人类的恻隐心,而是为了尊重生命。人不能因为自己更有智慧和能力就可以无视动物的生存权利。这已经慢慢成为人们的共识。

    当然,我可以理解,动物园的经费也许不很多,并且在某些方面也尽了努力。只是,有限的经费能不能尽量用在动物身上呢?

    近几年,动物园扩建了许多工程,比如西游记宫、儿童游乐园、各式快餐厅之类,大部分动物的居所却没有多少改善。如果能把那些建游乐园的钱用在象房或其他动物身上,动物的处境不知要好多少。      

    出北门时,看到北京市园林局正在动物园内大兴土木,盖一栋办公大楼,我感到特别不安。不久,将有大批的人到动物园来办公,而动物的生存环境更将没有多少改善的余地了。不是没看见牌子,而是心灵很久以来就不喜欢到动物园去,怕看到动物可怜的样子。

    在动物园里,来来往往的人群围着动物看,总有人向着动物大声怪叫,动物多半无地劝于衷,我却不能无动于衷,因为在这些喝叫声中听不出友善。那些人的眼睛根本看不到“禁止恫吓动物”的牌子,也许是心灵达不到。

    在虎山,老虎在睡觉,两个游人一边喊一边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找石块,说要“打它一下,让老虎起来”。果然他们找到一块拳头大的石块。我不能不说话了:你们干什么?没看到牌子吗?那两人很不乐意地丢了石头——“打它一下有什么了不起”?一些人习惯了这样对待动物!

    后来,我了解到,其实还有甚者。南京市玄武湖动物园,竟有将一只东北虎的尖齿锯掉,然后供游人骑着它照相的残忍之事!

    近年,北京动物园的管理者也意识到即使在现有条件下,有些温和的食草动物等也应该尽量放养。于是先把绿孔雀在园中放养,以为绿孔雀可以自由自在的走动了,可是,没想到游人中有人硬是生生地去拔绿孔雀的羽毛。

    放养是件好事,但是怎么放养确实不是简单的事情,不是放在园子里就行了,而是要使动物和人之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要知道,把温和的绿孔雀或者别的什么动物,随意放在未经教育的中国游人中肯定是危险的事情。这由随处可见的野味餐厅和买卖孔雀羽毛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只要动物园外有大量的野味饕餮者和买卖动物制品者,动物园里的动物就有可能受到伤害。

    许多动物和人非常亲近,也非常信任人类,但是这有时却成为它们遭受灭顶之灾的原因。在北京动物园,不止一次发生故意给动物喂食塑料袋、软铁皮等伤害物品的事件。往往在解剖动物尸体时,才发现内脏里的这些东西。动物是有好奇心的,它们有时并不能分辨一个东西是否可吃,只要喂给它,多半它会吃掉。比如对麋来说,一种含化学盐的胶卷包装纸是美味食品,但是你绝对不能给它吃,那是有毒的。因为动物没有分辨力而欺骗动物,应该说其罪过之恶劣,不亚于欺骗没有分辨力的儿童。

                                       地球是动物与人共有的家园

    动物园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如果在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善待动物的道德观念,那怎么能指望人们能够更好地对待动物园里的动物甚或身边的动物呢?探究起来,许多事情并不是人们不愿做、没有能力或没有金钱做(因为有些事情并不要花费很多),而是根本想不到!因为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限制了人们为动物着想。这在我们的动物园里表现得特别明显。

    雪豹是何等矫健、何等漂亮的动物,但是它被关在十几平米的水泥地面的铁栅栏里,生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我们只能看到萎靡不振的雪豹、朝鲜豹、黑豹了。耐不住游人拔毛的威胁,美丽的绿孔雀被送回十米左右的水泥地面的铁笼子里,只好慢慢地踱步。

    游人围着铁栅栏热情地大声喊叫、拍红了巴掌,希望它开屏一展妖美姿容。而孔雀还不会“媚俗”,死活不肯开屏。十米见方的铁笼子,正中间还架一根木棒,哪里有它展屏的空间?它又哪里来开屏的兴致?水泥地面的铁笼子不适合动物生存,是一种对动物有害的饲养方式。没有树木草地,不能亲近土地,这都使野生动物处于非常难受的境地。世界上的监养式动物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种弊害。

    不久前,英国著名的女演员、动物保护者维吉妮娅女士来北京参加“自然之友”举办的地球日的活动,应邀做了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讲演,其中对动物园的动物生存状况也深表忧虑。

    鉴于动物园管理中存在的对动物的种种不公正情况,维吉妮娅女士和她的丈夫经过艰苦努力,建立了一个监督动物的管理的组织——动物园监理会,以期对动物园的动物有所帮助。随着观念的改变,西方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动物园越来越多。自然,我们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西方人对待动物的观念也是逐渐改变的,而这些观念的和现实的改变,要归功于本世纪以来人们对于人类与动物关系问题的反省与思考。

    1967年,中世纪研究学者怀德发表了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进行反思的力作《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对现代人无止境地控制和利用自然、从而破坏环境和生态进行了批判。这部轰动一时的作品引发了极大的争论和响应,直接促进了绿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这时,人们开始关注动物问题,其中不仅包括野生动物,也包括家养动物和动物园里的动物。

    70年代初期,英国的一些年轻哲学家对“人类中心论”提出质疑,并把道德关怀运用到动物身上。1972年出版的《动物、人和道德:对非人生物所受虐待的探究》,就是其中三位哲学家编辑的。三年后又有彼德·辛格的鼓舞人心的著作《动作的解放》发表。其后,大量相关的文章和著作接踵而至,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平等生存权问题。这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在人类以外,动物的生存也是有意义的,地球是人类与动物共同的家园。

    这一系列著述和讨论促使动物保护思想成为一种社会运动。慢慢地,动物保护运动在许多国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这一运动已经在许多国家中影响到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和做法。建立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动物园,根据不同种类动物的习性尽力为动物营造接近自然状态的环境,这只是人们关注动物的一个方面。而在一个人们通常更少注意的领域,即实验动物方面,人们也给予了充分关注。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动物的仁爱思想,尤其是佛教,它把大自然中的所有生物都看做有灵魂之物,从而使人与其他大自然的造物处于平等地位。可惜,传统文化中的这些有益资源在现代社会里受到极大破坏,我们今天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动物生命的极大漠视,一部分原因正在于此。

                                                确有太迟这回事

   “善待自然”是今天环境伦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对待动物的方式上,它要求人们不能无缘无故地伤害、虐待动物。观念所及,日常生活里人们善待动物的行为也就随处可见了。一次,电视里介绍爱尔兰风情,一瞥之间,都柏林马路上的马车就吸引了我:在夏日灼热的阳光里,每匹马的头顶上都撑着一把小小的遮阳伞。记得还看过一幅照片:马路上,长长的车队停在那里,为的是等候一只受伤的小鸟慢慢地跳过马路。这样的事情总能让人长久地感动,因为那是人类爱心的体现,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可惜,生活里叫人灰心的事情还是太多。两个多月前的一天晚上,北京一家电视台“走南闯北”节目介绍一个以杀蛇为业的人。镜头前,那个人得意地把几条大蛇活活地剥皮,扔在盆子里,蛇剧烈地扭动着,渗着血的白色蛇身可怕地颤抖着。

    面对这种情形,记者的画外音却说:为了吃到美味的菜肴,就顾不得那许多了!老实说,比照起杀蛇人,记者的话更让人吃惊。我当即打电话给这家电视台,抗议这条除了显示人的麻木和冷酷之外没有任何意义的节目。

    这个节目的编辑听了我的意见,表示理解。只是他说以往没有想到这方面的事情。这让我想到另一什事。某电视台报道一个在东北山里驻守的军人的事迹。这个人倔强、勇敢、工作拼命,在一次开车回山里时,大卡车撞死(伤?)一只幼熊,母熊在一旁撕心裂肺地哀鸣。平常遇到这种情况,人们不敢靠近小熊,可是此人特别“勇敢”,他下了车,把小熊往车上一扔就开车回去了,他的战友和他打趣:回去煮熊掌吃,别拉下我呀。

    这就是记者笔下的英雄!先不要说野生黑熊已经是国家保护的动物,吃熊掌已是违法,单是人们对动物母子所遭受的伤痛的冷漠和蔑视,就让人心痛。

    这是在鼓励什么东西呢?如果在深山里开车的人能稍微小心一点,看到笨笨的小熊在路中间走能稍稍停一停,那有多么好。即或不小心撞伤了小熊,如果能表现出一点怜悯心,肯定也更像个富有人性的英雄。我多么希望在传媒上永不再看到这种报道。

    现在,地球上的动物已经灭绝了许多,而更多的动物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在灭绝,这一切都主要是由人的活动造成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开始了艰难的反省和思考,人由关注自我走到关注人类以外的生命,并认识到人类并不天然地具有剥夺动物生命的权利,这一步虽然不大,可是走了几千年。这是人类自我中心观念转变的开始,是人类道德的升华。

                              马丁·路德·金三十多年前的警告

   “我们现在而对这个事实——明天已经在今天出现,确有‘太迟’这回事。在无数文明的白骨上刻有这样可悲的字:‘太迟了’。如果我们不动手,肯定会被扯进时间的黑暗走廊里,那个黑廊是为拥有权势而无同情心、拥有大能而无道德、拥有力量而无眼光的人而设的地方。”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