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检视自己的慈悲心

检视自己的慈悲心


检视自己的慈悲心

作者:年龙寺土登相切桑布


修学大乘佛法的人,首先要具有的就是菩提心,而菩提心的来源就是大慈与大悲。

在修行当中,放生是救命的行为,因此是可以培养我们的慈悲心的。然而,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常去放生就一定有慈悲心,或者你的放生目的是为了身体好,事业好以及一些别的目的,带着这种目的去参与放生的,实际上没有慈悲心,得到的只是一些人天福报而已。而虽然有些学佛者也知道放生很好,虽然口头上也口口声声说救命,并且非常注重放生的数量,带着这个目的去的,也就是存在着执著,其心里并不是说,啊,这些众生非常可怜,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救护它们。而是上师要我去放生,我就听上师的话去放,或者见到身边的人都说放生好于是也去参加放生的活动,并且知道放生数量越多越好,虽然这样也是好的,也有一些相似的慈悲心,因为毕竟是救了很多众生的生命,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慈悲心。那么,真正的慈悲心是怎么样的呢?那就是,不追求放生数量,但能尽自己的能力去救护生命,不受外缘的影响,真正在心中生起为了帮助众生之念,从而要去购买物命放生,救下它们的生命。将众生看作自己一样,认真为它们念诵仪轨,真心希望它们从此得到解脱,这,就是真正的慈悲心,即使是只放一条生命,它的功德也是无量的。

有的人虽然去购买物命放生,但在市场中对于蹦落在地上痛苦挣扎的小虾小鱼视而不见,更有甚者,一脚踩了上去,虽然是无心造成的过失,可如果对众生有慈悲心的话,是不会看不到它们的。

宋朝大学士苏东坡的爱妾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热衷于放生,有一天到山林里放生鸟儿回来,看见庭中一群蚂蚁正在争食掉落的糖,她一迈步踩死了很多蚂蚁,苏东坡见后感慨地说:"你放生是为了慈悲,原是好事,但是为何独厚禽鸟,而薄待于蚂蚁,这不是真实的慈悲呀!"从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真正的慈悲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存在于形式方面。

又或者有一些人,虽然也有爱护动物的心,但是只是止于不杀,而没有进一步地去利益这些众生,这也是慈悲心还不强烈的表现。我们见到小生命时,不仅要保护它们,更重要的还是为它们念一些佛号经文,让它们闻听后种下善根,必定得到解脱。

还有的人在利益众生的时候遇到一些违缘,于是畏缩放弃了,这都是非常不好的。要坚定学佛的信念,坚决迈向大乘,不退菩提心,这才是一名真佛子。在家居士们每天去市场买菜时,其实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并积累修行资粮。见到一些掉在地上的鱼呀,虾呀,拣起来念几句观音心咒让它们听到,然后放回摊子的水盆中去,一来可减少它们缺水即将死去的痛苦,二来可使它们种下解脱善根。如果见到正在宰杀的物命,在心里为它们念往生咒或念阿弥陀佛请佛接引被杀众生。还在待售待杀的,则看着它们心里真诚地为它们授三皈依。除此之外,若是见到有人将老鼠笼捕捉到的老鼠拿到外面准备烧死或烫死时,赶紧与此人“谈判”,一般与没有信仰的人谈佛理他听不进去,这里则可许诺买下老鼠,给他一点钱,然后拿去念佛号放生。有了慈悲心是真的会这样做的呀。众生的苦就是我自己的苦,见到众生遭遇命难时,我们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

假如你在放生前的发心是凑大众热闹或者为了得到福报等等,这些都不是慈悲的表现,只有真正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去行持善业的,才可称为慈悲心。将个人自私的小爱化为慈悲一切众生的大爱,这就是发了菩提心的因地菩萨。有的人在蚊子叮咬时能做到不动于色,生怕一动就会将蚊子拍打而死。这是很好的,可我们如果有慈悲心的话,就会更进一步地利益它们。要在心里发愿,我现在是以自身血液布施于这些可怜的众生,愿这些众生吸食了我的血液后,舍此身形后都能往生善趣,听闻佛法,直至最终获得解脱。有了你的发愿,这些众生就会与佛法结缘,由于愿力所致,一定能够得到解脱。只要我们具足信心,并以强烈悲心发愿的话,那果报是真实不虚的,因此学会以种种方式来利益众生是每个发了菩提心的佛子所应去做的。

诸佛菩萨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发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所以,慈悲心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都能培养起真正的慈悲心,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时时以种种方式来做利益众生的事。当你不怕下地狱,不怕做畜生了,并且喜欢在六道中去度化任何众生的话,那你的慈悲心定会令诸佛菩萨欢喜,众魔怖惧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