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动物的人性光辉》

《动物的人性光辉》

        转载注:本帖是清朝徐谦居士原著《物犹如此》一部分的白话文,由寿康学会文译。原书是净宗祖师大德推崇的一本普及读物,时至今日读来感人至深,哀欣愧慰。此白话文中个别处翻译的不够确切,故请佛友在网上找来原著电子书下载,配合本文阅读最佳。


                                                      

                                                                       动物的人性光辉
                                                                                                         ——《物犹如此》白话选译

                                                           
                                              

                        《物犹如此》刊竣漫书简端十首
  
      

                        性善人为万物灵,如何让物独惺惺。
                       新翻花样拈公案,别有伤心老泪零。

                      不乏完人史册间,贞廉忠孝考班班。
                      尘封可惜抛高阁,都道青天何处攀。

                      且莫惊奇且莫疑,从来万物圣人师。
                      借他对面菱花镜,各自澄观自谛思。

                      去来六道浩无涯,改换皮毛片念差。
                      不朽灵根生意盎,淤泥中绽白莲花。

                       躯壳虽殊性不殊,天光灵炯现真吾。
                       浑仑无物无人始,一个团团太极图。

                       不邀福报不邀名,只竭当前径寸诚。
                       此是乾坤浩然气,千秋掩卷尚移情。

                       闻风起懦志轩昂,道在天伦日用常。
                       通慧终篇寄深意,齐开法眼认家乡。

                       未曾闻见等恒沙,会意何劳载五车。
                       先我同心无限泪,漫将博物拟张华。

                       子云老矣愧雕虫,三百诗成感慨中。
                       安得琵琶声裂帛,不同低唱绿杨风。

                       世情厌故喜闻新,贵物何尝薄待人。
                       但愿人人心转善,普天孝子与忠臣。
  
     江西广丰白舫徐谦,时年八十有一,是为序。


  
                                                                                                   一、孝亲友爱
  
        

         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动物孝亲友爱的天性,尤为令人感动。它们的真情与遭遇,讲述者为之伤心,听闻者为之落泪。

  

      孝象(《矩斋杂记》)
  刘时用说:我曾经看到一头老象就要死去,它的小象取草喂它,可是老象已不能进食。小象看到这种情形,用鼻子来回抚摸母象的身体,两眼泪如雨下。等到母象死后,小象便哭着跃起,伤心地扑倒在地上。
  鹤子点评说:满腔的血和泪,滴滴从心坎里流出。母亲的养育深恩再也无法报答,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都会觉得沧海无尽,自己伤痛的血和泪也同样没有穷尽啊!
  诗曰:
  乾陀万里断归魂,运鼻周身半泪痕。
  血乳三年劳苦甚,何能寸草报深恩!

  

            猿拔母箭(《圣师录》)
       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军邓芝,在打猎时射中一只母猿。他看到猿子为母拔箭,用口吮吸流出的血,然后用树叶塞住母猿的伤口,哀伤不已。邓芝扔掉弓箭,叹息道:“山间的动物还能如此哀悼自己的母亲,难道人还不如一只猿猴吗?我从今以后再也不打猎了!”
  诗曰:
  拾橡攀萝不暂离,弓声霹雳黑风驰。
  箭锋洞处君休喜,看取猿儿吮血时。

  

        猿抱母皮死(《圣师录》)
        吉州有一个捕猿的人,捕获了一只母猿和它的幼子。他把这只母猿杀掉,然后把它的皮和幼猿一起卖给龙泉一位姓萧的人家。捕猿人还拿出母猿的皮,给幼猿看。幼猿看到后,抱住母猿的皮又跳又叫,当下就死去了。萧氏的儿子非常感动,为它作了一篇《孝猿传》。
  诗曰:
  孤影空庭落月凄,前宵犹傍白云栖。
  惊心瞥见魂销尽,觅母黄泉掩面啼。

  

         犊吞刀(《柳崖外编》)
   沭阳县有位姓王的屠夫,以杀牛为业。一次,他买下母子两头牛,打算先杀母牛,就把它捆起来,磨刀准备宰杀。此时有人敲门,他便放下刀出去。牛犊趁着这个时候衔着刀来到邻舍孙老汉家门前,用牛角顶门。孙家以种地为业,孙老汉听到声音出门一看,见牛犊口里有一把刀,正在往下吞,还剩下一半,不一会儿就全吞了下去,朝着他哀号。孙老汉正为此感到惊异,这时王屠夫因找不到牛犊和刀,也跟了过来。孙老汉问明情况,才知道牛犊之所以吞刀,是不愿母牛遭到宰杀。于是他问明这两头牛的价钱,用双倍的钱买下,然后过去解开母牛,把它牵了过来。牛犊见到母牛便叫起来,一边叫一边跪在地上。母牛也在它的旁边卧下,从头至尾舔着牛犊。孙老汉原以为牛犊肯定活不了,没想到过了几天,竟然没什么事。后来,母牛为孙家奋力耕田多年,那头牛犊则继续耕种了二十多年,直到孙老汉的儿子那一辈才死。当这头牛犊死后,有听说过吞刀奇闻的人剖开它的肚子查看,发现那把刀在腹胃之间,被一层厚皮包着,就像新刀装在鞘里一样。
  作者柳崖子说:相传有牛犊为母牛潜埋屠刀,我听说前些年在家乡王雅村也发生过类似的事。而这头牛犊却为母吞刀,令人倍感酸楚。带着感恩和依恋,两头牛在孙老汉家耕田力作一直到死,可以说母子都没有辜负救命的深恩。
  鹤子点评说:像这样惊天动地的壮举,我仅听说过这么一例。当我在阅读这个故事时,起初是感到震惊,接着是充满敬意,接着感动得落泪,接着欣喜地起舞相庆。
  诗曰:
  吞刀凿凿莫疑虚,叩角独寻孙老庐。
  子母乍逢仰天恸,一时狂喜更何如。

  

         犊藏刀(《同生录二编》)
   云南安宁州有一位姓赵的屠夫,有一次宰杀一头母牛,把它捆绑之后,入室取桶。这头牛的牛犊在一旁,立刻衔着刀藏在石缝里。屠夫回来到处都找不到刀,恰好他的邻居看到,就告诉他事情的原委。屠夫听了不信,便把刀取出放回原处,隔着窗户悄悄观看,果然看见牛犊再次把刀藏了起来。此情此景使这位姓赵的屠夫良心大为触动,为自己一生的杀业感到悲悔,于是他就去华山做了道士,每天拜神忏悔。他还养了这两头牛二十年,在它们死后加以安葬。
  诗曰:
  刀头转瞬血飞红,小犊衔刀计已穷。
  二十年间随母饭,华山消受好松风。

  

        孝牛冢(《井蛙录》)
       金溪的前参政官漆尉山,曾对我说:在城南四十里,有个名叫九都的地方。那里有一户姓黎的农家,养着一头母牛和它的乳牛,乳牛刚满半岁。七月间,这位农户将乳牛拴在家里,驾着母牛在陇上耕作,耕完后把它放到附近的洲渚上吃草。中午时分,忽然乌云翻滚,雷雨大作,母牛竟被雷电击死。这位姓黎的农户招集陇上的人,帮忙一起把牛埋葬在河边。回家后,见乳牛还卧在牛圈中,不禁心存怜悯,叹息着说道:“你的母亲已经被雷电击死在陇上的洲渚了。”乳牛听后忽然站起,悲鸣不已。第二天,农户牵着乳牛到野外吃草,离洲渚还有一里多,乳牛即飞奔到母牛被雷电击死的地方,徘徊悲号不止,不吃不喝,怎么赶也不肯走。最后只好用鞭子把它赶回家,到家后它又脱缰逃去。黎家顺着印迹寻找,发现它还在母牛被雷击死的地方,边绕边哭,悲鸣声昼夜不绝,最后撞在地上头破而死。乡里人哀怜它的孝心,便把它埋葬在死的地方,为它建了坟墓,立碑名为“孝牛冢”,至今还在。这是清朝顺治丙申年七月发生的事。
  诗曰:
  膝下初离盼未归,昨宵含乳梦依依。
  英灵寻母河洲遍,怒蹴寒涛十丈飞。

  

       犊排户(《警心录》)
       桐庐有一户人家,养着一头母牛和一头牛犊,恰好都在同一天被人买走。买下牛犊的是一位农夫,买下母牛的则是一位屠夫,两人一起赶着它们出门。屠夫牵着母牛渡过溪流,进到自己家里。牛犊则一直站在溪流这边,望着离去的母牛,伸头长鸣,无论农夫怎么鞭打也不肯动。直到看不见母牛的身影,牛犊才在催促之下动身,但每走几步仍要回头张望。翻越两座山岭,穿过条条岔路,到了农夫家,将它关进了牛栏里。
  这天夜里,屠夫烧上一锅热水,准备清早起来宰杀母牛。忽听门外有牛的叫声很是急切,那头母牛的应答声也同样急切。屠夫起身出门察看,门外正是农夫买下的那头牛犊,它挤开门走了进来,跳到母牛身旁依偎在一起,母牛不停地舔着它的脖子。屠夫虽然凶悍,此时此刻也不禁惕然动心,回身用锅里的水把火浇灭,便躺下睡了。
  那位农夫不见了牛犊,一连找了几天,直到遇见屠夫才听他说起这件事,两人相对叹息不已。农夫就将母牛按原价买下,和牛犊一起带走了。
  诗曰:
  犊来已不望生还,幸母全躯返故山。
  迢递屠门溪隔断,夜深谁引叩柴关?

  

           羔卧刀(《同生录二编》)
       邠州有位姓安的屠夫,家里有一只母羊和一只羊羔。一天正准备宰杀母羊,把它绑在架子上。羊羔忽然两条前腿弯曲向他下跪,两眼泪流不止。安屠夫惊异了很久才回过神来,把刀放在地上,出去叫一个孩子帮忙一起宰杀。等他回来时发现刀不见了,原来是被羊羔用口衔着放在墙角的阴暗处,然后卧在上面。安屠夫找不到刀,开始怀疑是被邻居偷走了,忽然又一转身踢开羊羔,发现刀就压在下面。此时他顿然醒悟,解下母羊,把它和羊羔一起送到寺庙放生。自己不久也舍下妻儿,投奔寺里的竺大师,出家为僧,法名守思。
  鹤子点评说:如同传来秋夜的钟声,请大家静静地想一想:这只羊羔看到母羊被捆绑时,是何等的心碎。向屠夫跪地求饶时,是何等的热血激涌。卧在屠刀上时,是何等的胆战心惊。随母羊送入寺中时,是何等的手舞足蹈。多么孝顺的羊羔!多么毅然的屠夫!
  诗曰:
  杀机一动几时休,羔跪屠前枉泪流。
  转眼擘开生死路,何人刀下肯回头。

  

         东莞五乳犬(《孝犬传》)
         这里说的孝犬,是指广东东莞县隐士陈恭尹家的母犬所生的五条幼犬。(注:陈恭尹,字元孝,著有《独漉堂集》。)
  这条母犬身体白色,尾部赤色,四只脚为黑色。陈恭尹为自己的父亲死于国难而心中哀痛,立誓不再进入仕途,于是隐居山中,以吟诗饮酒舒发自己的情怀,不与世人交往。这条母犬跟随着他,片刻不离。每次出门时,它都要走在前面几百步的地方,像是一名向导。若遇上豺狼蛇虎,它就立刻返回,咬着陈恭尹的衣袂往后拽,不让他继续往前走。陈恭尹明白后就转身返回,这时它又跟在后面数十步远大声嗥叫,像是一名护卫。每次出门都这样,已经习以为常。到了夜里,它就在主人庐舍前后巡视,不时地吠叫,通宵达旦也不休息。
  几年后,这条母犬一次生了五条乳犬,都是公犬。乳犬长大后,陈恭尹把它们分别赠送给前后左右的邻居家,它们也都能为主人看守门户,从不懈怠。刚分出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母犬每天都去各家探视乳犬一圈,好像是在训导它们。有了食物,乳犬总是让母犬先吃。等乳犬长大,母犬便不再前去探视,而几条乳犬则每天早晨都聚到陈恭尹家,前来看望母犬。
  又过了几年,母犬患上癞病,身体瘦弱,好像就要死去。这几条乳犬每天都一起赶来,争着给母犬舐癞,母犬的病竟然好了。每到大年初一,五条乳犬都会一起赶来,绕着母犬摇尾,好像是在为母犬贺岁。后来母犬死了,五条乳犬都哀号不止。陈恭尹怜悯这条母犬,把它埋葬在后山。五条乳犬从此每天早上都一同前去母犬的墓旁哀号,很多年都没有间断。
  诗曰:
  劫火余生笑种瓜,仙厖卫主守烟霞。
  不惭独漉堂前走,孝子钟灵义士家。

  

       孝义犬(《圣师录》)
         唐朝的禁军大校齐琼,家里养了四条出色的猎犬,经常陪从皇上在广阔的皇家园囿里狩猎,齐琼总用最好的食物喂养它们。其中有一条犬在进食时,总是把食物填满嘴中,然后出去进到茂密的草丛里,吃完了又回来取食。齐琼觉得很奇怪,就让仆人前去察看这条犬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原来在北墙的一个枯洞里,有一条又老又瘦的母犬,身上长着疮,非常肮脏,是这条猎犬的母亲,猎犬在用口中衔来的食物喂养它。齐琼听后惊叹了很久,命令仆人用一个小箱子把这条母犬抬回,找来破旧的褥子给它当垫子,用剩饭喂养它。这条猎犬朝着主人摇尾巴,把头低下,好像心存感恩的样子。从此以后,每当在狩猎中遇到猎物,无论擒捉追堵,这条猎犬都行动迅猛,如同一员飞将。所以齐琼每次随从皇上狩猎,都能获得丰厚的赏赐。一年以后,母犬死了,这条猎犬更加尽力。后来齐琼去世,这条犬日夜都在嗥吠。停棺一个多月后,即将在郊外入土安葬,把这条犬留下看家。就在棺木入土的那天傍晚,这条犬独自跑来,不停地向棺柩叩拜,把身下跪出了一个坑,头上也流出了血。棺柩掩土尚未完毕,这条犬便死去了。
  诗曰:
  病母衔恩豢养丰,赤心报主死生同。
  岂唯孝犬人间少,更有棱棱国士风。

  

            都押衙犬子(《玉堂闲话》)
       秦州都押衙石从义的家中,有条母犬生了几只幼崽。其中一只送给了节都使琅琊公,它从小到大再也没见过母犬。一次,节都使率领将校们一起到郊原打猎,这条犬忽然与母犬相遇,欣喜的样子难以形容。打猎结束后,母子二犬各随主人返回。从此以后,这条犬每天到节度使家的厨房偷偷取肉,衔到衙将家给母犬。有时甚至衔着牲畜的头、肚、肩、胁等,摆得满满的,衙将家几乎没人知道。
  李斯义点评说:母子之情是一切众生的天性,长久分离后偶然相遇,心中的欣喜自然超乎寻常。看到这里不禁心生感触,叹息不已!
  诗曰:
  宋鹊韩卢蹴阵云,乍逢母子两欣欣。
  何劳考叔尝羮请,不似东方遗细君。



[ 本帖最后由 弥迦使者 于 2009-1-10 14:41 编辑 ]

TOP

续 1





       稚犬毙虎(《警心录》)


    村民赵五家的母犬生了幼崽,才两个月大,随母出门,母犬被老虎所吃。赵五赶紧招呼村里的青壮年,拿着长矛去追赶老虎。幼犬飞奔上去,紧紧咬住虎尾,老虎挣脱不掉,只好拖着它逃走。幼犬一路上被荆棘挂住,身上的皮毛都快掉光了,却始终不肯松口。老虎因为有拖累,行动迟缓,终于被众人赶上,死于刀下。
  李斯义点评说:幼犬为报母仇而奋不顾身,完全出自它的天性。可见天下大奸大恶的人虽然猖狂,如果肆行暴虐,令平民百姓切齿痛恨,就一定会遭到应有的惩罚,死于非命。因此恶事不可妄为,弱小者不可欺侮,天理从来就是如此。
  诗曰:
  犬衔虎尾疾飙驰,虎怒咆哮犬不知。
  雪滚刀光虎头落,孝心天亦与扶持。


  
            三孝犬(《圣师录》)
    淮安城中有一户人家,把养的母犬杀掉吃了。剩下的三只幼犬,把吃剩丢弃的母骨衔在一起,用土掩埋,然后伏在地上不停地悲鸣。邻里左右的人见了,觉得这三只幼犬很不一般,都说它们是孝犬。
  鹤子点评说:孟子曾说过:“人们若是见到自己的父母暴尸野外,被狐狸所食、蝇蚋围绕,肯定会额头冒出汗,转过脸不敢正视,迫不及待地设法掩埋。”由此可以想见三只幼犬忍着悲哀,口含母骨匆匆用土掩埋,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啊!
  诗曰:
  争相衔骨妥荒隅,伏地悲号泪血枯。
  人子愈多亲愈苦,一抔何处待青乌。


  
            乌反哺(《禽经》)
    慈乌是乌鸦的一种,又称为孝乌,长大后都要衔食喂养自己的母亲,嘴小而白色。
  鹤子点评说:《运斗枢》说:“慈乌属阳性,禀受天地的仁和之气,所以会反哺自己的母亲。”秉性仁爱,自然会孝顺母亲,这完全出于它们的天性。
  诗曰:
  为雏衔食羽毛摧,雏长酬恩老渐催。
  爱日无多休错度,何能反哺到泉台。


  
      
              长兴孝鹅冢(《寰宇记》、《人谱类记》)
    唐代天宝末年,长兴的一个姓沈的人家养了只母鹅,在孵化幼鹅时肠子漏出而死。所孵化的幼鹅声声悲鸣,什么东西也不吃,啄来破旧的草席盖在母亲身上。又衔来茅草,陈列在前面,像在做祭奠一样,然后向天悲鸣而死。沈家觉得很不寻常,就把它装殓在一个盒子里埋葬了,后人称为“孝鹅冢”。
  李斯义点评说:刚孵出不久的幼鹅,就知道孝敬自己的母亲,那么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又该怎样呢?曾见有人一边饮酒食肉,开着玩笑,一边研读《礼经》,自以为洒脱,其实是完全没有人心。这些人要是读到这则故事,真应该羞愧而死!
  鹤子点评说:母亲去世,竟然如此的悲切。不知母亲若在世,又该是怎样的依恋啊!
  诗曰:
  事死何如及事生,仰天泣血涕纵横。
  为儿舍命身难赎,泉下谁闻恸母声。


  
        蝙蝠识母气(《警心录》、《昨非庵日纂》)
    眉州的鲜于氏,为了配药方,将一只蝙蝠碾成碎末。在和药的时候,有几只小蝙蝠围聚在上面,眼睛都还没有睁开,只因为闻到母亲的气味而来。鲜于氏一家不禁为之落泪,立誓从今以后再也不用动物配药,还要多做放生的善事。由于所发的善心特别殷切,药还未服,病就痊愈了。
  诗曰:
  藐孤双睫未曾开,哪识遥寻母气来。
  缕缕断魂犹恋子,药铛烟外影徘徊。


  
        同母牛(《异谭可信录》)
   家在宣城的王氏兄弟二人不和,分家后还是常闹矛盾。哥哥家的母牛生下一头牛犊,卖给了一个亲戚。后来这头母牛又生下一头牛犊,然后母牛就死了。前面生的那头牛犊,亲戚又把它卖给了弟弟。弟弟便把它放在牧场里,和哥哥家的牛犊一起吃草。到了晚上,两头牛犊一起住进哥哥家的牛栏里。弟弟想把自己的牛犊牵走,却怎么也拉不出来。从此以后,两头牛犊轮流在两家过夜,从不分离,好像知道自己是同母所生。哥哥对弟弟说:“牛犊兄弟间都能这样,难道人还不如动物吗?”弟弟感动地哭了,从此兄弟二人友爱如初。
  鹤子点评说:两头牛犊依依不舍,这是动物天性中的灵光在闪动。兄弟情谊怦然而起,这是人性中的灵光在闪动。
  诗曰:
  愧杀操戈共室人,相倾相轧忽相亲。
  看渠兄弟温存意,也似姜家布被春。


  
            犬痛同怀(《建宁志》)
    咸溪有个人叫童镛,家里养了两条狗,一条白狗,一条花狗,同为一母所生。两条狗都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后来白狗忽然失明,没法再到狗圈里进食。主人便铺上草垫,让它卧在屋檐下面。花狗每天把饭衔过来喂它,晚上则躺在它的一旁守候。白狗死后,主人把它埋在山麓间。花狗每天早晨和傍晚都要去绕上几圈,像是在哭悼。然后卧在白狗的墓旁,总要过很长时间才离去。
  鹤子点评说:作为父母的亲骨肉,兄弟间的手足之爱弥足珍贵。这条花狗在白狗活着的时候照顾它的饮食,死后又能竭诚尽礼,真无愧于兄弟的情义!
  诗曰:
  釜中豆泣更燃萁,犬性缠绵乃若斯。
  含饭伤心黄土隔,夕阳孑影下山迟。


  
        羽声合刻(《因树屋书影》)
   有一位在福建做官的人,带着两只鹦鹉回到江西。两只鹦鹉朝夕相依,像亲兄弟一样。他把其中一只送给了陈右骅,另一只则送给了韩人谷。陈、韩两人原本就是关系很好的亲戚,经常相互来往。两只鹦鹉每次陪同主人见面的时候,总是互相问候“哥哥好”,非常融洽。可是没过多久,陈右骅养的那只鹦鹉在书斋中被一种奇怪的动物搏杀。陈右骅非常痛惜,便将它安葬,请韩人谷赋诗哀悼它。诗写好后,韩人谷拿着诗前来拜访,他养的那只鹦鹉知道了这个消息,便不停地在架上跳叫着:“哥哥死!哥哥死!”哀伤不已,并且不再进食,过了一天也死了。两位好友因此广为征集名家诗章,追念这两只鹦鹉,江西、三吴一带有名的文人都很感动,写下了不少诗文。两人将这些诗文汇集成书,名为《羽声合刻》,邓左之为此书作序。原来动物之间的情谊,竟也如此的深厚。
  鹤子点评说:相见时互相问候“哥哥好”,说不尽分别后的眷恋之情。听闻噩耗时哀叫“哥哥死”,说不尽此时撕心的哀恸!
  诗曰:
  同来闽峤乐如何,谁料参商饮恨多。
  旅雁分飞云水断,几曾芳讯到哥哥!

  
            舁无足蟹过簖(《阐义》)
       松江幹山人沈宗正,每年深秋都要在池塘设下蟹簖(一种捕蟹用具,状如竹帘,横置水中以断蟹的通路),捕蟹来吃。一天,他看见两三只螃蟹相互挤靠着往前走,感到很奇怪,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只螃蟹八条腿都没了,无法行走,另外两只螃蟹正抬着它翻越蟹簖。他不禁感叹道:“人是万物之灵,可是兄弟朋友之间还要相互争斗,甚至趁对方危难加以排挤陷害。想不到这些微不足道的水族动物,同辈间却有如此的情义!”于是就令人拆除蟹簖,从此再也不吃螃蟹了。
  鹤子点评说:动物的真性到了极处,可以感动人心。人的真性到了极处,可以感动天地。
  诗曰:
  欲行且止倩谁扶,一蟹蹒跚八腕无。
  安稳中流向前去,余生相傍老菰蒲。

  

  
                                                                     二、忠君尽义
  
            充塞天地的正气,同样被物类所拥有。它们的刚毅忠勇,在文字间跃跃欲动。掩卷沉思,慷慨激昂,仿佛英灵化作清风阵阵拂过。

 
     明皇象(《警心录》)
    唐玄宗在位时,常在御楼宴请群臣,每次都要让几头大象前来礼拜,表演舞蹈,舞步合于音乐的节拍。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从长安逃亡到蜀地。叛贼安禄山令人把这几头舞象赶到洛阳,设下盛大的筵席,宴请各方首领和使节。他让人把舞象带进宴会的场所,欺骗来宾说:“这些大象从南海奔来朝见我,就是因为我有天命,即使异类也要向我礼拜舞蹈。”于是便命令大象起舞。大象个个愤怒不已,瞪着眼睛,纹丝不动。安禄山恼羞成怒,就下令把它们全给杀了。
  李斯义点评说:这群舞象不顺从逆贼欺骗各方首领,这与安禄山在凝碧池宴请部下,强迫皇宫中的梨园乐师演奏,他们一边演奏一边潸然泪下,又有什么不同呢?当时乐师雷海清不胜悲愤,把乐器扔在地上,向西朝着唐玄宗逃亡的方向恸哭。安禄山大怒,下令把他绑在试马殿前加以肢解。可见人与动物的忠君情感都是相通的,即使触怒叛贼而被处死,也毫无惧怕!
  诗曰:
  裂眦刀头死若生,象魂泣拜锦官城。
  恸心凝碧池头宴,不独铮铮雷海清。


  
        象击贼(《滇黔纪游》)
    马隆州有一座“义象冢”。明朝天启年间,水西地区的安氏叛乱,率众进犯马隆州。云南全省戒严,巡抚派陶土司去平定叛乱。陶土司有一头大象,天色将晚的时候,它埋伏在山涧中,用鼻子吸进大量的泥水,然后突然跃出,咆哮着向前飞奔,鼻子里喷着泥水,一直冲进叛军的阵地,叛贼个个惊骇异常。这头大象猛地卷起一个叛贼,把他扔到空中,坠地而死。陶土司军中的将领趁势率领部队出击,大获全胜。到天亮时召集军队,发现大象已中毒箭而死。当地人敬仰并感激大象的英武,将它安葬在南山,每年春秋都要祭扫,至今都没有改变。
  鹤子点评说:《左传·曹刿论战》说:“彼竭我盈,故克之。”这头大象是多么具有智谋和勇气!虽不幸中箭而死,然而它丹心耿耿,英灵长存,什么都无法伤害!
  诗曰:
  只身辟易万貔貅,血食南山春又秋。
  鼻卷贼头齐破胆,风云长护马隆州。


  
        定南公(《圣师录》)
    明朝时广西的一头大象为皇上所宠爱,封为定南公。吴三桂投降清兵后,镇守云南,日益骄横。他想把这头大象押解到京城,献给清朝皇帝,大象却昂着头去顶那些押解的人。养象人想方设法安抚劝说,它还是不肯屈服。吴三桂气得大怒,下令把它杀掉。可是刀箭都不能伤害它,最后只好用火炮把它炸死。
  诗曰:
  粉骨飞灰不顾身,象奴苦劝象弥瞋。
  赤心只有苍天鉴,愧尔承恩拜爵人。


  
          粤中战象(《悬榻编》)
   清朝初年,南方还有少量残存的明朝军队,继续抵抗清兵。一次,清兵在广东擒获了一头战象,让它投降,它表示拒绝。威胁要杀死它,它却点头接受。清兵调集了三百支火枪,环绕着它射击,枪弹把它全身都打烂了,可它死后仍然屹立着没有倒下。
  徐仲光赞道:多年身披铠甲征战沙场,以奋勇杀敌为天职。如今地绝天穷,正是永别的时刻。虽然不能向君王叩头尽礼,让枪弹洞穿胸口也无所顾惜。就让这坚强挺立的头颅,警示那些屈膝投降的懦夫。
  诗曰:
  断头无憾效孤忠,战象斑斑浴血红。
  屹立乾坤留浩气,火枪烟里化清风。

TOP

续 2





       昭宗猿(《圣师录》)


             唐昭宗特别宠爱一只猿猴,让它随着大臣一起上朝,还赐给它红色的官袍。后来朱温弑君篡位,建立后梁,仍下令让这只猿猴跟着大臣上殿。没想到它上殿后径直走到朱温的座前,跳起来向他奋力搏击。朱温气得大怒,立刻下令把它处死。
  鹤子点评说:朱温背弃了君主的深恩,阴谋篡夺皇位。这只猿猴却以身殉难,没有辜负皇上的厚爱。当时的唐朝宰相张文蔚之辈,卑躬屈膝,又该何处容身啊!
  诗曰:
  乾坤澒洞罢朝参,恩渥难酬泪暗含。
  也忝玉皇香案吏,堂堂岂肯事朱三?


  
            
        龙泉白马墓(《圣师录》)
    龙泉县有一座“白马墓”,里面安葬的是明朝开国功臣胡深的坐骑桃花马。当年胡深领兵征讨陈友定,不幸在一次突围中遇害。他的坐骑飞奔回家,在家门外声声悲嘶,随后便气绝身亡。胡深的夫人被它的忠义所感动,便将它安葬,立碑名为“白马墓”。
  诗曰:
  奔回匹骑一门惊,绕墓飞沙怒未平。
  月夜腾空风鬣动,长嘶犹趁旧屯营。


  
        
         河北骏马(《悬榻编》)
    明朝末年,四处流窜的叛贼攻陷了黄河以北地区。县令丁运泰被抓住后大骂叛贼,被残酷杀害。他的坐骑是一匹骏马,叛军将领骑着它进入县衙,到了厅堂前,它突然大声嘶叫,抬起前腿像人一样站立,然后狂奔起来无法控制,撞到墙上死去。
  徐仲光赞道:原本可以求生,也知道没有自己的责任。痛悼主人惨遭杀害,怎忍心忘记生前的鞭策?主人的尸首已经残缺不全,自己悲愤的心却如岩石般坚硬。这样的马和它的主人,在黄河之北悲壮赴义。
  诗曰:
  触死衙前怒尚嘶,令君与马赤心齐。
  愿为厉鬼先驱贼,万颗头颅踏作泥。


  
        蜀藩白骡(《圣师录》)
    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领军队攻入蜀地。蜀王带着子女、宫人,投井而死。蜀王平日所乘的白骡在井边徘徊,最后也跳到井里以身相殉。多年后,附近打柴的人在天阴时,常常看见王宫的故址上,有白骡在蔓草间出没。
  诗曰:
  无声踯躅有余悲,宫井苔花好护持。
  莫遣银床秋雨塌,此中碧血尚淋漓。

  
            二犬助战(《警心录》)
      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冬,在抚州宜黄县有一个大盗谢军九,纠集上百人到处杀人抢劫,负责治安的李县尉一家大小都被他们杀害。当时李元佐知县正好有事去了郡城,县尉便派遣手下的兵士前去讨伐。都头刘超走在前面,王宣紧随其后。半路上与盗匪相遇,刘超带着部下逃跑了。王宣率领的兵士还不到盗匪的一半,他们大声叫喊着鼓舞士气,在黄山下与盗匪们激烈鏖战。王宣养着两条狗,每次出门都带在身边,此时也大声咆哮,咬死盗匪二十人,盗匪们终于败退。王宣率众退到山上休息。一会儿盗匪又回来了,因为担心死去的同伙被官兵认出连累自己,便砍下他们的头带走。王宣远远看到了,生气地说:“这些盗匪被我们杀死,要是他们的头都被取走,我们以什么凭证去领赏呢?”便率领兵士下山,与盗匪再次激战多时,反被盗匪所击败。王宣与两个兵士夺得三颗盗匪的人头,沿小路穿过农田向西飞奔,在穿越一片秸秆时陷到泥沼中,被盗匪们追上,三人惨遭杀害。两条狗守护着他们的尸体,直到散去的兵士再次聚集过来。部下将事情经过禀报县尉,等李元佐知县返回,向遇害的三人家属颁发了优厚的抚恤金,下令备好棺材前去收尸。这时两条狗还一直伫立在原地,一整天都没吃东西,看见家人到来就摇着尾巴相迎,领到尸体前。等到主人王宣安葬后,这两条狗也死去了。
  诗曰:
  莫云用犬猛何为,追贼如风肉乱飞。
  可惜功成衔恨死,战场驻马客歔欷。


  
        厓山鹇(《圣师录》)
     南宋末年,宋军残部兵败厓山,忠臣陆秀夫背着祥兴帝跳海身亡。当时御船上有一只白鹇,奋力拍打着翅膀,声声哀鸣,带着鸟笼一起坠入大海。
  诗曰:
  海哭天哀战血红,更无人到倩开笼。
  茫茫精卫无穷恨,都付崩涛惨雾中。


  
           

      群蜂投江三日(《圣师录》)
   明朝正德年间,在镇江的北固山下,有一群蜜蜂簇拥着蜂王出游。忽然遇到一只凶猛的大鸟,把蜂王抓住吃了。群蜂长时飞鸣着不走,随后便一只只投入江中。后面闻讯赶来的蜜蜂络绎不绝,也都纷纷投江而死,前后持续了三天的时间。相国杨一清,号邃庵,见此情形,便让家仆把蜜蜂打捞起来掩埋,立碑名为“义蜂”,并作了一篇祭文悼念它们。
  徐仲光赞道:蜂王蒙难,起自草率的出游。身为左右陪从,为臣罪该万死。大鸟的凶残撕裂心肺,满怀哀痛投向滔滔的江水。往昔齐王田横自刎身亡,属下五百义士纷纷自杀。群蜂的尽忠效死,也是同样悲壮。
  [附录] 《亦复如是》记载:有位姓姚的人,擅长养蜂,每年收获蜂蜜达数千斤,因此成为小康之家。我曾去过他家,他告诉我说:“蜜蜂每天要朝拜蜂王两次,就像潮水起落一样,非常准时。遇到风雨将至,朝拜的时间就会推迟。以此预测天气的阴晴,总是很准确。”
  那天我正和姚先生一起观看蜂巢,恰好墙角被雨水冲塌,把一个蜂箱压坏。我看见里边所筑的蜂巢,中间位置有一个高台,像桃李那么大。有一只蜜蜂比别的都要大,身上青黑色,独自在高台上。姚先生说:“这就是蜂王。”我说:“看来王元之的《蜂记》中说的:‘营巢如台,拥王而行。’句句都是纪实。《化书》上记载:‘蜂有君臣之礼。’确实是如此啊!”姚先生说:“蜜蜂不过是一种昆虫,怎么可能懂得这些呢?”
  我说:“观察一下蚂蚁就可以知道,它们居住时有等级,出行时排着队。古人说:‘蚂蚁有君臣之义,所以蚁字的右边是一个义字。’蜜蜂和蚂蚁同样是微小的物类,蚂蚁既然懂得君臣之礼,蜜蜂也一样会懂。何况任何动物都有灵知,如骆驼知道泉脉,老马认识道路,燕子每逢一旬的戊日和己日便不再衔泥筑巢,蝙蝠在庚申日的夜里隐伏不出,鹤知道夜半时分,鸡知道天亮的时辰,喜鹊筑巢必背对太岁的方位,鼍在夜间按更鼓的时刻鸣叫,嘉鱼知道在一旬的丙日出穴,鼠类能像人一样拱手而立以示敬意,狐狸善于听冰层下的水声以确定能否通过,蜃龙吐气变幻成楼阁。更奇特的是,岁兰总在正月初一这天开放,梧桐树和棕榈树知道闰月。草木是无情之物,尚且有灵知,何况动物的灵知就更不奇怪。不过因为秉受天地之气有偏,其所了解的仅限于此,不能进一步扩充,因此成为低等动物。人类却是万善具备,无所不知,因此说人为万物之灵。若是不断扩充自己的良知,就能成为圣人。若是良知不断受到物欲的蒙蔽,就会丧失自己原有的本性,越来越接近动物,甚至有时连动物都不如,那就实在是太危险了!”
  诗曰:
  万蜂争掷浪花堆,三日江云惨不开。
  谏猎书曾回汉武,侍臣惜乏马卿才。


  
           南坡义猴传(宋曹《会秋堂文集》)
    建南杨石袍先生告诉我说:在吴越一带,有一个须髯卷曲的乞丐,在南坡搭了个茅草屋。他养了一只猴子,教它在盘铃的伴奏下表演木偶戏,在集市上演出以维持生计。乞丐每次得到食物,都与猴子分享。无论严寒酷暑都与猴子在一起,彼此相依为命,如同父子一般,这样过了十多年。后来乞丐又老又病,不能再带猴子去集市表演了。猴子就每天跪在路边,向行人乞食来养活他,过了很久也从不改变。乞丐死后,猴子悲痛地环绕着他的尸体,像人子丧父一样捶胸顿足。哀悼之后,又在路边跪下,垂下头凄声叫着,伸手向路人要钱。不到一天,讨来数贯钱。它把这些钱用绳穿起来,到了集市上,在卖棺材的店铺前不肯离去,于是店主便卖给它一副棺材。它还不肯走,看见有挑担子的人,就上去牵拽他的衣服。挑担的人便帮它把棺材抬到南坡,收殓乞丐的尸体,将他埋葬。猴子又在路边跪着乞食,来祭奠主人。然后到四周的野地找来枯柴,堆在墓的一旁,取出以前使用的木偶放在上面,点火焚烧。最后长啼几声,便跳到烈焰中烧死了。路过的人无不惊叹,被它的忠义所感动,于是将它安葬,称为“义猴冢”。
  诗曰:
  事生事死费踌躇,肠断南坡旧草庐。
  烈火焰中魂冉冉,彩霞天半拥飙车。


  
        安福猴(《旷园杂志》)
      清朝康熙九年庚戌冬,天上一直下着大雪。从十月份到十二月二十四日,雪下得更大,路上行人很多都在雪地上失足,甚至因此丧命。安福县有一个戏猴乞讨的人,担了两只篓子,登上县里的狗爬岭,寒风凛凛,衣衫单薄,没有上去就冻死在半山腰。当时他所养的猴子看看没有办法,就四处张望,发现前方有三个行人正往另外一条路上走,急忙跑过去拽住他们。这三人挣脱不了,就问猴子:“你有什么事想说吗?”猴子便向他们叩头。他们让猴子带路,走到半山腰,看见路上有一个死人,担的篓子扔在一边。三人惊叹道:“要是不赶快离开,恐怕后面的人怀疑我们是凶手,那就麻烦了!”猴子向他们不停地哀号,他们只好说:“你有什么事,我们尽量帮助你。”猴子拿出死者的钥匙,打开篓子取出三两银子,平分给这三个人。他们说:“是想用来买棺材吗?这恐怕做不到。”猴子使劲摇头。又问:“是出钱让我们帮你把主人掩埋了吗?”猴子连声应诺。于是这三人用力挖了一个土穴,正要抬着尸体掩埋,猴子让他们停下,又取出担上的十片草席,从篓中拿出几斤棉花。他拿出八片草席,把棉花分出三分之二,交给这三人用来裹尸。他们都感动得纷纷落泪,一一照它的意思办理。封土完毕,对猴子说:“我们想把你带回去养着,你愿意吗?”猴子一声不吭,绕着主人的坟堆走了三圈,哀叫着用头撞在岩石上死去。三人这才明白,先前所剩下的棉花、草席,是它为自己准备后事所用。他们就把猴子的尸体缠裹好,与它的主人合葬在岭上的路旁。这三个行人回到家,为安福县的人讲了这件事。湘潭的郭幼隗为此作了一篇《义猴传》。
  诗曰:
  相依为命恸途穷,惨惨彤云猎猎风。
  愿附主人同藳葬,生埋热血雪花红。

TOP

续 3





         白塔山猴(《圣师录》)


             明朝正德辛巳年,有夫妇二人以耍猴卖艺为生,已经十年,住在嘉州白塔山。男主人去世后,葬在塔的左侧,他养的猴子日夜哀号。不久,其妻又招来一个乞丐作丈夫,猴子举着手嘲笑他。其妻牵着猴子让它表演,猴子趴在地上不听,用鞭子打它,它就使劲叫唤。夜里,猴子跑到主人的墓前,抱着坟上的土悲号,这样过了七天也死去了。
  诗曰:
  羞抱琵琶塞耳听,也同七日哭秦庭。
  嘉州白塔山前路,哀啸寒枫鬼火青。


  
          瑞昌门外义猴(《圣师录》)
   三国时期的曹魏咸熙年间,有一对老年夫妇在瑞昌门外耍猴卖艺。一天,老妇去世了,老翁把她埋葬。没多久老翁也去世了,却没有人来埋葬他。他们所养的猴子一直守着老翁的尸体,人们看着可怜,就出钱把老人埋葬了。大家都称这只猴子为义猴。
  诗曰:
  待谁负锸妥翁身,躄踊无殊子丧亲。
  落木萧萧啼不住,酸风愁绝路旁人。


  
           忽雷驳(《酉阳杂俎》)
   唐代秦叔宝的坐骑,名叫“忽雷驳”。秦叔宝常拿酒给它喝,在月明的夜晚,试着让它跨越障碍,竟能纵身跳过三张黑毡的高度。秦叔宝去世后,它便嘶鸣绝食而死。
  诗曰:
  四蹄奔月蹑青烟,飒爽英姿马亦然。
  何处敝帷埋骏骨,欲浇醽醁野风前。


  
        陈平章马(《稽神录》)
     明朝淮南统军陈璋,加封“平章事”官职,到朝中接受任命。当时李昇担任丞相,对陈璋说:“我一会儿去贵府给您贺喜,还想见见您家公子,看是否有缘做我的乘龙快婿。请您先走一步。”陈璋骑马上路,途中这匹马忽然失足,把他摔了下来。到家不久,李昇来访,陈璋勉强起身迎接。李昇慰问了一下伤势,就匆匆告别了。陈璋把马召来,责备它说:“我今天拜官,又要商议亲事,你却把我摔下来,你这畜生!”不忍心杀它,就让人把它牵走,不许喂食。当天晚上,马夫悄悄拿来马料喂它,这匹马看了看,直到天亮也没有吃,一连几天都是如此。马夫把这件事向陈璋禀报,陈璋又把马召来,对它说:“你既然知道自己错了,那我就赦免你吧!”马听了跳着离开,当天开始像以前一样进食。后来,陈璋镇守宣城,任职期满后还乡,不久就去世了。十天后,这匹马也悲鸣着死去。
  诗曰:
  的卢今日竟妨吾,数罪何辞谢秣刍。
  故相恩深难寸报,灵輀努力效前驱。


  
       毕将军战马(《圣师录》)
    南宋大将毕再遇,兖州将门之后。开禧二年随军北伐,屡立战功。金人只要看到他的战旗,就赶紧避开。后来他居住在湖州,有一匹战马叫“黑大虫”,非常骏壮,只有毕将军本人才能驾御它。毕将军去世后,家人用铁索把它拴在马厩中。一次岳祠举行迎神仪式,这匹马听见阵阵金鼓声,以为又要奔赴战场,就昂头大声嘶叫,奋力把铁索挣断跑了出去。家里人担心它会伤着人,就派了十个强壮的士兵把它牵了回来,好言劝说道:“将军已不在人世,你不要生事给我家添麻烦。”马支着耳朵倾听,泪水潸然而下,声音嘶哑地长鸣几声就死去了。
  诗曰:
  乌骓伏枥失重瞳,百战沙场翊大功。
  热血满腔何处洒,仰天一恸飒灵风。


  
       克勒(《圣师录》)
   清朝和硕亲王有一匹良马,名叫“克勒”,即汉语所说的“枣骝马”。此马身高七尺,从头至尾有一丈多长。耳边有一寸多长的肉角,肚子下的卷毛像鳞甲一样。这匹马骏异超凡,连懂马的人都感到诧异,认为它是龙种,和硕亲王十分喜爱它。亲王去世后,这匹马徘徊哀鸣,没过多久也死了。
  诗曰:
  龙种奇姿一顾空,天人驾驭必英雄。
  世无伯乐谁真赏,昂首悲嘶万里风。


  
           张行人义骡(《池北偶谈》)
       与我同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张鹤洲,担任负责朝廷礼仪的“行人”职务,平时骑乘一头骡子,十分喜爱它。康熙甲辰年,因涉及考场事故,张鹤洲被刑部关押,家中生计难以为继,只好用骡子抵偿欠下的款项。一天,这头骡子经过街市时,突然酸楚地悲鸣起来,把新主人从背上摔下,自己逃回张鹤洲的家。来人想把它牵走,稍微离近一点,它就又蹄又咬,不肯离开。我的哥哥西樵,在吏部担任要职,特为此事作了一首诗,名为《义骡行》。
  我由此不禁深有感慨,东汉末年的华歆、曹魏末年的贾充、刘宋末年的褚渊,以及唐末的张文蔚等六位佞臣,这些身居要职的人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辜负君恩,卖主求荣。相比之下,这只骡子不知胜过他们多少倍!
  诗曰:
  义骡日下竞称奇,消得琅琊吏部诗。
  新主纵然刍秣好,不如故土乐忘饥。


  
         姚氏二犬(《广异记》)
     唐朝开元年间,吴兴一位姓姚的人被流放到南方边境地区,随行的有两个仆人和两条狗。年长的仆人名叫附子,另一个是他的儿子小奴,父子俩性格都很凶悍。在南方住得时间久了,他们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强烈,于是便谋划杀害主人,以便早日返乡。
  姚某的住处十分偏僻,周围没有邻居。有一天,附子忽然对主人说:“您是燕地的人,现在却流落到万里之外,倘若遇到不测,我理当护送您的棺柩返回故乡。可是最近我感觉正在衰老,如果忽然去世,我的儿子一个人无能为力,那您的遗骨就将永远留落他乡了!希望能尽早解决。”姚某明白了他的意思,就说:“你是想让我死吗?”附子说:“确实有这样的考虑。”姚某无奈之下,只好请求把时间定在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清晨,奴仆父子准备了丰富的早餐,劝他多吃点。姚某放下酒杯,伤心地哽咽泪下。见两条狗一左一右地依偎着他,刚才仆人进来时,也带给它们食物。他抚摸着这两条狗说:“豢养你们这么多年,现在这两个奴才要杀我,你们知道吗?”两条狗也哽咽着不吃东西,回头看着主人悲叫。这时附子走了进来,一条狗突然跃起,咬住他的喉咙,当下毙命。另一条狗飞快地跑到厨房,咬住小奴的喉咙,也当下毙命。然后又去咬附子之妻,把她也咬死了。姚某这才幸免于难。
  鹤子点评说:奴仆父子阴谋杀害主人,两条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它们咬牙切齿,满腔愤恨,早已不是一朝一夕。此前卧在月下,对着野花吠叫,神情自若地陪伴着主人。随后如电闪雷鸣一般,迅猛果敢地斩草除根。这两条狗真是忠义而神勇!
  诗曰:
  一般豢养两般心,观变迎机智勇沉。
  剑客空空输痛快,惊魂乍定涕沾襟。

  
       犬殉主(《圣师录》)
   刘钊是铁岭卫人,他养着一条狗,无论去哪里都跟着他。刘钊常到山上打柴,然后用马驮回来,这条狗总跟着一起去。一天,狗独自回来,朝着刘钊的儿子刘国勋不停地又跳又叫。刘国勋觉得奇怪,就跟着它上山,看见刘钊已被强盗杀害,尸体在山石间,那匹马被抢走。刘国勋为父亲办理丧事,安葬完毕,参加葬礼的人都回去了,只有这条狗独自守在坟旁,日夜不停地悲泣,泪水涔涔流下,浸湿了身边的草叶和泥土。几天后,这条狗把坟上的土刨开,露出了棺材,自己就死在棺材旁。
  诗曰:
  林下风腥马曷归,家人毕葬独依依。
  泪痕滴处无干土,傍冢烟寒草不肥。


  
       黑儿像赞(宋玨作)
   黑儿是崔子镇先生所养的猫。崔先生很喜爱它,与它同起同卧,取名“黑儿”,只要叫它的名字就会答应。崔先生每次外出,黑儿都要把他送到门外。等他回来的时候,黑儿一听见脚步声,就高兴地跳起来。崔先生看它这么高兴,自己也特别开心,马上找食物喂它。这样过了十多年。一天,崔先生病了,黑儿一直守候在床边不肯离开,观察先生的起居状况,表情很是忧愁。没多久,崔先生去世了,黑儿绕着棺柩哀叫,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也死在棺柩之下。崔先生的儿子公超,被它的忠义所感动,便将它安葬,名为“黑儿冢”。
  我听说这件事后非常惊叹,为它画了一幅像,并作了一首诗赞:“相彼狸狌,性则执鼠,驯性者良,贪饕者鄙。亦有名种,深毛修尾,温柔善媚,依人而已。唯兹黑儿,人且难比,识主性情,解主言语。主出主归,徘徊延伫,徘徊若悲,延伫乃喜。寝则侍衾,兴则候履,历十余年,如仆如子。主疾知忧,没则号毁,无以酬恩,不食而死。殉秦三良,殉齐二士。谁谓物蠢,而不可拟?葬之龙门,大河之涘。陵谷有迁,冢不崩圮。庶几千载,齐名黄耳。”
  诗曰:
  吁嗟古道弃如尘,生死相依幸托身。
  貌得狸奴毛发动,瓣香未许负心人。

  

  
                                                                                 三、忠贞不渝
  
            爱河滔滔无尽,众生沉沦陷溺。两情忠贞不渝,动物竟然如此。哪怕地老天荒,此情无终无始。

  
       比翼凤(《嫏嬛记》)
   南方有一种比翼齐飞的凤凰,无论在天空翱翔,还是休息进食,总是亲密相伴,从不分离。雄凤名为“野君”,雌凰名为“观讳”。通称为“长离”,意思是永远相依相伴的爱侣。这种鸟能通宿命,知道前世的事情。死后再次重生,它们还会在一起。
  诗曰:
  比翼于飞薄紫霄,预思离别恨迢迢。
  分明夙慧三生在,一缕情丝未尽销。

  
       许氏园鹤(《陈忠裕集》)
   许氏的园林中养着两只鹤,后来雄鹤死了。过了一年多,朋友又送来两只鹤。原先的那只孤鹤独自回避,不和这两只鹤一起觅食。一天,新来的雄鹤见自己的配偶到林中小涧边去了,有心想拥有两只雌鹤,便偷偷地靠近它。孤鹤引吭长鸣,与雄鹤搏斗,直到它离开为止。傍晚时分,若双鹤在池边休息,孤鹤就去庭院。它们在庭院里,孤鹤就去池边。每当月明风和的夜晚,双鹤翩跹起舞,一唱一和地鸣叫,声唳云霄。那只孤鹤却在一处寂静地止息,从不应和。而当风雨侵袭,天色阴暗,寒冷的急流冲击着岩石,霜叶从枝头缓缓坠落,这只孤鹤忽然声声哀鸣,凄清悲凉,好似乐音中的角(jué)音,听到的人莫不深感悲伤。主人痛惜它的遭遇,等它的羽毛长丰满,便任它飞走了。
  正如贞妇守节的情操,锋刃不能改变。鹤鸟守信的忠诚,寒暑不能夺走。而像《周易》“恒卦”九三爻所说的那种没有信用、丧失操守的人,又该是多么的可耻啊!
  诗曰:
  一般风月各悲欢,茹苦心头欲诉难。
  孑影碧空何处去,故园回首暮云寒。


  
         闻鹤堕泪(《情史》)
    南北朝时期的宋明帝,登基前为湘东王,一次他在竹林堂修建了新的房舍,太守郑裒送来一只雄鹤,雌鹤仍在郑裒家。时值深秋,在霜高月冷的夜晚,这只雄鹤总是声声唳叫。那些在岸边船只上过夜的孤身行客,听到后都禁不住堕泪。有一天,一只野鹤飞到竹林堂中,怎么也驱赶不去,原来正是郑太守家的那只雌鹤。两只鹤在一起上下交鸣,翩翩起舞,叫声或高或低,宛转悠扬,妙合节拍。
  鹤子点评说:起初独自望空,声声孤唳,霜月也显得越发凄清。而后双鹤对影,宛转相和,白云也为之随风飞舞。
  诗曰:
  悲莫悲兮生别离,生离重遇旧相知。
  人间倘借双飞翼,哪有徐郎破镜悲。

TOP

续 4





          鸳鸯悲鸣(《第一功德录》)


        北魏延兴三年,在一次狩猎时,猎鹰捕获了一只鸳鸯。它的伴侣悲鸣着,飞上飞下,不肯离去。魏显祖看到后心中不忍,就问左右的大臣:“这只飞鸣的鸳鸯,是雌是雄?”大臣回答道:“臣下认为是雌性。”皇上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大臣答道:“阳性刚强,阴性柔和。以刚柔的情形来推测,必定是雌鸟。”皇上感慨地说:“虽然人类与禽鸟不同,可是在秉性上又有什么差异呢?”于是下令把捕获的鸳鸯放了,并下诏书,禁止畜养鹰鹞等凶猛的禽鸟。
  诗曰:
  片语回春感至尊,秋江蓼影尚惊魂。
  而今结伴双飞去,同拜金鸡下赦恩。


  
       柳家燕(《圣师录》)
   元朝元贞二年,有一对燕子在河北柳汤佐家作巢。一天晚上家里人举灯照蝎子,雄燕受到惊吓摔了下来,被猫吃掉了。雌燕盘旋着不停地悲鸣,依旧早晚守护着鸟巢,哺育着幼燕,直到它们翅膀长成后才飞走。第二年,那只雌燕又飞回来,仍旧住在去年的鸟巢里。巢里好像有两只卵,柳家的人猜想它有了新的伴侣,便悄悄爬上去观看,却还是去年孵化的两只雏燕的蛋壳。从那以后,春来秋去,一共六年的时间,每年都见它只身飞来,又孤身远去。
  诗曰:
  双雏谁倚只身栖,独返家山海雾迷。
  故侣虽亡遗垒在,年年不忍补新泥。


  
             报恩寺鹳(《秋灯丛话》)
        吴地的报恩寺佛塔顶端,巢居着两只鹳,它们一起在空中翱翔,在巢中过夜,无论去哪里都形影相随。一天,雄鹳的腿挂进塔顶四周的铁链中,虽然奋力拍击双翼,还是悬在空中无法挣脱。雌鹳朝下探着头,大声鸣叫,像在向人求救。众人虽然可怜它,可是也没有办法上去。雄鹳不停地挣扎鸣叫着死去,雌鹳守在它的身旁不肯离去。周围的鸟想来啄食死去的雄鹳,雌鹳就用尖利的嘴愤怒地驱赶,不让它们靠近,直到雄鹳的毛骨都风化了,雌鹳才离开。每到风雨交加的夜晚,雌鹳在塔的四周来回翱翔,发出声声哀鸣,好像在表达自己的悲痛思念之情。
  鹤子点评说:《诗经》上说:“予美亡此,谁与独处?”当雌鹳痛失爱侣,它悲愤的情形,凄楚的叫声,至今仍宛转缭绕在耳目之间。
  诗曰:
  倒悬谁解望苍冥,惨对飙轮未蜕形。
  自此无心更鸣垤,孤飞夜傍塔灯青。


  
            雌鹳表贞(《圣师录》)
   泰州盐场的一座寺庙里,在楼窗外的老树顶上,有一对鹳在上面筑巢。雌鹳孵卵期间,有村民趁它出去觅食,偷偷把所孵的卵换成鹅卵,雌鹳回来后并没有发觉。过了一段时间,雏鸟破壳而出,却是只小鹅。雄鹳惊讶地发现它和自己不像,怀疑雌鹳与别的鸟苟合,愤怒地朝它喧叫,雌鹳也委屈地鸣叫不已。不久雄鹳飞走了,过了一阵来了一群鹳鸟,一起观察这只雏鸟,然后都朝着雌鹳大声喧叫。雌鹳无从表白自己,就用嘴钻入墙缝中自尽了。当地的诗人吴宾贤,号野人,作诗记述此事。
  诗曰:
  猜嫌毋乃太痴情,个里疑团恨未平。
  休笑墙茨难遽扫,女贞枝上月分明。


  
            扬州署青鸾(《池北偶谈》)
       我读《双槐岁钞》时,看到书中有《贞莺》、《烈鸳》两首诗。因此回想起以前在扬州的官署里,有两只青鸾,出入觅食总在一起。一天,雄鸾被鹿给顶死了。雌鸾日夜不停地哀鸣,让人不忍听闻,几天后也死去。我被它的忠贞所感动,作了一首《青鸾操》。
  诗曰:
  嘉名畴锡果长离,五彩翩翩对舞谁。
  顾影生憎无赖月,记曾双照梦回时?


  
            鸳鸯投沸汤(《圣师录》)
          明朝成化六年的十月间,盐城天纵湖的渔夫,见成群的鸳鸯在湖面上翻飞,便捉住一只雄鸳鸯,把它煮在锅里。它的配偶雌鸳鸯,一直跟着渔夫的船,边飞边叫,不肯离去。等渔夫揭开锅盖,这只鸳鸯就投进滚烫的开水中自尽了。
  按:《情史》一书中记载,刘世用在高邮湖见渔夫捕捉鸳鸯的事,与此大致相同。
  诗曰:
  霎时毒雾幂湖深,逐棹何人辨苦音。
  欣跃沸汤同毕命,碎身粉骨也甘心。


  
             燕冢(《南史》)
   南北朝时期,襄阳的卫敬瑜很早就去世了,他的妻子是灞陵王整的妹妹,当时才十六岁。她的父母和公婆,都劝她改嫁,她哭着不答应,并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放入盘中发誓,家人才只好作罢。王氏女居住的房子里有个燕巢,一对燕子常飞进飞出,后来忽然剩下一只孤燕。她同情它的不幸,又为自己而感伤,就对这只燕子说:“你能懂得我立志守节的心情吗?”并用一缕线系在它的脚上做为记号。第二年春天,这只燕子又飞来了,依然孤飞如故,脚上还系着那缕线。她看到后心有感触,作了一首诗:“昔年无偶去,今春犹独归。故人恩义重,不忍复双飞。”这只燕子春来秋去,经过了七个寒暑。来年再飞来的时候,王氏女却已经去世了。燕子绕着房子不停地哀鸣,家人看到了,就告诉它埋葬的地方。燕子飞到墓旁,哀叫着不食而死。家人把它葬在王氏女的墓旁,起名“燕冢”。后来唐朝的李公佐,根据这个故事写了《燕女坟记》。
  另有一种说法:这位女子名叫姚玉京,嫁给了襄州小吏卫敬瑜。卫敬瑜不幸溺水身亡,玉京守志不再改嫁。她居住的房子里,有两只燕子在屋梁上筑巢,常常飞进飞出。后来被凶猛的大鸟抓走了一只,另一只则成了孤燕,独自悲鸣徘徊。到了秋天,它飞落到玉京手臂上,好像是向她告别。玉京用一缕红线系在它的脚上,对它说:“等明年春天,你还要回来与我做伴。”第二年,这只燕子果然回来了,玉京便为它作了上面的那首诗。后来玉京去世了,燕子飞来后,绕着她的家悲鸣。家人对它说:“玉京已经死了,她的坟墓在南郭。”燕子飞到玉京坟上,也死在那里。每当风清月明的晚上,就会有人看见玉京和燕子一同在灞水边游玩。有人说:“玉京”是王氏的乳名,前面加“姚”,是随她母亲的姓。
  诗曰:
  孤垒空房各自哀,分飞犹幸聚泉台。
  回头无限春风泪,不许桃花傍冢开。



        雁邱(《情史》)
    元好问是金国人,一次到并州参加科举考试,路上遇到捕雁的人捉到两只大雁,一只死了,另一只脱网而去。只见那只脱网的大雁,在空中盘旋哀鸣了很久,然后坠地自尽。元好问买下这两只雁,埋葬在汾水边,垒上石头作为标记,名为“雁邱”。还做了一首“摸鱼儿”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栾城的李治,字仁卿,也和词一首:“雁双双,正分汾水,回头生死殊路。天长地久相思债,何似眼前俱去。摧劲羽,倘万一,幽冥却有重逢处。诗翁感遇。把江北江南,风嘹月唳,并付一邱土。  仍为汝,小草幽兰丽句,声声字字酸楚。桐江秋影今何在,萧瑟欲迷堤树,露魂苦。算犹胜王嫱青冢真娘墓,凭谁说与?对鸟道长空,龙艘古渡,马耳泪如雨。”
  李斯义点评说:或许有人会说:“这简直就是情痴。”殊不知至忠大孝的事情,都是痴情笨拙的人做出来的。而败节丧名的事情,却被聪明人做尽。一念痴情正是心中真诚的表现,由此可以尽忠尽义,扶植万古纲常。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其愚不可及”啊!
  鹤子点评说:原跋很妙。上文“燕冢”,此文“雁邱”,恰是天然佳对。而玉京的诗是生前相赠,元好问的词是死后吊唁。孤燕在南郭殒身,大雁在横汾殉情。二者交互辉映,流传千古。大雁在空中盘旋了很久,然后坠地自尽。揣测它当时的心情,似乎是在悔恨自己独自脱网而去,多么令人感恸!
  诗曰:
  片碣苔花古墨香,胜他瘗玉白杨旁。
  至今秋影荒芦畔,双照汾河旧夕阳。


  
             双雁楼(《圣师录》)
        王天雨说:我的居所后面住着一户姓张的人,曾经捕获一只大雁,把它养在庭院里。第二年,天上有大雁哀鸣,院里的大雁应声鸣叫。过了一阵,空中有一只大雁飞下,两只雁彼此用脖子相缠,双双绞死在楼前。后来这个楼就叫做“双雁楼”。这是明朝正德年间发生的事情。
  诗曰:
  一别茫茫两度秋,悲嘶几尽白云求。
  断魂不得双飞去,烟黯空庭月黯楼。

  
             雁愤偕死(《情史》)
   明朝弘治年间,河南虞县有人捕获了一只雌雁,把它翅膀上的羽毛剪短,养在场院里,用来引诱其他的大雁加以捕捉。每当看见云中飞翔的雁群,这只雌雁都要抬头仰视。第二年,大雁再次北归时,它的配偶与群雁一起飞鸣而过。雌雁听出了它的叫声,仰空大声鸣叫。雄雁也听出了雌雁的叫声,就飞落在场院中,二雁脖颈相依,其声呜呜,好像在诉说久别的思念。过了很长时间,雄雁飞到半空中,徘徊着想要飞走。看见雌雁不能飞,它又飞落在地上,绕着雌雁号叫,声音愈加悲伤。这样飞去又飞回,三、四次以后,看到雌雁确实飞不起来,雄雁就与它互相咬啄踩踏,悲愤地相撞而死。
  按:《圣师录》记载,在顾敬亭的园地旁边,有人捕到一只雁。它的配偶在空中听见叫声,飞落到地上。两只雁彼此脖颈相依,声声哀鸣,鲜血流尽而死。两件事十分相似。
  诗曰:
  仰霄无计奋云端,几度徘徊去就难。
  义不独生誓同死,当天曒日照心肝。

  
            镇江随舟雁(《警心录》)
    明朝万历癸丑年,镇江钱参将的部下,有一位士兵捉住一只大雁,用笼子装着放在船尾。空中有一只大雁随船飞行,不停地悲鸣,船中的大雁也连声应和。船在江中行驶了一百里,空中大雁一直跟随着不肯离去。快要登岸时,笼中的大雁伸颈向外大声呼叫,空中大雁迅速飞下,两只雁用脖子紧紧交缠在一起不肯松开。船上的人非常吃惊,赶紧上前分开,却已经都死去了。钱参将知道后大怒,下令把这条船上的士兵全都杖打一顿。那个捉到大雁的士兵,病了一个多月后死去。
  诗曰:
  百里随舟不暂违,死时交颈两依依。
  长江有尽情无尽,悔傍芦花浅水飞。


  
             民舍雁(《圣师录》)
    王一槐曾在铜陵任职,他说那时有一户民房,除夕夜里熏烟,以祛除不祥。一只雄雁被烟熏晕掉了下来,这家人认为是不祥之物,就把它烹食了。第二天早晨,一只大雁在他家屋檐上绕着鸣叫,几天后堕在地上死去。
  鹤子点评说:狠心作这种残害生灵的恶事,才是真正的不祥!
  诗曰:
  无端虐焰误戕身,香遍屠苏庆岁新。
  鼎镬残魂应待妾,愿随金谷坠楼人。


  
         铳落鸠(《矩斋杂记》)
       我的老友陈大介,曾应请在山中的一户人家教书。看到一个猎人用火铳射中一只斑鸠,坠落在地上。另一只斑鸠飞过来探视,衔着东西喂它却没有反应,又用翅膀上的羽毛蘸着水,擦抹它受伤的地方。最后见它已不能复活,无奈地垂下头,哀鸣着飞走了。过了一会儿,这只斑鸠从树顶坠下撞地而死,原来是因为痛失伴侣,过度悲伤而自尽身亡。陈大介叫住那个猎人,劝告他说:“你射中一只斑鸠,却使两只斑鸠死去。鸟儿竟能为情义而死,难道你还忍心伤害它们吗?”猎人听了他的话,便折断火铳,从此改业。
  施愚山点评说:这个故事与后面讲的猎人射死鹿子,而鹿母肝肠寸断的故事,有很多相同之处。那个故事说的是母子情深,这个故事说的是夫妇情笃。
  诗曰:
  百计求生无望矣,伤心惨目竟如此。
  到头死别胜生离,地下重逢悲又喜。


  
             高邮烈鹳碑(《圣师录》)
       高邮州有一对鹳,双双栖息在南楼上。有人射死了雄鹳,只剩下雌鹳孤身栖息。过了十多天,一群鹳鸟带着一只雄鹳飞来,让它与雌鹳共巢,好像是在说媒。雌鹳一整天也不肯与这只雄鹳相伴,于是群鹳就都飞走了。这只孤鹳哀鸣不已,突然把嘴钻入巢隙中,悬足吊在空中自尽了。当时的游人看到后无不惊讶感叹,纷纷作诗凭吊它,还为它立了“烈鹳碑”。
  诗曰:
  风雨南楼孑处哀,群雌粥粥浪疑猜。
  墨花一片韩陵石,消受诗人下拜来。


  
       鸽斗死(《圣师录》)
    元代出任江浙平章政事的大臣巙巙,家中养了两只鸽子,其中的雄鸽被猫吃了。家人找来另一只雄鸽和雌鸽相配,雌鸽愤怒地与它搏斗而死。
  谢子兰作了一首《义鸽诗》来哀悼它,诗中说:“翩翩双飞奴,其羽白如雪。乌员忽相残,雄死雌躄躠。绝食累数日,悲鸣声不歇。苍头配他偶,捍拒项流血。血流气亦愤,血尽气乃绝。嗟尔非鸳鸯,天配不再结。嗟尔非雎鸠,所性殊有别。于人拟共姜,之死同一辙。奈何闺壸内,往往少贞烈。夏姬更九夫,河间不堪说。聊为义鸽行,以激夫妇节。”
  诗曰:
  血洒雪衣甘斗死,心悬天日忍偷生。
  援琴漫拨求凰引,听否悲吟义鸽行。


  
       相思鸟(《闻见偶录》)
       相思鸟产于江苏沿海一带,福建中部也有。它的大小与麻雀差不多,红嘴,黄绿色翅膀,外形非常可爱,声音细小悦耳。雌雄二鸟飞行时一起同飞,休息时一起栖止。每到秋季,乡下的人用网捕捉,拿到集市去卖。爱鸟人喜欢用雕刻精美的鸟笼喂养相思鸟,鸟笼分为两格,只要把其中一只鸟关着,另一只即使放出去也不会飞走,它总是在鸟笼的上下左右来回飞翔,过一会儿就回到笼中。如果死掉一只,另一只也会悲鸣而死,这和比翼鸟很相像。
  诗曰:
  朝朝暮暮苦相思,思到魂销欲尽时。
  心有千行万行泪,何能说与主人知。


  
       鄱阳烈鸡(《警心录》)
       王楫是鄱阳的一位算卦占卜的人,家里养了雌雄两只鸡。有一天,母鸡正在照看小鸡,家里来了客人,王楫让家童捉来公鸡,把它杀掉待客。公鸡大声呼叫着,母鸡听见叫声走过来,双眼凝视着王楫,哽咽悲鸣,好像是哀求他不要杀公鸡。王楫没明白,还是把公鸡杀了。母鸡徘徊哀鸣,不再管这群小鸡,整晚唧唧作声,不吃东西,在台阶下站着不动,呆呆的像醉了一样。一会儿气血上溢,堵塞了喉咙,它便急促喘息着死去了。
  诗曰:
  求生不得枉号呼,割爱何心顾众雏。
  如醉如痴满腔恨,可怜到死尚模糊。


  
          颜氏鹅(《警心录》)
       南宋庆元三年,有一位商人离开榷场,前往淮河地区,途中住在一家姓颜的人开的旅店。颜某告诉妻子,明天杀了公鹅招待客人。晚上听到栏中群鹅悲鸣,早晨去捉那只公鹅时,群鹅上前咬住颜某的衣服,挡着不肯让路。颜某拿着棍子把它们赶开,最后还是把公鹅杀了。它的那只雌鹅和两只小鹅,都悲痛地腾跃而死。其余的鹅也都扑在地上,拍打着翅膀,连续七天不喝水也不进食。
  诗曰:
  雏随母死妇随夫,同类摧肠绝复苏。
  釜绕游魂齐掩泣,旁观谈笑动心无。

TOP

续 5

                 四、慈爱幼子


            闽楚一带有溺女的风气,吴越一带有焚子的习俗。忍心戕害自己的骨肉,上天的震怒远未止息。请不要漠视身旁的鸟兽,它们对幼子的慈爱刻骨铭心。

  
        鹿恸子肠断(《警心录》)
    许旌阳年轻的时候喜欢打猎。一天,他射死了一头小鹿,看到母鹿不停地为死去的小鹿舔舐伤口,过了好一阵也死去了。许旌阳觉得奇怪,就剖开母鹿的肚子查看,发现里面的肠子全都断裂了。许旌阳生起深切的悔悟,折断弓箭,入山修行,后来得道成仙。
  李斯义点评说:一旦悔悟,即可步入圣贤之道。人们只是由于不知悔悟,若能诚心忏悔,痛改前非,其成就不可限量。
  鹤子点评说:“过了好一阵”这几个字中,有多少心中的血泪!
  诗曰:
  杀心放下即仙心,惨听哀鸣泪不禁。
  沉痛尽头共儿死,此情无古亦无今。


  
           鹿胎草(《人谱类记》)
          陈朝的惠度,曾在剡山射中一头怀孕的母鹿,它受伤后产下一头小鹿,用舌头把小鹿的身体舔干,母鹿才死去。惠度见到后十分难过,便扔掉弓箭,出家为僧,在嵊县东修建了惠安寺。后来在母鹿死去的地方长出一种草,人们称为“鹿胎草”。
  诗曰:
  舐儿痛恨彻心头,礼忏莲台悔未休。
  芳草萋迷埋鹿处,斑斑犹有泪痕流。


  
            孕鹿哀跪(《警心录》)
   邵文立是梁朝人,世代以屠宰卖肉为业。有一次杀一头母鹿时,正值它要临产,母鹿哀切地向邵文立跪下,眼里流着泪水。邵文立认为不吉利,把它杀掉了。不久他的身上起了恶疮,于是他为自己的恶行悔恨自责,把家产全部变卖,修建了小庄严寺。
  诗曰:
  不恤充庖念子哀,血飞霜刃已戕胎。
  谁知哽咽心头语,跪诉屠前怒未回。


  
            鹿母悲鸣(《警心录》)
    有一个叫章邵的人,富有而贪婪。一天凌晨外出,在林中遇见了鹿,母鹿看到人便赶紧逃走,他抓住小鹿把它杀死,丢弃在林中。母鹿远远看见,不停地悲号。这天章邵本来有别的计划,他的一个儿子刚刚成年,已经赶在他之前出门,走累了就在一棵大树下打盹等着父亲。章邵路过这里时,看见有衣物包袱就起了歹心,抽刀刺穿他的喉咙,抢了行李就跑了。等天色渐亮,他看看抢来的行李,发现杀的人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他大声哀哭,痛悔不已,但已经晚了。
  鹤子点评说:无端杀害母鹿的幼子,顷刻之间自己的儿子也遭残杀。天道的报应竟在一天内应验,真令人敬畏!此人居心贪婪狡诈,平时若用因果报应的道理相劝,他必然态度蛮横不信。即使恶报临头,也会以为命当如此,绝不改悔。他又哪里知道,那些被杀的冤魂是决不会放过他的!
  诗曰:
  满腔杀气莽纵横,不到儿亡气不平。
  转盼杀人还自杀,林中未断鹿悲声。


  
           麈爱子(《宣室志》)
     庐陵有一个叫吴唐的人,喜欢打猎,箭无虚发。正值春暖时节,他带着儿子出门打猎,遇到一头母麈与它的幼子在林中嬉戏。母麈发现了吴唐,立刻带着幼麈逃走。幼麈却不知害怕,跳跃着又跑了过来,吴唐发箭把它射死。母麈远远看到,惊慌地跑回来,发出阵阵哀鸣。吴唐赶紧把幼麈放在地上,自己藏到茂密的草丛中,等母麈回来舔舐幼子,又发箭把它射中。这时又来了一头麈,吴唐刚把弩拉开,弩上的箭忽然自己射了出去,正好射中他的儿子。吴唐扔掉弩,抱起自己的儿子,捶着胸口大哭不止。忽然听见空中有声音喊道:“吴唐!母麈爱子之心,与你有什么区别?”他惊讶地环视四周,忽然一只老虎扑了出来,折断了他的胳膊把他杀死。
  诗曰:
  抱子号咷首试回,弩机未发万灵哀。
  叶飞谷动风悲啸,鬼导山君白日来。


  
         麑母随号(《警心录》)
        战国时期,孟孙在一次打猎时捕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把它带回去。母鹿跟在后面不停地哀鸣,秦西巴心中不忍,就把幼鹿放了。孟孙知道后发怒,赶走了秦西巴。过了一年,他又把秦西巴召回来,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左右的人问:“秦西巴曾违背您的命令,为什么现在又让他做公子的老师?”孟孙回答道:“秦西巴连一只幼鹿都不忍心伤害,怎能不善待我的孩子呢?”
  诗曰:
  乾坤万古不销沉,只此慈悲一寸心。
  谁放西巴仙佛手,空山目送泪涔涔。


  
         猿乞子(《搜神记》)
    临川东兴有一个人,进山捉到一只幼猿,把它带回家,那只母猿也一路跟到了他家。此人把幼猿绑在院里的树上给母猿看,母猿立刻向他叩头,好像苦苦哀求的样子。此人还是不肯放过幼猿,竟然把它打死。母猿大声悲啼,扑地而死。剖开它的肚子,里面的肠子已寸寸断裂。事后不到半年,当地瘟疫流行,这家人全都死光了。
  颜光衷点评说:不忍心伤害一只幼鹿,可以成为公子的老师。而在母猿哀求之下狠心杀死幼猿,还配再做人吗?我同时又有这样的感想:母子亲情出自天性,即使是身为动物,其痛失幼子的极度伤悲,还能感召疫鬼,何况是蒙受不白之冤的人呢?何况是仁人孝子的至诚之心所感动、所会聚,怎么能不兴云澍雨、裂石贯日呢?
  诗曰:
  乞子猿哀颡搏庭,忍看并命血风腥。
  霎时树杪阴云合,恍惚虚空怒百灵。


  
              猿号追子(《伤心录》)
      东晋时,大将军桓温率军进入四川,路经三峡时,有人捉住一只幼猿。母猿沿岸哀号,随船走了一百多里也不肯离去,最终跳到船上,刚到就气绝身亡。在剥取母猿的皮时,发现它肚中的肠子已寸寸断裂。桓温知道后震怒,下令把捉猿的人从军中赶走。
  诗曰:
  百里追儿径跃航,峡云阴惨不飞扬。
  沾裳只听三声耳,啼到无声声更长。


  
       猿遗乳(《伤心录》)
     有一个姓彭的人善于射弩,进山打猎时,见到溪流对面一只老猴正在给幼子喂奶,就用弩射去,正中老猴的胳膊。老猴知道自己支撑不了多久,勉力抱起小猴喂奶,让它吃得饱饱的。还摘下几片树叶,把剩下的奶汁挤在上面,放在小猴身边。它的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好像在教小猴怎样取食,然后大声悲叫着死去。几只小猴围在它身边,也呜呜地又叫又跳,悲伤不已。
  诗曰:
  念乳无多暂止饥,相看含泪两歔欷。
  秋风也似凄情甚,不忍溪头卷叶飞。


  
        猿垂死乳子(《警心录》)
       武平出产一种猿猴,它身上的毛像金丝一样闪闪发亮,非常漂亮。小猴的色彩尤为奇异,它们性情驯顺,总不离开母猴。母猴机敏难以捕捉,猎人就用毒药涂在箭头上,伺机射杀母猴。母猴受伤后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把乳汁洒在林中让小猴吃,洒完后即气绝身亡。猎人剥下母猴的皮,对着小猴鞭打,小猴见了就会悲鸣着爬下树,束手就擒。每天晚上,小猴都要枕着母皮才能入睡,有的甚至抱着母皮跳着扑地而死。
  李斯义点评说:母猴与小猴,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猎人为了捉到小猴,先用毒箭射杀其母,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诗曰:
  毒矢相加顾子悲,藏身无计误金丝。
  乳中滴滴心头血,肠断慈魂入梦时。


  
          老猿悼子(《南史·鱼复侯子响传》)
       齐武帝在华林园设斋,祭奠他的儿子萧子响,呜咽痛哭了很久,左右大臣莫不垂泪。几天后经过景阳山时,远远看见一只老猿跳跃悲鸣。随行的后堂丞说:“这只老猿的幼子前几天掉到悬崖下摔死了,老猿到处都找不到它,所以才这样伤心。”齐武帝听后又思念起子响,叹息哭泣了很久,难以自制。
  鹤子点评说:一个是呜咽痛哭,一个是跳跃悲鸣。泪水为什么止不住地流淌?丧子之痛为什么如此难以承受?是唯有人类才这样呢?还是所有动物都有同样的爱子之心呢?
  诗曰:
  悼子崖颠骨未收,闻猿驻跸几回头。
  景阳山畔秋萧瑟,水咽云低各自愁。


  
            猿哀子不食(《合璧》)
       从前有人养了母子两只猴,一天,小猴被一只老鹰杀死。母猴哀鸣着不吃任何东西,到厨房取来一片肉,顶在头上,站在院子里等着。那只老鹰果然来叼这块肉,母猴迅速将它擒获,两手用力撕下它的翅膀,咬碎脑袋,吞吃它的脑髓。
  诗曰:
  只影凄凉老泪垂,啼声不断自忘饥。
  区区一脔偿儿命,快绝猿心痛绝时。


  
          闻牛鸣(《左传》)
        春秋时期,介葛卢到鲁国访问,听见一头牛的叫声,就说:“它的叫声是说:‘我所生的三头牛,都被用做祭品杀掉了。’”有人向饲养牛的人询问,情况果然如此。
  钟伯敬点评说:这位智者的话语,使人顿生敬畏,不敢随便杀生。不用等到弥勒菩萨降生,然后再说法劝化众生。韩范曾经说过:“介葛卢能听懂动物的语言,晋代高僧佛图澄能从铃铛的声音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各种事物彼此相通的道理,往往超出了常人的经验范围。”读书求知的人,对自己没有见过的事,不要轻易加以否定。
  诗曰:
  悔生骍角失团圞,哽咽人前欲诉难。
  回首三牺成往事,可怜老泪尚阑干。


  
            羊恸羔自踯(《同生录二编》)
       宋真宗在汾阴举行祭祀时,看见一只羊在路边徘徊,感到很奇怪,就询问是怎么回事。左右侍从禀告说:“今天御厨把它的羊羔杀掉了。”宋真宗听了很不高兴,从此宫中不再宰杀羊羔。
  鹤子点评说:据《册府元龟》记载,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前往九成宫,路过显仁宫,亲手给皇太子写了一道诏书说:“我昨天看见鹿群怀孕的很多,即使是没有身孕的母鹿,它们的幼子也刚生下来不久。母鹿若是死去,幼鹿自己无法存活。这些动物没什么智慧,君王应当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去保护它们。”
  又据《甲申杂记》记载,北宋时,御厨特意用羊羔的肉做成一道菜。宣仁皇太后说:“羊羔刚生下没多久就遭宰杀,我对它的夭折感到很难过。”便拒绝食用,并下旨,今后在准备御膳时不得宰杀羊羔。
  又据《同生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祭祀前,按照礼仪规定进行斋戒。礼部尚书牛谅说:“古时的礼仪中有规定,在重大祭祀的斋戒期内,可以宰杀牛犊为食,以补养精神。”太祖说:“像这样以太牢为祭礼的重大祭祀,每年也不是常有。如果持斋三天,就要宰杀三头牛犊来供膳,这样岂不是太奢侈了?俭约可以节制欲望,恬淡可以顺养真性。如果不加节制,一味奢侈浪费,只能使损害物类的心得到增长,而对礼敬神明,为天下苍生祈福,却没有任何益处。”牛谅说:“《周礼》是古人制定的,不能说是奢侈。”太祖说:“《周官》上所规定的礼法,后世不再沿用的很多。可对那些生活享用方面有利于自己的,就要借口效法古人,这是什么用心呢?”
  古代那些仁德的君王,能以这样的胸怀爱护生灵,是多么令人敬佩!这些君王的话语极为重要,对于爱惜民力物命,培养国家元气,具有重大的意义。
  诗曰:
  黼幄推恩轸物情,道旁羊踯讶哀鸣。
  玉盘片片羔儿肉,暗有慈魂哭子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