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念佛的心要

念佛的心要

念佛的心要



据有关资料介绍,念佛大至有三种类型:一是持名念佛,即口念弥陀名号。二是观想念佛,此又有二种:观想佛的塑画像,名观像念,观想佛的三十二相及功德(包括四十八个大愿),名观相念佛(详细情形请读佛典)。三是实相念佛,即谛观诸法实相,此实相即真如法身,是念自性佛。在上述三种念佛法中,观想念佛,实相念佛都较为深玄,不相应者难以成就,所以自古以来很少有人提倡,也很少有人修习。惟有持名念佛最易下手,而且果报也很殊胜,所以最为普及。所谓净土法门里的持名念佛,即指修行者向往美好殊胜的西方极乐净土,欲往生其处,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名号。念时念“南无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都行。“南无”是梵语的音译,读为“那莫”(拼音na mo),是皈依、恭敬的意思。“阿”不读拼音“e” 音,应是拼音“a”音。当然,我们若已习惯了原来的读音,也没什么大碍。关键是心意本身要到位,同《楞严经》上所述的“净念相继”的功夫吻合就行。单是持名念佛一项,就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每一种念法都有其特定的道理,都可采用,或随环境机宜变换而用,现简述于下:

高声念:念时声音洪亮,气慨壮阔,善能拓开心胸,排除杂念,去懈志,驱睡欲,据说久念则有上火伤气之嫌,所以不宜常行。

默念:念时只见动唇,不闻出声(不动唇则为心念,功德一样),但佛号一样的历历分明,充斥耳根。所以其功效并不逊于有声,在卧时,病时,及公共场所等都可采用。

金刚念:念时声音不高也不低,不缓也不急,口念耳听,能每字听得分明,不走失正念,自然心定。

觉照念:念时把眼光收回(敛回内视),返照自性,此时心中但觉一片虚灵超拔,广大光明,我即是佛,佛即是我,念佛即念自心自性,心净土净,处处是净土。此为禅净合修境界,极易使人开悟见性。

观想念:念时兼观想弥陀佛身,或二菩萨身(即西方三圣中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还可观想三圣以手摩我头或衣覆我体,或观想西方极乐净土盛景:莲花、行树、罗网、楼阁、金地、宝池等物,使之存留甚深印象(依《阿弥陀经》或《无量寿经》所述)。

追顶念:念时字句甚急,一字追一字,一句顶一句,中间不留间隙,故名追顶,因追顶紧密故,能使杂念无法出头。

礼拜念:念时兼拜佛,口念身拜。即成身口意三业集中,故效力甚大,惟拜久必感疲劳,故不宜长时行之。

记十念:念时手执佛珠,一面念一面记数,每念十声,拨过一珠,如是则心中既要念佛,又要记数、便无暇再涉杂念。或不用佛珠,但中心中暗记,每十声作一结束亦可。


十口气念: 即十念法(下面会单独作简单介绍)。


定课念:念佛必须持之有恒,所以定课念佛最为上乘。古人每日有念十万或数万者,须视同穿衣吃饭一样,日日如是,往生定可实现。
四威仪中念: 不论行、住、坐、卧,路上、车中、做事、娱乐、心中皆可默念佛号,养成习惯,则临终时,必得正念,蒙佛接引。

净宗大德们如是说,真心念佛者,见诸相不著相,遇逆境顺境无差别,一切均收摄在一句佛号里。念佛念到心中只有佛,佛外更无心,诚如天台宗所说的“止观”中的“止”,一切烦恼、妄心、妄念均止于一句佛号。每一句佛号,每一个字,心中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就是“观”。念佛都摄六根,令六根对六尘时,意识不起妄想分别执着。真心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不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不会间断夹杂,即大精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不为乱相所迷惑,即大智慧。身、口、意三业自然清净,必是功德无量的事。

只要我们念念相续、佛号不断,一心不乱、心口如一,没有杂乱妄想,不念自念,念到自性弥陀与他性弥陀无二无别,即是达到念佛三昧(禅定境界)。那时,我们随时都可能会开慧证果……即便不如此,临命终时往生也是有把握的。

除了定时做功课念佛外,如果我们工作忙碌,家务繁重,可以采用十念法和散心念佛相结合的方法。十念法即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念佛,不论念几声,直至呼气尽了为止,如此十遍即成,几分钟就完事(这也含有某种练气修密的机制)。只要我们用心专诚,持之以恒,收到功效也是一样的。散心念佛是指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凡不需动脑筋做事说话时,就可以念佛,默念出声念都行。

如果有时候环境太嘈杂,无法观听、观想自己的念佛声,还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比如吸气时念“南无” ,呼气时念“阿弥陀佛”(凭我们个人习惯随意而定)。关键是将注意力住于佛号,佛号又以呼气和吸气相应……尤其是当我们遇到心烦意乱、爱做恶梦、生病等时,这种方法可以很好静心健身,甚至收到治病调身的奇效。因为我们专心一处,净念相续,与呼吸同步,自然会与吉祥和美好的东西相对应,收效当然神奇。谁都可以试一试,我绝不会骗人,因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客观事实是一定经得起检验的。

当然,真正的修行者也要学会放下,因为念佛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暂时的舒乐或治病,而是为了修行成功,这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真正的佛弟子修证到了一定火候,是可以坦然“受报” 的 ,不会刻意回避所谓的“病业或恶报” ,一切尤如还债,生生世世的造作太多了,了一笔是一笔,恶缘逆境来了,恰好是件令人欣然的事情。总之,肯如法者,一切自然会好起来。

另外,念佛人在闲暇还可以持佛咒以及读一些大乘经典(时间不充裕者可读《心经》、《佛说无量寿经》),用以加持、恐固自己。当然,无论修什么法门,做什么功课,最终要落实到心地上来,须在万事万物中历事练心,把心性提高。如果一个人做功课之外,生活中完全心中无佛,那么他的功课是等于白做了。因此,任何法门的修行人,都应该把八正道和《普贤行愿品》(又叫《极乐愿文》作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纲领。还有就是念佛人应尽量多学习和琢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这对提高我们的信心和心性标准都大有裨益。对于修净土法门的人来说,这一点格外重要。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关于“净土三资粮”

关于“净土三资粮”



信、愿、行即为净土三资粮。修净业若无这三种资粮,肯定修学难以成功。

信为道源功德母,没有足够善根和慧力的人,往往信得不真切和坚定,肯定用功不得力,自然见效缓慢。因此,我们平时要多花力气培植自己的善根才是。愿即是发愿,替自己立一个誓言、定一个目标的意思。净土宗的“愿”则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净土。不过,许多人发愿都不是单求自己往生成功就算了,而是为了众生——希望往生成功后乘愿再来俗世,尽一切可能和方便普渡众生。行则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如法修行。

心中有弥陀,必与这样的空间和境界相应。我们如果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即是证得不退转果位,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有不退转果位的人再入俗世也绝不会迷失自己,将来注定成佛。打一个比方,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象考取了一个学位(不退转),那里仿佛是一个由阿弥陀佛主持的修佛的中转站或培训学校。只要如法修行,人人都可以去那个地方,人人都可以在那儿继续修证佛法。

曾有人问莲池大师:“一个人不信净土,不愿修念佛法门,恐是此人福薄?”大师答道:“确是此人福薄。”没有大福报的人,不会遇到净土法门,就是遇到了,也不会对它生起信愿行。十方诸佛,虽有无量的智慧、德能、神通、道力,能渡一切的众生,然而我们若不信这种义理和方法,他就没有办法渡我们。这犹如电视台全天候广播,可是我们不愿扭开电视机便看不到其节目一样。在这里,我主要讲一下“信”的重要 。

佛门的这个信是依智慧,而不是迷信。“信”有多种含义,信自、信他、信自他不二、信因果。首先要深信自己本具佛性,本来就有着与诸佛一样的智慧与能力,只因妄想分别执着而迷失了本性、本觉,只要去掉妄想和分别执着,立刻就能恢复原有的德能,与佛一样。其次信他,“他” 是指释迦牟尼佛之传法和阿弥陀佛之大愿。最后是自他不二,因为我们本觉自性与诸佛实相原本一体,对于修净土而言,则是自性弥陀于他性弥陀一体不二。信因果,哪怕是深信以散乱心念佛,尚且能够成就将来的成佛种子,何况一心念佛,岂有不往生成功之理。念佛是因,往生是果的情形,就好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

蕅益大师曾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念佛的心要只有九个字,就是:“发乎心、出乎口、入乎耳。” 愿和行很好理解,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真实不虚话“往生”

真实不虚话“往生”



“往生”有活着时往生和临命终时往生两种。这方面的书籍和音像资料及亲自见闻者都比较多。科学目前还无法确切地做出解释。

所谓活着往生,即是指修行者无病无疾,身心安康的情况下,提前预知自己“往生” 的时间,有提前几天、半月、几个月,一年数年不等。“往生”时身体健康,头脑清晰,心情快乐,能“感通” 或是“看到” (只能这么描述)阿弥陀佛或西方极乐净土等圣境。“往生者” 面色栩栩如生,或坐或站,笑迷迷的,说走就走了,旁人大多有见光、见花、闻香,或空中出鸟鸣,或阿弥陀佛及及诸圣众现身,或听到美妙音乐等神奇“异相” 可见闻 。而且有的“往生者” 的“臭皮囊” (尸体)不僵硬,不变冷,不会腐烂、变质(也是一种不坏真身),或火化遗体时能烧出许多舍利。等等。

临命终时往生:“往生者”平时修行时念佛功夫较好,因宿业深重或为作特殊示现,遭遇生重病或意外事故,阳寿将尽,但临终尚能一心念佛,做到佛号“发乎心、出乎口、入乎耳” 。“往生”时心灵较为安详、平静,表情不恐怖不惊慌,以平常心看待眼前一切,“往生” 前也能“感通” 或是“看到” 阿弥陀佛或西方极乐净土等圣境。即便不能这样,“往生” 后很久“臭皮囊”也能不僵硬,婴儿般柔软,头顶发暖发热,面色较好,旁人也能有见光见花、闻香、空中出鸟鸣,或阿弥陀佛及诸圣众现身,或听到美妙音乐等神奇“异相” 可见闻 。有的也能有不坏真身或烧出舍利。

其实,有个别人哪怕平时不念佛、不闻佛法,在急难或临终时,一念回转生善心(可惜许多人平时不努力,临终这一念都很难回转,因此对此千万不要报什么侥幸心,要平时踏实的修行),或有修行人在旁引导、劝善、助念(念经念佛都行,即便到了命终后的中阴身时此法也有效验),临时抱佛脚也会有点用,要么化险为夷,而阳寿该尽的则只要万缘放下,专心念佛,就会有明显的感应。也有由此而“往生”成功的人,即便没有成功,走的时候也会有瑞相,比如到了入殓的时候身体仍然柔软,头顶发暖,空气中出现香味等。那都是好相、瑞相。凡是有这种相,至少都不会堕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为三恶道)。

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人们只要不慌张,不要害怕,专心念佛便会逢凶化吉,阳寿该尽之人则有求生净土成功的可能,即使不成功也不会堕落。还有,即便平时我们在有危难、灾厄的时候,念佛也肯定有感应,关键我们要有信心,不要惊慌不要恐怖(这比什么都重要)。当然,真有心求究竟圆满的人,应平时认真修行,千切不要报什么侥幸心理,多攒积善根福德的因缘,这样我们在急难或命终时才能完全做到万无一失。试想,平时不训练,没养成习惯,病灾忽地来了或临终时一口气上不来了,万念俱焚,苦痛不堪,我们还有心听闻善法或想起念佛么?

另外,佛门中“往生”一事科学界的研究几乎还未涉及,由此许多说法很是似是而非,比如舍利,有人认为是凡夫俗界和佛菩萨法界的一种中间产物,又有人说是未烧化的遗骨。总之,众说纷纭,是非莫辨。但有一点不容质疑,在宾仪馆火葬场工作的人大概都知道,未烧化的遗骨轻轻一敲就碎了,颗粒小的用手轻轻捻一下就呈粉末状。而真正的舍利,则比较坚硬且有光泽,色泽各异,为一种体内物质转化的体现。舍利又分佛舍利和僧舍利(依修行人当生所证果位而论),而佛舍利则更为坚固和殊胜。

舍利颜色不一,大小不一、形状不一、且会自行长大或“生出”新的舍利。有的修行者火化后还会有“心舍利”和“舌舍利”或有烧出佛菩萨相等舍利。有些“唯物”主义者则说,舍利是因素食所造成的体内结石——试想,假如一个活人体内有几百上千颗结石他受得了吗?且能高寿,红光满面,无疾而终?再说了,唯物主义讲实证,我们可以去医院收集一点结石用以焚烧,看其结果似乎会同舍利一样。另外,在机缘特殊时,有些道场上空会如下雨般落下舍利,一些修为较高的人在至心专诚抄写佛经时笔尖忽然涌出舍利,一些高僧连洗澡搓背时也搓出了舍利,还有一些人用舍利泡水来喝,许多奇难杂症能不治而愈,如此等等,又当如何解释呢?

因此,关于往生预知时日,无疾而终、临终异相以及舍利、修密法虹化等等神秘现象,希望科学界能本着客观、实证的立场给予关注或研究。对于真正信奉唯物主义的人们,我坚信他们是不会搞主观臆断和本本主义的。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