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自了法师:整天念佛,往生没有把握,什么原因?

自了法师:整天念佛,往生没有把握,什么原因?

整天念佛,往生没有把握,什么原因?


自了法师



    下面十祖截流大师的一段开示与憨山大师的《示念佛切要》不谋而合,如出一辙。上面印祖说过,「憨山示生作截流」,两人是一不是二。

  (二)截流大师《示丁耕野居士》。「譬如万斛之舟,欲有所往,樯非不高也,舵非不正也,资具非不完备也,去志非不决也。乘风张帆,有瞬息千里之势。倘若船头一桩未曾拔却,被一条缆索系住。虽种种推排,其能有济否?今时净业人,有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保者。无他,爱桩未拔,情缆犹牢故也」。祖师举个比喻:一艘船,万事俱备要启程,但船头一桩被缆索系住。这就好比念佛人啊,整天念佛,可是西方还很遥远,往生没有把握。什么原因呢?爱桩未拔,情缆犹牢也,即是憨山大师前面说的「生死爱根没断」,致命的障碍。截流大师接下来教我们对治的办法:「若能将娑婆恩爱,视同嚼蜡,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喜,靠著一句佛号,如须弥山相似。一切境缘无能摇动。或时自觉疲懈,惑习现前,便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无始情识,销铄无余。此人虽现处五浊之乡,已浑身坐在莲华国里,又何待弥陀授手、观音劝驾,而始信其往生哉」。

  我们念佛多少年了,往生有没有把握?这件事不必问别人,问你自己!蕅益大师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此事只问心,不必问知识也。知识亦劝淡世情,轻活计,专修出要耳。」自己心里要清楚,对这个世界消极,才能对西方净土积极;对娑婆愈是放得下,对极乐就愈能提得起;对这个世界的感情愈淡,对极乐世界的感情就会愈来愈深。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把握;娑婆活计轻十分,生西方便有十分把握。你才会发自内心的认同海贤老和尚说的那句话:「阿弥陀佛是我的根啊!」

  憨山大师虽然不是净宗的祖师,但是他对净宗的贡献不小。参禅大彻大悟,通宗通教,劝人念佛求往生。大师著作等身,清朝赵钺居士从《憨山大师全集》中选录出二十二篇开示习禅修净学人的法语,编成一书《憨山大师净宗法要》。一九五0年,这本书在香港大屿山宝莲寺的废纸堆中被人发现,於是印刷流通。我们再从《憨山大师净宗法要》中摘录三段供养大家参考:

  (三)憨山大师《示净心居士》。「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众生无量劫来,念念妄想,情根固蔽。即今生出世,何曾一念痛为生死?日用念念循情,未常返省。今欲以虚浮信心,就要断多劫生死,所谓滴水救积薪之火,岂有是理哉?若果为生死心切,念念若救头燃,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难复。要将此一声佛咬定,定要敌过妄想,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想遮障。如此下苦切工夫,久久纯熟,自然相应,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告诉不得他人,全要自己著力。若但将念佛做面皮,如此驴年无受用时(十二生肖中没驴年,即尽未来际无受用时)。直须勇猛,更莫迟疑。」

  (四)憨山大师《示修净土法门》。「念佛必要为生死心切,先断外缘,单提一念,以一句阿弥陀佛,以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断,二六时中,行住坐卧,拈匙举箸,折旋俯仰,动静闲忙,於一切时,不愚不昧,并无异缘。如此用心,久久纯熟,乃至梦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则工夫绵密,打成一片,是为得力时也。」

  (五)憨山大师《示大凡禅人听演楞严宗旨》。「从今将一往生平,驰逐攀缘妄想之心,一齐收摄放下。折合向一句阿弥陀佛上,消归自己本命元辰,念念不移,心心不断。以前妄想,乃造生死之染因也,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净因也。果能将此净念,薰前染污苦因,变而为净土真因,则顿令无量劫来生死苦因苦果,变而为净土乐因乐果矣」。

  四、结尾。念佛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印光大师说:「念佛之乐,唯真念佛者自知。」念佛的乐趣,我们体会不到,海贤老和尚体会到了,愈念愈喜欢念。这一句佛号,老人家念了九十二年,自在往生。从老和尚身上,我们每一个自诩为念佛人的人,是时候在内心深处做一次彻底的自我反省,反省我们的信愿,反省我们念佛的功夫。不要自欺欺人,不要装模作样,不要场面行持。这一句阿弥陀佛,我到底念得怎么样?尤其我们出家同修,憨山大师的《梦游集》里面多次提醒出家人,「三途地狱未是苦,向袈裟下失却人身,始为苦也」,我们就知道,这一生如果不往生,后果不堪设想!真是夏莲居老居士说的,「脚根无线似飘蓬,才出迷途又失踪」。古人出家都是为生死大事,所谓「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如救头燃,我们现在呢?把生死大事抛到九霄云外。

 印祖一锤定音:「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请问,你下定决心求往生了吗?如果现在问大家:「你愿不愿意往生?」大家会异口同声:「愿往生。」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大多数是「口念弥陀,心恋娑婆」。一方面想去极乐世界;另一方面,娑婆世界的事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这就往生不了,这不是下定决心求往生。真正下定决心求往生是什么样子?对娑婆世界完全放下,没有丝毫贪恋,没有丝毫舍不得,必然是海贤老和尚那个样子,一句佛号分秒必争,从来不曾丢失。我们才知道我们的差距有多大!愿往生不是天天在佛前唱「愿生西方净土中」就叫愿往生,这是口头,内心呢?内心却坚固的贪著轮回里的人、事、物,心甘情愿沉溺在欲海当中,根本不愿意出离。这是大部分人的通病,憨山大师有一帖对治此病的良药,《示念佛切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憨山大师《示念佛切要》,我们先把这篇开示从头至尾读一遍,再把重点的地方提一下。「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念。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过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连爱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著。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佛全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故劝今念佛的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得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念不是生死活计,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下,直如正念佛时,只说念不切,不知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这一声佛,果然敌得这爱么?果然断得这爱么?若断不得这爱,毕竟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疏,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何必待到腊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时节也,岂更有别妙法哉。」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祖师无限慈悲,读到这样的开示,我们如获至宝。这篇开示叫「念佛切要」,名符其实,切中要害!大师确实是修行的过来人,直抉病源,语语痛快。这篇开示虽然篇幅不大,只有七百多字,可是它在净宗中的分量绝对不轻!对於指导我们念佛,有切实下手处。

  提请大家高度注意文中两个地方。第一,「空求生西方」。我们求往生只是嘴上说说,好像喊口号一样,别人喊我也喊,但我们的求没有内涵、没有实质,所以大师不给我们留一点情面,说是「空求」,喊破喉咙也枉然!回头看看海贤老和尚,他的求是实实在在的!他是真真切切发自内心求阿弥陀佛赶紧接我走,所以他的佛号昼夜不停。我们现在,如果阿弥陀佛现在就来接我们去极乐世界,马上就走的,大部分人当场吓跑。我想往生,但不是现在。我还有这件事未做,还有那件事要办……这种贪恋世间的心,就是我们往生最大的障碍。所以我们这种求往生是空的(空壳)、骗人的,骗人说要求往生,佛真正来接我又舍不得走。

  第二个地方,「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憨山大师毫不留情揭穿我们,假念佛人!念佛只是门面功夫,所以佛号一边念,生死的根一边长,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不相交。现在被揭穿,还好过临终时手忙脚乱才被揭穿!现在被揭穿,还来得及。自己根本没有出离心,没有真信切愿,天天做的都是表面上的事,怎么可能往生呢?祖师们都告诉我们,念佛法门是「万修万人去」,可是现今万修只有二、三人去。问题出在哪里?印祖一语道破:「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真信切愿,就万修万人去;信不真、愿不切,就变成万修二、三人去。

  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信、愿、行不到量。不能说不信,半信半疑;并不是没有愿,又愿又要犹豫;也不是没有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如说,往生需要百分之百的信愿,而我们只有百分之十的信和百分之十的愿,这就往生不了。为什么信、愿、行不到量?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出离心。出离心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古人说的「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我们连一点样子都没有!出离心是信愿的内涵。

  憨山大师劝我们放下,言辞痛切,无非为了触动我们。因为我们麻木不仁太久了!对生死的大事无动於衷。大家都会说,哎呀,放下真难啊,放不下、放不下。其实,哪有放不下的?而是我们舍不得放,舍不得放!想想看是不是?舍不得子女,子女的子女还是舍不得,样样要操心;舍不得你银行里的存款;舍不得你名下的几处房产;舍不得别人对你的恭敬赞叹……这些都是一条一条的绳索,把我们牢牢绑在六道轮回里面。舍不得放,那么生死的根就继续滋长,无量劫又无量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出头。我们对於爱的,牵肠挂肚;对於恨的,耿耿於怀,这怎么能够往生呢?所以佛在《四十二章经》感叹:「人系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回想一下,二十四小时里面,我有多少时间心系极乐?又有多少时间心系娑婆?我们心系娑婆的时间多,心系极乐的时间少!少得可怜,微乎其微,二十四小时当中有十分钟想往生吗?这个比例太悬殊了!这是一天的状况,如果天天都是这样,再这样下去,年复一年,我们拿什么去往生?才知道我们有多危险!海贤老和尚、师父上人都是时时刻刻想往生,那叫真信切愿。

  海贤老和尚常常告诫身边人:「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什么都是假的。」老和尚的话,如果你能引起共鸣,听到他那样说,心想:对啊,我就是这种心态,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念佛成佛才是真的。那是实实在在想到极乐世界去,迫不及待,那么,你的求往生不是空求,不会落空;否则,赶紧加功用行。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一生教学,师父上人给我们重演一生教学。「一代时教,浩若渊海。其究竟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者,唯净土一法而已」,讲其他的法门,「如来普度众生之心,郁而未畅」,印光大师说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极畅本怀的净土大法,师父上人给我们重演。世尊当年在世,王舍城有三分之一的人,知道释迦牟尼佛这个人,并且现场听过佛讲经说法;有三分之一的人,听说过释迦牟尼佛这个人,但是一生没有见过面,没有现场听过他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听都没听说过释迦牟尼佛这个人,不知道佛法。这样你就知道你是何等的幸运!中国目前十四亿人口,你是哪一个三分之一?恐怕是三十分之一!师父上人现在在世,就像世尊当年在世一样,而你来到他的身边。

  《释迦谱》好像有一段公案,大概是这样:释提桓因请佛到忉利天宫说法。世尊爽快的答应了,他说:「走走走,我的四众弟子大多数懈怠、懒散,不听我讲法,现在我就不告诉他们我去哪里,也不带侍者(就连他最贴身的阿难尊者也没带去),让他们尝尝渴仰於法的滋味。」(渴仰於法是指对法的希求好像口渴了对水的希求一样),於是世尊屈伸臂顷到了忉利天宫。世尊失踪了三个月,在忉利天宫说法圆满之后,回到世间就告诉大众,不久他要入灭了。於是弟子们悔惧交至、痛苦不堪。从这个小故事,回头对照我们自己:是否跟世尊当年的弟子们一样?师父上人接近九十高龄了,还天天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净土大经,可是我们珍惜吗?万一有一天,师父上人突然示现无常,我们怎么样?是不是像世尊那些弟子一样,后悔莫及?悲剧不会重演吧。我们都希望师父上人长久住世,没错,但是我们得拿出行动啊。大家记不记得李炳南老居士为什么提前走了?没有人依教奉行!所以想留住师父上人,我们要依教奉行,大家要发心,你也发心,他也发心,我也发心,听者、闻者都发心,发心做什么?发心做真念佛人!发心真求往生!师父上人讲了一辈子,不就唯一希望我们都能往生成佛吗?尤其是出家众,要带头!带头念佛求往生。不要以为你还年轻,要学些大经大论,要建个大庙,要干一番大事业……你把这些事暂先放一放,先办生死大事!因为无常不会等你准备好了才姗姗来迟,我能保证我一定能活到老吗?无常突然到来,我死往哪里去?也不要急著去讲经,道业未成去讲经,叫「相似利他」,不是真正利他。今生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才不枉出家一回。

 信愿行和净业三福不矛盾,不仅不矛盾,相辅相成。实际信愿行也涵盖在净业三福当中,你看净业三福第三福不是有发菩提心吗?蕅益大师讲,什么叫发菩提心?信愿就是发菩提心,你的行就是念佛,所以净业三福加念佛就是信愿行。只不过净业三福讲得更详细,这个信愿是什么样的状态,什么人才是真正有信愿的人,净业三福就是标准。你要真相信极乐世界,真发愿求往生,那你必定是要孝养父母,要奉事师长,要慈心不杀,要修十善业;要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才是你真正有信愿了。如果不孝父母,你说你有信愿吗?你不修十善业,还造恶,你说你能往生吗?边念佛边造恶,那就是下恶道了,不是真念佛,口上念,心里都是恶,他没有信愿,也不是真的行。所以净业三福融入信愿行,信愿行也融入净业三福,它们俩互融互摄,不仅没有对立,反而是互相的说明,互相的帮助。这点理解上我们要通,不能产生矛盾,然后我们行起来就不会有怀疑。所以该做的事情,像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修十善业,这些都要认认真真去落实

 这两句话对於真正的修行人来讲非常重要。你今天在求解经,这个经怎么讲法,这是什么意思,苦苦的在那里钻研,初学的人都是这个方法,钻研!所谓「穷年钻故纸」,什么时候你才能出头?这两句话要是真正悟入,那就出头了。我常常告诉同修们,佛经没有讲法,佛经没有意思,这两句给我做了证明。如果佛经有讲法,还有意思的话,那『圣解』怎么会成『魔境』?圣解不是普通人讲,菩萨讲,佛讲。佛讲这一切法,你要是执著,迷在里面,佛也变成魔了,学佛就著了魔。天天在研究经,研究到最后著魔了。什么叫著魔?你把这个经讲得头头是道,讲得天花乱坠,好像听了一点都没错,著魔了。没错怎么会著魔?他不开悟,他不见性,不见性就叫著魔。他著的什么魔?著的文字魔,著的佛经魔。佛经像一个罗网一样,他钻到里头去,像迷宫一样,钻到里面出不来,他迷在里面去了,迷在佛经里头,他著了魔。

  古人读诵经典的方法,就是叫你没有分别心,这个经展开一直念下去,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所以读经是修戒定慧,那个不著魔!读经是修戒定慧的一种方法,用这个方法把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你每天念一个钟点经,就是你修一个钟点的戒定慧,你念两个钟点经就是修两个钟点的戒定慧。你可不能研究!一研究就糟了,就错了。一研究就落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是魔障,这怎么行?《楞严经》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那就是著魔了。不管什么境界现前,特别是《楞严》后头所讲的「五十种阴魔」,那五十种的境界。

  现在这个世间著魔的人很多,都喜欢奇奇怪怪的,这个人见到光,那个人见到佛、见到菩萨,又是离地三尺,有没有个现象?给诸位说,真有,他讲的我都承认,决定不是假的,真有这个现象。这个现象见到怎么样?佛告诉我们,不要理它,那你就没有事情;你要一理会、一欢喜或者一恐惧,那你都著魔了。现在许多人专门学这个东西,受害的人很多!这样学佛,如果他真的用功、真的精进,真的认真去修学,大概不出一、二年就得神经病了。我们世间人讲神经分裂,佛法里面讲著魔,很可怜,也很可惜!所以一切境界统统不理会,保持你的心境正常,这样就好。

  『佛见早堕铁围』,这是经上有一个公案,文殊菩萨昨天晚上他说见佛见法了,就是见佛闻法了,释迦牟尼佛说:我早已经把他打到铁围山去了。哪有佛见?哪有法见?无佛亦无法!佛是觉,法是正知正见,佛是觉而不迷,「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是一而三,三而一,哪里有什么佛见法见?给诸位说,这在宗门里面讲,这两句话「向上一著」,最高的境界了。我们达不到,我们还是要读经,还是要研究。但是要晓得,这是佛法里的中下阶层,不是最高的佛法。最高的佛法,这些东西统统都没有,你才能真正证得万法一如,生佛不二,众生与佛是一不是二,这是讲到最高的境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放下万缘,是心无挂碍,任何人事都在,也都在正常做,但,任何人事也不放在心头,不会搅扰自己的心,心上无事,清清净净。

  放下万缘不是什么都不干了,而是该做的都做得很好,不执著所干的一切,正常待人处事,心不随人事境界所转,清清净净,就是放下万缘。

  若认为啥都不做了是放下万缘,是把佛理理解偏了。

  随一切缘,待一切人,做一切事,身心自在,不被情牵所累,不被物欲所扰,心无挂碍,做事待人,就是自然随缘,就是自然了缘,这样,就是放下万缘,就是清净心,这样念佛才有效果,清净心念佛,待人处事是了缘,自然做就好,不放在心上,只是为了了缘。

  想要放下万缘,一定要明理,明理就是看破,明理就是放下,真正明理了,就没有什么人事放下心头了,不放而放,放而无放,自然就都放下了,明理就是放下万缘了。

  万缘放下就是回归清净,回归清净怎么做到呢?烦恼重的人,不明理的人,支见就重,一定要明理,明理后,就会开智慧,就会正确看人看事,正确待人待事,就会从他人的角度,他人的层面看问题,就会理解一切人。理解一切事,和一切人正常交往,于一切事中心得清净自在,在这一层面上,放下万缘就是放下自己的支见,放下自己的烦恼,放下人我是非,心得清静自在,并非啥都不干了,啥都不想了,认为放下万缘是啥都不干了,啥都不想了,就不对了,这是片面理解,不是正确理解。一定要明理,明理了,遇人事境界现象时,也就看透了,看透了也就自然放下了。

  再有就是因缘成熟了,自己明理了,家人,有缘人也明理了,得到有缘人的支持,可以走出小家为大家,真的可以啥都不干了,放下万缘,心得清净自在,为了一切大众,为了一切众生,弘法利生。出家在家学佛人到这个层面上都可以这样做。若有可以出家的因缘,也可以舍身出家,好好修行,弘法利生。

  还有就是真的到时候了,身体该到舍掉的时候了,或老了,或病到一定程度了,不想放下也不行了,就应该必须放下万缘,若不放下万缘就不能够往生成佛,一定要做到放下万缘,心无挂碍,才能够往生成佛,所以,啥都不想了,啥都不做了,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念佛成佛。

  再有就是真正明理了,真正开悟了,自然随缘一切人事,而心无挂碍,这就是放下万缘,再有就是,明理到一定程度,念佛到一定程度,可以做到预知时至或自在往生的,自然做到了放下万缘,念佛成佛。

  大多数人都得通过明理,想要放下万缘,明理才能放下万缘,才能达到放下万缘。

  念佛是正行,念佛是为了成佛。

  念佛的时候,把私心念佛转成公心念佛,私心不成佛,只有公心才能成佛,把为自己成佛念佛的心换成为众生成佛而助念念佛的心,这颗心发出来后,也不要挂在心上,自然念佛,放下万缘念佛,阿弥陀佛。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