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传印法师: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传印法师: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间,说种种法,度脱众生,无非为了怜愍我等凡夫,迷昧自心,沉没六道,妄受生死剧苦。佛陀兴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救拔我等,观机施教,应病与药,为对治众生无量烦恼,广说无量法门,总括起来,不外乎律、教、禅、密、净五宗。所谓律为佛身,教即佛语,禅是佛心,密以“陀罗尼”总持身口意三业而与佛陀不思议境界直下相应。佛陀以此而成就自己,亦以此而化度众生,众生若能依之修行,便得转染成净,转凡成圣。

然而要知道,按一般通途法门,须断见惑才能证得初果预入圣流;思惑断尽,才能证得四果,了脱三界生死。这在你我这样根器的凡夫,于此生中,可以说是断难企及的。佛陀为畅度生本怀,由彻底悲心,无问自说,宣示普摄群机乃至包容五逆十恶众生的净土法门,凭仗信愿行力,感应阿弥陀佛,纵无力断惑,亦能往生;一念恳切投诚,即得诞登彼岸。一生彼土,即获得永不退转。如是殊勋,旷劫莫举。

对一般通途法门,净土为特别法门。而此法门,甚深难测。不仅一般泛泛的信徒,即使深通宗教的大知识家,也往往犹疑或忽视。净土法门,其事虽简而至妙,其理虽近而至深。由于念佛一法,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全体是佛境界。究其实际,如是境界,虽等觉菩萨,尚不能知其少分,况凡俗之流!我等但肯仰信佛语,依教奉行,必获实益。

要知道,律为教禅密净的基础,如果不严持戒律,则教禅密净的修持功德无由建立,譬如宫殿楼阁建造在沙滩上,未成即坏;净土为律教禅密的归宿,譬如百川万流,统归大海。古德说,净土法门“似地均擎,如天普盖”,“统摄律教禅宗,普被上中下根”,“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如同我们生活离不开空气,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唯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净土,才是究竟脱离轮回的捷径。因为那是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所流现的清净刹土,那里没有三恶道。你只要去了,永远离开三恶道的事实,连名称都没有。所以我们了解极乐净土的胜妙之处,就要趁着身体强壮之时来办往(生)大事。要常常思惟:我自己在无始劫以来六道都经过,今生在人道,也曾经在天道待过,也曾经在地狱道待过;在轮回的过程当中,就是没有了解、信受这个念佛往生之法,才永远不能出离轮回。这里面要生起惭愧之心、悲痛之心。无始劫以来我们曾经也作过修行。但是没有仰靠佛力带业横超的法门,靠自己的力量想断见思惑,很难;断不了见思惑,就出不了三界。

所以对于我们这些业力深重、道力怯弱的人来说,阿弥陀佛的愿力和净土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必要的。这是唯一的一条解脱轮回的道路。今世得人身,侥幸了知净土一法,就应该撩衣便行,当下信受。年纪大的“固当勉力”——修行,因为桑榆已晚了,没有几年的光景了,再不修行来不及呀!所以退休的老居士们,一定要每天以念佛为主,三万、五万去念。到了这个年纪高了,家里的事情你就得放下了。你的子女都已经养大了,不要老是想到还有孙女、孙子。

一代有一代的责任。你还是关心你生命当中的真实,好好念佛求生净土。唯此为大,不要再把家里的事情还挂在心上、身上。那么年少的人也不可因循苟且。年纪轻的人,他常常想:“念佛,我可以缓一缓。等我年纪老了再来念。”但是刚才讲,黄泉路上无老少,你不一定决定保证你一定能活到年高,无常随时到来呀!所以无论多么年少,你都要赶紧办好往生这桩事情,拿到往生的保证书。

你看《净土圣贤录》说,唐代有位老和尚,他真的是念佛很有功夫,见到佛菩萨。他有一天说:“我明天就要往生了,我还可以带一个人去。看看你们谁愿意跟我一块去?”这个老和尚还挺有意思,把全寺院的比丘、沙弥召集起来这样说。这一说,这些比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道(是)不相信,还是舍不得。

反正人天天说往生,真的动真格,当下往生,他不一定想走。倒是一个小沙弥听到之后,这个童心未灭呀,听了很高兴:“噢!能带?那老和尚带我走吧!我愿意去!”那这个老和尚(说);“好,既然这样,你得跟你的父母告知一下。”要么到时候父母找麻烦,就麻烦了。这个小沙弥就蹦蹦跳跳回家,跟他爸爸、妈妈说。他说:“我要跟老和尚到极乐世界去了。你们答应不答应呢?”这个父母以为是开玩笑——小孩子说的嘛,就跟他说:“好哇!好哇!你去吧。”

这时候这个父母,如果说(知道)真的明天要走,可能又舍不得了,抱着他痛哭:“你怎么要走哇?晚一点行不行哪?”但是以为是开玩笑,他就口头上答应了。这个小沙弥就回寺院说:“我父母已经答应了。”第二天真的是:老和尚就先让这个小沙弥来念佛,他在旁边坐着;这个小沙弥真的是在大家的念佛声中先走了。这个老和尚处理完了小沙弥的后事,也在大家念佛声中走了。你看到这个公案的时候:这个小沙弥还很有善根,他不会说 “由于我年纪小,以后再往生来得及”,而是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老和尚要带我走——能带一个人走,我赶紧坐上这辆‘车’,先走为好。

根熟就是说一生当中决定证得无上菩提!但是有人上上根人跟佛几天就开悟;有人跟一辈子到释迦牟尼佛灭度他开悟;要知道这些人都叫根熟的众生。佛到这个地方把根熟众生统统度完了他才离开;还有一个没度,他不能离开,都叫根熟众生。四十九年的每一年每一年每一年跟着佛,到最后一天得度。佛灭度了那些人还没有得度的那根没熟,没熟怎么办呢?再培养。

我们今天遇到经教,这一生当中是不是根熟了?要看最后,最后老老实实心愿持名往生净土,根熟了。那么换一句话说,在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影响范围之内,都算根熟,这个影响面是整个地球我们肉眼看到的,肉眼看不到十法界,时间一万两千年,佛灭度到现在三千年后头还有九千年,九千年最后一个念佛得度的,都是释迦牟尼佛这一会的有缘人,这个范围多大。那么我们这一生,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成就,没有任何怀疑,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没有不成功的。我们什么都不要去想,持名念佛念到底,生活所需,我们深深相信佛力加持,天龙善神拥护,也就是我们不会饿死、不会冻死、不会在zai 难当中死亡,不会的,什么都没有,平平安安,天天在菩提道上走。没有走错路,我们走的是菩提正道,这个道通往西方极乐世界,通往阿弥陀佛讲经的大殿。我们要真正发四弘誓愿,真正要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具体显示在四弘誓愿“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要真正发这个心!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就为众生无边誓愿度,不为别的;众生太苦了,尤其是现代的社会。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6-30 18:08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黄念祖老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大团圆的开始;是把一个最悲的悲剧变为一个最殊胜的喜剧。

无量色树愿,欲见诸佛净国庄严都在宝树中看见,犹如明镜睹其面相。在极乐世界想看释迦摩尼佛的世界,想看看自己在生前的那些人,你在宝树都看见啦。所以我说往生不是一个人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不是一个生离死别,而是一个大团圆的开始;是把一个最悲的悲剧变为一个最殊胜的喜剧,是不是这样?

不然人一死,下辈子你吃我我吃你都不知道了,不要说还认识了。分别了,永远分别了,沉沦六道不知道怎么样了。要是生到净佛国土,当你思念亲人的话,就跟镜子看见自己面相一样看见自己所思念的人。看见有什么好处?可以加持他,你的力量,还可以请诸佛加持,使得这个没有死的人,他们也发心、也往生,将来在极乐世界是一个大团圆,所以这个殊胜。所以我们称为大安乐法门那!


1 古人常讲,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现代人的生活,不如意事恐怕还不止八九,为什么会这样?佛告诉我们,在这个世间,众生所受的果报不相同,这是过去世造的业因不相同。


2 所以我们遇到逆缘,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知道这是自作自受,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在受果报的时候往往怨天尤人;换句话说,这个业就愈造愈重,愈陷愈深,这个事情就麻烦了,这叫愚痴。


3 我们学佛人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恶的果报来了不怕,我们逆来顺受,那是报,受报当中决定不造恶因,这个帐就结了、了了。


4从今天起,我要好好地修极乐世界的因缘,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我要把全部的精神来修这个法门,来修这个因、修这个缘,希望这一生之后,我可以到极乐世界去接受果报,不要再搞六道轮回了。


恭录自《无量寿经讲座》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7-7 21:03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