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往生信心不足,能否往生到边地疑城?

往生信心不足,能否往生到边地疑城?


净空法师答疑:

下面是网路同学对《无量寿经》的两个疑问:
一、问:往生到边地疑城的众生有两种,一个是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极乐,但不了佛智,这是一种,生到边地疑城。

答:但是你要知道,他虽然有疑惑,但是他真念,他真求往生。如果他不是真念、真求往生,他边城也没分,边地没有分,这要知道。他是什么心理去往生?我认真去做,能往生当然更好,不能往生就算了,是这种念头,因为他是真干,他不是假的,所以他才能往生。往生边地疑城也不错,总算是到极乐世界,他不会退转。

边地疑城,佛经上讲大概要耽误五百年,五百年是我们人间的五百年,不是天上的,人间五百年。五百年之后,这最长的,最长的五百年,他就入品位,他就得到品位。这是说有短的,还不需要,你就是一念忏悔,我错了,不应该怀疑,马上就花开见佛,就入位,所以这个一定要懂。可是每个人觉悟的时间快慢不一样,最慢的五百年他一定会觉悟,看到别人觉悟,他自己就会觉悟。这个道理要懂,他不是不干,不是疑心很重,他是半信半疑,他真干,比一般人干得还认真。所以一般人临命终时去不了,他能去得了,道理在此地。这是怀疑佛的智慧,不了解佛的智慧。

二:问:第二种,有众生于自善根不能生信。

答:这是第二种,第二种是怕什么?怕自己没有善根,那是佛菩萨的境界,我有什么资格可以去?虽然疑惑自己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他也真干,就是试试看,能往生更好,不能往生就算了。总而言之,都是抱这种心理,就是两种疑惑,一种是疑惑佛智,一种是疑惑自己的善根。这就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的信心,他信心讲六个,“信自,信他,信理,信事,信因,信果”,这两个疑问就是信自跟信他上产生了怀疑。虽产生怀疑,他真干,他一点不含糊,他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但是试试看,他很认真,所以他也能成功。

后汉译《无量寿经》云:念佛精进但无往生信心者,佛在临终托梦赐予信心。《佛说无量清静平等觉经》(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 译):
其三辈者。其人愿欲生无量清净佛国。若无所用分檀布施。亦不能烧香散华然灯悬缯彩作佛寺起塔饮食沙门者。当断爱欲无所贪慕。慈心精进不当瞋怒。斋戒清净。如是清净者。当一心念欲生无量清净佛国。昼夜十日不断绝者。寿终则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可复尊极智慧勇猛。佛言。其人作是已后。若复中作悔心。意用狐疑。不信作善后世当得其福。不信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其人虽尔续得往生。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令其人于卧睡梦中。见无量清净佛国土。其人心中欢喜。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作善。今当生无量清净佛国。其人但心念是。口不能复言。则自悔过。悔过者过差减少。悔者无所复及。其人命终。则生无量清净佛国。

印光祖师关于往生信心的两段开示:
况光已衰老不能勤学,若色力强壮,彼既来华,光当学彼所得。今老矣,除持名外,无一法应学。以死期将至,恐所学愈多,心识愈难淳净。或致与佛感应不交。则一不往生,永劫流转,岂不大可哀哉《复恒惭法师书一》

复朱德大居士书(民国二十一年)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著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

为何佛经说:绝大多数念佛往生人都只是往生了边地疑城?

《释净土群疑论》唐西都千福寺大德怀感撰
问曰。菩萨处胎经第二卷说。西方去此阎浮提十二亿那由他。有懈慢国。其土快乐。作倡伎乐。衣被服饰。香华庄严。七宝转关床。举目东视宝床随转。北视西视南视亦如是转。前后发意众生欲生阿弥陀佛国者。而皆染着懈慢国土。不能前进生弥陀国。亿千万众时有一人生阿弥陀佛国。以此经准。难可得生。何因今劝生彼佛国也? 释曰。只由此经有斯言教。故善导禅师劝诸四众。专修西方净土业者。四修靡坠。三业无杂。废余一切诸愿诸行。唯愿行西方一行。杂修之者万不一生。专修之人千无一失。即此经下文言。何以故。皆由懈慢执心不牢固。是知杂修之者。为执心不牢之人。故生懈慢国也。正与处胎经文相当。若不杂修。专行此业。此即执心牢固。定生极乐国也。妙符随愿往生经旨。经言。娑婆世界人多贪浊。信正者少。习邪者多。不信正法。不能专一。心乱无志。十方净土实无差别。令诸众生专心有在。是故赞叹彼国土耳。诸往生者。悉随彼愿。无不获果。故知杂其行堕于懈慢之邦。专其业生于安乐之国。斯乃更显净门专行而得往生。岂是彼国难往而无生。勖哉。学徒不可不专其道也。又报净土生者极少。化净土中生者不少。故经别说。实不相违也。


1 凡是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发菩提心去的,所以那里的人,个个都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2 《无量寿经》上讲得那么清楚,一定要发菩提心!你没有发菩提心,你那一句佛号念得再多、念得再好,古大德常讲“喊破喉咙也枉然”。

3 所以,念佛人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记住,心要真诚、心要清净、心要平等、心要觉悟、心要慈悲;不具足这个条件,单单念佛,也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不能往生。

4 所以要知道,临终一念十念往生的,最后都具足菩提心;如果没有这个心念,日常生活中没有真诚心、谦恭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说自己有信愿的那就是假的,决定不能得生。没资格去做佛菩萨,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座最有效率最成功的积极培养佛弟子成为佛菩萨的最好的学校!!!不是包庇罪业,逃避,懒散消极的疗养院!!!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5-12 22:27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清朝续法法师曾著文论述念佛人的一百种果报:“若以念佛一门、摄生世出世法言之。为五欲故,发心念佛,地狱界也。为名利故,发心念佛,饿鬼界也。为眷属故,发心念佛,畜生界也。为胜他故,发心念佛,修罗界也。畏恶道故,发心念佛,人法界也。求天乐故,发心念佛,天法界也……故知念佛一法、摄尽一切法矣。”
  
所谓: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即就念佛法门来论,如果不是从内心深处真正发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而是以避祸求福、趋乐避苦之心念佛,将“南无阿弥陀佛”这一万德洪名用在求人天福报上,在临终大限到来时,心心念念都在儿女情仇上,都在五欲六尘上,自然难与弥陀慈悲愿力感通,往生西方自何谈起?  

那么怎样才能往生?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上讲得很清楚:“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可见在往生西方极乐这个问题上,信愿心是最关键的因素。也就是说,只念佛而不相信“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不相信“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不信“二有”,不求往生,自然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的信愿是否真切?

  客观来讲,我们大多数人平时口头上的信愿基本上是停留在信解行证中“解”的境界。凡夫心念散乱,这种由我们业识心造作的心理状态就有如茫茫的大海,无边无际。我们平时的信愿心就是那只漂浮在我们业识大海上的船,当我们说我们有信愿心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意味着我们只是看到了这只船而已,看到船并不意味着上了船。我们的心识还是在业识的大海上沉沦起伏,随缘好恶、随浪起伏。

  临命终时,四大渐离,当期业报阶段结束,下期业报境渐次现前,但五蕴没空,心仍然在业识海中。如果没有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只能依业受报,所谓“业报如秤,重者先牵”。在这个关键时候,我们只有因着真信切愿,恳切持名,藉此一句万德洪名,方能与弥陀大悲愿力感应道交。我们的恳切求往生之心与弥陀的大慈悲救度心相应,佛光注照,六道境隐没,西方胜景自然现前。只有在临终这个关键时刻,方能真正体证善导大师之“水火二河白道喻”之真实境界,真正体味“如救头燃”之迫切心情。

  只有在这个生死关头,在这种真实的心态中,我们的心才是上了信愿这条船,所有的真信切愿都凝聚在这一声声佛号之中。


  怎样才能做到真信切愿?

  由于千生万劫业力的作用,我们当下一念,不落在佛号上,就自然会落在五欲六尘上,只有随时随地,将心念安住在这一声佛号上,才能与五欲六尘渐行渐远,与解脱净业愈来愈近。“熟处使生,生处令熟”,这就是我们强调平日念佛的原因所在。就业报身来讲,“爱不重不生娑婆”,六道轮回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情执。沉没在业识大海中的众生,在临终一刻,哪怕是暂时放下令我们沉没无休的五欲六尘,仰仗佛力,登上信愿慈舟,即可出离轮回。

  从这个角度来论,能否在心念中放下那些我们平日牵缠不休的人与事,就是验证我们是否真信切愿的关键。而看破与放下的功夫是要在平时做的,我们只有在心性修行上着力,在一切顺逆境缘中历事炼心,荡涤心胸,方能在关键时候径登慈舟。

  何处放不下,何处即成障碍。

  所以说,我们在参与助念的团队中谈道德、谈良心、谈素质,这绝不是单纯与空洞的说教,而是提醒大家从心性深处修起,去除我执、法执,这不仅仅是成就一个和合团队所需要的,更是保证助念质量所需要的,说到根子上,也是保证我们个人真信切愿、顺利往生所需要的。

  如何提高道德、良心与素质?

  别无他求,还是这一句佛号。

  不同的是,如果从清净自性的角度去念佛,自会在无着无缚处下功夫,以三轮体空之般若智慧称念这一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清净心自然现前,大悲心油然而生,与众生同体之感也就有了真实体悟。

  以此种心态念佛送往生,亡者自然得益。况且,在此清净慈悲心中,哪里有亡者?哪里有我?哪里有人我是非?所谓悲智双运、所谓自利利他,在这一刻就表现得非常自然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种子不起现行,那这些恶业最终会怎么样呢?

法师:首先须了解何谓恶业。恶业是吾人虚妄心识鼓动身口意三业造作出来的,故知恶业乃缘生法,无有自性。

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流现的法性土,阿弥陀佛曾发“国中无三恶道愿”,所以往生者虽有三恶道的恶业种子,但毕竟不起现行。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的实际果报。

往生到极乐净土,便能得阿鞞跋致,显发实相的性德,便能忏除恶业的种子。诚如普贤行法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证知一俟往生,所有罪业种子蒙佛菩萨教诲加持,便如熔炉片雪,得以消除,业尽情空,疾证佛果。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