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禅宗和净土宗的特殊个案,不能当做常法

禅宗和净土宗的特殊个案,不能当做常法


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也看到很多特殊的个案是没有研究教理,比方说六祖大师。你看六祖大师他是卖柴禾的,他拿着柴禾去一个大富长者家,有大福报的人在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听到这几个字就开悟了,但这个是特殊的个案。

你看净土宗,净土宗最喜欢引的个案就是说《观经》下品下生,你看他五逆十恶,他也没研究教理,他也不懂净土法门,临终的时候人家给他开示,他就往生了。

关键是我们不是六祖大师,我们不能用特殊的个案来高估自己。 永嘉大师证道以后,他讲一句很恳切的话,永嘉大师那个《证道歌》说:我也曾经累劫修。他说你看到我今生的开悟是顿悟,但是你看到我前生的过程没有?你没有看到!你看到六祖大师的开悟,你看到他听一句话就开悟,你看到他的过程没有?你没有!就像蕅益大师说的你看到五逆十恶的人临终的时候念佛往生,你看到他的前生没有?你没有!


我们看到片段的信息,事出必有因,我们没有看到他前生的修学。就像蕅益大师说这种临终能够在极度的地狱火现前的时候,能够产生这么大的转变,这个是多生多劫的大乘善根!他今生只是一时糊涂,我们不见得是有这种功力,在临终的时候产生这么大的扭转,在颠倒妄想当中就几句的开示,你内心产生这么大的转变,不容易哦!你看你发脾气的时候,人家讲几句话,你能够把那个嗔心的火转成金莲花吗?你不见得转得过来。


所以我们应该把自己假设成正常人,我们假设我们是业障凡夫,然后一步一步地走,这个是最安全的。你不要假设你是六祖大师,因为他跳得过去,就像祖师说的“他有狮子奋迅三昧”,他善根强,他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


像六祖及临命终时十念乃至一念往生的个案,我们不要抓住这些特殊的个案,对事相的东西不能当常法。道理是放诸四海的——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这是一个道理,放诸四海。但是某一种特殊的个案,这个不能当常法。因为你不知道他的前生,你看到他最后一个结果而已,你怎么知道他以前什么样?你怎么知道呢?所以 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前面,我们最好老实一点,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把该学的学完,然后消化以后,你再判断哪些你今生要做,哪些是未来的布局,你要全盘的学习。 因为你生长在末法时代,你没有一个善知识来看你的过去的善根,所以我们必须全面地学习,学完以后你自己再过滤,做取舍,选择一个你自己要走的菩提道,就是这样子。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