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网☆恋☆禁☆区$

$网☆恋☆禁☆区$

$网☆恋☆禁☆区$





你上网了吗?你网恋了吗?




  何为网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之痴迷,神魂颠倒?网上聊天真能聊出感情来吗?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会!只要你想恋,对方也投缘默契,便一定能恋上。这种恋爱的感觉,与现实中的恋爱感受没什么不同。网恋,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作为载体,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它比之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手机、电话具有更强大的功效。它无可替代的优点,便是能让一对完全陌生的人,在几分钟的彼此感觉后,立即肝胆相照。它的缺陷也在于此,即:感觉颇佳,事实未必真的如此。虽然,视频的出现,弥补了直观印象上的缺陷。但是,人心隔肚皮,包藏祸心是肉眼瞧不见的。这一切潜在的危机,却无法阻滞渴望恋爱的人们贪婪地吮吸网恋带来的幸福甘甜。


网恋之所以魔法无边,让人一粘便欲罢不能?


试问:心对心的撞击,情与意的交融——这不正是人们在残酷无情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压下,拼博中,最渴望得到的精神舒解吗?如果你心存渴望,那么,通过连心的十指所叩击出来的“嗒嗒”声响,不正是你的心声,你的呼唤吗?冥空穹隆间,这类嗷嗷待哺的感情饥渴者大有人在,普天之下,必有知音。
  
  仪态冷峻的法官,面无表情的白领,汗流浃背的劳工,笑口常开的商人——在这商品经济的社会里,一切都必须遵守规矩,不得感情用事,我们能见到的表情有几多是真情流露?光天化日,人们只能将本性隐藏起来,各自扮演各自的角色,社会交流的目的只是为了需要,常常是言不由衷。网络,便成了人们毫无拘束、尽情释放真情实感的好地方。且看:
  
  其一:人需要情感喧泄,需要将深埋在心底对熟悉的人难以言表的话语,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痛快淋漓地敞露;而这种真情的流露,往往又会引来同病相怜者的共鸣,于是网络便提供了“知己”出现的空间。
  
  其二:人因缺乏爱,渴望爱,本能地想奉献爱,或不满足现状或骨子里根本就有叛逆的动因,希望寻一个突破口,渴求一份精神寄托。此外,“人之初,性本善”。希望牵挂别人,希望释放热情,渴望被人关心,渴望理解,人之本性。因此,在网络之芸芸众生中,便不难觅见一席可口乐胃的美味佳肴。对人之交际而言:现实生活如蛙卧井底,而网络却广宽无垠。那么,爱便有了出路。网络的爱丰富多彩,仪态万千,可想而知,其诱huo力是常人难以抗拒的。
  
  其三:异性相吸本是大自然天造地设的物理现象。“知已”何也?红颜尔!鲁迅先生说过:“人生得一知已足矣”,鲁迅有许广平,暮年是充实的,思想依然睿智。没听说毛泽东生前有知已一说,那个伴随他走到最后的江青,只是自己一心想当女皇,以至伟人聪明一世晚年却昏庸错乱。可见,这儿说的“知己”所指非同性也。电波在夜空中穿梭,万籁俱寂,凝神贯注,对心对肺的男女倾心悄语,互吐衷肠,阴阳之间,磨擦碰撞,岂能不迸出火花来?来日苦短,即便是沉陷婚姻围城,又有几人不渴望拥有“知己”?人的精神是需要释放的,憋着容易得病。

  其四:网络恋情正因为其虚幻而愈显真实。在这里,人们用不着虚伪,用不着矫揉造作,用不着刻意掩饰,也没有名利意识,哪怕蓬头垢面也无所谓了。找准了对象一吐为快,说错了全无关系,大不了换个网名,又是一个新人。因此,在网上就有一大帮敢脱裤子的“英雄好汉”,他们我行我素,无忌人生,潇洒走一回。人在真情流露时如遇知音,或者臭味相投,无疑似磁铁相吸,再难分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网络使得人人都能寻觅到自己的“可口可乐”,你想找啥投己所好的情感都有。
  
  其五:网恋的魅力在于用情之真比之现实中的情感来的更为深沉,人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一聊就是数个小时,一点不觉得累,更不觉得烦。甚至有人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相当困难,到了网上却可以挥洒自如,妙语连珠。想象的力量是无穷尽的,网络之上,它可以将丑小鸭变成金凤凰,于人的头脑里生成出无限美妙,凭自己随意塑造最理想化的形象。完全的神化、美化,任思绪自由飞翔。一旦没了心情,你完全可以关了QQ,不打开网页,就象啥事都没发生过。
  
  缘自天边来,稍纵即逝。人生能有几回醉?现实与理想间的差距总是存在的,这并不妨碍人们苦苦去追寻,也制止不了炽热的心为“知己”、“知音”而勃跳。唯物论称:“存在决定一切”。“存在即是合理的”。因此,如果巧遇网恋,或者刻意营造网恋,倘若真的遇见了情趣相投的可心人,便是缘到了,缘到机不可失!这便是说服自己心安理得去爱的理由。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死不能复生。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得到了就是得到了,得与失都是自己的,不管别人什么事。因此,人没有理由去压抑自己好不容易已经燃烧起来的热情,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当有一天上帝招唤魂游天国之际,便可以微笑道:噢!今生我爱过了,我不再有遗憾…… 。





TOP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