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农历二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农历二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农历二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迦毗罗卫国太子.求离苦之道出家,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尊在世弘法49年示寂.逢此殊胜日,广做功德,回向、祈愿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祈愿佛日增辉,正法久驻,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众生解脱!



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巴利文:Gotama Siddhattha;梵文: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尼泊尔南部),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太子,佛教创始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觉悟者;释迦牟尼佛是后人对他的尊称。“释迦”是他所属的部族释迦族的名称,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为“文”、“仁”、“寂默”,所以汉文翻译又作“能仁寂默”、“释迦文佛”等。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在佛教中记载着佛陀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最后证得佛果,开显佛教,度化众生。后来人们就把那一天农历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作为佛教中的节日来纪念佛陀。以及还包括农历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

《妙法莲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释迦佛陀成佛刹海微尘数劫,为众生故,复示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印度,释迦佛在降生之前示一生补处菩萨,于兜率天说法。后以期运将至,当下作佛。遂观五事因缘,决定降生于中土印度迦毗罗卫国,以国王净饭王及王后摩耶夫人为父母,于是化乘六牙白象,从摩耶夫人右胁而入住母胎。菩萨住胎,不失定慧,具足正念,清净无染。

经十月怀胎,摩耶夫人返娘家天臂城待产,在许多的侍卫护送下启程,当行至蓝毗尼园时,见树林苍翠蓊郁、百花盛开,一切景物均极为清净殊胜而美好,当摩耶夫人手扶无忧树之枝叶,佛陀即于此时,于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由摩耶夫人之右胁诞生。佛陀诞生之时,有各种殊胜妙相与瑞兆产生,大地有六种吉祥之震动,帝释、梵天以各种化身示现,守护四周;天女散花,天众以天乐庄严,又有龙王以殊胜美妙之甘露泉水沐浴佛身,佛陀诞生后,随即于东、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地皆涌现宝莲承接佛足。于时佛陀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以此为佛陀于世间示现成佛之缘起。诸天龙神以殊胜妙好之甘露沐浴佛身之缘起,成为后世浴佛法会之由来。

释迦佛陀出生后便成为了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取名“悉达多”意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佛母摩耶夫人在悉达多太子出生后七天便去世,并转生至忉利天中。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后出家之大爱道比丘尼)精心照料和养育。太子天资聪颖,自幼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思想),文武双全,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17岁时,娶耶输陀罗为妃,后生一子,名罗睺罗。

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太子却厌离这些世间的情、欲和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生、老、病、死等现象及以修道的行者,认识到世间实在是一个苦的地方,人一生是有限的时间,可是一般人都不明白这无常转变的道理,终日拼着命来营求生活,这真是最大的悲哀,见到别人的老病死也知道可怖,但不了知自己生命的短暂而惊惧。这就是人生的大患。他此刻下定决心,不能像世间的常人一样痛苦迷惑,要彻底的脱离生老病死苦,更发愿要让世间人也永离诸苦。虽然父亲净饭王以种种富贵人间享受想要让太子留下以后成为转轮圣王,但是太子坚定信心要寻求解脱人生诸苦的究竟真理和道路。于十九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参访世间诸修行人,然彼皆不达解脱之境,太子以胜慧示其不究竟处,后至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当时净饭王所派的阿若憍陈如等五人亦在此与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间,悉达多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领悟到仅仅靠苦行无法证悟宇宙真理的,遂出苦行林。此时,共修的五位行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悉达多太子来到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跏趺而坐,发愿不成正觉誓不起座。禅定中有魔王多次以欲行恼乱,但悉达多太子以正定智慧观照,以大慈悲大无畏力降伏魔怨。佛陀的含义是觉悟者,此刻悉达多太子以正定上上智通达甚深十二因缘,已经彻悟宇宙一切真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号“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

释迦牟尼佛示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解脱苦难,开示悟入佛知见故,以无量的善巧方便开始了49年的弘法事业,十方无量的诸佛、菩萨亦化现于娑婆世界,助兴佛教,救度众生。其中熟知的有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

慈悲的佛陀对众生的爱护无微不至,所教化的对象,不分贫富贵贱、种族信仰一律平等,使得归依的弟子日渐增多,于是便有了僧伽(僧团)。而在佛陀的弟子群中,却有着种种贤圣不肖的分别。故而佛陀制定了戒律,并时常教诫弟子有关持戒的重要性。

《楞严经》云:『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

戒律维系了僧团的清净,个人遵照戒律而行,过着法制的生活,佛陀又规定每半月布萨诵戒一次,集合说戒,使诸比丘都能在清净戒法中长养善心,长行梵行。

在49年的弘化生涯中,佛陀最初直畅本怀,大圣佛陀成道后,于最初三七日,广宣华严经,度大菩萨,是华严时。继而于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是为阿含时。继阿含时后,于八年中,说维摩胜鬘金光明等诸大乘经,广谈四教,均被众机,是为方等时。乃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经,强调诸法皆空之义,是为般若时。再后八年,说妙法莲华经,会三乘于一佛乘。法华之后,佛将入灭,乃在拘尸那拉城之娑罗双树间,于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显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乃至一阐提人,亦当成佛,是为法华涅槃时。

佛陀因材施教,点化迷萌,救度无量数人脱离苦难,感化无量数人求皈受戒。无量的众生因佛陀的慈悲智慧平等普化的教诲而弃恶修善,忏悔罪业,发菩提心,奉法修行。由此而得胜妙乐者,证悟圣果者众多。包括各个世俗各个阶层的众生:有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等国王,及韦提希夫人、末利夫人等王妃,也有社会下层的莲花色尼、摩登伽女等。佛陀度阿那律、难陀、阿难陀等诸王子出家,也不舍弃地位低下的优波离、挑粪匠尼提等。

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化,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轮回,对于世间种种的恶行,以及对于将来所要受到的果报,无知而无所畏惧,沉溺于欲望和恶习之中。佛陀慈悲,以自身经历的食马麦、遭诽谤等事,为众生现实说法。并详细解说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皆是往昔作恶所感以令众生明白因果不虚之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证悟回归清净自性。

释迦佛陀说法度生49年,因缘将至。亦是为令众生于佛法中生珍重心,进而实践解脱之道,佛陀于八十岁时降入涅槃。临涅槃之际,所有的众生都悲啼号哭,声闻、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都来集会,佛陀以大悲心开导大众,佛性常住真实无变,及常乐我净等义。又开示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都当得成大觉佛果,并广说与涅槃有关的一切菩萨法义。针对阿难所提出的四个问题,开示弟子们,在佛入灭后,要以戒为师、以四念处安住、以默摈置之调伏恶人、在一切经首安立“如是我闻”令人起信。叮咛弟子,护持净戒,常当一心,勤求出道,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云:『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每一尊佛从凡夫因地修行到成就佛果都是经历了艰苦修持,为救度一切苦难众生发下菩提大愿,历尽种种艰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严格持戒,精进修持,六度万行,实行菩提大愿,最终圆满佛果,悲愿圆成利益无量众生。

三界众生,举心动念莫不在造业,无始以来的无明,若非有大智大慧,不能照破。唯有十方佛陀彻悟宇宙真理以佛法智慧明灯引燃我们的心灯,破除无明,引导我们逐渐恢复自性大光明,为众人无私付出,效仿佛菩萨的恭敬心感恩心谦虚心慈悲心,发为利益一切众生故而修行成就的菩提心,就是点燃自己的心灯。

烦恼痛苦的根源就是无明自私执着有我,当我们能够体会并效仿佛菩萨发出无私奉献无相布施利益一切众生的广大悲心,当我们明白了自性本来光明,体会到无私为他人付出的快乐光明美好,自然会从黑暗中清醒,自私,贪嗔、嫉妒、傲慢等等黑暗之心会减少逐渐去除,点亮自己的心灯,照亮他人,灯灯互燃,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从道德礼仪做起,以感恩、体谅、尊重,平等慈悲心去对待他人,发起慈悲爱护一切众生之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将会变得和谐,人与其他动物乃至大自然一切花草树木,一切有情无情众生和谐相处,地球zai 难将会减少,各国人民安乐吉祥世界和平,让慈悲智慧光明之灯温暖照亮世间,宇宙清明无浊障光明无限。

至诚祈愿所有弘扬正法的团体或个人顺利弘扬正法,普度众生。

至诚祈愿正法久住,佛陀正法光明遍照寰宇,普度万源,至诚祈愿我们的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至诚祈愿各个国家能够人人向善,人心和谐,祈愿世界和平,宇宙祥和无浊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友情提示:农历二月共有四个佛教重要节日,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二月十五:释迦牟尼佛涅盘日;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日;二月廿一:普贤菩萨圣诞日。在这样殊胜月份,特别的日子,不要忘记上香礼佛、吃素行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附释迦牟尼佛心咒: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索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示现成佛了,也转法 lun了,也传法了,至今佛法仍然存在,而且现在正是发展、弘扬、兴盛的时期。但是自己不进入佛门,不去学修佛法,也得不到利益。太阳能照亮整个世界,但是对盲人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自入圣教,自己能够进入佛门,这个特别重要。

   什么叫进入佛门?跟着一位上师念几遍皈依诵,然后办个皈依证,这不叫进入佛门。今天在这里皈依,明天在那里皈依,过几天不太相信了,不太愿意了,又换个地方去皈依,每个人手里都有很多皈依证。总是怀疑,总是没有信心,总是舍弃三宝,舍弃佛法。这不是真正的皈依,也不能进入佛门。

   有的人盲目地跟随别人,别人说“皈依好,你皈依吧!”就皈依了,没有任何目的与目标。有的人有目的,为了暂时的利益,为了健康,为了平安,为了世间的名闻利养,世间八法,去皈依佛门,甚至去念佛、诵经。有些人为了避免一些坎坷或者挫折,zai 难或者痛苦,怕来世下地狱而去皈依佛门。这都不是真正的进入佛门。

   还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轮回的痛苦,不明白世间八法的苦,一说极乐世界好,都是珍宝,没有痛苦,特别快乐,特别幸福,然后就开始想去西方极乐世界。“轮回太苦了,人太苦了,我要往生,再也不回来了。”也不懂什么是轮回,就知道自己痛苦。这种心也不是出离心,也没有菩提心,这样特别贪着,自私自利地皈依佛门,甚至去学修佛法,念佛诵经,忙得不得了。但是没有用,白忙,徒劳无益!

   还有的人,因为是凡夫么,喜欢神通。一说学佛能治病,成佛了就有神通,有神变,可以在天上飞,在水里游。为了显示神通而皈依,学佛。这都不是真正的自入佛门。

   都好好地观察观察,自己是怎样进入佛门的,自己是为了什么进入佛门的?皈依的时候,是在什么样的发心下,什么样的状态下皈依的,为了什么皈依的?

   如果是上面这些情况,学佛修行都没有用,解脱不了。学修不到正法。如果你所学修的不是正法,那就是邪法了,你就入邪道了,走火入魔了!现在这样的情况非常多。一定要善加观察,观察自己的相续。如果自己的相续是这样的,发心是这样的,你要尽快改正,可以重新发心,可以重新皈依。否则无论你怎样学修,最后却堕入邪道了,走火入魔了,多可惜,多可怕啊!这不是小事,你们一定要注意,这都是带因果的,将来要承担责任,是有代价的,不是随随便便的。

   真正进入佛门是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在这个基础上,真正从内心里皈依到上师三宝的门下,这才是真正进入佛门。皈依,有下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上士道的皈依。下士道的皈依是为了得到人天的福报,这不算进入佛门,不算自入圣教。中士道的皈依是为了自己能解脱。知道轮回的痛苦,知道世间八法的过患,对轮回,对世间没有贪念,一心想得到寂灭,为了得到解脱。这种发心,按小乘佛法来说,算进入佛门,但是按大乘佛法来讲,这也不算真正的自入圣教。有出离心,对世间、对轮回没有贪念,想解脱、想成佛,但是解脱成佛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这才是上士道的皈依,大乘佛法的皈依,真正的自入圣教。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这个世间如果有zai 难,急难恐怖现前的时候,你就归命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念,zai 难就能化解。这是观世音菩萨无尽的悲心,也是他本愿功德圆满的成就,他要没有多劫的修行,哪有这种能力。就像阿弥陀佛建极乐世界,人家是五劫修行,真有东西。

我们跟菩萨感应道交,也得自己要具备条件,我们自己的条件愈厚,他加持的力量愈大。我们什么条件也没有,也能加持,加持的力量不大,可能zai 难是没法子避免,把zai 难减轻;如果我们自己有功德、有力量,菩萨加持,zai 难就没有了。这个道理要明白,然后你就不会责怪菩萨灵不灵,为什么对他保佑多,对我保佑少,菩萨有偏心,你这样子就造罪业了。这个加持,一般的原则,你有一分功德佛加持一分,你有十分功德佛加持十分。你没有功德,有的都是罪业,这就很麻烦,菩萨想加加不上,不是不加持你。这个世界造罪业的人多,但是有真修的人,造罪业的人还能够幸存,这是托真修人的福,但他不知道。这修行人他还在骂他,还在羞辱他,瞧不起他,实际上他修的功德保全你现在的zai 难减轻。这是人不知道恩德,不了解事实真相,真叫忘恩负义。可是修行人不会怪他,为什么?他很可怜,他没有人教他,他本来也是佛。为什么会做这些坏事?没有人教,被习俗染污了,被现代这些媒体、社会风俗习惯教坏了,所以不能怪他。他自己不知道,还在造罪业,这真正可怜,他将来还是有果报的。

佛菩萨的心何尝不希望一切众生的zai 难统统化解,只要他肯回头,他能忏悔,真的能化解,不是假的。佛经上的比喻,罪业好比是黑暗,千年暗室,一盏灯就照明了。那一盏灯是回头、觉悟,罪业就消掉了。要知道,定功能够把罪业伏在那里,它不发作,不是灭掉;智慧就灭掉了,智慧一开的时候,罪就化掉了。所以定,戒定能伏烦恼,戒伏得浅,定伏得深,慧能够灭烦恼,这是戒定慧三学,它作用在此地。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