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明天佛祖成道日祈愿众生皆得解脱

明天佛祖成道日祈愿众生皆得解脱


明天农历十二月八日,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又称成道会、成道节,民间又称为腊八节。于此日行持戒杀、戒淫、食素、施食、供养、布施、诵经、念佛、印经等等诸多善事,其功德都会比平日行相同善法所得功德增上百千万倍,祈愿众生皆得解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曾到伽耶城南优娄频罗村的苦行林,修习苦行。经过六年苦修,经常是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以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释迦牟尼认识到如此苦修不是通往解脱的正确道路,决定放弃苦行,另辟蹊径。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献乳糜供养。他吃了之后,体力有所恢复,来到岸边一棵毕波罗树下,静坐沉思,发誓“今若不证无上菩提道,宁可碎此身而终不起于座”!经过七天七夜的思考,释迦牟尼终于豁然大悟,认识了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灭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谛,得到对宇宙人生真实的彻底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佛”或“成道”。后世把释迦牟尼成佛的这一天,称为“佛成道日”,为了纪念这一天而举行庆祝活动,就称为“成道节”、“成道会”。

  佛陀苦行像

  关于释迦牟尼成道日期,各部经论说法具体时间颇有不同。《长阿含经》《因果经》作二月八日,《佛说灌佛经》《方等般泥洹经》作四月八日,《大唐西域记》作三月八日或三月十五日,《俱舍论疏》《佛祖统纪》皆取二月八日之说。宋代高僧赞宁撰《大宋僧史略》亦主二月八日,谓腊月乃周历二月,因周历以建子立正,周历二月即夏历十二月。自宋代起,我国即于此日举行成道会以纪念释迦牟尼世尊成道。中国佛教徒依禅宗习惯,于阴历十二月八日,以米与果物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后演变为民间习俗。《敕修百丈清规》记载:“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伸供养。”

  佛教认为食粥拥有很多好处,因此寺院一般在早晨有食粥习惯。至于腊八粥则更为讲究,通常会用莲子、红枣、薏仁、云豆、白果、黍米、花生等一起煮,不仅粥煮得好,而且煮得很多,以满足善男信女的需求。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粥供过佛,特别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会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这种传统,就广泛传播到民间。

  值得一提的是,南传佛教国家一般认为释迦牟尼佛诞辰、成道、涅槃都在五月月圆日,并于这一天举行浴佛等盛大纪念活动。因此,腊八节吃腊八粥可说是在中国形成的一个节日风俗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身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

  每个人念母恩,特别是忆念母亲的十种恩的时候,都是抑制不住的。尽管自己也做母亲了,做爸爸了,但是每个人忆念妈妈的恩的时候都是抑制不住那种激动,那种情感。所以今天我们佛子的聚会,不管以何种角色,都是作为在轮回路上的母子相遇。

  我扮演一个出家人法师的角色,你或许作为一个企业家,或者是老总,还是公务员,不管扮演什么角色,再成功也都无法替代母子之间的那份情感,那是不能替代的。你对妈妈的那份情感,将是你生命当中不可替代的情感,任何都不能替代的。

  佛法在人间也是如此,不忍众生苦,就如妈妈不忍孩子苦一样。所以,我们佛教修学当中,放生固然重要,放生培养出离心,尊重生命。吃素也很重要,吃素不伤害众生,不随喜众生被伤害,不仅仅摄取清洁、仁道的营养,甚至也是作为我们做人的一个社会职责。就好像你不穿裘皮大衣一样,你不穿裘皮大衣,这是对那些被剥皮的众生的一份仁道,那是对被剥皮众生的一种呐喊,替他们呐喊。

  所以我们吃素也好,放生也好,其实所有一切菩萨的八万四千法门,观音菩萨千手千眼,每一样法器都是妈妈给孩子的爱。不管形式怎么变,爱不变,爱的核心动力不变。我们大家在感受这份爱的时候,有时候也想,佛叫我们放下执着,那佛自己怎么执着呢?三千多年了,佛法还在人间啊!多少国家都灭亡了,多少民族都毁灭了,大地都变形了,沧海都变桑田了,人间都那么无常,但是佛却坚持留在人间。甚至授记说人的寿命一百年间少一岁,但是佛陀对我们的爱不减少!

  我们只是业障重,看不到有的经典淹没了。佛陀亲自授记,等到人寿命四十几岁的时候,看不到《楞严经》,业力的缘故看不到了。众生多少岁的时候,然后人类的寿命多少的时候,什么经典消失了。佛陀看着我们,看着我们历史的进程,看着我们众生在做什么。所以我们要回光、要回头,回头你看看母亲吧,看看妈妈吧,看看佛陀吧!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佛陀夜睹明星,于菩提树下成道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佛陀发现了每个生命都有无尽的宝藏,找到了,每个众生都可以如他一般圆满。

  1每个众生心中都有一尊佛

  佛陀的智慧告诉我们,每个众生心中都有一尊佛,他不会随我们肉体的生老病死而消亡,哪怕我们这一期的生命终结了,四大分解躯体不存,这尊佛依然存在。这便是我们的佛性,久远劫来佛性一直都在,比我们居住的地球、比太阳、甚至比银河系存在的时间还长。

  2佛教的生命观:人死并非如灯灭

  现代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人死如灯灭,不承认鬼神的存在,不承认生命的轮回及因果定律。持这种观念的人不相信自己有前生、有后世,不相信因果报应。所以这种人活着的时候,不仅不会为来生积累福报资粮,有些人甚至积极造恶;临命终时,他们对死亡、对未来充满未知的恐惧,整个生命都处于不甘死亡的无奈挣扎中,充满黑暗。

  学佛之后,知道生命是轮回的,不是死了就一了百了的。一个相信轮回、因果报应的人,活着的时候就会修道德,他甘愿选择吃亏,也要无私奉献,把好的与别人分享,积极去承担不好的结果,不论面对怎样的生活境遇,他们的心态始终是祥和的。对于有佛教信仰的人来说,人有前世今生,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且其平时的修行就是一直在为死亡做准备。面对死亡他们不仅不恐惧,甚至欢喜面对坦然接受,临命终时,他们的心中充满光明。

  所以这两种人生命观不同,生活质量就不同,在生死的问题上更是截然不同。佛陀自证自知的真理光芒、他流转于法界中的法音,如慧日般照亮了所有众生的命运天空,他们的命运自此而不同,情节改变了,结局圆满了。

  3佛教的人生观:命运由己不由人

  佛陀告诉我们,每个人既可以成为佛、菩萨、天人,也可以做凡夫,还可以堕落三恶道。所谓恶有苦报,善有乐报,善恶报应,如影随形。

  所以,《金刚经》里说:“众生非众生,是名众生。”也就是说鬼、神,非鬼、非神,是名鬼神,不是固定的。比如说一位天神,他的前世可能是凡夫,通过修行,积功累德修福升天,名为天神享大福报,但是一旦天福享尽,也可能堕落三恶道。佛教承认现象的“有”,而否定本质的“有”。说有,但不是固定的有,而是辩证的有,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

  具有这种智慧的人生观后,他的人生是积极的,每时每刻、人前人后,都讲道德,自我束缚,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身口意决定了自己生命的方向、命运的结果。

  佛陀成道所觉悟的真理,可以拯救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是我们稀有难得的宝贵财富。虽然现在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信仰佛陀,不愿意去研究佛法真理。但纵使这个世界上一个信佛的人都没有了,佛法真理依然存在于天地之间,坦坦荡荡。不管你信或不信,遵循或违背,佛法真理、因果规律都存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成道了,他向整个法界发出真理之音,为我们轮回的夜空点燃明灯,驾慈航引领我们脱离轮回的苦海。佛法真理如点石成金一般,有缘众生的命运当下改变,所有的生命都会以喜剧而收场,因为佛教里没有悲剧,佛教所有经典都以“皆大欢喜,作礼而去”结尾。

  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是我们整个人类乃至法界一切众生的智慧之光,标志着我们整个人类的文明达到了至高点。

  摘自传喜法师2016年1月17日

  慧日禅寺佛陀成道日蒙山法会开示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