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人在烦恼里,心在清净中

人在烦恼里,心在清净中

人在烦恼里,心在清净中

南怀瑾先生


“虽现尘劳,心恒清净”,走大乘道的善知识,你不容易看得出来,因为他与一般人一样在尘劳烦恼中。但是,他的心却在清净中,这就是佛教的标志莲花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


——《圆觉经略说》



佛法的精神在于莲华出于污泥而不染,烦恼中能现菩提,恶境中能得清净,“犹如莲华不着水”,却生于泥水。下一个比喻更好,“亦如日月不住空”,看太阳月亮天天上升,天天下沉,今天接着明天,明天接看后天,活活泼泼自然轮转不已,不住于一个固定的空间。而我们修行人若守住一个空,以为空的境界才是道,那已错了,等于着了魔,学佛若执一法为是,那着的是人天魔、罗汉魔,乃至佛魔。真空无所住,洒脱自在,活泼自然,不但如日月不住空,也如飞鸟翩翩掠过,空中不留丝毫痕迹,这是无著解脱。佛法讲空,其实就是讲妙有,你们修准提法念到专一的时候,心心都在佛境界,一字一声的念,念念“犹如莲华不着水”,是有莲华,不着水而已!是清清净净的有,非呆板死寂的无;念念“亦如日月不住空”,并不是没有日月,不固持某一个位置而已,念念即空即有,即有即空,以此理解的心情开开心心修去,怎么不成?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你们都念过《金刚经》,也知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因此悟的。这一句经典不究竟,你们知道吗?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翻译得老实。这句话是这么来的,《金刚经》开始,我们演电影啊,须菩提来问佛,善男子,善女人,发心求证菩提,“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他问要进入般若菩提境界,做什么功夫,安住在什么境界?怎么降伏这些妄想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应如是,就是这样已经安住了;就是这样已经降伏了。佛的答覆,看起来等于没有答覆一样。

当你问的时候,那个念头早空了。后来佛讲一句方便,“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每一个念头都不停留的,自然不停留。行云流水,前念已灭,后念不生,当体即空。不要你去用心,你去用心求空,已经被一个妄念遮住了,自性本来空。换一句话,我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应”字是方法论;如果以本体论来讲,“本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心本来无所住,尽管起用,用也空。

因此,后来佛再三讲到,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已经讲完了嘛!你也会念,晓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偏要求个得,偏要求个住。它过去现在未来,哪里妨碍你了?自性本空嘛。

所以,牛头融禅师一个偈子,告诉你用功最亲切的,记得吗?“恰恰用心时”,就是刚刚用心时,你念头一动的时候;“恰恰无心用”,用过了已经没有了;“无心恰恰用”,它本来空的,所以起用;“常用恰恰无”,没有一个停留的。……

禅门心法,用不着你“外息诸缘,内心无喘”,你一切都不管,不管也不管。有一个不管的,有个空,已经不是了。它本空的。所谓空,不是你去造一个境界的空,自性本来空,念念不停留。

你们念过《普贤行愿品》没有?读过没有?有两句话:“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你看太阳月亮一天在空中转来转去,它没有停留过,本来空,非常活泼的。念念犹如日月不住空,住在那里干什么!所以大乘的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

谁懂了这个了?到了这个境界的,谁敢承认?你承认吗?我想你承认了。你不承认我帮你承认。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