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法是不二法门

佛法是不二法门

佛法是不二法门




作 者:犟牛老居士 | 来 源:佛法飘香尘世 |





佛法是不二法门



佛法是高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法以口讲、心想所能明白的。惟有脚踏实地具足深信、切愿、力行,一心念佛,时间一到,自然水到渠成。纯印老人讲:“走的正,行的端,三条大路走中间。”高境界应是“海藏多罗一叶舟,不居两岸不中流;一篙撑出虚空外,惹得春风笑点头”。不二法就是一多一如,大小一如,是非一如,上下一如,好坏一如,凡圣一如,诸见一如,诸法一如,空有一如……此即般若。落一边就是凡夫见解。《心经》曰“无智亦无得”:智,所知障;得,烦恼障。所以“心性为一,余皆二法,自性妙用,万法一如”。



心性之义



心是活动的,故能随缘作用,有好、有坏、有善、有恶、有愿心、有信心、有佛心也有凡夫心。

性是如如不动的,自性之中,无佛无众生,明心见性之义。儒家所说的“修心养性”,因为心有好有坏,所以要修;而性是原本如如不动的,只要培养它就好了。



念佛法门



“能念的心,当体即空,所念的佛,亦不可得”,此是真实义,故云“念而无念”;又“能念的心,清清楚楚;所念的佛,明明白白”,此是假有义,故云“无念而念”。如此般将一句佛号从心生→口出→耳入→归心,这样不断地念佛,即具足了三种般若,即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佛号,当体即文字般若。

一句佛号从心生、口出、耳入、归心,如此念念回光返照,不向外驰求,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功夫。

如此即“禅净双修、禅净不二”之法,这种“边念边听、边听边念”的工夫就是观照般若。

而观照般若,即是明心,能念所念,当体即空,性相一如,就是实相般若。



偏袒右肩之义



佛,即是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己觉悟即上求佛道,觉悟他人即下化众生。因此,袈裟乃披向一边,披向左边即自觉实智(上求佛道、以求智慧);偏袒右肩即觉他权智(方便智),即下化众生,以求福报之义。自觉是慧,觉他是福,依福而觉故。“福慧两足尊”即福慧功德圆满,毫不欠缺义。



空有之义



佛法是:有中而不有,无中而不无,空非空,有非有,空有不二法门。众生由于不知“空有”之理,以虚当实、以幻当真而迷失了自己本性,以至于永远轮回六道中。主要是妄想执著作祟,不知世间皆是苦、空、无常、无我之理。故无论什么事,都要去计较,去跟人争长短,得失心很重,甚至有的人为了几角钱打起架来,主要是执著心在作怪。

一切现象从体来讲是空的,从相来讲是有的。

“有情有佛性,无情无佛种”。有情的定义即感情乃烦恼之义,无情的定义是没有佛性。“情”与“无情”是合为一体而不能分开的。无情是依报,是随着正报而转,正报若转,依报必转。所以有情转,无情亦跟着转;有情不转,那么无情又怎能转呢?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因此,无情无佛性(如石头),是因为那是虚妄生灭的啊!正报是心,依报是环境。当今自然灾害多,主要是众生的贪嗔痴共业所至。我学佛人一定要持戒——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共业中亦有别业,别人造业我们管不了,管自己还是可以吧?!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