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现代的教育制度,完全西化了,是商业行为

现代的教育制度,完全西化了,是商业行为

现代的教育制度,完全西化了,是商业行为

南怀瑾先生


教育和买卖一样,尤其当前教育完全是商业行为。有一次在大学教书下了课,和一位著名的老经济学家在等交通车,天快下雨了,我叫计程车邀他一起坐回家。闲谈起现在的学校,对教书的人这样待遇,简直是商业行为。这位经济学家说我外行,他说商业行为是主顾至上,学生是主顾,我们也是主顾,学校根本没有把我们主顾照拂好,才不是商业行为呢!我问他那又是什么?他说是官僚作风。这是讲到现代的教育制度,完全西化了,的确是商业行为。以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师生之间,如父子兄弟,负一辈子的责任。现在这个责任没有了,知识成了货品,与我们原来的教育制度、教育精神不同。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检讨的。(《论语别裁》)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整理《礼记》,对于老师与读书有专门的讨论,后人总结有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就是讲读书求知识。

什么叫经师?以前四书五经背得来,每一个字都给你解释得清楚,道理都告诉你,这叫经师,这是教知识的。人师,不一定学识好,但是他的人品修养,他的做人做事,使我们一辈子学不完,像孔子孟子一样,这叫人师。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等于我们当年带兵,有句名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像我们年轻时从十几岁起,我也带领很多土匪兵,一看那几万人,很想找一个会管理的将领,但是非常难,教育方面也是这样。所以真的学问,是如何做一个人;能够做人,就能够做事,这就是人师了。“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是我们几千年的老古话。

现在的教育,做老师的同我一样,我也是大学教授,我也带过博士班,在我手里毕业的硕士、博士还不少哩!我常常告诉他们,你那么辛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啊(众笑)!学位当然给你通过。学位虽然给你通过,但是学问不一定是对哦!学问,你一辈子还学不了。

中国禅宗有一句话,是关于师生之间的问题。那很严重了,什么叫学问?什么叫老师跟学生的关系?“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这是中国文化,唐代佛教禅宗最有名的话。现在全世界景仰中国的禅宗,当然现在没有真的禅宗了,也许我算一个吧!可是我一辈子没有讲禅宗的东西,因为没办法跟人家谈,文化基础不够。

怎么叫“见与师齐”?一个学生的见解、知识、学问跟老师完全一样;“减师半德”,德行只有老师的一半,因为老师已经五十岁,你还只三十岁,等你五十岁,老师已经七十岁了,他永远在你前面。“见过于师,方堪传授”,这个学生的见解,超过了老师,才够得上做个学生。中国禅宗教育的精神,是这样要求的,希望学生超过老师,这也是中国文化关于教育方面的。现在,譬如我也做教授,我笑自己,人家叫我南教授,我说你改一改,叫我老教授。“老师啊,你愿意叫老教授啊?”我说:“是啊,你听清楚哦,我不是叫教授,是会叫的那个野兽的兽——老叫兽;年轻的,是小叫兽。”

注意啊!要晓得中国文化分三道,师道、君道、臣道。师道是超然物外的,所以可以做帝王师;我们称孔子为先圣,也称先师。我说我们有几个老师,除了孔子,还有老子、释迦牟尼都是,耶稣、穆罕默德是副教授。这些圣贤都是我们的老师,是教育家。师道超越了做领袖做皇帝的君道,和做宰相、做好干部的臣道,这三道本来是合一的。中国文化的教育,就是使你走这三条路,教育家走师道,以师道自居。

古礼上,皇帝见到老师要下拜,老师不需要拜皇帝的,师道很了不起。我们想要以教育家、以师道自居,在人格的建立上就有所不同。像我们喜欢走这个路线,大丈夫不能立功于天地,不能使国家太平,只好走师道的路。

师道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传统文化上的“化民成俗”四个字。“化民成俗”是师道的精神,“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皇帝也必须要尊师重道。(《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尤其在过去的民间社会,不读书,不进学校,自由从师学习百工技艺为专业的人,终其一生而尊师重道的精神和行为,比起读过书,受过教育的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习武的人,对于尊师,更加重视。但在二十世纪的这个时代中,数十年间,师之不尊,道之不行,其所由来者久矣。因此政府与社会,苦心复兴中国文化,强调尊师重道的行谊,每逢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特别提倡敬师的运动,实在是煞费苦心。(《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