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南怀瑾:生死与涅槃唯一心量

南怀瑾:生死与涅槃唯一心量


【《楞伽经》原文】

  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是故凡愚说有三乘。说心量趣无所有。是故大慧。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计著外心现境界。生死轮常转。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谓自心现,性非性,离有非有生故。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等角。是愚痴凡夫不实妄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识攝所攝相转。愚夫堕生住灭二见。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圣贤也。大慧。于彼应当修学。

  【南怀瑾老师解读】

  佛说:“大慧啊!诸声闻们深怕生死妄想之苦,而追求涅槃,他们并不知生死和涅槃的差别境界,也都是自性的变相,等于一切分别妄想一样,都是无自性的。他们只是把过去现在的念灭了,使未来的身心诸根再不生起作用,住于休息的境界,便认为是涅槃境界了。他们没有证得自觉的圣智,也没有从根本上转了藏识。所以愚痴凡夫,便说佛法有大小三乘之别,便认为心量可以进入无所有的无心境界。

  大慧啊!他们不知过去、未来、现在等一切法,都是诸佛如来自心所现的境界,本来无所住著,他们反而误认是心外呈现的境界,所以便在生死海中常受轮转了。再说,一切法无生,这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的。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就是说,一切都是自心显现的分别妄想所生,性自本无自性,本来就是非有也非无的。因为一切妄想的本质,性自无性,一切诸法,正如兔马等角,本来就是空无一物,只是愚痴凡夫们,自己不能了解自性和妄想的真际,便执著妄想,认为它是实在的了。

  大慧啊!如果证得自觉圣智的境界,便知一切法本来无生的真际了。一切性本来无自性,所以诸法的性和相本来便是无生的,这却不是愚痴凡夫们用妄想所想像的二边相对的境界。须知身心都是性自性所生,以及赖以生存的身心和世界依报等物,也都是性自性所显现的现象。因为藏识的能攝取和所攝取的关系,所以才转而生起一切现象。愚痴凡夫们堕在生灭的二见之中,希望一切法是有生灭之性的。殊不知有和无,都是妄想所生的境界,并非圣贤的境界。你们应当于此修学求证。”

  整理自《楞伽大义今释》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什么叫至心受持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 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这一段的重点就是八个字:“至心受持,不生疑惑”。任何一种佛法,只是有人做到这八个字,没有不成功的。所以说,只念一个佛的名号,只要至心受持就 如此大的功德。

  什么叫“至心”?至心等于四书《孟子》的《尽心篇》的题目一样,什么叫“尽心”?就是说,最诚恳的心达到了极点。这以解释,大家了不了解?如果讲经说法,讲教理,就要这样解释,最诚恳的心达到最高点,就叫至心。

  怎么叫最尽心呢?你形容形容看,你说你了解,你当然了解,我讲的中国话,你也是中国人,那还听不懂啊?什么叫最尽心?譬如我们讲最诚恳,什么叫最诚恳?了解不了解?说我对你非常诚恳,是啊!不诚恳不是至心,至心就是诚恳,就是中庸所讲的诚。

  儒家的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现在青年没看过四书,总听过吧!

  怎么样叫做诚恳的诚呢?《中庸》上四个字:“至诚无息”,不休息的息。怎么叫至诚无息?学者注解来注解去,正如一些佛经也是注过来注过去。你懂了?我断定你们不懂。问题在哪里?什么是至心,讲一件坏事, 到最伤心处,没有眼泪,哭不出来了,也没有妄想、杂念,傻了。那个时候,人等于无念,没有念头,空白了,那是伤心透顶的至心。

  又如我们拜佛,有如真佛、活佛在这里,乃至我们合掌或不合掌,在佛像面前一站,这一站就如佛在目前,再也没有第二个心思,也没有杂念妄想,都空了,这叫至心,你怎么会懂呢?你都没有经验过,你伤心也没有到不掉泪的程度。

  高兴到了极点,七情六欲达到极点,人就无念了,懂了吧!这叫至心,也叫真诚。

  你说我拿一支香拜下去,菩萨啊!佛啊!我求忏悔啊!痛哭流涕啊!痛哭流涕也是心,心在动念。这一念真忏悔下去,连我都没有了,都忘记了。

  譬如我们做一件犯罪的事,要拖出去枪毙,到了法场,连路都走不动了,两只脚是不是踩在地上也不知道,因为晓得下一秒钟,“乒”这么一下,就没了,就不在这个世间了,那个时候不是至心,是吓昏了。反过来看正面,至心真诚,一念真诚忏悔,不管你信哪一种宗教,尤其在佛前面这么一站,什么杂念都没有,非常诚恳,诚恳到连自己有没有拜下去都不知道了,那已经是大拜了, 样叫至心。特别注意啊!大家天天礼佛、拜佛、念佛,有没有至心呢?至心就是尽心,就是诚恳到极点的诚,所以《中庸》叫“至诚无息”。

  那么,中国文化常常有一句话,“心香一瓣”,这是真正心的香了。你说烧一炷香,那是烧时,还是物质的。这个时候是心香一瓣,我们甚至看到古人诚恳到极点,手边没有香,看到佛,地上抓一把泥巴、沙子,在菩萨面前一放、在祖宗面前一放,就代表了这个香,那是真的,那比你花一万块钱买来的香还要珍贵,因为他至心诚恳。而你却不一定是诚心,而且心里还在想,你看我,买这么贵香来供佛,好像佛欠了你似的,还要加上利息,好像佛欠你一万二,非得好了保佑你不可,那已经是糟透了。

  所以说,一个人至心接受,并且“持”,什么叫持?修持修持,持就是保持这个心境,也就是《中庸》所讲“至诚无息”,无息就是持,行住坐卧永远保持清净的心境,这才是正信。

  如果来拜佛,烧了一炷香,供养了两根香蕉,保佑太太好、先生好、全家都好,买彩票要中奖,买股票也要发财,样样都好,反正好的都是我的,那是功利心,两根香蕉最后还吃到肚子里去。这是不对的!至心是至诚无息,心香一瓣。

  不生疑惑

  “不生疑惑”也很难。我们在座学佛的,问问自己良心,当我作早晚课,当你念佛时,你心中真的相信佛吗?据我所知,没有,十个里面找 不出半个。往往一边念佛,一边在打妄想。甚至就在疑悔:哎呀!刚才都在打妄想,糟糕了,佛都白念了。哎呀!不对,这样念下来恐怕没有用吧?都是这样的心理,对不对?

  所以,贪嗔痴慢疑,疑,怀疑,悔,后悔,疑悔是众生通常的心理,没有办法!不疑不悔才是正信!

  所以看到很多学佛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前两天精进得不得了,这下子我从此不悔了;过几天,又是乱七八糟,烦恼一大堆,又在疑悔中,永远在那里轮回。

  因此,只要这八个字做得到,“至心受持,不生疑惑”,今生或来生,决不堕恶趣。所谓恶趣就是畜生、地狱、饿鬼这下三道。如果有 人至心受持,不生疑惑,还堕落到下三道的,“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任何佛法,任何修持,都在这八个字:“至心受持,不生疑惑。”

  佛又说: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

  佛告诉阿难,上面所讲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实际上,一切经典、一切佛法都是多余的话,只要一门深入,念佛也好,乃至以前不信佛,只要心净,随时清净无念,他已经到了,他当然不需要佛,因为他就在佛的境界里,这个道理是一切佛最深、最秘密的行愿法门。

  所以佛叫一声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深密的道理就在这里。“难可信解”,一般人很难相信,为什么很难相信呢?因为他理解不到,所以难可信解。

  (摘自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P235-239)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所谓修行,其实就是彻底修正自己的心性行为,由里至外,巨细靡遗,完全加以确确实实的检点与改善,此即是做为一个修行人至死不渝的生命主题,必须永远追求达成的生命事业。佛法无量无边,修行人的学佛事业也无量无边,大家想要做点好事,但须知道善行永无止境,若是平常做了一点,甚至不少,便自以为善行累积很多,不得了。这么想法就未免显得小气了。

  学佛者最宝贵的是心量无限宽阔,容得下天地万物,做人处事皆以利益他人为出发点,即便做了一辈子的善事,此亦义所应为,理当如此,岂足挂齿,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人活着就是要为别人好,难道你是出生来干坏事,惹人讨厌的吗?或者是来当个饭桶,无所事事,一点利益他人之事都没有?

  请大家千万谨记:“我所修行无有量”,修行是修无量行,此乃千秋万世的生命事业,所要达到的是“获得无量诸功德”,所谓“获得无量诸功德”,诸位特别注意别会错意,要点在于“无量”两字,功德是无量的,不可限量,无所执着,有些人喜欢问我:“你做了很多功德?”我说:“我什么功德都没有。”功德无量,岂有功德?若有功德,即有限量,不合佛法功德真义。

  还有功德无量也包含绝不偏颇之意,佛法在善行的对象上是怨亲平等的,不因你对我不好而不利益于你,不因你跟我关系殊胜而特别利益于你,心之根本所拥有的只是一派完完全全利益一切有情的愿行,有时为了合光同尘与度生方便亦能自然示现亲疏与好恶的差别相。只要你真正慈悲喜舍,处处利他,配合智慧方便,那么,赞人爱人是道,骂人打人也是道,行善做恶皆是道。孩子犯错,父母视因缘需要打孩子,你说父母慈悲不慈悲?学生懵懂,老师依教育原理骂学生,你说老师所为是不是恶行?打骂并非不可,但须智慧驾驭,若是打时骂时动了恶念嗔念,或是根本以恶念嗔念为之,那就与爱心大大背道而驰。另外,如果说这个家伙很可爱,所以我凡事对他好,尽量帮助他,这并不是真慈悲,因为出发点在于自己的喜好,表面为了别人,其实为的是自己,还是自私自利,这绝称不上菩萨道的。

  菩萨道是完全没有条件的,对你好就对你好,此乃生命本然,天经地义,不须什么前题。善事一做便过去了、忘了,没事啦,若还要挂记着“我曾给他好处”,念念不忘,那真自生烦恼,露出自私自利的尾巴,再也无法“安住无量诸行中”了,又如何能真正“了达一切神通力”,证到三世请佛菩萨无量无边的大神通境界呢?谈到神通,前面“速疾周遍神通力”我已稍作说明。不要误认得个千里眼、顺风耳,能够听闻远地的事物,或者了知宿世因果,静坐飞升,这些才是神通,那便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现在大家最好奇的种种超能力,还只是小神通而已,真正大神通要向佛和大菩萨们看齐,并且,一个人能够少私少欲,天天煮饭担柴或做其他事物,服务他人,这即是难能可贵的大神通。老实说,生命本身正是一个大神通藏,心跳是神通,呼吸是神通,扬眉瞬目皆是神通。佛菩萨有多大的神通智慧,一切众生也有多大的神通智慧。学佛为的是穷究这生命大神通藏的究竟奥密,将它弄个清楚透彻,不为任何生命的神通现象所迷惑,若不如此,而以小神小通为尚,乐而不疲,那不就太没出息了吗?

  ——恭录自南怀瑾《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