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问答释疑)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问答释疑)

 
问:常闻发菩提心是为修学佛法第一要义,发此无上大心,是否即是自性清净心,于日用云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应如何发?如何安住?如何护持?如何知自性当下与此想相应?又此心如何该摄大慈大悲大行大愿大舍,即由此心全体启用,全修在性?望详示之。

  答:简单说,这位道友问的就是发心,云何发菩提心。菩提,先得明白什么叫菩提。你连菩提不明白,你怎么发心?菩提就是觉悟的觉,菩提觉也,也就是佛。发菩提心的意思含义,就是我要想成佛,那你就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发心是一回事,行动又是一回事,你发了菩提心,你怎么做?你要发了菩提心,就依着你自己所发的心去做,要一步一步做。当然你是信仰三宝了,信仰三宝,佛是菩提心,法还是菩提心,僧宝还是菩提心,你每天念三宝就是发菩提心,但是你用什么心去念呢?你发了菩提心,你得用发菩提心的心去念,就是用觉悟的心。你想求觉悟,那你一天发心是一回事,行动又是一回事。你自己发了心,你的身口意应该就照着你发的菩提心去做,你这样才是真正发菩提心。这是没问题的。

  问:请问用占察轮占卜,是否称地藏圣号要念至定境(一心不乱),才可谓至诚感通,所问及所答才得相应?

  答:你要用占察轮时候,第一个你得先念。这位道友,你可能没来听《占察善恶业报经》。占察咱们讲了,你要用占察轮,第一个得先念地藏王菩萨,或者念一万声,你还得拜忏,你修七天才能用占察轮。这是没问题的,你必须得念地藏王菩萨,你才能够用占察轮。但是不一定相应,你说只要你一占就相应,不可能。你得用个七天的功夫,那你占起来还不见得相应,主要是直心是道场,你心里头没有其他的杂念,一心。

  问:请教老和尚,究竟要什么样的修行与因缘才能令心早日开悟解脱,进而利益一切身心受苦的众生,也令他们得以解脱?

  答:这个你问我,我都没法答覆你,你要用什么心才能开悟解脱?这我们大家听听,咱们要学佛的人用什么心才能够开悟解脱?你念佛念到一心也能开悟解脱,拜忏拜到一心也能开悟解脱,但是问题得达到一心。如果你尽打妄想,你先修一心,一心叫至心,至心有上至心、下至心、中至心,你能得到一个下至心不容易了,下至心就是一心不乱。在你行的时候,把一切杂念妄想把它控制得住,不让它有杂念妄想。这个心去拜去求,什么时候开悟,什么时候解脱,那得看你用的功力如何。我现在还没开悟,我也没解脱,但是你要达到我这个功夫,你得八十年。

  问:心常在佛号中,一时清净,一时迷糊,总无法持之以恒,怎么办?

  答:心常在佛号中,你得自己念佛,不是心常在佛号中,你心常在念佛号。你没说哪个佛号,你念阿弥陀佛也是佛号,念释迦牟尼也是佛号念,十方诸佛也是佛号,念哪个佛都可以。这时候一时清净了,一时迷糊,无法持之以恒,怎么办?你无论念佛也好,修其他道也好,第一个先达到一心。一时清净,一时清净是暂时,那不行。你今天这个时候念佛清净了,念到一心不乱,那明天你就做不到了,那就不叫一心了。要时时念念能做到清净,这时候你才能够开知见、开悟解,或者求往生,这算入门;不是成功,仅仅是入门。要能够这一心常时不动,那就成就了。一时清净不算,那谁都有。哪位道友,只要信佛的弟子,临时一时的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或者一天清净都能做得到,但是要长久。成佛不是一天,这得长时间清净,所谓修能够定下来心,能定下来。

  问:祖师曾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尤其是末法时代要守清净的戒实在不容易,要守清净的大戒(比丘、比丘尼)更不容易。我们是否该持十戒就够了,比较不容易犯戒?

  答:受戒容易守戒难,那你说得对。在末法时期,若要守清净比丘比丘尼戒更是不容易。你不是比丘,也不是比丘尼,你说你的本分好了。这个比丘比丘尼的守戒不容易,那你守个三皈五戒容易吗?你受三皈都犯了。说受三皈还犯吗?明明你是皈依佛的,你跑那算命、打卦或者信一个外道,咱们这台湾的会道门很多,那你都算破了三皈了,破了三皈了,不算佛弟子。并不是五戒你破了,就是三皈你都破了。我们是否应该持十戒?我看你十戒也持不到,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受过三皈,你能把三皈保住,你人天的福德不会失掉的,知道吗?十戒,看你这样子你还没受十戒,你受了再说吧!你能够受几戒持几戒就受几戒,不一定限在十戒。比较不容易犯戒,我跟你相反的看法,我感觉你比较容易犯戒。

  问:三业忏悔清净后再修两种观道,以我们这些业障凡夫来说,大概须多久才能达到一实境界呢?

  答:这位道友问的我,什么时间才能达到一实境界?这辈子办不到,我明确告诉你。达到一实境界是成就了,就是我们经常说开悟了。开悟了,没达到一实境界、明白一实境界。我们讲占察善恶业报经讲得很清楚,登了初住的菩萨,十信满了,登了初住了,这个时候才能算相似清净,不是真清净;真清净,得到初地菩萨才能清净,再不会犯了。懂得吧?你忏悔三业清净之后,咱们讲占察经时说很清楚,你算入了信位。三业清净,信了,真正信三宝的,身口意再不造罪了。不是究竟清净,唯佛与佛才能究竟清净。

  问:使用占察轮,每日清晨以第二轮占察身口意,其中连续两天身口意三业各掷三次皆得善相,请问如此是否算得清净?后续应该如何继续努力修学?

  答:使用占察轮,以第二轮占察身口意,其中连续两天身口意三业各掷三次皆得善相,请问如此算不算清净?那你用占察轮,占察轮告诉你了,你都是红的,没有黑业了,算清净。三业清净了,只是转恶从善,这算个善人而已。这有信心了,能够增长你信心,你应该继续努力修习就对了。

  问:(一)我有一个朋友,脊椎曾受重伤。拜忏时,若五体投地方式跪拜,恐旧伤复发,可否以鞠躬方式代替五体投地跪拜?若以鞠躬方式拜忏,是否会影响拜忏效果?(二)我有一亲戚身体衰弱,事业不顺,却不愿承认自己有业障,对三宝没有信心,对此种人以念地藏菩萨圣号及拜忏方式回向,能否使其对三宝产生信心,进而念佛、学佛、拜佛?若为其念佛回向,是否会承担到他的业障?

  答:我有一个朋友脊骨曾受重伤,拜忏时若五体的跪拜恐伤恢复,可否鞠躬?你坐着,心拜都可以。你就坐那观想拜佛,心里观想拜也算清净,注重心,不注重形式,懂得吧!你又有个亲戚,身体衰弱事业不顺当,就是做生意没发财,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有业障,明明有业障,但是不肯承认有业障,对三宝没有信心,对这种人念地藏菩萨及拜忏方式,能否使其对三宝产生信心?这个没什么标准的。这个问号,你得劝他,让他对三宝先生起信心。佛教授我们的很清楚的,佛法深如大海,唯信能入。他没得信心,怎么能去修,还说拜忏呢?那你要劝他,等他何时改变有信心了。这个信心是初步的,要达到我们现在讲《占察善恶业报经》那个信心,那距离很远。因为修信心要一万劫,咱们都是相似心。

  问:请问在家居士可以使用占察善恶轮相吗?

  答:这位道友问我,我们在家居士能不能用占察轮?你问得我,我讲这部占察轮讲了一个多月了,你听没听?你要没听,你不知道。你要听了,你就知道。所以能不能用占察轮,你得把占察业报经从头再看一看,我这里再给你重覆讲一部占察经时间没有。

  问:悟无生法忍可否拜忏?

  答:慢说入无生法忍,十方诸佛都在拜忏,懂吗?十方诸佛拜十方诸佛。

  问:常闻佛难度无缘之人,但菩萨从因地所做修持与善行功德,都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不是与一切众生结缘了吗?怎么会到了成佛时,还有无缘不能度的众生呢?

  答:道友,你到外面问问那不信佛的,随便问一个人,你问他你有因缘没有,你看他怎么答覆你。这个是说佛法难度没有缘,他不信,不信你怎么度!有缘没缘的标准是什么?有个标准,就是信。不信的就是他绝对不能入,这就是标准。你这标题是他不信,这就是无缘,无缘不能度。

  问:(一)不可告人的罪过是否每次拜忏都要念一遍?(二)一天要拜几遍占察忏,才能三业清净?(三)台北有无老法师的道场可共修占察忏?

  答:不可告人的罪过,那你拜忏,或者拜地藏忏、拜观音忏,你对菩萨,菩萨都知道,你不说菩萨也知道。你向菩萨表白时候,这叫发露忏悔。你既然相信菩萨,你隐瞒不了的,菩萨不要你说他也知道。为什么还叫你发露忏悔呢?说你的心。好像我们拿一件东西把它丢掉了,发了忏悔就舍弃了,再不犯罪了,就是这么个意义。你隐瞒菩萨,你连隐瞒一个鬼神都隐瞒不了,鬼神都有通的。一天要拜几遍占察忏,三业才能清净?不是你一天拜几遍占察忏,就是你拜的求净那占察轮告诉你清净了。不是一天几遍,一天都在拜,这个没有遍数的测验,你达到清净为止。老法师在台湾有没有道场?没有。修占察忏忏室有没有?没有,我在台湾没道场。

  问:弟子初次听闻《占察善恶业报经》与拜忏的法门,对于奉行此忏法,除了以至诚心与恭敬心,照着智者大师所制定的行法施行外,是否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答:听闻《占察善恶业报经》与拜忏的法门,奉行此忏,除了至诚心与恭敬心,照着智者大师所制定的行法施行,那你就按着智者大师的忏法,一样的。我们在讲的占察忏是地藏菩萨的,你按智者大师的忏法那也一样的,大悲忏,很多忏法都一样的,但是就是有个至诚心就好了。用占察轮称圣号是必要的,你必须得念。因为地藏菩萨说的,当你要用占察轮来拜忏时候,一定得念一千声地藏王菩萨,念够了一千声了再用。用了时候不灵,那你再拜再念。何时到灵了,灵了就说那也不是就完结了,拜的灵了只是告诉你用占察相法用灵了,能够相应了。那忏法所示的,你这个业忏清净或者没忏清净。忏清净,你要拜,拜了要成道的。没忏清净,更要拜忏悔清净。如果清净了就不受报了,就这个问题。相应的意思,就是你心里想跟经上所说的,你那个想法跟经上所说的相吻合了,那就叫相应。你想的一套与那经上所说的不一样,那叫不相应。不相应说是什么呢?就是你心还没至诚,你重新再把心修得至诚,完了相应。相应,就是告诉你什么呢?说你有罪,应当忏悔,就这个意思。忏悔清净了,并不是成佛,忏悔清净了能修法,修法能得成就学能开智慧,就是这个意思。拜忏只是忏罪,这就是忏罪修行第一步,没得罪了还不就清净了吗?没了罪了,你修观,就观力清净。就是能够学法的时候,能够进入开智慧,自己看了经就能懂。得定,能够心里清净,能够定下来,能够入定。

  问:占察经行法(即经本的四十九页到五十七页)是不是要先念一遍,再开始拜忏?

  答:你问的这个情况,我没明白你问的什么。占察行法经本上的四十九到五十七,是不是要先念一遍?没有这个说法。你拜忏的时候,这个业,就是那个忏法告诉你,你怎么样去拜,怎么样布置佛堂。布置了佛堂,你怎么样子依着占察忏法地藏菩萨教授的,你要一个一个的先拜诸佛,完了拜菩萨,都拜完了再念一千声地藏圣号,就依着这个次序开始拜忏。如果你身体不能拜忏法都不行,地藏菩萨最方便告诉你,你每天念一万声地藏菩萨圣号,就等于拜忏了,咱们在占察经讲的跟大家讲得很清楚。

  问:请问回报父母恩的方式?诵何经或其他?

  答:这个问我说如何回报父母的恩,诵经能不能报父母恩,或者其他的修行。我答覆你一个字,能。

  问:师父阿弥陀佛,人家都说无我,可是我诵经时常会察觉两个我,一个是真实的我,一个是内在的我,内在的我不会随外在的我情绪波动,但是却跟随着外在的我一起诵经。我也说不上来,我觉得那是自性的我,也不知对否?人家说我走火入魔,我自觉不像。只是弟子自己忙修瞎练。就爱诵地藏经,没有师父指导,有时真会惶恐害怕,感恩师父开示。

  答:师父阿弥陀佛,师父不是阿弥陀佛。人家都说无我,谁说的?人家都说无我,佛说的,不是人家说的。佛告诉我们,一切要认识依着佛的教导,无我。可是我诵经的时候,常会觉察了两个我;我看不止两个吧!你有无量的我,一会儿这个妄想、那个妄想,一个是真实我,一个是内在的我,完了心里很乱,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两个我,那个是你的化身;内在的我不会随外在的我,你内在有个我不会随外在我的我;我看你都随时外在的。这个是错误的,哪里一个人还有两个我的。没有,只有一个我,我就是我。就是地藏菩萨千百万亿化身,只是一个。在《地藏经》上说,地藏菩萨拜完佛了,把千百万亿化身归于一身,就是一个。道友,你思想有毛病,你不要这样乱想,乱想容易着魔的,你不但修不成,容易着魔。还有内在的我跟随外在的我一起诵经,你这已经不正确了,你就是诵经,就是我在诵经,还一个内在,还一个外在的。人家说我走火入魔,不错,人家说得很对。你自己感觉着我不像,只是弟子自己的盲修瞎练。你知道你自己是盲修瞎练,为什么不归于正道呢?我爱诵《地藏经》,没有师父指导,有时真会惶恐害怕。念地藏经时候不要害怕,为啥?地藏王菩萨会加持你的,也不要惶恐,从此之后,你只有你一个人,没有两个。你没得化身,你化身是魔鬼,那个没有。你这胡思乱想的,一个诵经的,一个去外头办事情的,是不是有两个我?没有,你把你心收摄出来,只一心一意的念地藏经,这个妄想要消失,不然你要着魔的。

  问:(一)经文里头从我凡夫看,每部经都非常殊胜,诵读要恒久。凡人有时想读此经,有时又想换经另读一经,这样不好吗?药师经如只诵药师赞及药师佛号,可否?(二)消业忏悔,读诵哪一部经?是否地藏经?如何诵法、如何回向?(三)应当念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或者念地藏王菩萨?

  答:经文里头从我凡夫看,每部经都非常殊胜,诵读要恒久。凡人有时想读此经,有时又想换经另读一经,这样不好吗?不好。为什么不好呢?一个经,你不论读金刚经也好,读地藏经也好,你读了这部经要深入。读不是念文字,经上都有义理,教你的口里头怎么样说话,身体怎么样做事,心里头特别经上都告诉你如何想,身口意三业在哪部经都教授你,你应这样认识。你想读另一部经,可以,你把大藏经都读都可以。但是你的心要注重,注重什么呢?一点,凡是佛所说的经都可以。那你除非阅藏,要把你的心跟经所说的话要合。经上哪部经都教你断贪瞋痴,生长戒定慧,这个宗旨是一个的,让你消除妄想,得到真实,口里诵,心里要想。读药师经只诵药师经药师佛号,那就对,很好。那你就专门读《药师经》,念药师佛的圣号,叫一门深入。消业障忏悔读诵哪一部经,是《地藏经》好呢?如何诵法、如何回向?你念《地藏经》,《地藏经》上有,诵就是念,念《地藏经》经上有回向,前头是发心后头,最后那一品就是回向。每一部经前头是发起序,后头就是回向,这部经诵完了,把这部经所诵的功德回向三种,一个向佛的胜智,要求得佛成佛;一个要向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够得成佛;但是最重要的回向你自己现生,消你现生的罪业。,应当念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或者念地藏王菩萨?这两个没什么差别。念地藏菩萨摩诃萨,摩诃翻大就是大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所以菩萨摩诃萨。一般的菩萨,大菩萨都加个摩诃萨,就是菩萨之中的大菩萨。咱们同样的人,这个人是大人,心量大福报大,是这个含义。摩诃萨,就翻大菩萨之中大菩萨。

  问:(一)弟子使用占察轮时,想占察自己的善恶业轮相及代家人占察问问题时,家人不知情,也没到场参与,请问在占察启请诸佛菩萨后,要念地藏菩萨圣号时,是否可以念两千声后,问自己及家人问题?(二)或者须分两次仪轨分开来启请,各念圣号一千声之后,再分别请示?

  答:你问的是代他人用占察轮,这是没问题可以的。你代你的家人用占察轮相,看他的业报轻重,或者他有病苦,看他什么时候能好,有什么业障,你可以完了念地藏经给他消灾,这都是对的。或者念诸佛菩萨圣号,要念地藏圣号,可否念两千声?一千声以上,你随时有事情可以停。你定愿的一万声,那就多念。你定的两千声,就念两千声,但是要每天念两千声。同时你自己打一个七,定为七天;两个七,定为第二个七天。在这个定七的时候,你都每天念两千声就念两千声,念一万声就念一万声。那你看你自己的时间,看你自己的发愿,这没有决定要求的。但是念的时候,不要光念念名号而已。口里在念,心里在想,口在念称名号,心里在观想菩萨圣像,心口如一。你光口,念效果不大,最重要的是观想。

  问:(一)念佛求生净土者,必须先修忏悔法吗?如果没修忏悔法,会障碍往生吗?(二)为何有些念佛者临命终时会惛沉不醒?如何避免这种情形发生?该如何帮忙惛沈不醒的念佛者?

  答:念佛求生净土者,必须先修忏悔法吗?不要。念佛求生净土,你就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就好了。如果你修忏悔法,忏悔法里头也有念佛,这两个不相违背的,不会障碍。怎么会有障碍!忏悔法更增加你念佛的诚恳。你忏悔,忏悔法忏悔一段时间,又恢复念佛,念念佛再恢复修忏悔法,这两个相辅相成的,不会有伤害。为何有些念佛人,临命终时会惛沉不醒?这个是两回事,惛沉不醒是一回事。并不是他念佛功德没有,念佛功德仍然存在的,他没念成功,念成功念佛的人不会惛沉。但是害病、你晚上睡眠呢?不是念佛人就不睡觉了,念佛人也要睡觉。睡觉还能念佛吗?大家想想。如果你念佛的功力很强,就是睡觉的时候,你心念没断,意念没断,有没有做梦的时候念佛?我看很多人都有,他把白天跟黑夜连续起来了。那得靠功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念佛求生净土不一定修忏悔法,你念阿弥陀佛就是忏悔。各部经上都说的有带业往生,这句话很普遍。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三业还没有清净,但念佛念得很专心,障还并没有忏悔干净,但是念佛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极乐世界并不是到那生就成佛,还得修行,多分都带业。如果在这个世界没有业了,清净了,成就了,他生极乐世界做什么?他自己还创造一个世界,这个道理应该普通的都能懂。念佛临命终时惛沉,并不是一念佛什么都解决了,看你功力如何。他功力不够,他不惛沉吗?说念佛人为什么还会害病?我说释迦牟尼佛还害病,那是世间病是六根不调,你这个肉体是世间相,你的精神就是心灵,那才是真的。如何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那你不惛沉时候好好用功,能把你惛沉消失。我们看见念佛时候,有很多人在那打瞌睡。就在念佛堂里头看,大家看看打佛七的时候,他精神疲劳了。我曾在一个道场去,就大家念着佛,他一边跟着大家念佛走,他就睡着了,他可还是走。你别看他跟着大家一起走,他睡觉了。像我们讲课的时候,很多人他坐那听,眼睛瞪很大,他睡着了。睁着眼还能睡觉吗?历史上多得很睁眼睡,张飞就是睁着眼睡觉,这个倒不一定的。

  问:(一)现在弟子刚开始拜地藏占察忏时,可以同时帮家人一起拜吗?或是等自己先拜一段时间后,再帮家人一起拜呢?(二)在拜忏未开始时,是不是要先发愿,弟子某某,愿为自己及家人某某一起拜地藏占察忏?

  答:刚开始拜地藏忏,可以同时帮助家人一起拜吗?那更好了,不但自度也能度他。人家肯不肯跟你一起拜,这个问题在这。或是你是一家之主,你强迫人家跟你拜,效果不大了。劝人家,跟他讲拜佛的好处。如果这个人做生意很想发财,你说你拜地藏王菩萨就发了财了,他绝对听他跟你一起拜。这个人身体很虚弱,你劝他你跟我拜佛身体就健康了。拜佛,一运动,还有一个加持力,确实能效果很快就好。这个还要问我,这个应该懂得。你拜佛时候就是发愿,你拜忏时候得先发愿后回向。这是哪位弟子学什么,乃至念句阿弥陀佛,你得发愿。为什么要念佛?最起码简单的要生西方极乐世界。说没有,那为什么要念佛?为了佛加持。加持你什么?你有所求才念。这个问题很简单,这就是发愿,知道吗?,你拜地藏忏也是如是,先就发愿,完了再开始拜忏,拜完忏了还要回向,这是三种程序。无论你念经干什么,都先要发愿,发完愿了修行,修行完了还要回向。你早晨一起来,进了佛堂,第一个就发愿,发完愿了就做功课,做完功课了还要回向。这是一定的程序,佛弟子都是这样做的。这还问我是不可以?那我就答覆你,可以。不但可以,而且应该。

  问:占察业报经下卷,地藏菩萨言,依止一实境界而修信解。若利根者,应学习真如实观。其钝根者,应当先学唯心识观。从唯心识观得色寂三昧,次应学习信奢摩他观心及毗婆舍那观心。又若人善根业薄,其心疑怯,一切时一切处常行诵念我的名字,(中略),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我法身及一切诸佛法身。在经中所言真如实观、信奢摩他观心及观诸佛法身,其观法及其内容是否有次第深浅之别?

  答:占察业报经下卷,地藏菩萨言,依止一实境界而修信解,若利根者需要学习真如实观,钝根者应当先学至心,先学至心再学唯心识观,从唯心识观得色寂三昧,次应学习信奢摩他观、毗婆舍那。你这一段是抄的经文。若人的善根业薄,其心疑怯,一切时一切处常行诵念我的名字。这是地藏菩萨原话。你那个心疑心太重,拜忏能够成吗?就是任何什么事都不信,虽然学佛了,信心不具足。地藏菩萨说你不能做别的了,你顶好就念我的名号好了,这是对那个怯弱众生说的。那你是不是这样做呢?你把经文抄来,来问我。我讲的时候,你听过了。真如实相观、奢摩他观心、观诸佛法身,其观法及其内容是否有次第浅深差别?你再把占察业报经看一看,我跟你讲了很久了,我这个不跟你重覆说了。

  问:(一)在尘劳境里如何求得解脱?(二)在打坐时,当坐到脚酸,每次都差不多的时间,就想下座,就会想就下座来休息。但是这会就在这个阶段,没有办法进步。恭请老和尚,遇到这个瓶颈该如何?

  答:在尘境劳境如何求得解脱?就是你在尘劳众生当中,想要解脱。那咱们讲占察善恶业报经就告诉你,你念地藏王菩萨圣号,拜占察忏就能得解脱了。但是我坐的时候脚酸了,那就不想坐了;那你就不坐。有时候坐下来思想我因为休息一下,就是在这个阶段没有进步,就是这么个意思吧!请老和尚,遇到这种的瓶颈该如何?你还连修都没修,就达到瓶颈了。人家是修的功夫到一定程度,再进一步不会。你这连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坐也坐不稳,念也念不成,你好好安下心来吧!你心没在法上,也没在道上,就是信心还没没进入。跟同参道友,或是你常到哪个寺院,或是你的皈依师父是哪位,你让他多跟你解释解释,常亲近亲近。

  问:(一)听经闻法时会容易惛沉,时常这样。请教这是什么因缘,以及如何对治?(二)静坐时,没有起念头,但是过去的画面声音一直浮现,怎么办?这是什么原因?

  答:我一听经闻法就会惛沉时常这样子,这是什么因缘?什么样因缘也不是,懒惰懈怠。你到这听经,得发起个信心,有个欣乐心,有个离苦得乐的心。你要想求得社会上利益升官发财,你还得有个升官发财心,你才能求得进去。曾经有位道友说我想升官,念地藏菩萨灵吗?我说灵,相当灵,发财也灵,就看你怎么念。怎么念呢?诚恳恳切念,等你念到诚恳念到一定时候,你也不想发财了,你不想发财也发了财了,就是这样子。静坐时没有念头,但是一听到声音就浮现,怎么办?你连参禅的心、想修学的心,心都没有在上头,你怎么能够坐得下去?你怎能有念头?你浮躁的。咱们做任何事,都得事先了解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你要想修行,咱们就换句话说,你为什么修行,你先有个意愿,不是盲目的。你如果连个意愿没有,昏头昏脑的去打坐,打坐干什么?打坐干什么?你先得把你目的订下来。打坐,我参学想进入道,让我心不要浮躁,清净下来。为什么呢?静下来才有智慧。你看那个水,如果是波浪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如果那水清清净净的,你到跟前就把你影子就显了。这个意思该懂吧!所以你要想修行,你先把心静下来。怎么办?你问我怎么办,我就告诉你,你就静下心来,把一切事务放下,一个钟头或者半个钟头,你就坐半个钟头,逐渐的增加,等你得到静坐的利益了,你再长时修行。总要有目的的,不论干任何事你得有个目的,就是有个目标。你这糊里糊涂的连个目标都没有,就那去坐。干什么坐?为什么坐?太累了,坐下休息休息就是了。

  问:弟子前年罹患牙周病(只有一齿患病),去年因劳累导致腿部肌腱发炎,都不是致命的疾病,却至今仍未痊愈。如此不好不坏的拖着,虽有求医就诊,取仍无法痊愈,是否业障现的缘故,是否要勤求忏悔?如果诵经忏悔,仍不见好转,是否因为努力不够?

  答:前年你害牙周病,去年腿部又发炎,但是都不是致命的疾病。虽然不致命,但是它不好,一面拖着就医就诊,是不是业障?你问我,我告诉你,你说得对,这叫业障发现,是业障。那你诵经忏悔不见好转,功夫没到。为什么诵经拜忏还不好?你不是真心的在诵经,心不至诚,效果不大。要制心一处,等你诵经诵得把病全忘了,什么都没有了,那效果就好了。还有你把身体看得很重,把诵经拜忏念佛看得很轻,那绝对永远没用处。你把诵经拜忏看得很重比你身命还重,那你病绝对好两个交换一下,就是这个意思。对了,你自己也说了我努力不够,这不要请示我了,你就努努力吧!努力够了,不就好了。

  问:能所双亡,如何观能观也是空?又天台宗所谓的两重能所如何理解?任运现前的任运如何理解?

  答:先把能所搞清楚。什么是能,咱们的观力,能观观于所观。所观的是什么呢?谛理。空假中这叫三观,真谛俗谛中谛这叫三谛,三观三谛。观就像我们敲木槌那个槌子,谛就像我们敲木槌那个杖,这是谛杖。这个问题一般的从这个定力,当我们最初习定的时候,它有前方便的。前方便干什么呢?你先修止。在你没有坐禅、没有修观的时候,第一个腿的功夫,第二个散乱心的功夫。你先把腿子练好,散乱心停下来了,停下来了完了你起观照,起观照就观一下事物,这一切事物纯粹都不存在的,空的。但是我们在事实生活当中,它不空。不空就是什么呢?就是你这个能观的观力所观的境界相,这一切境界相不存在。当你观智成就了,以智慧照了才认识到诸法皆空。因为啥?它属于生灭,不是长久的,不是永寂的。但是这个里头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有个常的。就是空假中间有一个中谛,这三谛就是空假中三谛,这是天台宗的主要的,等于一部天台宗的主要的任务,空假中三观。用这个观力,就是谛观这个观力观这一切法,所有你看见一切法没有一样真实的,全是空的。为什么它是空的呢?生灭。等这生灭法灭,生灭法不起了,你观的力量生灭法知道它是假的、是空的。但是它有时候生灭法的是空的,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它不空,在这个空的跟假的当中有个真实性。因为我们认为是空的,空的所现的现相是假的,在空的跟假的当中有个真实性。这是天台宗的主要的,这就叫中观。空有空的道理,它在理上说就叫谛。假的有假的道理,叫假谛。中观有中观的道理,叫中谛。空假中三观对着真观假观,就是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这个三止三观是学教义的,可能问这个问题一定是位法师,因为一般的道友他不会想到这个问题。三观三谛全是智慧学,智是根本,慧是了达,慧是分别的。智是照理的,慧是照事的。在事上一切的差别、一切的什么都是慧解,在理上就不是了,理上是智,智是照。智慧是照了,像太阳照见大地。太阳没分别、也没偏差,是你接受太阳的人,你在房子里头,太阳能照到你吗?你接受人有障碍,太阳普遍照了。那个真如的实际理地,人人都具足的平等平等,是你自己的障碍,业障业障,业障消了就没有了。这个三观是能,能观照的谛,理是所观照的,这在能所一对。这在四教空假中,在这五教真空绝相、理事无碍、周遍含容。这就是《华严经》所讲的,你用能观之智,观你所观的理,事能显理,那理又翻过来理能成事。但是理和事是无碍的,理能成事,事能显理,这叫理事无碍。这种境界遍一切处遍一切时,周遍含容,完全是性;就是真正达到一心的,一个是凡夫,一个是圣人。在最初修观谛的时候,用观字来照了谛理。当然我们现在都是凡夫,但是我们能修。第一个让我们看,看世间一些事物都是无常的,认得无常了,无常就是显明空,一切诸法都在空的当中,虽然有形有相毕竟空,将来一定归空。你的智慧观照一切法都是空的,没有贪恋了。但是当你最初观的时候,认识诸法的时候,它没有真实相,全是假的。因为假你才能知道它最后空,空中现的影子不是事实,是假的,一个有,一个无。在这个有无的时候,有个中谛,它理上说时而中谛随缘,也随着空的缘,也随假的缘,这是三观。但是有一个能了解事物的一个智慧,这是叫能的时候。这有一个,就现在我们每位道友,因为佛的教导,我们产生了一个智,这个智不是我们的,是我们用在经上的教义,佛教授我们的,但是我们把它能够运用到一起经常修练,心跟佛合。能观的智产生效果了,观于你所观的境,一切境才知道认识这是假的,知道一切诸法都是假的,随众生缘,这叫随缘义。真的是本具义,也不偏于中,也不偏于假,这个叫中谛。天台宗就讲三谛三观,空假中三观,观于真谛假谛中谛。

  问:佛离我们今已二千五百年了,以佛说的那么多经典都是正法。那正法的定义是什么?

  答: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邪正如何分?离心之外,离开众生的心,离开诸佛的心,心外诸法全是邪的。说万法从心起,万法从心灭,凡是一切法归于心的,这是大乘教义,凡是以心有形有相的,全不是真实的。为什么佛说的一切戒律?你受三皈,三皈也是戒。皈依佛了,你不能皈依外道邪魔。皈依正法了,就不皈依那个邪说,一切邪说乃至世间文字相都是的。正邪的两途都是由心起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为什么经典是正法?从心起的。你要学这是正法,还归于心。不是心外有法,心外无法,诸法即是心,这就叫正;心外取法都叫邪。心外无法,那你如何来分呢?说圆人受法,无法不圆。这个人他是圆根,圆根他看一切诸法,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凡是了解因缘,都叫正法。离开因缘,全是假的邪的。因缘是空的,所以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中道义,亦名为假名”,这些都是假名字,不是真实的。但是它显的可是中道义,所以“亦名中道义,亦名为假名”,这就是正法。历代祖师教授我们圆人受法无法不圆,对于我们学法的法师也这样子,他学的是了义经典,他看一切法全是圆的,就是诸法因缘生,依着圆义而生起的法,无一法而不圆;依了义而得的法,一切法皆是了义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诸位菩萨慈悲,诸位道友慈悲。凡是发心的到了这个法会,大家都是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本来在讲《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时间,有的道友要求授个三皈,我们今天定的是授三皈的时间。但是受三皈道友又要求没受三皈之前,给大家讲解讲解,就简单的谈谈心,谈几句话。我也满足大家的要求,没想到今天法会这么殊胜,这么多道友参加。

  在学佛的弟子当中,我们现在大家都是佛弟子,对于当前我们生活当中,这个环境,这个形式,在我们自己所感受到的不是好的,zai 难频繁。我们这些佛弟子求佛菩萨加被的,应该怎么样对于这一切当前苦难的众生做贡献呢?这个贡献的意思,就是我们要替大家受苦受难。我刚才上来称大家都是菩萨,菩萨就是大道心众生;印度话叫菩提萨埵,翻我们中国话叫觉有情;让一切受苦受难的众生得到安乐、得到愉快。首先我们这些佛弟子应当发菩提心,来使他们免除痛苦厄难。我们都是依着佛的教导,在文殊师利菩萨教导我们,在这一切zai 难面前,在一个痛苦的末法的时间,zai 难频繁,怎么样救度他们呢?文殊师利菩萨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里头说善用其心,我今天想给大家讲的就是善用其心。

  我们学佛的弟子们都懂得心生万法、万法唯心,我们当前生活当中,你所看见的,所听到的,乃至所想到的,这个苦难当中是怎么来的?自作自受,自己造业,自己受报。现在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就是自作自受。这个详细我不讲,我不是经济学家,我只是按佛教的因果律来讲。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报的时候还没到,哪个地方造业重的,哪个受报就深。我们台湾的诸位道友可以想一下,想想什么呢?对比一下。怎么样对比呢?想想这个地球上,现在受生计困难最大的不是我们台湾,其他的欧美、非洲,乃至于澳洲,都比我们亚洲严重,亚洲当中我们台湾也不是严重的。我们毕竟受这个经济不景气冲击的痛苦,我们佛弟子应该祈祷求佛菩萨加持,让他们转变这种情况。

  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文殊菩萨教授我们善用其心。因为这一个zai 难性的都是众生心造的,由于他心发之他于身口,心里头贪瞋痴发出的身的杀盗淫妄,口里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十恶业遍布整个地球。不论你到什么地方去。现在在我们这个法会当中,我感觉我们诸位道友都是善良的,都是发菩萨心的,虽然我们自己没有身受,看见众生身受,把众生的苦当成我们自己身受的一样。因此我们学习文殊师利菩萨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里头,教我们转变这种恶心恶行,要修清净心、清净行。教授我们四个字,就包括了净行品,也可以说包括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哪四个字呢?善用其心。我们这个心是不停的在起作用,不停的想,不停的在思惟,你要引导它善用,先从自己转化,而后转化你的周边人。同时把你这个力量放诸于四海,让它产生一定力度。在这个净行品当中,智首菩萨问了一百一十种,这个其中就包括了咱们现在众生所受这个厄难,不止经济了,杀盗淫妄。所有这些个zai 难之心,我们要想把它免除,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把这些zai 难免除?文殊师利菩萨教授善用其心。善用的方法,就让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思想思念当中,时时念念不离开三宝,就是佛法僧,假佛法僧清净的力量加持,一切社会现象让它转变。

  所以在佛经上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生诸法。我们现在这个会中有两三千道友,你一个人去转化十个人,那十个人再去转化十个人,这个转变的力量就大了。诸法由心生,诸法由心灭,例如大家说贪这个字,善用其心就是要你不贪;如果不贪的话,现在这个世界所有物资养活这个世界人民还没问题了。天上的四时风雨云孕育众生,地下生长的粮食孕育众生,中间被些个恶人垄断,所以不能普遍,这边没粮食,那边囤积的无量粮食。这个饿的问题如何理解呢?有些个zai 难好像是天灾人祸,天灾其实是人为的,人不造业,天地灾害就没有,这个地区的人造业很恶劣,天必降zai 难。这个道理我们佛弟子完全都懂得的,你造什么业就有什么报。我们假使能够让人人都善用其心,不造业了,不造恶业,净是善业,在你这样用心,天道好还,善心必有善报。可惜现在这个心太少了,要想找吗?只能在佛弟子当中找。大家不信,你看看你的周围周边,看看你住那个市,乃至于大点,扩到你那个省,乃至于扩大到整个的台湾,这善用其心的人多了,都能够用觉悟之心。上来我称大家都是菩萨,菩萨是行菩萨道的,把一切幸福布施给人民,把一切zai 难菩萨自己承当,说他心量大,又称为大道心众生。假使我们台湾人都能够这样子,以我们两千多万人口转变世界上几十亿人口,人人都向善,世界zai 难没有了。

  可惜这个问题做不到,为什么?我们连我们本身的自心自身的台湾的这个国土,这里人民我们都不能使他人人向善,我们又怎能够转变世界呢?同时我们每位道友想,在你的六亲眷属,你所认识的人,你所有接触人,你都让他们行十善业,能做得到吗?我们尽量的从我们的周边人做起,都使他们善用其心,把我们这个心用在尽是利益别人的身上,这叫行菩萨道,使我们这个心经常想的是别人的幸福。在我们经典里这样教授很多了,我们这些佛弟子都懂得了,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幸福,这个话我想我们每位佛道友都会说的。但是这不是一句话,要付诸实施,付诸实施要做实在的事情。有的道友或是想我能做得到吗?让你整个的把这世界都化了是做不到的,你可以从周围一点点做,它能普遍的影响所及。例如我们丢个石头到海里头,那个水纹一波一波一波往外转,愈转愈远,愈转愈大,就这个含义影响所及。你把你的心能够经常这样想,这就叫善用其心,就叫菩萨道。乃至于从你自己善用其心,直至成佛。

  善用其心要详细解释,包括四无量慈悲喜舍,再扩大要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这个六度万行你行起来都是你的心,心生万法。如果我们现在会中这两三千人没得贪瞋痴了,我们一个人影响一二十个人,不要要求太多了,我们这二千人影响多少万人,我们是辗转相续向外散,都用这种心影响其他的人,那愈影响愈大。这个心的力量再发之于身口,身的杀、盗、淫,口里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加个不字,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起贪瞋痴念,不做杀盗淫的事,这叫十善。如果影响所及,我们台湾所有的道友,都能这样子影响台湾两千多万,两千多万就影响大陆十三亿,十三亿再扩大一点,可以遍全世界了。全世界人口很少的,在我们佛经上讲无量亿,这还是少数的。这种用心就叫善用其心,这是一种,以各种的方式应用,就是这十善业。

  十善业是行菩萨道的根本,十善业行菩萨道,你以这个无量的大悲心行使,无量的大慈心行使,无量的大喜,无量的大舍,总结起来就是善用其心。行菩萨道的道友们,不是让我们自己坐在经堂里头念上几部经,在经堂里打几次坐,我在那修观想入入禅定,菩萨不是这样子的。菩萨是时时念念以一切众生为根本,行菩萨道,没有自己,念念不离开众生。我们诸位道友在家在你佛堂念经时候,你的观想力能够观想我周边的人,乃至观想我所居住这个村镇县,乃至扩大到一个省,看你心力能达到好大,你能用到好大把你心扩散到好大,你把你那个心力扩散到全世界,那这个世界影响到无边无量的世界。信吗?有事实。为什么大家都念《阿弥陀经》,都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离我们这个世界好远,中间隔着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中间隔着无量世界,每个世界都有无量众生,那极乐世界都影响到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我们诸位道友发心,心真,你发愿是恳切的,心真愿切就会变成事实。

  因为我们的心有很多的惑,对于甚深的道理你还不能信得进去。我曾问过很多道友,我说:你是未来的佛。他瞪眼睛反对我,他说我胡说,他说我挖苦他。我明明赞叹他,真心是这样子事情。乃至于我们讲《占察善恶业报经》,人家认为《占察善恶业报经》是小乘。现在我们讲到地藏王菩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下半部,大家听听,那叫心地法门。就是你的心你能善用,善用就是会用,你把用的大一点、扩散一点,时时念念的想到众生得安乐,没有想到自己。什么叫菩萨?大道心众生。当你善用其心,把这个心这样用的时候,你会得到神通。我想我们诸位道友都想得神通,什么叫神呢?就是心,自然的心。我们每位道友具足的心,那心量大得很,可惜没用上,把它都迷掉了。神就是心,通就是性。神名天心,就是你原来本具的自然的心。通名慧性,通就是自然的心生长无量智慧,慧能解决一切,就叫神通。就是你本具的真心慧性,这叫心性,心性就是神通。因为我们现在修行不够力量,不够那么大,你就加力的修,说我想救度这个世界六七十亿人口,让他们都得到快乐。你天天念经,坐那参禅,你都这样想,你想的是他人,一切众生。这种意义都是华严意义,不是自己想得一个什么定,想得个什么慧,想成就个什么,不是的。是什么呢?让一切众生都得到成就,没有自己。所以菩萨的大道心就是这样子,这是最高境界了。我们从现在开始起,就是你善用其心。

  咱们再说局限一点,当你做什么事,你把这个事情做好,完了把这个事情做好的功德,自己不贪恋、不执着,回向给众生,让他们得幸福。当然让我们这个心一下子给全人类全众生类还达不到,先从你周围的六亲眷属起,当他们遇着zai 难了,你发愿愿意替他代受。你没这个力量,那你念《地藏经》,让《地藏经》加被你这个力量;或者念普贤菩萨,让普贤菩萨加被你这个力量;念普门品,随便你念哪部经,但是得念的真。我说念的真,大家可能有疑惑,不是照那个文字上念一念,你得加意,口里念,心里要想。不要念望天的经,天天都念熟了,天天念得会背了,心不在焉,这边还做别的事,心里想别的,口里还在念经,这个效果不大。当你不论念哪一部经的时候,你心里被经所化。我说这个善用其心,就是你的心跟你所念的经,念观世音普门品跟观世音菩萨心一样的,念《地藏经》跟地藏菩萨心一样。当你念的真正的心入进去了,你会在梦中现一切境界相,但是不能对人家说;只能自知,不能对人家讲。不论你求哪一部经得到加持了,不能向外宣传,这不是宣传品,是让你自受。因为你不知道对方的力量,也不知道对方的善业善根,恐怕说出去影响人家不信,或者人家还说你妖言惑众,你顶好在你内心里蕴酿使它扩散扩大。当你念一部经念到时间很久了,你真心念心跟经成为一体,效果产生了,你自己没求了生死,你生死自然了了;你没求免灾害,此灾害自然免掉了。

  善用其心达到深处,现在我们大家试用一下。怎么试用呢?把你的心跟你的身体把它两个分开,心不是身体,身体也不是心。这个观念我们非常严重,把身跟心合成一个就是凡夫了,如果你能把你的心跟你的肉体分开,你渐入圣境。初用时候一年两年效果不大,你用上十年八年,用上三十年五十年,效果就产生了。如《楞严经》上说“有觉觉痛,无痛痛觉”,就告诉我们你有个知觉,感觉哪不舒服、受伤了要痛,但是那个痛痛不到你那个知上,痛不到那个觉上,觉得痛是肉体,那个觉不痛的。如果每位道友你把这个功夫多用一用,当你病苦也好,哪个肢节发生问题也好,最初当然效果不大,等你功夫用久了,效果产生了,痛的不是你,不是你的心,是肉体,你能觉得痛的这个觉不痛。如果你把心用到这个样子,真正达到善用其心。试试能做到不?

  我们经常在社会上听到精神变物质,物质也能够变精神,但是一般的通用的是这样讲的,物质跟精神我们看来没关系。我有个亲戚他搞贸易,在一次运到法国的物资一船货,他那心全都注住这船货上了,那是他全部的财产。那这个货物跟他心没关系,跟他身体也没关系。这个货物往中国运的时候,突然间这只船沉了,所有货物全部完了。他才四十多岁,不是很老的了,当这个电报一打给他,他一拿着电报,一看完电报,别人看他怎么不动,一看,他死了,什么病没有。类似这类事情,在历史上很多,这就不会善用其心的了,把心跟物质连在一起。我们这个身体是物质的,心不是物质,人死了肉体消灭了,精神(心)并没有死,它要转世了,要看它的善业重、恶业重,看它转到什么,那不一样了。这就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它会相互变的,那你善用其心。

  我说这个主要题目善用其心,就说我们平常修行时候,你不论用哪一法门,你用功力的时候,你应当学会善用其心。文殊师利菩萨用这四个字教授我们,如何使我们所行都是清净的?就是净行品,净行品是由心来的,你善用其心,把你的净行全部变成清净,你口里所说的清净的,身体所行的清净的,心里所想的清净的。从这个清净的净行品,你再进一步修梵行品。《华严经》是有次第的,那个次第非常严谨,如果你净行品没有,想越位去修梵行品,越位了,你得不到,这跟其他的教义有所区别的。但是你得到一个,一门入了,一即一切,一成一切成,如果善用其心你会用了,你就成佛了。佛的心是如何,你可以照着教义上去判断,是觉的,无有不知的,无有不晓的,无有zai 难不能免除的。但是得有缘,佛说无缘难度,没有缘的济不上。

  根据这个道理,我们每位道友要想跟诸佛菩萨结缘的话,你得先皈依三宝,这是一个根本。你没受三皈,你自己看佛经,怎么样学,学得也很好,你不算佛门弟子。佛门弟子最起码的最开始的,你得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般的用事相三宝,就是我们看见的佛像、经书、僧人,这叫世间的三宝。但是你观想的时候,可不是世间三宝,离开世间三宝;乃至从你次第行信当中到你究竟,三宝是一体的了,一切众生皆是佛,一切法都是心,佛跟法和合就是僧宝,这一心三宝。咱们所有传的三宝叫事相三宝,这个不同的。从你世间三宝入到一心三宝,入到清净三宝,三宝就是一心。

  一会儿我们有些个道友要受三皈,受三皈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完了你学善用其心,把你的心用到跟佛一样就是佛宝,你的心跟佛所说的教法一样就是法宝,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一切法即是心,心跟法和合是寄托在僧人身上就是僧宝;还有你自己自性本来具足三宝,你的本体的体性就是佛宝,你所有的知识运用就是法宝,你身体的形相就是僧宝。但是我们受的是依他受、依师而传,受的事相三宝,根据佛像,根据你受三皈的戒,皈依佛;皈依法的戒本,皈依本就是法宝;师父传就是僧宝。依着事体的三宝,你能够善用其心,把它变为的自体三宝,三宝即是自身,自身即具足三宝,这个就比较着深入一点。但是皈依的,你每天在行的时候,不论你念任何经起头开始,都是要皈依三宝,就说明了我们皈依三宝不是一次两次,无量次,时时念念皈依三宝。这个是不计着功德相,不计着利益相,又把你自己所受的所得到的把它布施出来,布施给谁呢?布施没有受三皈的那一类众生,你让他们都能得到三宝的加持,都能够皈依三宝。这就是善用其心,这又是一种善用其心的作法。善用其心的方法包括无量无边,看你怎么想。

  我经常问我们做贸易弟子,我说:你假三宝加持,你做贸易一定有收获,得到利益。得到了,做什么?正确的答覆,我得到了做什么?第一个念头供养三宝。大的供养没有,起码你要烧上几支香、磕上几个头,或者初一、十五你吃饭的时候,想到佛菩萨,先供养佛,而后再自己用,这就叫善用其心。这个善用其心的范围非常广阔,你的一举一念你都把它用到,得到龙天拥护、三宝加持,你自然吉祥。

  每逢哪个地区有zai 难,或者有灾害战争,那个地区有我的道友,有我皈依弟子,我一定打电话问问他,我说:我们这三宝弟子受害的多不多,你去考察一下。他后来答覆我,三宝弟子没有。为什么我要去了解这些个?我也想证明一下三宝加持力究竟有多大。但是这个是双方的,不是单方的,天宇虽宽不润无根之草,没有根的他加持不到它。这个地方恶人很多,恶业很重,那个地方就降雨量很少,这是事实,可以去调查研究的。现在这个社会上的zai 难频繁,不论哪个国家都出现有异常,异常者就跟平常不一样,就叫zai 难。有的地方根本没有佛弟子,没有三宝,这个我们道友都能理解,在全球跑的道友不少,全球各地zai 难频繁的地区,三宝弟子受害的比较少。但是你受了三宝皈依之后,要真正的去做去行,那个加持力就不是你平安的问题,是你成道的问题了。

  所以善用其心这句话要分别开来分析太多了,任何事物都包括你是不是善用其心,你怎么用的心。我再重覆一下,最大的善用其心是什么?你怎么样用才算善用其心?你想到的尽是别人的幸福,你的心念就让一切众生怎么样幸福,这个地方很穷苦,很贫乏,zai 难很多,我怎么样让这一切众生都能幸福,没得zai 难,就没想到自己,这样才真正叫善用其心。我问问在座的佛弟子,我们在座都是佛弟子,都应当想到一切众生的痛苦,不要为自己求安乐,你念经也好,无论你干什么事情都好,想到一切众生的痛苦,想到众生的zai 难,这个样子就是善用其心。今天供养大家的,贡献给大家的,就是希望我们诸位道友都能够善用其心。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